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教育強國建設為目標,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重點,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奠定堅實基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出席會議并講話。
教育部、中宣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其中,明確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家長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各類教育基地和活動場館要面向中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免費或優惠開放等要求。
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印發通知,共同組織開展“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在高校重大科研計劃實施和創新平臺建設過程中,挖掘一批有市場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布局形成一大批高價值專利,推動實現上千項高價值專利成果轉化落地,并探索構建可推廣、可復制的高校高價值專利培育和轉化運用新模式和新機制。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部署實施“雙減”工作。一年多來,在全國各地及社會各方共同努力下,學科類培訓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在此基礎上,為回應社會關切,加快解決非學科類培訓出現的問題,全面規范非學科類培訓行為,維護廣大學生及家長合法權益,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作出系統部署。
1月28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對全年重點工作作出動員部署,凝心聚力推動全省上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形成比學趕超、賽龍奪錦的奮進態勢,努力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
按照國家部署,2016年廣東省出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開改革,當前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已進入規范化、常態化開展階段。為適應新時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教育評價改革新要求,根據國家和省職稱評審工作有關規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組織修訂了《廣東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和《廣東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標準條件》,自2023年1月15日起實施,有效期為5年。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