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影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事業單位發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近年來,隨著我國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大對公共體系的健全、完善,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規模不斷增長,對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還存在資產管理能力不足,資產使用效率不高,資產統籌使用不足等現象。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財政部提出建立健全資產盤活機制,有效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等指導意見。本文主要就實際工作中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部分問題進行分析,力求能夠對規范化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規范管理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多年來形成了對國有資產管理較為松散的狀態,未對其產生的價值和使用效果進行較為系統科學的評估、評價,對資產成本管控的意識弱,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使管理人員在開展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行為不規范,管理工作中出現有機可乘的漏洞。近年來,特別是2019年開始實施新會計制度后,通過對國有資產開始計提折舊,對資產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促進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單位工作開展的重要物資保障,國有資產的形成包括:國家、各級政府撥付、購置分配給各單位的各類資產,如:土地、專業設備設施等,同時還包括各單位通過使用無償調入,財政性資金購置的國有資產所形成的各類收入,以及置換、調撥、接受捐贈,屬于依法認定為國有的其他各類資產。由于前幾年對國有資產的重視程度不足,資產流失的情況時有發生,國有資產的管理相對薄弱,隨著我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管理意識的增強,通過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也逐步作為納入了重點管理對象。
(二)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水平,有效推進資產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和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國有資產屬于國家財產,與個人利益不掛鉤,重視程度不足,不管從資產的管理的水平上還是從資產使用產生的效率上都不夠理想,故而因管理的缺失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存在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通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對國有資產科學、規范的購買、使用、處置,對相關規章制度的有效執行,才能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浪費、流失等行為發生,促進行政事業在日常業務活動中將資產的使用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不足,基礎工作薄弱
1.人員配置不足,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
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國有資產相對單一,并且不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部分管理者認為資產管理很簡單,隨便派個人登記好就行了,對資產的過程管理基本不過問,同時工作人員對國有資產也缺乏管理意識,重視程度不高,責任心不強,覺得這項工作不重要。部分單位直接交給財務部門管理,而有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一是存在其工作人員不具備財務專業能力,二是財務人員中也有對單位涉及專業性很強的設備設施不了解,不能提出有效的使用建議,而單位的資產情況不是所有部門都很清楚了解,而且也有同類似資產的名稱不一致的情況,極容易一方面資產閑置,另一方面又在提購買需求,造成財政性資金的浪費,資產的閑置現象。
2.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到位
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需要科學、合理的相關管理制度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雖然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財政部自1995年開始陸續出臺了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一系列管理辦法,但目前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都沒有制定與自己單位實際相結合的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層職責不清晰,有些單位處于看似大家都在管,實際沒人管,實際上管理工作沒有將具體責任明確到人頭,沒有責任科室、責任人承擔責任和損失。部分單位領導者對自己單位家底子不清楚,單位資產所在的位置、出租、出借、閑置情況不清楚,不及時對國有資產進行清理,實施維護,被其他單位或個人占為己有,對出現資產發生丟失、損壞的情況,相互推諉,不承擔責任。同時在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中,年初預算制度不認真、不仔細,對國有資產購置需求的論證不充分,以及在資產購置上存在主觀性等因素,都造成了盲目購置,重復購置等浪費行為。
