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政 王曼娟 郭偉

【摘 ?要】2017年陜西省西咸新區承擔陜西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任務,2019年全面完成試點工作,試點期間通過清產核資、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賦碼頒證等一系列改革手段,明晰農村集體產權關系,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使用好農村集體資產,建立了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農村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農村力量。論文通過對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列舉分析,得出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鄉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和提升,完善了農村集體生產要素在市場化配置的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農村農業領域的建立和完善。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2-0126-03
1 引言
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將其列入我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向更深、更廣的范疇延伸,特別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加持下,農業農村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對農村集體資產所有制實現形式提出了新的探索要求,變革完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體制機制,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農業農村領域的開拓和發展。
根據國家2016年發布的《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適應了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要求,深化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對農村集體所有制實現形式提出新的探索,重構了農村集體經濟治理體系,盤活利用了農村集體資產,農村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在農村集體經濟運行中得到了新機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利于完善變更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利于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會對引領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形成深遠歷史意義,最終更好地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鑒于此,本文通過采用分析研究陜西省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措施做法和改革實際效果舉例,總結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共性特征和提升效果,論證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效應,從而得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對完善和建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著積極的影響。
2 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總體改革情況
2.1 西咸新區農村集體情況
2011年5月,陜西省設立西咸新區,并成立了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為陜西省省政府派出機構;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陜西省西咸新區為國家級新區,賦予新區建設西部大開發新引擎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范例的定位;2017年1月,西安市對西咸新區進行代管,西咸新區全面托管轄區內鎮街的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西咸新區下轄5個新城,涉及22個鎮街,323個行政村,1 984個村民小組。
按照中省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安排部署,西咸新區在2017年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8年全面展開,2019年6月全面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任務,以2017年12月為基準日,清查了440個財務單位,1 984個村民小組的集體資產,成立了440個股份經濟合作社。
2.2 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
2.2.1 改革過程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性強、群眾關注度高,西咸新區在2017年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成立了新區、新城、鎮街、村組四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形成了四級聯動、黨政共抓的工作思路,印發《西咸新區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為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完善各項機制,解決突出問題。先后建立了《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部門包抓督導機制》《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信息報送機制》《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督察考核機制》《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臺賬管理機制》等四項制度,組建了西咸新區產改工作講師團和西咸新區產改專家組,積極解決產改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確保產改工作穩步推進。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落實資金保障。按照每個行政村10萬元標準下達工作經費,同時對產改示范村和鎮街、村的產權交易中心(站)建設予以資金補助,西咸新區產改工作專項經費共投入資金4 000余萬元。
四是統籌職能部門,建立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產改辦各成員單位,建立協同推進工作機制,以月度調度會的形式掌握產改工作進度。
五是清查各類資產,理順產權關系。清產核資工作在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小組長、村監委代表參與同時,邀請老黨員、老會計及村民代表參與,對資源性資產登記造冊,重點清查資產和債權債務,依法界定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所有權,理順產權關系。完成清產核資440個村(組),達到100%,核查出村級資產49.95億元,經營性資產7.17億元,非經營性資產42.78億元。
六是規范操作程序,加強督導檢查。嚴格按照村民民主確認和公開公示程序執行,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清產核資結果和資產處置等事項逐一通過代表大會確認,確保工作程序合法合規。新區、新城產改辦堅持深入街道和村組,督促產改工作進度,指導規范操作。
七是嚴格產改程序,制度保障到位。建立了“請示批復管理制度”,在改革中的組織成立、改革方案執行、人員身份界定、清產核資、股份量化、股權設置、成立經濟合作社等關鍵環節,每一步都要向鎮街級產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請示,鎮街級產改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批復同意,確保產改質量。“公示制度”,對清產核資結果、人員身份界定結果實行張榜公示。累計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429個,達到97.50%。
八是尊重群眾意愿,股權改革靈活多樣。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在產改工作過程中,對于是否設立集體股、債權債務核銷等重大問題都經過群眾大會或者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結合實際,不搞“一刀切”,在股權量化過程中,凡是村級有經營性資產的,把經營性資產進行股權量化;沒有經營性資產的村采取虛擬量化的方式進行股權量化,是否設置集體股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明確公積金和公益金比例。
