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宋麗麗 戴巍

校本教研是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與素養提升的重要實踐活動。基于國家政策、學校發展和班主任專業化發展對班主任能力提升的要求,針對班主任成長背景與需求多元化、校本教研實施淺層化和被動化等問題,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向陽橋小學開展了小學班主任“菜單式”校本教研的實踐研究,構建班主任專業發展資源庫,促進班主任專業素養和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五育并舉要求。
“菜單式”校本教研以提升班主任專業素養、落實立德樹人要求為目標,立足班主任的專業發展需求,從專業情懷、專業思想、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對“菜單”進行頂層設計,構建“三訓一體”常規教研模式,提升德育實效,實現教師的自主成長。
因材施教,因需施訓
問需于師,對癥下藥
通過前期統計調查發現,我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制約。從主觀層面來說,學校班主任年齡結構兩極化,老教師與新教師需求有所不同;班主任專業化程度不高,亟須通過教研提升專業素養。從客觀層面來說,班主任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專業發展需求;培訓形式單一,難以發揮班主任的主觀能動性。基于以上問題,學校針對班主任的多元、個性化需求啟動了“菜單式”校本教研項目。
雙向培師,菜單教研
學校根據自身發展的需求和目標,結合班主任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知識儲備等,將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不同要求的學習項目進行程式化排列組合,供班主任自由選擇。根據教師的選擇,組成多個學習共同體,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開展教育研究活動,促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學校充分發揮“兩自一包”(管理自主、教師自聘、經費包干)的體制優勢,以班主任“菜單式”校本教研為抓手,有效加強了班主任隊伍建設,以此推動立德樹人目標的全面落實。
建章立制,知行合一
專屬菜單,閉環流程
學校不斷完善流程,確定了“需求調研—擬定項目—選擇項目—制定菜單—開展教研—反思評價—改進菜單—實施教研”八大程序,使班主任成長形成閉環。
第一步,開展調研,制定菜單。開展問卷調查、班主任訪談,結合班主任自身需求和學校對班主任發展的要求,總結班主任的成長瓶頸和工作中的典型問題,以班主任六大專業能力素養為抓手,為低、中、高段班主任開發了基于不同需求的菜單主題,如“如何適度、有效地懲戒”“重要時間點的班級管理”等,并在此基礎上細化出若干個微主題,切實幫助班主任解決工作中的困惑、難題。第二步,導師領課,備課審課。班主任根據自身情況申報成為“導師”或“學員”。第三步,導師開講,學員參研。課題組成員組成學習成長共同體,實現同伴互助。第四步,實踐反饋,獲取積分。根據自己班級的具體情況調整實踐方式,進行反饋與評估;導師與學員在教研過程中積累學分,結合教研成效進行評價和獎勵。第五步,學員運用,跟蹤優化。學員將學習成果運用到自己的班級事務管理中,優化管理,解決實際問題,導師對學員的學習應用成果進行跟蹤反饋,再次優化教研成果。第六步,調整實踐,形成資源。教研結束后,梳理研修成果,并進行推廣應用,形成班主任專業成長資源庫和學生教育管理智庫。
制度體系,規范教研
“菜單式”校本教研要想取得實效,需要完備的制度保障。學校針對以往校本教研表面化、形式化等短板,完善了班主任校本教研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領課制度。由班主任自主報名,根據自身優勢和興趣,成為某個菜單主題的導師,開設小型講堂并組織學員培訓學習。
審課制度。在正式培訓前一周,導師組織課題組成員圍繞培訓主題展開調研和討論,對培訓內容和形式進行再次優化。
選課制度。培訓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為全體班主任的集中培訓,選修課為主題小班課程,班主任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主選課,每學期選課不得少于6次。
學分考核制度。導師開展一次培訓可獲得10學分,學員參與一次學習獲得5學分(包括聽課和完成培訓任務),職初班主任至少要學夠40學分。為調動班主任的學習積極性,學校制定了學分獎勵計劃,班主任可利用學分兌換不同福利,如免寫一個月工作手冊、兌換電影票等,學分高的學員期末還會有額外獎勵。
獎勵評價制度。每位參與培訓的導師都會獲得獎金,同時由學員對導師進行匿名點評,根據學員滿意度選出最佳導師進行額外的獎勵和表彰;根據學員的學分、培訓成果、反思、個案等綜合評定優秀學員,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表彰。
多元實踐,促進實效
學校根據教研場合和主體的不同,打造了“三訓一體”集體教研、“1+1+2”成長共同體教研和碎片化教研三種模式。
“三訓一體”集體教研模式
設立“班主任專業化負責人”職位,統籌班主任崗前、崗中、崗后的專業培訓,分別貫穿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三個時段,通過全體班主任教師集體教研提升班主任群體的綜合素養。其中崗前培訓包括理論學習、時間測試和制定計劃;崗中培訓包括經驗分享、行動研究和反思應用;崗后培訓包括反饋分析、展示評估和表彰團建。
以“讀書沙龍——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為例,崗前培訓會上,教師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享讀書體會,凝聚育人智慧。情境再現、策略對比、海報展示……豐富的活動讓教師深深體會到為人師表的內涵,理解了“用心、愛心、耐心”在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形成樂觀向上班風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1+1+2”成長共同體教研模式
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參與校本教研的班主任數量逐年增加,學校結合班主任榮譽體系和新老班主任的實際需求,將班主任分成若干個成長共同體,每個共同體依照“1+1+2”模式組織人員參與,即1位統籌協調者——各年級班主任專業化發展負責人、1位主發言人——對自主選擇的“菜單”具有深入研究和較豐富經驗的班主任、2位輔助發言人——課題組成員討論發言并負責記錄。
以“情景模擬——分享‘如何開好第一次家長會”為例,導師針對“如何進行自我介紹”“如何應對突發狀況”“如何回答家長問題”“如何贏得家長信任”等命題,組織學員開展演示活動,帶領學員迅速進入角色,幫助新手班主任獲得具有可操作性的實用技巧,利用豐富的活動和命題激發班主任的主觀能動性,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碎片化教研模式
鑒于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和突發性,學校探索形成了碎片化教研模式,不限人數、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開展頭腦風暴,及時反饋、跟進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為專業發展積蓄了經驗。
從頂層設計到多元實踐,從因需施訓到知行合一,向陽橋小學將繼續致力于推動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