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方式直接影響著單位整體的資金使用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追求高質、高效已經成為各大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心。事業單位在改革成長的過程中,針對內部財務管理方式的漏洞與弊端也需進行積極調試,將財務管理精細化作為改革重點,并在全面推廣的基礎上逐漸融入日常財務工作之中,提升單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經濟的穩健增長與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事業單位的支持與貢獻,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受到工作內容以及服務性質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若想在市場經濟的變革中實現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對財務會計工作進行改革創新,以實現更大的發展。事業單位運營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作為基礎項目具有很高的管理價值,只有提升內部的管理水平才能推動經濟活動順利實施。工作人員可通過精細化財務管理對現有財務數據進行細致管控,在強化管理效力的同時提升財務工作質量,提升單位的整體經濟效益。
一、財務精細化管理概述
(一)概念分析
財務精細化管理最初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我國現代化管理理念的全面滲透,財務精細化管理得到了全面推廣,我國的企事業單位也將這一管理手段進行了全面應用,將其當作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體現了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全面性。
財務精細化管理體現了財務工作的管理思路與管理策略,是管理人員在原有財務工作的基礎上不斷細化、分類,通過一定的管理方法使整個財務管理工作朝著“精益求精”的方向不斷發展,最終實現理想的管理效果??偟膩碚f,工作人員應先養成一種自主自覺的財務管理意識,并以此為驅動,積極探索科學的管理措施。財務管理精細化的實施既符合事業單位現代化管理思路,也是確保管理工作深入開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單位內部工作人員通過精準、科學的管理可以有效緩解傳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全面提升財務工作的整體質量與效率。
(二)特點分析
1.覆蓋面廣,重點突出
財務精細化管理過程重點明確,涉及面較廣。工作人員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將財務工作的基礎內容與重點內容進行有效融合,以此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在實施“精細化”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除了要從更加宏觀的視角開展工作,真正做到每項業務、每個崗位責任到人,還要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內容以及重點任務進行特別處理,在開展財務工作的過程中予以重點關注。
2.專業性強,系統化實施
專業性指的是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同時,注重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養以及專業能力,而系統化則是指通過對內部管理流程以及制度的全面優化構建一個合理、嚴密的組織體系作為實施保障。財務工作的專業化水平越高,精細化工作的效果就越理想,而系統化的效果越好,就可提升事業單位日常工作的運轉質量,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實施,可以確保內部工作流程的科學開展。
3.信息運用廣泛,數據程度高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下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員在開展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可將其作為財務精細化工作的基礎加以實施。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方式,需要有具體的管理方法以及數據信息作為支撐,才能有效地開展下去。財務精細化操作也是對海量數據的精準化篩選,通過將現有數據與信息技術的優化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實現管理工作的集中化、細致化,也可對現有數據進行及時更新,從而強化整體效果。與此同時,內部的財務信息與數據資源也實現了集中管理與實時共享,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必要性分析
1.規范了現有財務管理體制
事業單位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財務活動,有效提升了內部的綜合工作水平,使管理信息朝著透明、公開的方向不斷前進,有利于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順暢實施。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可以幫助單位內部員工形成正確的管理理念,通過對現有資金的動態管理與全面監督,提升了財務信息的準確度。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無論是管理理念還是管理方法均較為陳舊,資金的使用情況不明確,無形之中加重了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風險。精細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事業單位業務活動中的暗箱操作,凈化了內部工作風氣,使全體工作人員在踐行財務改革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水平與專業能力。
2.提升了內部資金使用效率
部分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率較低,資金使用效果不佳與人員資金管理意識欠缺有著較大的關系,由于缺乏正確的理念指導,部分事業單位在日常工作中未能關注資金的分配與使用效果,致使資金浪費嚴重,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工作成了一紙空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隨著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深入實施,現有資金的利用率得到了顯著提升,不同業務活動支出的預算工作也更加規范,有效把控了業務成本,充分彰顯了事業單位的社會效益,體現了較高的管理價值。
3.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既符合國家提出的管理要求也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為了更好地發揮出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提升管理效率,應不斷完善內部的財務管理機制,夯實財務管理效果,確保實際管理工作能夠與外部需求相吻合。將精細化理念融入財務管理工作中,極大地改善了現有的工作水平,使相關財務人員可以按照精細化管理思維分別從管理工作的不同階段入手開展工作,通過多個維度將單位整體的資金來源以及管理效果充分反映出來,針對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調整。與此同時,事業單位管理工作與精細化管理理念的融合,是創新理念與實踐的融合,可以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輔助,推動了內部管理會計的轉化與升級,以滿足事業單位當下的工作需求,并為今后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一)財務精細化管理理念欠缺
當前,部分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理念不足,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過于依賴上級部門,工作主動性較差,容易出現“行動遲緩、籌備能力不足”等情況,嚴重影響了內部的工作進度。由于自身的內驅力不足,主動探索意識下降無法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在財務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員仍然秉持著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開展工作,調整與優化能力不足,創新意識欠缺,加之單位內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二)預算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以及管理水平均有所欠缺。首先,在重視程度方面,部分領導對于預算工作的認識有限,僅僅將其當作一項常規工作加以實施,全員的參與程度不高,無法將預算管理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其次,內部財務預算管理的編制質量較差,執行與監督效果不明顯。某些事業單位的整體規劃工作較差,測算方法也較為潦草,在實際編制的過程中,大多采用基數增長法等較為傳統的方法,與現階段的發展環境已經產生了偏離,導致預算編制質量下降。與此同時,單位內部的監督機制不健全,引導與控制效果不理想,預算的權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財務管理的關聯性不足