九是堅持示范引領,打造標準化示范村。按照產業明晰、引領示范、功能齊全的要求建設示范村,示范村規范建設、體系完備、產業明晰、帶動明顯,先期建成30余個各類示范村。
十是堅持黨的領導,開展西咸新區村集體,資產的移交工作。制定了《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移交管理辦法》,采取示范先行、分批分次的辦法,在各村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村監委成員參與,新城、鎮街相關人員現場指導的方式,進行村組集體資產移交工作。
2.2.2 改革成效
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從2017年啟動試點,到2019年初步完成改革工作,雖然存在產改工作沒有全面完成、資產移交工作滯后、產權交易平臺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但是作為陜西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已完成了試點任務,摸清了家底,理順了產權關系,并且清產核資后的數據經過審核后已全部上傳納入國家清產核資平臺,村級股份經濟組織成立后,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了發展規劃,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入市場經濟制度后,創新了經營方式,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分紅”(空港新城撤村建居的幸福里、陽光里、空港花園社區均實現二次分紅,分紅金額和收益群眾數均創新高,共分配資金1 084萬元,受益群眾達6 670人。省定貧困村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已全面完成產改各項工作任務,村上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26萬元①)。
2020年建成農村三資管理系統應用平臺,四級產權交易平臺上線運行,累計交易額突破1 000萬元,其中灃東新城和平村、灃西新城大泥河村、空港新城孫家堡村等一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全年農村集體經濟總額達到13 000萬元。
西咸新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如表1所示。
2.2.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影響
西咸新區近年來,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大力推行農村“三變”改革,持續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經營方式,將市場機制引入農業農村發展,涌現出新莊村、馬莊村、合同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產業蓬勃、潛力巨大的鄉村,推動了西咸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了產業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2018-2020年西咸新區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持續增長,而城鄉收入比持續降低,已低于陜西省平均水平。
2.2.4 西咸新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啟示
一是完善產權交易體系,規范流轉交易。結合市場交易體制,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根據農村集體產權金額分級平臺交易,將農村財務單位集體資產、農民個人資產交易等納入平臺交易,規范交易行為,做到公開公平有序交易。
二是強化三資管理平臺,安全運行。堅持把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作為主要抓手,不斷創新管理模式,適應現代財務管理方式,依托三資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資金管理安全、公開,資產管理保值、增值,資源管理規范、有序,維護農村底線安全。
三是大力實施強村計劃,持續發展。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利用各村的優勢資源,按照一村一策實施強村計劃,探索多渠道、多業態、多元化的發展模式,調動各方力量進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于集體經濟薄弱村,前期要加大政府支持。
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
3.1 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國家于2020年5月提出,新時代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指出夯實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保障市場公平競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體制基礎就是要求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加強產權激勵。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產權權能,將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體制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行市場化改革,完善了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3.2 發展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發展鄉村集體經濟,以完善改革為抓手,鄉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使農業農村資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提升,促使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確保共同富裕的成功。
3.3 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通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既堅持了公有制為主體,又推動了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既鞏固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又推動村民個人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了集體經濟和個人經濟成分的融合發展,完善和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創新變革,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 結語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增強我國市場主體的活力,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層次目標,就是為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中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豐富完善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注釋
①數據來源:陜西省西咸新區基層工作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報告。
②數據來源: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經濟運行數據。
【參考文獻】
【1】中發〔2016〕37號.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Z].
【2】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cjjd6326/20181203/9671041.html,2018-12-03.
【3】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5/18/content_5512696.htm,2020-05-18.
【4】李瑞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2022(4):47-49.
【5】卓娜,柴智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探索及啟示[J].當代經濟管理,2022(1):53-60.
【6】盤活集體資產,增添發展活力,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N].忻州日報,2018-12-21(002).
【7】陜西咸黨發〔2017〕25號.西咸新區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Z].
【8】李收房.淺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做法[J].農家科技(上月刊),201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