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燕
摘 要:幼兒教育中,科學探索能力是幼兒身心發展時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支撐下,幼兒科學探索的實踐體驗會得到有效優化,幼兒分析問題、觀察問題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教師需結合科學探索主要形式,合理應用先進信息技術與平臺,為取得更好的幼兒科學探索實踐效果奠定基礎。通過本文實踐分析可知,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培養中需要通過情境創設、素材資源創新應用、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家園共育模式應用,為提升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探索中的應用效果提供支持,最終在啟蒙教育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科學探索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信息技術;科學探索;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0-0064-03
幼兒教育中科學探索能力培養,關系到幼兒未來成長發展的智力發育與思維發育。另外,科學探索本身具有趣味性,也與幼兒教育階段具體要求和幼兒身心成長狀態具有相適應特征。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優化幼兒科學實踐能力是啟蒙教育階段教師應當明確的重點目標。在具體活動組織時,不僅要注重先進信息技術系統和平臺的應用,也需要補助匹配相應資源條件,為取得更好科學探索能力培養效果奠定基礎。作為幼兒家長也應在各階段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相應環節,為優化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培養效果貢獻一份力量。
1.信息化輔助工具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1)應用信息技術能提升幼兒科學探索興趣
信息技術能夠更加直觀向幼兒呈現科學問題,并且以多媒體平臺為引導切入點、引導工具進行科學探索過程的組織。相對于單一由幼兒教師講解科學實驗過程,自然環境中的自然現象變化過程具有信息技術支撐的教育引導過程更加生動,且能夠引導幼兒集中進行觀看。在多媒體平臺的支持下,幼兒在感官上也會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這都有利于提升幼兒科學探索興趣,優化幼兒參與科學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最終為取得良好幼兒教育和實踐活動組織效果提供幫助和支持。
(2)應用信息技術優化科學探索能力培養質量
相對于幼兒教育中其他類型教育內容,科學探索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發散性。因此,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探索能力培養時,更需要幼兒從實際出發,結合個人主觀感受,及時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但幼兒自主語言表達能力、自主溝通意識都處在相對較低水平。若教師直接用語言溝通,或語言引導方式達成溝通溝通效率、溝通質量都相對較低。信息技術能夠用輕松愉快的氛圍,先進的技術手段,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實踐任務。同時,幼兒自主探索時,所能夠借助的資源素材也更加豐富。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也會更加順暢,這必然能夠從宏觀上實現整體科學探索能力培養質量方面的提升與優化,體現出信息技術在實踐中的優勢作用。
(3)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傳統科學探索活動中的實際問題
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時,需結合科學探索活動基本形式以及幼兒學習理解能力方面的實際情況找到科學方法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組織落實。信息技術在其中主要承擔解決傳統活動形式實際問題這一責任。在具體工作落實開展時,需要相關信息技術支持維護工作者結合幼兒實際察能力、操作能力進行系統功能有效維護與管理。同時,解決傳統科學探索過程中,幼兒與幼兒教師溝通不到位,以及幼兒無法得到生動全面體驗這類問題,以全方位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效果為目標,解決科學探索活動在組織落實時的具體問題。
2.信息化輔助工具創新應用基本原則分析
(1)幼兒主體原則
