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正杰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重慶醫科大學聚焦彰顯“真理味”“紅巖味”,厚植“西遷情”“民生情”,扎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彰顯“真理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開展好主題教育就是要對照黨中央要求,加強統籌謀劃,抓好“真理傳播”,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堅持對標對表黨中央部署,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把開展主題教育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會部署結合起來,同學校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堅持“四手聯彈”奏出好樂章,貫通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銜接“當下改”和“長久立”,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一體落實主題教育目標任務,增強主題教育的系統性、協調性和實效性,引導廣大師生不斷接受思想洗禮、汲取真理力量。堅持知行合一推動發展,原原本本學、帶著感情思、聯系工作悟、結合實際做,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彰顯“紅巖味”,以整體智治推動變革重塑。重慶醫科大學作為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的試點高校,開展好主題教育就是要聚焦高效治理,創新方法載體,創造具有重醫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實踐經驗。聚焦弘揚紅巖精神,把學習傳承紅巖精神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思政課等,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聚焦打造變革型組織,加快用好“八張問題清單”,建立“七張報表”,構建“五項機制”,整體提升識變應變求變的能力,著力解決制約和影響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聚焦提升干部變革能力,強化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導向,深入實施“大學習大調研大服務大落實”行動,全面加強干部政治能力與現代化建設能力培訓,提升黨員干部隊伍謀變革、塑變革、抓變革的能力,始終堅持“生成性學習”、保持奮進者姿態、激發創造性張力。
厚植“西遷情”,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重慶醫科大學是西遷精神的重要塑造者。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在開展主題教育中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胸懷“國之大者”,自覺把工作放到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動。聚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新醫科”建設引領“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著力深化“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綜合改革,培養“五術”(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扎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醫學人才。聚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創新驅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強化有組織的科研,集聚力量圍繞醫學和生命科學前沿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大國家級科研平臺培育建設力度,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爭創國家醫學中心。聚力打造一流人才高地,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加強政治引領,打造“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生態,打造滿足學校發展需要的優勢方向,在地區、國家乃至世界學科領域坐標中打響“重醫品牌”。
厚植“民生情”,一以貫之守初心、擔使命。開展好主題教育就是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注重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強化附屬醫院公益屬性,不斷優化醫療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改善醫療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群眾享受到更便利、更實惠的醫療服務。注重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服務師生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對師生普遍關切的問題及時開題作答、解疑釋惑、回應訴求,全力辦好師生關注的民生大事,讓師生真切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幸福的質感、學校的情懷。注重為基層賦能增效,加強和創新服務基層的工作機制,加快構建重點工作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指導幫助科研平臺、醫療單位等基層單位理清發展思路、解決發展困難,切實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服務群眾能力、防范化解風險能力。
(作者系重慶醫科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