朱友蓮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興趣。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出臺,全面提升學生數字素養的教育意義進一步凸顯。新課標導向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強調,教師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信息意識、計算思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面對這樣的教學要求,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予以教學評價足夠的重視,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素養的關鍵。基于此,信息技術教師需要立足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優化和創新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評價,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和價值,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學。
一、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價值
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還需要對學生開展實踐技能的培訓。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方法后,教師可以開展教學評價,教學評價能對教師和學生起到監督、強化、調節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的發展情況,如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思維能力等。要想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更多表現的機會和空間。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搭建高標準、高品質的發展平臺,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的
發散。
(二)創新教學活動形式
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和應用,可以更好地啟迪教師創新教學活動形式,能夠在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朝著生本化方向發展的同時,讓信息技術課堂更具時代的氣息,滿足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要求。
(三)增強教學效果
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要對教學策略有的放矢地作出調整,就需要教學評價為教師指明方向。教學評價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操作情況,通過教學評價,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節和改善不足之處,在反思中實現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增強。
二、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方法
在構建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機制的過程中,新課程標準作為指導思想,能夠為教學評價的開展指明方向。在新課程標準實行的背景下,教師必須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用方面的研究,及時發現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一)以教師評價為主導,積累優化經驗
教師既是新課程標準的研讀者,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踐行者。基于此,教師在構建評價機制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觀察和反思,對評價方式進行判斷和深度探究,在不斷剖析和總結中明晰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以有針對性地完善評價機制。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增強自身的責任感,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基于教學觀察開展教學評價,在不斷反思中對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是否標準、是否具有實效性作出總結,從而不斷積累自身教學經驗。比如,在教學清華大學課標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圖文下載”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圖文下載”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引導他們運用搜索引擎功能找到圖片,并且將其下載并保存,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確保學生給文件夾命名正確。基于這個過程,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考慮自身評價用語的準確性、是否具有啟迪的作用,確保評價活動能夠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留出足夠的探究空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機制的作用和價值。
(二)以學生為評價主體,集聚拓展區域
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是設計者,也是實施者,學生則是參與者和體驗者。這意味著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以學生為評價主體,提高學生參與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七課“設置放映效果”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在設置過程中的探究體驗,特別是遇到的困難。如有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會隱藏幻燈片或不知道如何將動畫效果更好地呈現出來。這樣教師就能夠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出發,作出更為合理的教學評價,明確后續教學活動中需要完善的部分,促使后續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
三、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途徑
(一)注重多元主體評價,提高評價機制科學性
教師需要從新課程標準出發,關注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確保教學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現階段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我評價,另一種是教師評價,無論是哪種評價方式,都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基于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能夠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能使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之后的學習中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比如,在教學清華大學課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5課“水中漣漪——制作形狀漸變動畫課件”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動手操作,完成“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在學生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自我評價,讓他們思考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運用繪圖工具和關鍵幀的時候是否存在操作不當的情況、是否需要在后續進行改進,進而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評價。通過生生互評,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己的短處,還能更好地學習他人的長處,取長補短,這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以清華大學課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水中漣漪——制作形狀漸變動畫課件”一課的教學為例。有的學生能夠合理運用關鍵幀使漸變動畫變得更為直觀,也有的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了更具創造性的內容。在生生互評環節,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贊揚他人作品中的優秀創意,并能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
最后,教師可以開展總結性評價。教師的總結性評價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明確學習目標的關鍵性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點評每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閃光點,以此更好地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也要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并引導學生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注重多樣化評價方式的運用
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第一,采用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一般是在正式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提前作出評價。科學合理的診斷性評價能夠使教師在更好把握整體教學節奏的同時,不斷優化和改進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清華大學課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2課“藍圖設計——個人網站規劃”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以測評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網站的掌握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對學生開展診斷性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合理把控教學節奏。
第二,采用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與教學活動有機融合的,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進行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把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達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比如,在教學清華大學課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2課“藍圖設計——個人網站規劃”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確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即引導學生學會規劃網站、收集保存素材。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結果,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并改進自身存在的不足。
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師需要予以教學評價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不斷革新和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以健全的評價機制引領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有機開展,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和價值,以夯實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
(作者單位:
貴陽市花溪區教育培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