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內部涉及的財務管理工作均會以較為嚴謹的方式處理,相對而言財務信息也較為封閉,與其他部門的連接不夠緊密。隨著會計制度的調整以及內控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體系逐步明朗,與財務相關的內容也更加透明,可以有效杜絕腐敗貪污等違法亂紀行為的產生,有助于內部廉潔氣氛的形成。然而,從現階段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仍然過于私密,未能構建清晰、明確的財務管理機制,致使財務風險頻發,容易滋生不良風氣。與此同時,財務人員在處理財務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完成日常基礎性工作,還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銜接與溝通,以便及時解決各種問題,而過于獨立的財務部門缺乏與其他部門的聯系,無法實現財務信息的快速傳遞,致使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間形成了信息斷層,不利于單位內部資金的精準使用,加重了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難度。
三、財務精細化管理在事業單位的應用
(一)全面滲透精細化管理理念
為了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全面落地,全體工作人員應先從工作理念入手,通過轉型升級豐富管理思想,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礎。當前部分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推進困難,內部人員對于該項工作的準備不夠充分,思想上也較為保守落后,造成單位內部轉型困難。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單位應逐步強化人員意識,能夠從日常財務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升自身對精細化管理的重視,主動探索、認真學習,并將自身積累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加以深化,確保在轉型的過程中能發揮具體功能,將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二)完善財務管理內控制度
事業單位在完善內控制度的同時單位整體的操作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規范,有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實施。單位在制定財務制度的過程中,應確保制度本身可以與單位實際運營情況有效銜接,確保自身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與前瞻性,減少由于人為干擾造成的無效操作。單位在構建內控制度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內控建設至關重要,通過制度約束、不定期抽查,規范財務體系。領導層也可采取財務人員輪崗制度,不斷明確、細化財務崗位的具體職責,從而達成財務流程精細化管理的目的。
(三)強化預算管理水平
對于大部分事業單位而言,用于日常工作的資金大多源于上級部門的財政撥付,針對這一情況,事業單位有必要做好財務預算管理,而針對內部的財務預算管理,更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強化管理效果,體現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結合預算指標,全面細化預算編制。工作人員應秉持科學、精準、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預算指標進行核定,編制的預算內容應做到全面覆蓋、真實客觀,盡可能地將每個部門當前的情況全面反映出來。工作人員進入預算編制初始化階段,需要先確定是否已經進行了全面的調研,是否對不同職能部門的經費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通過數據匯總與集中分析,可以確定不同項目的預算金額,確保本單位經費支出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其次,全面優化預算編制流程。單位內部各項預算的編制以及相關內容的調整優化必須嚴格按照預算管理的科學流程展開操作,工作人員應遵循科學、客觀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于不規范的行為以及結果應及時進行調整,針對現有漏洞進行補救。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應結合不同職能部門的預算規劃與真實情況開展數據采樣,通過比對、分析,強化預算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再者,全面開展預算執行,單位內部的各項業務活動均需按照已批復的預算全面執行,針對部分需要調整的預算要結合已有規定程序開展工作。管理人員應將監督管理工作當作預算執行的要點來抓,策略性地對財務預算精細化管理進行監督。事業單位在對預算執行計劃進行合理評估、考核的過程中,提升了預算計劃的控制效果,有利于領導層的集中把控與全方位診斷。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不斷強化財務預算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預算監督的約束職能,降低預算管理過程中的隨意性。
(四)加大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
將信息技術融入財務管理工作之中可以有效提升現階段的整體工作效率,發揮財務工作應有的價值。隨著財務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財務人員需要強化與其他部門的聯系,提升財務管理效力。而隨著信息量的增大,內部的處理速度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傳統信息處理方式在處理速度以及匯總方式等方面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當前的管理需要,因此結合信息技術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全面落實財務管理精細化的重要舉措。事業單位應深入掌握現代化、智能化技術的優勢,積極引入先進設備與軟件,通過自主創新、積極實踐,打造更加人性化的財務管理系統。與此同時,事業單位可通過信息化技術策略,不斷拓展當前財務管理工作邊界,工作人員可在原有財務工作的基礎上構建一體化財務管理平臺,在平臺中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類型的財務信息管理模塊,盡可能地將財務控制、預算、風險評估等多個環節囊括其中,實現管理工作的秩序化、信息化,全面提升財務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精細化財務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手段,體現了系統性、專業性的工作思路,并且自身具備的信息化特征也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更加科學地開展工作,這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理想管理方式。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若想全面提升內部的管理效力,就必須在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方面下功夫,而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精準的管理手段,既促進了內部控制效果,又提升了綜合管理水平。針對當前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工作人員可分別從管理理念、財務制度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優化,真正從發展的眼光出發進行財務管理,確保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衡陽市軍隊離退休干部石坳休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