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2022年間,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分七個批次共獲批165個,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發展規模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同時,相關研究成果也在總體和年度分布上呈現不同特點。期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成果呈現,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相輔相成,以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更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歷程;研究成果;系統性分析;特點
一、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歷程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自2012年起步,歷經試點階段、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等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共有16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可以說在獲批的數量、規模和區域分布上,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批次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二、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研究總體特點
伴隨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數量的不斷發展,相關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或者“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篇名關鍵詞檢索,可以在CNKI檢索到自2015~2022年以來的250篇研究成果,具體如表2和圖1所示。
2015年,作為我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成立,同年出現相關主題的研究成果。2015~2022年間,研究成果總體數量呈上升趨勢,最高峰出現在2020年,2021~2022年略有回落。這些研究成果的主題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74篇)、杭州(廣東、河南、山東等)城市的建設經驗(30余篇)、發展對策(10篇)、稅收政策(6篇)、產業競爭力評價(6篇)、出口貨物(4篇)、大數據(3篇)、知識產權(3篇)等方面,如圖2所示。
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研究年度特點
(一)2015~2016年文獻特點:前兩批綜試區經驗總結
2015年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成立,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界里程碑式的改革大事件,同年的研究成果都是圍繞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模式、經驗和優劣勢問題開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M2B2C跨境電商出口模式的產業功能及實現——以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例(李金芳、陳夏林等,2015),標準化助推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張鑫、鄭伏,2015),中國(杭州)建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SWOT分析(尹伊夢芝、王詩瑋,2015)等。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建設過程中,既有宏觀政策環境好、產業配套齊全等優勢,也面臨跨境物流風險大、技術不成熟等方面的劣勢,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在加強法制和信用方面的管制、建立完善智慧物流體系、培養跨境電商國際化的人才等問題上,不斷加大力度并出臺相應的政策。
隨著第一批綜試區的發展以及第二批12個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獲批,2016年度的研究成果,繼續圍繞第一批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經驗和發展效應,以及陸續圍繞第二批試點城市的建設經驗開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以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為例(楊夏悅,2016),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中國(大連)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楊曉猛、侯東岳,2016),合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發展對策研究(范敏、畢詩琪,2016),推進天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的路徑選擇(邵長青,2016)等。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促使杭州市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總額突破2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綜試區“六體系兩平臺”的建設經驗,也逐漸得到政府部門和各試點城市的認可。天津、大連、合肥等第二批試點城市,在借鑒“六體系兩平臺”杭州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城市的特點,尋找新的突破。大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由于其獨特的港口優勢以及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提出要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合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制定了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電商產業鏈、建立智能跨境物流體系、引進培養跨境電商綜合性人才等發展策略。天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科學謀劃發展道路,提出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格局,打造“天津元素、中國特色”的跨境電商品牌。
(二)2017~2019年文獻特點:前四批綜試區經驗總結和新的研究方法融入
2017年度的研究成果,繼續圍繞第一批和第二批試點城市的建設經驗開展,但是在選題和研究的側重點上有了新的方向。在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及防范、各園區發展的影響因子分析等具體問題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中國跨境電商試驗區發展現狀與經驗——以廣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例(王香怡、楊菂,2017),中國(重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機遇與挑戰(秦娟,2017),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及防范對策——以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研究背景(韓旭,2017),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各園區發展的影響因子分析(馮芳,2017)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線下產業園區一般會根據地理位置再分為多個核心產業區域,這些核心區域要整合資源實現聯動發展,才能突顯整個線下產業園的優勢。因此,通過建立指標體系進行測評,找出影響園區發展的關鍵因素,按照因素重要程度從高到低排名依次是:政策支持力度、產業聚集程度、地理位置環境、服務水平和基礎設施等,根據以上因素制定指導園區健康發展的發展對策。
2018年伴隨著我國第三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設立,相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新的變化。新型貿易模式、大數據、產業競爭力評價等,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模型、技術等逐步與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發展相結合,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和方面認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中的利和弊、經驗和教訓等問題。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簡析新型貿易模式在我國的發展——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例(孫穎,2018),大數據助力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越琳,2018),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郝彬凱,2018)等。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創新應用,一直是綜試區改革和突破的重點。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充分挖掘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研發新的商品,實現智慧生產。大數據在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創新應用包括:優化了監管措施;幫助企業擴展了新的市場;建立了商品全球溯源體系創新了跨境物流模式;幫助企業開展海外精準分銷等。