幼兒主體原則主要是指,幼兒教育實踐過程中,雖然幼兒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存在一定不足。但幼兒教師仍然要借助科學探索能力培養生動有趣的特征,盡可能鼓勵幼兒自主完成探索發現過程。幼兒若能夠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解決問題,也有利于增強其實踐中的信心,使幼兒更好地在進一步難度更大、拓展性更強的探索學習中獲得良好效果。另外,幼兒主體原則還強調科學探索能力,培養中幼兒自身也應當結合實際,以幼兒基礎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為前提條件,盡可能將幼兒主體地位在有限度的情況下進行突出。一旦幼兒在自主探索中出現問題,要求幼兒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避免過大困難感,導致幼兒失去探索實踐動力。只有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收獲體會到探索的難度和發散空間,探索過程才更有樂趣,科學探索能力才能得到針對性培養。
(2)生動靈活原則
生動靈活原則主要是指,幼兒教育組織落實時,若通過主題性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則應當對主題實踐活動內容、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流程、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法進行全面優化完善,確保幼兒在參與活動時體會到科學探索的樂趣,感受到科學原理的神奇,生動靈活。主要強調幼兒實踐活動環節,可結合幼兒自主實踐程序和實踐能力進行靈活調整。例如,部分幼兒思維靈活性較強,在遇到問題時,其能夠自主思考分析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則幼兒教師可進一步提出深層次、難度更高的實際問題,鼓勵幼兒盡可能自主思考解決,將一部分自主探索能力和興趣較為薄弱的幼兒按常規流程進行幼兒探索能力培養,選取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自然界現象變化和生活化實際問題,讓幼兒思考相關現象的引發原因,用更加生動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相應教育引導,促使幼兒在提升科學探索能力時,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科學與未知領域之間的緊密聯系,保持幼兒對相關問題的主觀興趣和積極狀態。
3.利用信息化輔助工具,提升幼兒科學教育實踐質量路徑探索
(1)合理創設情境,保持幼兒探索興趣
在具體的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應當本著取材便捷、幼兒熟悉度更高這一原則。創設一些生活化情境,或者從生活化情境入手進行情境創設。教師在搜集相關基礎素材資源時,也應當鼓勵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素材,為科學探索實踐活動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幼兒科學探索活動中以生活化環境為背景的動尾巴觀察科學實踐活動,就是與幼兒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實踐活動。觀察不同動物的尾巴,既具有趣味性也能幫助幼兒從自然環境入手體會科學的奇妙。例如,為了激發幼兒興趣,幼兒教師可在前期引導階段通過提出引導式的幾個具體問題,讓幼兒進行思考回答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或者將認識動物尾巴的實踐活動轉變為科學游戲。具體問題可以是:①請大家看看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②你能說說這是誰的尾巴,猜出它是什么動物嗎?隨后,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多媒體平臺或視頻平臺,向幼兒展示不同動物尾巴的動態視頻,或不同動物日常生活中尾巴的作用。這種情況下,相關科學探索過程就會轉變為幼兒基于視頻觀看進行思考和游戲的過程,必然能夠優化幼兒實踐體驗,使幼兒更加積極參與相應活動。其對于相關問題的探索欲望、感受欲望也會有所增強。最終獲得良好的幼兒教育引導質量。當幼兒能夠自主說出一些動物尾巴的特征、顏色以及動物習性時,幼兒教師也要及時進行鼓勵,給幼兒以良好的自主參與體驗,激發幼兒在后續的一系列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
(2)加強技術工具創新應用,豐富科學探索基本流程
加強技術工具應用主要是指,在幼兒實踐活動組織過程中,或科學探索流程推進過程中,要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為優化整體實踐活動流程提升實踐活動開展有效性提供支持和幫助。只要幼兒教師結合幼兒實際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選擇操作便捷且具有實踐應用價值的素材資源或技術工具,就能夠獲得預期良好應用效果。借助先進信息技術,促使整體科學探索活動在組織流程組織效果上得到優化和完善。幼兒教師也可在幼兒自主反饋中,了解創新模式實踐應用效果遇到的實際問題,促使探索實踐有效推進。為充分發揮出先進資源素材作用,充分引導幼兒自主完成探索過程奠定基礎。例如,在幼兒科學探索活動中關于水的浮力的探索和溫度計測量的探索,都是生活化的探索內容。并且,在資源素材基礎取材環節更加便捷、更加靈活。為了豐富幼兒實踐體驗,幼兒教師可通過引導幼兒觀看溫度計,在不同環境下測量溫度的指標水平變化狀態是幼兒感受到溫度計測量溫度時的應用要領以及溫度變化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也可同步達成。