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亮 孫云龍 郝文佳
摘? 要: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二級學院黨建體系的建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桂林理工大學環境學院黨委始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展黨組織建設工作,通過健全學院黨建工作“七大體系”,即組織網絡體系、理論武裝體系、制度保障體系、目標責任體系、議事決策體系、品牌創優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為學院成為邊疆民族地區環境保護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的高地、社會服務的尖兵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關鍵詞:二級學院;黨建體系;目標責任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6-0034-04
高校是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我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建體系建設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2021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進一步重申了黨建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和關鍵性。其中,也對二級學院黨委做出了指示,要求其積極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領悟思想并將寶貴思想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深入貫徹與執行《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深入推進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夯實黨建工作基礎,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二級學院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
一、二級學院加強黨建體系建設意義
(一)加強黨建體系建設對學生的意義
學生是教書育人的對象,是高校的主體。二十七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傾盡全力加強黨的建設并重點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為黨和國家輸送優秀人才,要確保他們全面發展。當前,高校發展黨員人數超過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是壯大黨員隊伍的一個重要來源。大學期間是廣大青年接觸社會、進入社會的最初階段,大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接觸和理解黨的知識與領導。新時代加強黨建體系建設有利于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對國家政策的理解與認同,堅定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道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建設新時代中國做準備,強有力地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鮮艷旗幟。
(二)加強黨建體系建設對教師的意義
教師教書育人,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而言是最重要的實施者和運作者,他們首先有著良好的知識儲備、良好的引導能力與執行能力。于廣大青年學生而言,教師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直接的傳遞者和影響者。教師有教師的黨支部,他們是整個院系運作的重要旋鈕,是上傳下達、推動學生黨支部建設、推動院系黨建發展的關鍵人物,起著重要的教育、引導、管理、監督和服務的作用。因此,加強黨建體系建設對教師有著重要意義。
(三)加強黨建體系建設對高校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重視高等教育,新時期對高校二級學院黨建工作也提出了高標準、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辦好黨建工作,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大學階段是廣大青年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必須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育人中的指導地位,使得培養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新時代加強黨建體系建設是高校發展形勢所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高校發展正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應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價值引領作用,創新高校發展思路、模式、工作機制,勇于直面新挑戰、善于開拓新格局。高校加強黨建體系建設,對于提升學生政治覺悟,堅決維護黨和國家的尊嚴及形象、捍衛黨的政治領導地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二級學院加強黨建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一)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結合當前國家對高校的全新要求,高校需要盡早加強、加快黨組織建設工作,以體現其重要的政治功能,確保黨建工作與高校協同發展。強化培育選樹和重點建設,為其他高校做出示范并形成以點帶面的正向格局,全面引領其他高校的黨組織健康、規范發展,構建更健全、完善與合理的黨建工作中心,切實讓我國教育呈現一派新景象。
(二)時代的要求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時期,我國正在朝向強國方向努力前進,也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之際達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社會環境錯綜復雜,我國終于完成小康社會的進步與轉變,繼續向國家更強盛、人民更幸福的道路邁進。這更要求高校加強黨建體系建設,為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培養更有能力的人才,同時堅定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教育對廣大青年學生也尤為重要。
(三)黨建體系的不足亟須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正確處理好責任問題,就將無法推進黨建體系建設工作進一步優化。當前互聯網發展給高校黨建帶來了許多便利之處,但也隱藏著許多不利影響。有不少居心叵測的人披著我們看不見的摸不透的“馬甲”打著“發表自由言論”的幌子,在網上肆無忌憚地發布一些不實言論、引戰言論、分裂言論,很容易對三觀未完全成熟的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造成影響。另外,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隨著線上交流而變得越來越近,線下黨建工作必然會受到沖擊,從而導致學生注意力下降且淡化了相應情感。
三、環境學院黨建體系建設經驗
環境學院始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為重要指導,在領悟指導內涵基礎上,及時補充相關理論并加強學習,按照指示完成各項工作。其中,補充和學習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視察廣西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囑托,胸懷“國之大者”,堅持把文章寫在八桂大地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完成黨對教育的要求,將政治建設視為重中之重的要務,全面推動學院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2]。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引領學院各項事業發展的最大政治優勢。學院始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為重要指導,達到黨的建設總要求并沿著黨的規劃路線不懈努力,堅守政治建設底線并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政治領導優勢,將黨的管理、指導貫穿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各個細節,在校園積極宣傳“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內容,以此推動學院事業的全面發展。
(二)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工作不可孤立地展開,需要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相互影響、同頻共振,更要將黨建工作視為核心,在發展黨建的基礎上提升業務水準。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中的各項細節結合,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要兩項不同類型工作協同進行,可以一起謀劃、一起討論、一起參與、一起落實和一起檢查,讓兩者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這是實現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邏輯。
