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華
自集團推行“首席教師”項目以來,嘉定區清水路小學語文、數學、英語、音樂、信息科技等學科涌現出多名首席教師,他們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全面保障了所任教年級和學科的教學質量。 2021年,隨著“五項管理”和“雙減”政策的落地,首席教師增強創新意識,聚焦作業設計進行探索,并以此為抓手,著力推動教師隊伍整體能力的提高。
發展有規劃,保障教師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需要長期的耕耘,我校便將首席教師視為“種子”,以更專業、有效地帶動其他教師。學校成立了種子教師研修班,帶領教師們研究課程標準如何分解,單元教學目標、課時目標與作業目標如何確定。同時,學校以實施分層作業、優化作業形式、改進作業評價為重點,每月進行集中研修。學校鼓勵首席教師在校內先行組建“小團隊”,調動教研組內的青年教師、骨干力量一起研究,讓首席教師從“單兵作戰的孤勇者”轉變為“合力會戰的同盟者”,激勵“種子教師專業發展群”不斷生長出新的力量,成長為“專業發展群落”。
研修有抓手,錘煉教師本領
學校立足作業管理,結合集團作業設計項目,從“管”入手,加強教學五環節全程管理,完善規章制度,為首席教師的研究與實踐提供支持。同時,學校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單元教學設計指南》《學科高質量校本作業體系設計與實施指南》等的要求,發揮頂層設計優勢,制定語文、數學、英語學科高質量校本作業設計的框架,為作業設計提供可循路徑。
首席教師帶領校內團隊,先開展首輪設計。在此過程中,首席教師重點關注三個“理”——
理清作業層級。首席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置層級目標,精心設計作業清單,通過“作業屬性判定表”來判定作業的實效性,實施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作業。其中,語文學科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做到精講善練,初步形成單元整體學習的自主合作、綜合實踐的作業設計模式;數學學科重點研究概念理解與問題解決兩個部分,將練習題的難度設置成階梯形,通過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既保證學生的整體參與,又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理除學科隔膜。學校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實際需要,找準著力點,力求打通學科與學科的壁壘,進行學科間的經驗交流,聚焦學生核心素養,量身定制基礎性作業、個性化作業和跨學科的實踐性作業,賦能作業質量的提高。
理細評價標準。學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第三方數字平臺,創新評價工具和手段,比照“作業屬性判定表”,細化評價標準,實現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
展示有舞臺,釋放教師活力
2021年11月,學校舉行主題為“著力‘雙減推進,深化作業研究”的第十七屆教學節。教學節上設置了“首席教師的作業觀”板塊,專門為首席教師們搭建了交流互動的舞臺。不同學科、不同年段、不同教師一一分享了自己在作業設計項目中的所學、所為與所得。
其中,音樂學科升級學習任務單,帶領學生實現學習目標;語文學科設計貼近生活且富有趣味的作業,引領學生感受作業的別樣味道;數學學科立足單元教學,設計情境化作業,讓學生體驗和探索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各教研組在系列研究與實踐中,已逐步梳理出優化作業設計的基本路徑和方法,形成了《我的作業觀》校本經驗案例集。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首席教師”項目助力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既關注教研活動的當下,也放眼教師專業成長的未來,形成和增強了集團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體意識,并著力將成長的機會覆蓋到每一位教師,發揮好集團的群體力量。
責任編輯: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