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彪林
摘 要:“一詞多義”是英語詞匯的重要特征,而且在詞匯當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需要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教師需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中的多義詞,為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在日常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一詞多義”的重要性,創新教學手段,通過不同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多義詞,消除學生學習中的困惑,使其英語學習更加得心應手,提高其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一詞多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7-009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32
高中階段的英語詞匯比較復雜和抽象,而且還存在很多“一詞多義”的現象,如果學生不能牢固掌握這些多義詞,將會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效果。從當前的教學實際來看,廣大師生深受英語詞匯的困擾,如何更好地學習詞匯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必須要認真研究“一詞多義”這一英語現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詞匯內涵,為深入學習英語知識提供幫助。筆者通過分析“一詞多義”教學現狀,進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實現英語教學終極目標。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詞多義”教學現狀
(一)教法缺乏新意
在高中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這也是英語的一個突出特點。如何讓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多義詞,是高中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從當前的教學實際來看,很多教師都在“一詞多義”教學上下了功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條條地背誦單詞意思和用法,并用聽寫的方式加以檢查,教學方式呈現機械化和程式化的特點,課堂氣氛沉悶。另外,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獲得的英語知識并不會形成持久性的記憶,很容易出現“記得快,忘得快”的現象,在詞匯記憶中感受不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影響了英語學習效果。
(二)“多義”孤立呈現
英語和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多英語詞匯在其原有意思基礎之上還會延伸出其他的語義。從表面上看這些語義之間是孤立的,但是從本質上看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能夠把這些語義有機聯系起來,就會達到“由點帶面”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次性掌握詞匯的眾多語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把多義詞的眾多語義孤立地呈現出來,沒有與其他語義項進行聯系和總結,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沒有形成正確的詞匯學習方法,不利于詞匯的系統性學習和全面掌握,阻礙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三)忽視語境創設
“一詞多義”是人們利用原型理論和隱喻等認識和感知手段,把詞語的中心含義進行延伸和拓展而形成的。在高中英語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類問題,如果學生對詞匯的多個含義把握不夠準確、理解不夠透徹,很容易出現詞不達意或用詞混亂的現象,有時還會曲解他人話語的意思,造成溝通困難。在英語教學中結合語境教學“一詞多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為學生講單詞、講意思,在課堂上缺乏相關語境的創設,造成學生學到的只是表面上的知識,對于詞匯多個含義的具體用法和應用場合了解不扎實,使英語詞匯教學不盡如人意。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詞多義”教學策略
(一)圍繞中心義項教學
在“一詞多義”教學中,詞匯的原型意義為教學的根本,英語詞匯的其他含義都是在原型意義的基礎上延伸來的。在高中階段涉及的“一詞多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詞匯本義基礎上引申出來的、具有相似屬性的隱喻,一類是由于社會發展進步和人們思想認識的變化,使很多英語詞匯的意思也隨之發生改變,引申出了更多的新含義。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中心義項為學生講述詞匯意思的發展和演變,讓學生了解一詞多義形成的來龍去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升學生對詞匯各種含義的理解和記憶,還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出現“一詞多義”的原因,更好地把握詞匯本義和延伸義之間的關聯性,在本義的基礎上記憶和理解延伸義。
掌握詞匯本義是學生學習“一詞多義”的前提與基礎。在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句型訓練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實際,利用詞匯的本義進行造句訓練,深化學生對詞匯核心含義的認識和理解。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理解記憶詞匯核心意義的基礎上,對詞匯的具體使用場景進行轉換,記憶詞匯的其他衍生含義,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英語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征,同一個詞匯除了其本身的含義外,往往還包括一個或多個引申出來的隱藏意義,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困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對比的方法開展教學,把同一單詞應用到不同的語句中,通過句子翻譯引導學生找出單詞的隱藏意義,再通過對隱藏意義的對比分析,找出單詞的具體含義,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英語能力自主探究,能夠真正把握英語詞匯學習的本質,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找出英語詞匯本義和延伸義之間的聯系,從中總結“一詞多義”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詞匯語義拓展能力。
(二)借助圖式開展教學
在傳統的“一詞多義”課堂上,教師往往是直接讓學生背誦詞匯的每個義項和用法,很少告訴學生為什么這么用,導致學生對英語詞匯產生厭煩情緒,造成詞匯的濫用和誤解。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圖式教學法,用圖的方式告訴學生多義詞的運用策略,既能夠節省課堂教學時間,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使英語學習充滿歡聲笑語。圖式教學的理念是“得于圖,悟于心,應于行”,英語教師應該通過形象、生動的客觀圖式來整合多義詞,并且運用新型提問方式進行提問,有效提升英語圖式教學的效率。
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開展“一詞多義”教學,從形式上看,思維導圖和多義詞都是圍繞某一個中心向外進行拓展,二者具有很強的相似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抓住這一相似性,借助思維導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以詞匯的本義為中心向外延伸和拓展,形成詞匯含義邏輯,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各個義項之間的聯系,構建起系統的語義思維導圖,為記憶詞匯和運用詞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展現詞匯的各種語義,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培養總結、歸納的能力,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詞匯學習方法。高中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記憶,用簡筆畫的形式呈現詞匯的本義,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結合詞匯本義的特征和屬性猜測其可能的引申含義,調動課堂參與的熱情,夯實語言根基。然后,教師再從學生的猜測中挑選出正確的引申義,并加以補充,從而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方式,把詞匯學習轉變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激發課堂活力。在使用圖式的時候要統籌兼顧,既要照顧到優等生的學習需求,還要考慮學困生的學習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圖式中有所收獲,構建富有活力的英語教學體系。
(三)構建詞匯應用情境