3.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違規處置國有資產的情況時有發生
隨著我國對國有資產管理的加強,處理了一些對國有資產造成重大流失的責任人,但部分國有資產由于放置地點,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如:有些農產品研發單位存在資產存放地點是異地的研究基地以及示范區基地等。由于國有資產數量和種類多,存放地點分散,資產管理人員屬于單位臨時聘用人員,單位未及時定期開展資產清查工作等原因出現違規處置國有資產的情況就時有發生。
(二)歷史遺留問題多,賬實不一致
1.國有資產管理的權責不明,造成歷史遺留問題
我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成立時間較長,期間還有很多機構合并、分設等情況,前期因資產管理不善,人員素質不高,導致資產入賬錯誤,權屬不一致、不明確的情況較多,在財政部要求統一納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時,大部分單位沒有仔細對現有的資產進行溯源工作,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入賬與實際賬面價值不相符,賬面資產有金額,實際實物已不存在,如:危房拆除,車輛遺失等情況;或有資產實物,而未查詢到實際價值,隨意入賬的現象。同時也存在部分單位的資產從建國前就存在,如:個別學校、醫院等,由于無產權證明等原因未納入資產管理系統的情況。
2.國有資產入賬倉促,差錯修正難
我國現有的國有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對資產的入賬有嚴格的管理要求,在最初使用系統時,各單位在對資產統一錄入系統時,因名稱錄入有誤、折舊方法不一致、資產漏記等造成的錯誤,后期通過盤存、審計等發現問題后需要修正的,但由于按照現有國有資產處置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以及系統的修訂需要提供的相關手續,存在修正困難,無法實施報廢、處置的情況。
(三)資產購置程序不夠嚴謹,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大多屬于財政撥款單位,單位開展的工作具有公益性,國有資產的購置有些是為廣大公眾提供經濟、物質以及娛樂活動的保障,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和管控的意識較差,再加上新會計制度實施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算不用每月或每年計提折舊,故此對資產的購置有一定的隨意性,并且預算編制時不夠嚴謹,根據相關科室提需求就申報,對資產的需求和產生的收益沒有做認真、仔細的核實、討論以及論證工作,科室、部門間也沒有充分溝通,存在重復購置同類資產或非必要購入資產導致閑置物資的情況,浪費財政資金的同時也降低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有些為公眾提供的公益性資產在購置安裝后,缺乏有效監管和保養措施,主管單位對老百姓愛護公共財務的宣傳力度不夠,造成設備設施毀損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國有資產在購置后發現使用價值不大就放在一邊閑置,在缺乏統一調配的機制下,最終只有等待報廢或低價處置,無法達到國有資產資源共享、高效使用的效果。
(四)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國有資產的管理涉及多個環節,多個部門,涉及的環節有:預算、購置、驗收入賬、分配、維修維護及保養、調劑、報廢及處置等,需要多部門的共同配合協作。目前使用的國有資產的信息化平臺,系統的使用實際上還是人工錄入資產情況,資產系統獨立存在,不能實現與單位使用的系統有效的進行接口,主要體現資產存在的狀態,不能全面反應資產的使用、單位內部調劑等情況,系統中對資產產生的效率也沒有相關分析的設置,不利于資產的效能提高;而且人工錄入的資產情況,因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欠缺,責任心不強等原因,時常有發生錯誤的情況發生。
三、行政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建立一只高素質的資產管理人才隊伍是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在以前的工作中資產管理是一項比較繁瑣且看不到成績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員有較強耐心和責任心以及與單位資產管理業務配套的專業技能,由于長期存在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致使國定資產管理的能力較低。首先,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提高對資產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的意識,再者針對專業隊伍匱乏的情況,應增加對應人才的學科設立,并針對各行業資產管理差異化情況進行專業化培訓,建立一只高素質、有責任心、專業性強的資產管理人才隊伍,確保資產管理工作者能規范、有效執行資產管理的各項管理要求,保證國有資產的有序管理。
(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
1.落實部門、單位對國有資產的制度建設
我國近年出臺的國有資產管理政策明確了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職責,但對資產管理的政策應進一步細化,職責應有明確的界定。資產管理的牽頭部門要建立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作為資產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要分級落實主體責任,從單位主要負責人、資產的分管領導、各科室負責人及具體經辦人員,明確崗位設置及責任落實到個人,堅持職務不相容和崗位分離制度,并切實要將資產的計劃申報、采購、驗收、入庫等崗位的分設制度建立、完善起來。建立、建全資產配置、使用、調劑、處置等相關的配套制度,尤其對資產購置時有科學的評估制度,減少盲目購置造成的資金浪費及資產的閑置。資產管理的工作納入單位內部控制流程中,并完善內部管理、審批流程體系。