(三)堅持抓黨建引領文化建設,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環境學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學院實際,凝練形成獨有的“攀登者”精神。同時,積極構建黨內關懷機制、服務群眾機制,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這是學院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堅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黨建+生態環保”特色
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環境學院師生將報效國家、服務社會作為價值追求,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找準切入點、結合點,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中彰顯學院“黨建+生態環保”特色,這是黨建引領學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策略。
四、環境學院黨建體系建設途徑
環境學院黨委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通過健全學院黨建工作“七大體系”,強化黨對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在確保落實“五個到位”、全體黨支部普遍做到“七個有力”的基礎上,推進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著力構建學院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破除“中梗阻”現象,推進黨建工作與學院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辦學治院、事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健全組織網絡體系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功能,為學院事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組織保障,在創新黨支部和黨小組設置的基礎上,探索在學生社團、學生社區、項目組等建立黨小組,提升黨組織的覆蓋度。加強黨對群團工作的領導,加強政治把關,按上級精神推進群團組織改革,辦強學院工會、團委、學生會、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同時,根據黨委工作需要和中心工作需求,成立相應的工作專班和組建業務團隊,選優配強“雙帶頭人”支部書記等黨務干部隊伍,形成縱向到底、上下聯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的組織網絡體系。
(二)健全理論武裝體系
高校政治理論學習始終不脫離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要積極領悟思想、體會精神,分層分類構建黨內黨外理論學習體系。充分利用黨委會、分黨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網絡在線學習平臺等渠道,抓好黨員干部理論武裝。利用“桂工講壇”、全院教職工大會、理論宣講會、形勢政策報告、教研室理論和業務學習等渠道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利用新時代大學生宣講團、“青馬”工程培訓班、團校、周日晚“同上一堂思政大課”等方式,教育青年大學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發揮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室作用,組織人員鉆研思想政治和黨建相關課題,推動理論發展和加強相關學習,在師生中全面深化“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
(三)健全制度保障體系
扎實貫徹好基層黨建工作的相關制度,結合實際細化完善政治建設、理論學習、民主決策、組織生活、黨員管理、聯系群眾、意識形態管理、黨務公開等相關的黨建制度,進一步提升學院黨建工作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完備性。同時,將學院在黨建工作實踐中形成的有效做法作為常態化制度,重點加強政治建設、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師德師風建設、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創新制度建設,提高學院新時代黨建工作制度建設的創新水平,為學院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四)健全目標責任體系
完善主體責任體系,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通過出臺黨委、紀委從書記到委員(支委)的黨建責任清單,落實“第一責任”“一崗雙責”和“兩個責任”。構建工作責任體系,圍繞學院改革建設發展中的急難險重任務,形成黨委出題、基層黨組織積極認領、黨員帶頭落實并公開承諾踐行目標管理責任體系,通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的發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為學院攻堅克難提供強有力支撐。
(五)健全議事決策體系
堅持民主集中制,在完善落實好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事規則、“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等制度的基礎上,重點推進黨領導學術組織、專業組織、群團組織,加強政治把關的具體制度建設[3]。突出黨支部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探索建立黨支部先議先決制度,在本單位重大問題和事關師生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決策時形成導向性意見,在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師德師風評價、黨員民主評議、干部考察推薦等重要工作中強化政治把關。
(六)健全品牌創優體系
按照“培育為先、注重特色、典型引路、統籌推進”的思路,開展學院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創建工作。制定詳細的建設方案和驗收標準,規劃培育建設黨建“標桿院系”“樣板黨支部”、黨建工作特色品牌、“雙帶頭人” 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組織員工作室等5類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將品牌理念樹立起來,加快品牌的各項建設工作。找到真正合適的品牌樹立點,將精力、資金、人力和設備投入進去,踏出具有時代特色的黨建品牌發展道路,以品牌建設促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4]。
(七)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牢牢抓住考核評價體系建設這個“牛鼻子”,在黨組織層面,細化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考核體系、推進學院年度重點目標任務、落實黨建標桿院系“七大體系、五大工程”建設任務以及解決黨建工作中突發的急難險重任務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嚴格考核推動任務完成。在黨員個體層面,探索制定黨員積分考核制度,明確考核維度和積分管理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的能動性和主動性。
五、結語
高校作為培育時代新人的主要場所,肩負著人才培養、思想引領、價值觀塑造等多重功能,不僅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陣地,與和諧社會構建、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等戰略存在緊密關聯,也是實現“科教興國”目標的重要因素。總之,高校在社會層面占據重要分量,在國家層面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小覷。因此,高校要擔當起育人重任,要多培養與時俱進的人才,更要培育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較高文學素養和道德素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基本任務,同時也代表了黨建的內在要求[5]。高校發展新時期,要在二級學院黨建體系組織建設中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讓高校的影響力、凝聚力再度提升,成為堅實的戰斗堡壘,這對教育改革和高校自身發展皆是有益無害的。只有全面統籌各環節、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的相互關系,譜好曲子,定好節拍,才能彈好新時代鋼琴曲,譜寫新時代美好篇章。
參考文獻:
[1] 李廣松,徐振珍,劉昆. 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加強高校二級學院黨建的實踐探索[J]. 大學教育,2020(03):196-198.
[2] 陳星. 新時期高校二級學院公共空間黨建宣傳創新策略研究[J]. 大學,2022(10):30-33.
[3] 廉通,高淑桃. 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創新與實踐研究[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02):7-9.
[4] 王春元,凌旭,楊友誼.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西安工程大學城市規劃與市政工程學院為例[J]. 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26):106-107.
[5] 涂紫菱. 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二級學院內部治理結構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