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臣臣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現代經濟的核心是金融,但資本天生的逐利性使得資本運行邏輯與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執政邏輯存在差異,論文通過理論梳理,運用回歸模型對廣西金融扶貧效率進行實證分析,結合廣西金融扶貧的具體實踐,最終得出結論,正是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揚棄了資本運行邏輯的力量,緩解了農村地區金融排斥現象,推動金融扶貧得以成功。
【關鍵詞】Tobit;金融扶貧;效率
【中圖分類號】F224;F832.35;F323.8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2-0166-03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增加金融資金對脫貧攻堅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現代經濟的核心是金融,金融已是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歷史的選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逐利、流動和擴張的屬性是經濟增長和全球化的基本動力,資本運行邏輯既能助推經濟增長,也會因其天生野蠻性進一步加劇金融排斥現象,而金融排斥又會進一步遏制縣域、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影響脫貧攻堅進程,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引起巨大的貧富差距。本文選取廣西2018-2020年14個地級市相關數據,對廣西金融扶貧效率進行實證分析,研究金融扶貧效率的驅動因素,并結合廣西金融扶貧具體實踐來進一步論證,只有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保證金融發展方向,約束資本的貪婪本性,集中力量用資本服務好貧困地區,最終實現金融扶貧的應有成效。
2 研究綜述
有學者認為,政黨要想在社會中發揮領導作用,必須要將其自身嵌入社會機構中,在對西方國家部分理性官僚制度研究發現,這種最重要、最突出的特征不僅代表了一種現代管理的組織手段,更顯示了某種支配結構,在經濟活動中,這種支配的影響力體現在利益格局中,是“擁有貨物或者市場技巧而產生的”,如在市場中占比大的銀行機構,會憑借其壟斷地位對信貸市場發揮支配影響,規定借款人想要獲得信貸的條件以及償還信貸的方式,進而實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從我國黨建工作管理及措施角度看,加強對金融業領導的重要性尤為重要,金融企業要想充分發揮支持經濟的作用,應對企業關鍵少數及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統一管理,應堅持引領國有金融企業發展,需要具備時代性,并創新發展。
在金融扶貧方面,關于國內小額信貸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民間借貸在短期內表現出了對貧困地區一定程度上的推動性,但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貧困戶難以償還高額的利息,因為縣域、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不足以支撐民間借貸的可持續性,因此,小型的、非政府的金融不足以成為我國扶貧工作的主要推力。有學者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了1990-2010年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與解決貧困之間的關系,得出了一個國家(地區)金融深化程度與緩解貧困程度之間存在長期的正相關關系,表示金融深化推動著貧困緩解。2018年有對湖南省金融助推農村脫貧攻堅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金融在貧困地區信貸投放的持續增加,“政府+金融+產業+農戶”效果突出,相關農業保險也不斷完善,政府的不斷引導和金融的持續投入對于為該省脫貧攻堅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毛澤東同志提出并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黨的執政邏輯是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而資本的運行邏輯則是逐利,其中的差異性表明,失去管控的金融機構,其行為會被資本運行邏輯支配,同時,微型金融不足以解決中國的貧困問題,只有推進系統性建設,提高金融深化程度,才能取得效果。因此,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必須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展金融扶貧工作。
3 實證分析
在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廣西金融扶貧投入持續增大,至2020年末,廣西精準扶貧貸款余額2 165.1億元,實現持續增長,廣西深度貧困地區各項貸款余額1 578.71億元,增速超過廣西各項貸款增速22.95個百分點,廣西銀行業共建立縣域物理網點超2.82萬個,建成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超2.83萬個。廣西保險業累計免除政策性農業保險投保貧困戶自繳保費、深度貧困縣中央和自治區險種縣級財政保費和投保戶自繳保費3億元,農業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超1 500億元,同比增長近20%,為3.9萬戶次貧困戶支付保險賠償4 493.21萬元。為驗證廣西金融扶貧效率的客觀性,下文將選取廣西2018-2020年相關數據來進行實證分析。
3.1 選擇模型
本文采用Tobit回歸模型來探究影響廣西金融扶貧效率的因素。
Tobit回歸模型基本表達式如下:
3.2 指標構建
本文用Y(金融扶貧效率)作為被解釋變量。
鑒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用X1(金融相關率=存貸款總額/GDP)、X2(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機構網點數)、X3(人均涉農貸款)、X4(每萬平方公里銀行機構從業人數)、X5(普惠涉農不良貸款率)作為解釋變量。
其中,X1作為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標,X2、X3作為衡量金融扶貧物質投入的指標,X4作為衡量金融扶貧人力投入的指標,X5作為衡量金融扶貧風險程度的指標,構建如下模型:
3.3 回歸分析
首先進行Hausman檢驗,P值0.071>0.05,因此選擇隨機效應的Tobit模型,經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3.4 實證結論
一是金融扶貧投入產出效果顯著。實證顯示,金融扶貧的物質及人力投入都顯著推進了金融扶貧效果,機構網點數、機構從業人數、人均涉農貸款均與金融扶貧效率顯著正相關,影響均在0.5以上,尤其是機構網點數的影響達到0.613,為3個因素中最大,說明近年來,廣西金融部門在農村地區逐步加大的金融資源投入使得能享受到金融服務的人群逐步增多,市場信息傳遞成本逐漸降低,極大提升了金融扶貧效率。
二是金融深化提升金融扶貧效率。實證顯示,金融相關率對金融扶貧效率的影響為0.491,表明近年來廣西金融發展水平整體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持續優化,推進了金融扶貧成效。至2020年3月末,廣西金融部門評定信用農戶數超591萬,信用村超7 900個,信用鄉(鎮)660個,創建面分別超過59%、56%、58%,實現了金融機構與扶貧對象的精準對接,農村地區的金融排斥現象得到明顯改善,農戶獲取信貸的難度大幅降低,利于緩解貧困。
三是黨的領導引領金融部門行為。實證顯示,普惠涉農不良貸款率對金融扶貧效率影響的P值大于0.05,表明影響不顯著,即使部分地區普惠涉農貸款不良率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但普惠涉農貸款增速仍然高于各項貸款增速,這充分說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不管貧困地區不良率如何,金融部門都會嚴格履行金融扶貧使命和社會責任,遏制資本天生的逐利性,有效解決不敢貸、不愿貸、不會貸問題,將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入脫貧攻堅戰場上,切切實實攻克“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實證結果顯示,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廣西金融部門的金融扶貧資源投入不斷加大,農村地區金融排斥現象得到有效緩解,金融扶貧是具有明顯效率的,下面本文將以廣西金融扶貧的具體實踐來進一步論證。
