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嗚——”2月17日上午,汽笛聲劃破嘉陵江上的平靜,4艘600噸級的興川江號船舶滿載2400噸鋼材,從重慶碼頭出發。經過7天的航行后,順利到達四川省廣元港昭化港區紅巖作業區。
船只停穩后,碼頭上巨大的岸橋開始高效有序作業,裝貨、卸貨,一派繁忙景象。“貨主催得緊,說年后就要開工使用這批鋼材。好在一路暢通無阻,我們才能按時完成運輸任務。”看著整齊堆放的鋼材,四川廣元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游勝清感慨萬千地說道,“在以前,僅單邊航運就需要30天左右。”
2021年,川渝兩省市代表團聯合提出《關于加強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建設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建議》,建議國家加快啟動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進一步支持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加大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支持力度等。通過多措并舉、持續用力,嘉陵江的航道通航能力與效率不斷提升。
與嘉陵江“結緣”的這些年,游勝清不僅見證著嘉陵江航道通航能力與效率的不斷提升,還見證著嘉陵江航運的振興發展。
綜合整治打通“水上黃金路”
嘉陵江,長江上游第二大支流,連接著川、陜、甘、渝三省一市,自古以來就是溝通南北的黃金水道,是西北地區融入長江中下游地區協同發展的重要通道。
然而,曾經的嘉陵江因大部分江段流經山區,水流湍急,多險灘礁石,航行條件差,運輸能力弱,年通過能力僅為200萬噸。
為有效提升通航能力,嘉陵江“全江渠化”工程被適時提出。四川省廣元市港航發展中心港口航道科科長牛力告訴記者:“該工程上游起于四川省廣元市,下游至重慶市合川區,規劃建設18個相互銜接的梯級航電樞紐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15個梯級。
筑壩、疏浚、設航標……隨著一系列綜合整治措施的實施,2019年6月,嘉陵江實現全江通航。來自廣元港的貨船首次經重慶進入長江航道出海,并開啟了常態化運輸模式。
“那是嘉陵江航運新的開始!”提起3年前的首航,游勝清仍有些激動,“當時,兩艘500噸級貨船載著甘肅明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1000噸重晶石粉。貨船從廣元港下水后,經嘉陵江運輸到重慶果園港,再經長江抵達江蘇省太倉港,最終經海運抵達目的地遼寧省營口港。”
和游勝清同樣感到興奮的還有明珠礦業的董事長許健。“嘉陵江全江通航后,我們西北地區企業的產品向外運輸就便捷多了!”對許健來說,船運可以替公司節省不少運費,“過去公司的產品主要依靠鐵路運輸,運輸價格是船運的一倍以上”。
如今的嘉陵江航道,全年可通行500噸級船舶,豐水期可通過1000噸級船舶,成為一條通航拖載量大、安全系數高、運輸成本低的高等級航道。
聯合調度破“通而不暢”難題
“沉寂”30多年的嘉陵江,經過梯級渠化改造,逐漸恢復往日的“熱鬧”。然而,對航運來說,縮短運輸周期、提高運輸效率、節省運輸成本至關重要。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加速推進和梯級航電樞紐的逐步建成,梯級船閘之間“如何才能實現統一調度”成為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因當時參與建設嘉陵江梯級樞紐的有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不同主體,各樞紐通航建筑物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不同,再加上嘉陵江通航河段涉及四川、重慶兩省市,船舶過閘需多次申報,所以無形中增加了船舶待閘時間和運輸成本。”牛力直言,正因如此,嘉陵江航運一直存在“通”而不“暢”的問題。
為破除制約嘉陵江航運發展的“瓶頸”,全面壓縮船舶過閘等待時間,給船舶船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一項跨川渝兩省市行政區域的嘉陵江全江聯合調度工作機制應運而生。
2021年3月,交通運輸部黨組將嘉陵江通航建筑物聯合調度工作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在交通運輸部的指導下,四川省交通運輸部門聯合重慶市交通運輸部門,全面推進嘉陵江全江聯合調度各項工作,成立嘉陵江聯合調度中心、印發《嘉陵江梯級通航建筑物聯合調度規程》、搭建過閘申報系統“嘉陵江船舶”手機App等,成功推動嘉陵江通航建筑物實現“一次報閘、全線通過”。
“船方過閘前只需要填寫船舶貨種、始發港、目的地等基本信息即可,操作十分方便。”牛力說。
得益于這項聯合調度工作機制,今年2月從重慶轄區內港口上行至廣元港的這趟鋼材貨運才能如此準時地到達目的地。對游勝清以及沿江航運企業而言,如此高的航運效率無疑為他們注入一劑“強心針”,“使企業發展的勁頭更足了”。
航運振興服務沿江經濟發展
航道“暢”起來后,廣元港和嘉陵江航運成為川東北和廣大西北地區物流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航運口岸和通道。
不僅是明珠礦業的重晶石粉等礦產品,嘉陵江腹地流域豐富的石油、煤炭等適水大宗貨物資源,也將隨著嘉陵江這條“水上出川大通道”,駛入寬闊的長江,進而出海。
記者了解到,目前水路運輸價格約為公路的七分之一、鐵路的四分之一;全江年通過能力已由最初的200萬噸提高到4000萬噸。這樣的運輸價格和運輸能力讓游勝清深感“航運市場潛力巨大”。
此外,嘉陵江沿線現代化的港口基礎設施裝卸作業能力強、集疏運體系暢通,為“鐵公水”多式聯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游勝清看來,運輸成本的降低,將極大吸引“對時間不敏感”的大宗貨物通過“公轉水”“鐵轉水”等方式進行運輸,有效推進物流降本增效,提升沿江企業市場競爭力,助力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在提高嘉陵江通航能力和效率上持續發力,為嘉陵江航運全面振興保駕護航,進一步發揮嘉陵江在深化川渝合作、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天然紐帶作用。”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