英語雖然不是我們的第一語言,但卻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在學生的未來生活和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學好英語對高中生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高中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僅停留在字面意思,學到的都是“啞巴英語”“聾子英語”,不會靈活地應用英語,在真實語境中聽不懂英語,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好感度。為此,英語教師需要在“一詞多義”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應用詞匯的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詞匯的不同用法,增強教學效果。
英語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同樣的英語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意思,這讓學生難以分辨,出現畏難情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同一詞匯應用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認知去感受詞匯的不同意思,通過對比強化學生的記憶和認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的生活情境,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記憶詞匯不同含義的應用場景,加深學生的印象,獲得充分活動的機會。英語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一詞多義”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學生對詞匯的本義和引申含義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進一步鞏固詞匯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簡筆畫等形式呈現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同一詞匯分別進行描述,在應用中加深學生對詞匯不同含義的掌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破解英語詞匯教學效率低下的難題。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把詞匯的不同意思融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之中,引導學生根據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推測詞匯的各種含義,用輕松的學習氛圍開啟學生的智慧,提升推理能力和英語語感。
(四)融于文化背景之中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植根于文化之中。文化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通過語言得以體現和傳承。在英語學習中,文化學習和語言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講解“一詞多義”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教授詞匯的意思,更要加強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文化背景中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掌握詞匯的具體用法,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文化素質的培養并非簡單的文化知識灌輸,需要轉變師生的觀念,通過語言體會文化,借助文化理解語言,以文化教育促進語言學習,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在“一詞多義”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交代清楚詞匯本身的含義之外,還需要講解詞匯的文化含義,即詞匯的聯想意義,讓學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多義詞。在英語中有很多表示顏色、數字、動作的詞語,它們在不同的文化語言中所產生的聯想意義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英語與漢語的比較,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感受詞匯內涵和外延的文化差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多義”詞匯開展翻譯訓練,在翻譯中感受英語詞匯本義和引申義的聯系與差異,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在日常學習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運用英語詞典,在多讀、多看中注意英語詞匯的意思,彌補漢語釋義的不足,達到輕松學英語的目的。漢字構成中有偏旁,而英語構詞中有詞根、詞綴,與漢語有很大的區別,但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詞匯構成入手,在講解詞匯時為學生導入詞根、詞綴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講述與詞匯相關的故事、傳說,向學生滲透詞匯形成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礎上解釋詞匯的引申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會發現英語詞匯很有意思,既了解了西方文化,又加深了對詞匯的記憶。
(五)在英語活動中運用
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應當是一段快樂的旅程,無奈在現實教學中受課時安排、教學實踐等限制,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顯得有些單調與枯燥,經常被困在題海之中,缺少實踐活動的支持。為此,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英語知識,體會“一詞多義”,并把學到的詞匯靈活應用到活動中,讓英語學習變得更愉快、更主動。學生通過自己探究獲得的英語知識會記得更牢固,掌握更透徹,降低了教學難度,有利于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學風。
高中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教師可以在“一詞多義”教學中開展情境模擬活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情境中的人物,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情境對話,在交流中感受詞匯在不同場合的不同含義。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對話填詞比賽,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對話內容以及感情色彩推測缺失詞匯的含義,填入自己認為正確的詞匯,鍛煉學生對多義詞的應用。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學生編制英語歌曲,把同一單詞的不同意思融于其中,在吟唱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還可以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猜詞競賽,羅列出一些英語句型,讓學生從中找出“多義”的英語詞匯,并準確說出其含義,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的詞匯又多又準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同時,英語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勤于積累的好習慣,單獨準備一個本子,把自己在日常學習和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多義詞記下來,并定期舉辦分享活動,學生之間相互傳看,還可以走到講臺上講述積累心得,在分享中實現知識互補,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一詞多義”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打造學習型課堂,全面提升英語綜合素養。在日常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學生錯誤的詞匯學習方法,開發靈活、多樣的詞匯教學方案,讓學生對多義詞有清晰的認識,提高詞匯運用能力。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詞義轉換教學,通過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構建高效的詞匯課堂,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秀瓊.“一詞多義”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理解和運用[J].華夏教師,2017(11).
[2] 楊成軍.芻議“一詞多義”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33).
[3] 韓雪.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理解與應用“一詞多義”[J].中華少年,2018(1).
[4] 田秋香.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詞多義”教學策略探討[J].成才之路,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