4 具體實踐
4.1 全方位突出政治引領,壓實金融扶貧政治責任
廣西金融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扶貧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
一是加強監管引領,實施差異化政策,突出金融扶貧特色,設置一定的精準扶貧貸款不良率容忍度,鼓勵開發扶貧專屬農業保險產品。
二是加強廳局聯動,金融與扶貧、財政、農業農村、林業、糖辦等部門的聯動,聯合出臺《金融助力疫情防控 聚焦深度貧困 決戰脫貧攻堅的通知》等政策,全方面突出政治優勢。
三是加強共建融合,不斷強化金融業與貧困縣、鄉、村的共建,促進金融業務與貧困地區共同發展,將金融工作更好地融入脫貧攻堅工作當中,使得金融業的資本優勢在貧困地區得到進一步發揮。
4.2 立體式完善服務體系,全力增強扶貧內生動力
要打破貧困惡性循環,必須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促進貧困人口與貧困地區的協同發展,以此阻斷貧困發生,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要引導各金融機構通過少盈利甚至不盈利的形式加大資金注入,有效支持經濟社會中的薄弱領域,促進各個行業部門同步發展:政策性銀行堅守其定位,充分發揮其優勢,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和改善貧困地區的條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著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國有大型銀行則充分發揮其對接市場、信息靈活的優勢,支持廣西各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各保險機構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村地區疾病、災害和意外事故等風險的保險保障水平,切實防止貧困人口因災、因病返貧。
4.3 深層次克服風險挑戰,統籌提高業務可持續性
在金融扶貧實踐的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扶貧信貸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聚焦深度貧困地區不夠、金融扶貧風險不容小視等問題,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廣西金融部門堅持實事求是,深入一線、深入重點領域對各地市各貧困地區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定期監測分析扶貧小額信貸不良指標,及時部署開展相關風險專項排查和整改,并在此基礎上,研究推出一系列契合地區實際的續貸展期、完善風險補償等政策措施,持續規范扶貧小額信貸發放,提升其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廣西金融部門不斷強化金融扶貧項目遴選和風險評估,統籌推進扶貧信貸支持與金融扶貧風險防控,把握好防風險與促發展之間的平衡點,既保證對深度貧困地區的金融投入,又防范以扶貧名義過度融資,既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關注力度和支持力度,又避免加重深度貧困地區的債務負擔,提前謀劃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切實提高了金融扶貧業務的可持續性。
4.4 多角度強化金融支持,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
從宏觀角度出發,金融可以通過促進資本積累、推動技術進步從而帶動經濟增長,降低貧困發生率,廣西金融部門圍繞廣西經濟戰略,不斷加大金融支持,促成鐵路、公路、碼頭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強化,推動了廣西經濟穩步增長:在疫情的嚴重影響下,2020年廣西GDP同比增長3.7%,第一產業增長5.0%。從微觀角度出發,良好的金融服務與足夠的信貸支持可以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生產投資機會,進而增加家庭收入,廣西各金融機構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創新金融服務,2020年廣西產業精神扶貧貸款余額749.96億元,較年初增速達66.95%,連續保持高位增長,其中桂林、防城港、玉林、欽州市貸款增速超過100%,精準對接縣級“5+3”、村級“3+1”特色產業發展,大力培育壯大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廣西金融輸血持續強勁,推動廣西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020年,廣西106個有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縣(市、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 37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意味著,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百年的絕對貧困。
5 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加金融資金對脫貧攻堅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脫貧攻堅這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個重要方式是運用和處理金融,通過金融深化來解決貧困問題。實踐已經證明,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廣西金融業將金融扶貧作為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堅定,改變了農村地區金融排斥現象,促成了廣西金融扶貧效率的提升,助推廣西實現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實踐再一次證明,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僅沒有傷害資本運行基本規律,而且實現了金融資源配置最優、效益最大,我們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黨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這一我國金融業的最大優勢,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貢獻出更大的金融力量。
【參考文獻】
【1】穆罕默德·尤努斯.窮人的銀行家[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6.
【2】菲利普·莫利紐克斯,尼達爾·沙姆洛克.金融創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格利·肖.經濟發展的金融方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查爾斯·I·瓊斯.經濟增長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周立,李萌,陳莎,等.金融排斥、金融排異與農村金融普惠[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6】焦瑾璞,陳瑾.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7】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8】CGAP.Access for All: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M].Washington:World Bank Publication,2006.
【9】Sharon Collard,Elaine Kempson,Claire Whyley.Tackling financial exclusion: An area-based approach[M].Bristol:The Polic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