2019年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對前四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成果進行總結和展望,對其運行績效以及與經濟系統的耦合性進行評價,找到其現階段發展的瓶頸,為其未來創新發展找到策略和路徑。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果與展望(韋大宇、張建民,2019),跨境電商與經濟系統耦合協調發展——基于3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實證研究(張曉東,2019),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運行績效評價(張夏恒等,2019),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創新實踐與推進策略(朱賢強、王慶,2019)等。張曉東博士創新地用耦合度指標評價跨境電商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的協同程度,測算結果分為優質、良好、中級、初級、勉強耦合協調五個檔次。該項研究不僅在研究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也為科學評價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發展成效提供了思路。
(三)2020~2022年文獻特點:對綜試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高質量成果
2020年研究成果數量呈現高峰,研究成果質量有很大提升,研究成果發表的期刊質量也有很大提升。在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政策分析方面形成系統性成果,在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樣本數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也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同時,逐步總結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模式、績效、供應鏈發展潛力等重要領域或環節的問題,形成非常有借鑒和參考價值的結論。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設立模式與推廣問題——基于70個城市的定性比較分析(張正榮,2020),我國跨境電商運行績效評價與提升策略——基于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樣本數據的分析(裴東霞,2020),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演化動力與創新實現機制研究(肖亮、柯彤萍,2020)等。肖亮教授構建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多階段創新演化模型,并從動力作用機制角度分析了在不同創新發展階段政府的各項政策對綜試區起到的積極作用,為制度創新找到突破和方向。
2021年相關研究成果的數量在2020年形成一個小高峰后,略有回落,基本與2019年持平,但是研究成果的質量繼續提升。在運用知識圖譜分析研究文獻、運用雙重差分法分析綜合試驗區政策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同時在“雙循環”背景下如何讓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揮更大作用等方面,有了新的構思和策略。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研究能量分布、熱點與趨勢—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文獻計量分析(張麗麗,2021),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推動居民消費升級了嗎?——基于雙重差分法的實證檢驗(唐紅濤,2021),江蘇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基于生態位視閾下(李海菊,2021)等。
截至2022年10月,相關研究成果數量已經超越2021年,研究成果質量繼續提升。一些新的方法,如雙重差分模型、引力模型等應用于相關研究成果,同時,從一些新的視角,如“反事實”視角、海關出口新政下、準自然實驗等,審視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發展,反饋新的問題,并找到解決的出路和辦法。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對地區經濟的影響及差異性分析——基于“反事實”視角(王利榮等,2022),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實證分析(王小琴,2022),數字貿易賦能制造業質量變革機制與效應——來自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袁其剛等,2022)等。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視角,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如第一批綜試區對地區的經濟增長和外貿水平的提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第二批綜試區對地區外貿水平提升的促進作用明顯,但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效果不明顯。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對于提升企業全要素的生產效率效果明顯,數字貿易在賦能我國制造業提升出口方面效果明顯等。
四、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研究展望
自2015年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數量和規模上有了較大發展,相關研究性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總結經驗和引領其創新發展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國家“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刻,在“一帶一路”倡議、“雙循環”發展格局等宏觀背景下,我們的研究成果還要往縱深發展。一是對現有16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經驗和特點的及時總結和對比問題。二是在全球視域、國家宏觀戰略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發揮作用問題。三是一些優化的定量方法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全面評價綜合試驗區發展效果、差距以及與其他產業的相互促進問題。四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作為“創新”的高地,在監管創新、模式創新、稅收創新、金融創新、物流創新、技術和人才培養創新等方面的突破問題等。此外,也呼吁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等相關部門,能夠特辟專欄,公開一些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數據,供相關研究部門或高校研究參考,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以實踐改革促進理論革新,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更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亮,佘福茂.中國模式: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實踐與創新經驗[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8.
[2]張麗麗.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研究能量分布、熱點與趨勢——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文獻計量分析[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12):25-30.
[3]石以濤.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政策效應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4]胡麗霞.基于CNKI文獻分析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經驗與困境問題[J].電子商務,2020,242(02):42-43.
*本文受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我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經驗、模式和趨勢研究”(項目編號:SM202051638001)資助。
(作者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