為了給幼兒帶來更加生動的體驗,信息技術和平臺的融合應用,可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做基礎載體,讓幼兒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回答溫度測量在不同環境中的一些具體現象。并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溫度變化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使幼兒更加深刻的體會溫度計在實踐應用中的具體功能。此外,幼兒教師還可引導幼兒進行一定實踐拓展探索。例如,讓幼兒用家用溫度計觀察家庭環境中的室內溫度,或者測量常溫自來水水溫。這種有后續實踐任務的科學探索更能激發幼兒興趣。同時,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也會使幼兒對科學探索流程以及節點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幼兒教師可結合幼兒基礎理解能力,繼續提出發散性問題,為優化整體科學探索實踐過程提供幫助。
(3)注重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實踐活動體驗
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主要是指,在針對性科學實踐活動組織落實過程中應用電子信息平臺或多媒體平臺,給幼兒進行更加充分生動的展示。使得整個實踐活動的組織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同時,感官體驗也會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關于顏色變化的科學實踐活動,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將漸變色變化原理、顏色變化之間的關系,顏色搭配后發生的變化用多媒體視頻進行展示。讓幼兒從視覺方面更加直觀的感受顏色變化所經歷的整個過程。從本質上來說,顏色變化背后是化學變化同步產生的過程,幼兒對化學變化的產生原理無法充分理解。但幼兒對調色游戲調色實踐或者基于光源和角度而產生的色彩變化,會產生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借鑒真正有趣的多媒體工具,用光影投影原理將不同顏色的光束打在熒光屏上,讓幼兒對色彩變化色彩屬性進行更加直觀的了解和體會。另外,一些色彩展示視頻以及三原色、三間色、漸變特征視頻也可在實踐活動中向幼兒進行展示,使幼兒更加生動直觀地體會顏色變化的規律變化的特征,從而結合實際了解顏色變化基本原理。從幼兒角度上來說,信息技術支撐下,實踐活動組織落實時的整體狀態、整體流程也會得到優化完善幼兒參與實踐活動的主觀感受,也能同步實現優化這對于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培養來說,有重要促進作用。另外,幼兒也更能深刻體會到先進技術工具在實踐應用中的價值和意義,并且在實踐活動中明確科學探索的奧秘。
(4)發揮家園共育力量,舉辦家長進課堂主題實踐活動
家長進課堂是由家長作為教師發揮對幼兒實踐活動進行教育、引導這方面的作用。對于幼兒來說,家長參與實踐活動更能夠激發其共同參與活動的興趣。另外,幼兒在遇到問題時,也更能夠勇敢積極地直接向家長進行反映。只要幼兒教師結合實際對家長進課堂主題實踐活動內容和活動素材進行充分篩選與準備,就能夠發揮家園共育力量,為科學探索能力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觀察生活中的魚類或小蝌蚪這類科學實踐活動開展中,家長就可以與幼兒共同參與準備素材資源環節的活動。幼兒家長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資料、幻燈PPT展示工具,向幼兒展示魚類生長或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動態視頻引導幼兒對這一科學現象的變化狀態進行感受和體會。隨后,在課后拓展時,幼兒教師在鼓勵幼兒和家長共同養育一條小魚或幾只小蝌蚪。在生活實際中觀察他們的變化,并做好書面記錄促使幼兒實踐活動,在組織落實時,能夠更好完成實踐任務,更好體現出科學探索的價值。
4.結語
綜合本文實踐分析可知,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科學實踐探索活動會在形式上得到充分豐富,可以在素材資源上得到先進性提升。幼兒教師只要做好整體教育引導組織規劃,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平臺優化幼兒實踐活動體驗,就能夠體現出先進技術和方法在實現應用中的價值,為取得更好實踐活動組織效果提供支持和幫助,最終使幼兒在科學探索中獲得相應能力的有效培養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施德紅.信息技術與科學探索活動的整合實踐——以“烏鴉喝水”探索活動為例[J].新校園,2017(04).
[2]李引.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幼兒科學活動[J].家長,2020(12).
[3]傅琪蓉.巧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新幼兒科學活動組織[J].天津教育,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