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發展,研修為本。校本研修,無疑將為教師的培養、名師的孵化、個人的成長與團隊的發展注入源源動力。我校校本研修以幸福教育辦學理念為指導,從教師的專業發展入手,圍繞“打造名師、培育骨干、提升整體、均衡發展”的思路,把“研教、研學、研訓”有機融合,構筑“三研一體”校本研修體系。
一、“三研一體”校本研修模式的內涵及解讀
校本研修,起于教,立于研,拓于學,用于訓。在校本研修實施過程中,“教”“研”“學”“訓”不是孤立的,而是主體融合、形式合一。我校倡導的“三研一體”,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教師專業成長為根本,形成“研教、研學、研訓”一體化、立體式推進的校本研修體系。“三研”的切入點在“研教”,通過課例展示聚焦教學問題,以教促研開展教研活動;“三研”的著力點在“研學”,通過理論學習化研為學,引發思想交流與思維碰撞;“三研”的落腳點在“研訓”,把校本研修作為一種培訓模式推進,最終指向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三研一體”校本研修模式的路徑措施
1.構建“一模式”
校立足課堂教學,依托學科組建設,以構建“開放·活力·高效”課堂為目標,以學科組、智囊團和工作室為載體,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三三”研修模式。
(1)突出“鍛煉—打造—成就”三個層次。青年教師突出基本教學常規的培訓和教學基本功的訓練,骨干教師突出教學能力的打磨和教學風格的提煉,教學名師突出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
(2)基于“學科理論學習、學科素養發展、教學能力訓練”三項內容。針對這三項內容通過建立學科教研制度和集體備課制度,形成“自主備課—集體議課—科組研課”三級備課、研課體系。
(3)用好“崗位練兵、外出培訓、備戰賽課”三種形式。通過這三種形式,形成校本研修從輸入到輸出,從理論到實踐,從校內到校外的立體化建構體系。
2.推進“三工程”
(1)落實“青藍工程”。年輕教師要迅速成長,需要進行專項培養和系統打磨,全方位給他們鋪路子、出點子、壓擔子、搭臺子。一是以“師徒結對,以老帶新”形式開展“青藍工程”,實施一對一“傳、幫、帶、引”輔導。二是推行“首席教師”制度,以首席教師的專業引領支持示范指導,手把手帶動本年級本學科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教研。三是實行“巡課+聽課+評課”推門聽課制度,全面聽課,個別指導,實現與新教師上課的無縫對接。四是啟動對新入職(含調入)三年內的教師實施“一周一培訓”的“321工程”,立足教學實際,聚焦教學現象,讓受訓教師看得見,學得會,用得著。
(2)助推“名師工程”。“名師工程”以工作室為平臺展開。隨著2021年5月廣東省馮家傳名校長工作室、廣東省胡務娟名教師工作室的啟動,學校已初步形成工作室建設的層級體系,包含省級2個、市級4個、區級1個、鎮級6個。各級工作室通過上下聯動,內外互動,承辦各類跟崗培訓、專題研討、校際交流、互聯互訪,邀請各級專家名師、學科教研員進校指導,引導骨干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學術研究的高度,最終實現從教學型名師走向研究型名師。
(3)啟動“智囊團工程”。比賽是一個鍛煉教師、快速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的舞臺,以賽促研是最有效的校本研訓方式之一。我校完善“賽課+智囊團”的高級教研模式,發揮智囊團學科學術指導中心作用,以賽課為契機開展種子選拔和課例研磨,以集體智慧打造精品課例,打磨青年教師,繼而通過賽課促進校本教研,歷練團隊發展,通過個人賽課帶動團隊教研能力提升,實現教師抱團發展,形成“一人賽課帶動科組集體教研”的良好教研氛圍。
3.搭建“四平臺”
(1)崗位練兵平臺。校本研修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夯實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我校立足崗位練兵,落實常規訓練,做到“四個堅持”:堅持開展學科教學能手比賽;堅持開展粉筆字“一周一評展”;堅持開展學科考卷命題比賽;堅持開展期末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
(2)培訓學習平臺。立足本校,借助外力,不斷拓展外出學習新渠道,創新外出學習的新形式,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教學名師進行有層次、有深度的培訓,讓教師在課程改革中找到個人專業發展的動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學校還落實外出學習撰寫心得體會制度和交流分享制度,凡外出學習都要上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有質量的學習心得,凡參加大型教學研討會回來要在教研活動上作專題學習匯報。
(3)比賽展示平臺。我們努力為教師搭臺,通過“智囊團”全力為教師備戰,主動把教師推出去,讓他們在各種比賽、展示的舞臺上成長起來,成熟起來,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良好局面。學校還充分發揮“牽線搭橋”作用,特別是通過工作室這個平臺,讓學科名師有用武之地,有展示舞臺;通過教育集團,啟動“名師大講堂”活動,以城鄉交流來促進集團教師互動。
(4)名師引領平臺。通過“搭大臺,請大師”,承辦高端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把本市、本省乃至全國的專家名師、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教研員請進學校,讓教師在家門口也能領略大師的教學風采,與名家零距離開展交流、教研。近年來,我校先后承辦了全國真語文五周年理論與實踐成果展示活動、廣東省第十二屆青年教師教學論壇、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優秀作品展示交流研討活動、江門市新課程改革觀摩研討活動等多項高規格、高層次的大型課改研討和學術交流會。
三、“三研一體”校本研修模式的實施效果
“三研一體”校本研修的倡導與推進,對學校發展與教師成長都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一是學校高質量建設長足發展:先后榮獲廣東省基礎教育校(園)本教研項目、廣東省中小學校本研修示范校、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廣東省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廣東省基礎教育學科教研基地項目基地學校(江門市小學數學、江門市小學英語)、江門市小學階段協同教育質量先進學校。
二是學科教研組建設成績斐然:在江門市星級教研組創建中,我校語文教研組、數學教研組、藝術教研組、科學教研組均被“江門市示范科組”,英語科組被評為“江門市先進科組”。語文科組在2022年被評為江門市首批“十佳教研組”。
三是教師專業發展邁上快車道:學校現有廣東省特級教師1人,省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2人;市級教育專家、名校長、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學科帶頭人、兼職教研員等19人次,區級36人次;60多位教師獲區級以上教學賽課一、二等獎,13位教師獲省級以上一等獎。
校本研修已經成為學校辦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校本研修工作中,我校將重點立足校本,激發校本教研的活力;突出示范,擦亮示范教研組品牌;擴大影響,拓展省級工作室張力;面向未來,植入“互聯網+”思想。如此通過“研訓一體”,把“教”引向“研”,把“學”導向“訓”,線上線下一體推進教研活動與教師培訓的深度融合,推動教師高水平成長,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注:本專題作者所在學校為廣東省校本研修示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