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娟
望新小學基于農村學校學生學情,提出“五研”作業設計理念,建構和開展了六個作業特色項目(簡稱“六色”),為集團中的農村學校拓寬了作業途徑,打開了探究世界的新視野。
建立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學校出臺了《望新小學作業管理制度》《望新小學作業質量評價制度》等,及時總結作業管理經驗,健全作業管理校本機制。實行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導處與年級蹲點領導“三級”聯動作業管理模式。其中,教研組長是本學科常規性作業設計的組織者,年級組長是全年級各班作業總量的把控者,教導處和蹲點領導是學校各年級作業情況的監管者。
強化“五研”作業設計指導理念
基于新課標育人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學業質量的指導要求,學校創新設計了“五研”作業設計理念。
一是研究作業指導的要點。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梳理出設置分層作業、及時反饋、全批全改等要點。二是研究作業育人的終點。我們期望學生會學習、會做人、會適應、會生活、會服務,所有教學活動都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三是研究作業發展的生長點。對學生而言,適當的練習能夠增加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對教師而言,提質增效正是其變革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契機。四是研究作業設計的減負點。我校根據集團首席教師的考評指標,要求教師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作業設計。比如,低年段學生對文字和圖像敏感,作業中多有配圖;中年級學生邏輯性思維增強,實踐類作業更多;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展,作業形式更為豐富多樣。五是研究作業設計的質量點。學校充分發揮教研組、年級組的團隊精神和各科室的互補功能,力圖做到作業設計的層次化、多樣化。
管理與設計“六色”作業
作業管理特色:檢查落實重效率。教導處定期進行教學常規檢查,關注教師的作業布置和批改情況,結合實例對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規范。同時,不定期進行作業情況抽查,了解學生的作業內容、完成時長,指導教師規范布置作業。
作業體系建設特色:構建作業清單重關聯。集團首席教師引領同學科教師構建作業體系,避免孤立、碎片化布置作業。作業清單包括基礎作業、學科+作業和超學科作業三種,各自獨立又內在關聯,確保作業難度、要求、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科學性和適應性。
基礎作業設計特色:聚焦學生學情重習慣。基礎作業包括課堂與課后兩部分,前者作為保底作業,后者具有一定彈性。著眼于減少重復性作業,關注重點和難點內容,及時鞏固課堂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集團化作業研討特色:首席帶動重品質。集團每學期組織作業研討設計交流會和期末作業設計經驗分享會;首席教師們聯合團隊設計出優質作業,各學校根據學生學情進行二次設計,切實提高作業質量。
綜合作業設計特色:多角度融合重整體。我校教研組以單元為單位進行作業設計,正確把握單元要素和學段要求,明確作業的內容對應教學目標的哪一項、作業的時間是課內還是課外、作業的形式是書面還是實踐,做到單元間連續、學期間承接、學段間貫通。
創新項目化作業設計特色:實踐創新重發展。各教研團隊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合理布置書面作業、科學探究、藝術欣賞等不同類型作業。比如,我們在清明、端午等節日讓學生自主參與1—2項民俗活動,使其個性得以張揚。
加強多維度作業反饋
學校創新設計了作業反饋三個維度。一是反饋作業呈現形式,教師可以以圖文結合甚至多媒體結合的形式,將優秀的作業在班級文化墻、班級交流群或公眾號中進行展示。二是反饋作業評價,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在班級內進行針對性點評和指導。三是作業發展性留言,教師在學生的作業中捕捉到點滴進步或水平波動時,可以通過書寫留言的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
責任編輯: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