2.強化監督,建立問責機制
資產管理的各項要求是否能有效落實,相應的監管問責制度很重要,在建立內部監督制度、考核機制的同時,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通過考核、審計等方式,督促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明確各自的職責要求,執行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上級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考核各環節工作人員的履職情況,促進工作人員對管理職責全面有效的履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報告、糾正,將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但對故意的違規、違紀以及違法行為,應按照相關制度進行嚴格處理。通過第三方評價、審計來了解單位內部流程是否合理,人員、崗位的設置是否執行了分離制,各項制度的執行是否到位等情況,不斷促進資產管理工作的提升,保證國有資產應有的安全、完整、保值性。
(三)建立完善的臺賬、科學分類管理
我國對國有資產按照行政管理層次不同、按照存在的形態不同進行了分類,而各部門、各單位在日常資產管理工作中,要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分類細化管理的臺賬,對自用、出租、出借、閑置等不同情況的資產進行分類管理,通過分類管理使資產的現狀更加清晰,各級部門可以根據資產現狀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管理,一是對單位在使用的資產情況進行分析,合理配置資源,有需求、使用率高的部門增加配置,使用率低的部門分析原因,確實存在資源浪費的,減少配置,閑余資產調劑到需要的部門,并加強對資產規范使用,通過定期的維護、保養等方式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二是定期考核出租、出借資產產生的收益,杜絕國有資產出現無故丟失、收益不及時歸賬的情況,切實保證資產的增值、保值。三是閑置資產建立信息共享制,有新增購置需求的資產應優先在閑置資產中進行比對、篩選,通過上級部門對閑置資產進行調劑、統籌以共享共用的方式使其提高使用價值。四是對資產處置時,應充分核實是否還有可使用、可修復價值,特別是發達地區淘汰的資產是否能調劑到較為落后的地區發揮其一定的價值,如:先進的大型醫院淘汰的醫療設備設施調劑到基層醫療單位使用,規避一邊低價出讓,一邊高價購置的情況。五是對因產權不明、有歷史遺留問題、有爭議的資產建立的問題臺賬,積極推進不同的解決辦法,使其及時納入資產管理的體系,便于監管、統籌。
(四)強化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
國有資產的信息化建設是提高資產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通過信息共享的平臺,可以對各部門國有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及報廢等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目前,我國現有的資產管理平臺系統雖然每年也開展了對國有資產現狀、使用情況等進行年度分析,但與實際情況有偏差,并且分析結果運用不夠理想。隨著提高國有資產管理能力的要求,對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進一步增加,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開發新的功能模塊有一定的必要性,有些單位對資產有成熟的管理功能的應完善與國家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接口功能,實現歸口管理,智能化提取數據,同時系統功能開發上應增加各項考核指標的分析,如:對國有資產需求配置的分析、資產的使用率情況、各部門單位資產配置合理性、部門間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對比以及資產處置收益的合理、合規性,是否存在資產收益未上交等考核指標,通過大數據的比對、分析來進行合理監管,除國家特殊行業外,可以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各單位資產占有使用的透明度,增加閑置資產調劑力度,以達到資產有效使用的最大化,全面提升國有資產的監管能力。
四、結束語
近年來,國家及財政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國有資產管理的政策及措施來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各級、各部門對資產的管理工作也增加了人力、物力及技術上的投入,對發現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問題也做出了相應處理,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由于意識的改變不是短時間能扭轉,還需要各級各部門的繼續努力,同時資產管理的牽頭部門應對在資產管理工作中有特色、有亮點的單位和部門開展大力宣傳,使其好的管理經驗能在全國推廣,實現資產管理工作有序、規范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洪桂蘭.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 (11):8-9.
[2]孫夢雯.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資產管理文摘,2020 (10):5-6.
[3]吳麗瑤.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 (2):67-68.
[4]宋正幫.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質量與市場,2022 (6):163-165.
[5]謝芳.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產經,2022 (1):78-80.
[6]李玉輝.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資產管理,2022 (10):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