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忠
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處在關鍵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市農業農村委系統將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奮力開創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三農”工作新局面,在建設農業強國中展現重慶擔當、作出重慶貢獻。
以學鑄魂,強黨性鑄忠誠。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并貫穿始終,扎實開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大學習活動,原原本本學、結合實際學、創新方式學;堅持以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帶頭抓好個人自學、帶頭深入學習研討、帶頭上講臺講黨課;堅持“第一議題”制度,用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載體,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注重線上學和線下學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教育引導全委系統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加強思想淬煉、黨性鍛煉和政治歷練,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三農有作為”。
以研增效,察實情解難題。大興調查研究,踐行“深、實、細、準、效”五字訣,積極回應“槽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補齊“斷點”。堅持聚焦重點定題目,圍繞“國之大者”“農之要事”,確定了在建設農業強國中展現重慶擔當,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中展現重慶“三農”擔當,在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展現“三農”擔當,在加快探索具有重慶特色的城鄉融合推動山區庫區現代化和“三農”高質量發展之路中展現“三農”擔當等37個調研課題,并作出細化安排。堅持群眾路線摸實情,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深入田間地頭,深入涉農企業,深入農戶家中,體察實情、解剖“麻雀”,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堅持結果導向出實招,構建“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督查回訪”工作閉環,開展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集中組織調研成果交流,扎實推進專項整治,把“問題清單”變為“成效清單”。
以干立業,敢擔當善作為。聚焦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敢闖敢干、唯實爭先,奮力交出“三農”改革發展穩定高分報表。守住守好“三條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精準監測幫扶力度,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堅持穩面積、穩政策、穩產量,堅決服從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監管,壓緊壓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大力實施“四千行動”。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以“四改一化”(即改土、改大、改水、改路,實現機械化)為路徑改造提升1000萬畝農田,確保建成“噸糧田”。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通過育“龍頭”、強鏈條、樹品牌等,多管齊下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農業產業集群。實施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通過強村富民促增收、就業創業穩增收、惠農支農保增收、幫扶協作助增收,讓農民的腰包更鼓、干勁更足、幸福感更強。實施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行動,重點抓好農村基礎設施“五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等“五大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桃花源”。著力提升“三化”水平。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強科企聯合攻關,開展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推廣。積極推動鄉村數智化建設,加快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應用發展,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切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通過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建立農民健康互助組等,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作者系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重慶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