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雋童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洶涌來襲,打破了春節(jié)家家團圓的一片祥和,在抗疫的征途上,醫(yī)生“守江堤”,百姓自發(fā)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在“扛沙袋”。疫情形勢逐步平穩(wěn)向好之后,一批抗疫題材的影片登上大熒幕,展現(xiàn)了困難時期萬眾一心的強大中國力量,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與大多聚焦于展現(xiàn)醫(yī)護人員英勇無畏的抗疫影片不同的是,它重點關注了武漢“封城”時期的普通民眾,根據(jù)真實人物原型,將平凡人之間的“愛”與守望相助呈現(xiàn)給大眾,在國家主流價值觀與觀眾趣味之間實現(xiàn)了平衡。
關鍵詞:《穿過寒冬擁抱你》;抗疫題材;人物形象;建構
抗疫題材電影是在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下誕生的電影類型,此類電影有強烈的時代性與群體的共情性。[1]2020年初春節(jié)期間,武漢疫情“封城”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隨之而來的慌亂、病痛、離別,打破了無數(shù)個原本幸福團聚的家庭。2020年6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步平穩(wěn)向好之后,第一部抗疫題材電影《最美逆行》在全網(wǎng)播出,全片聚焦廣東援鄂醫(yī)務人員,展現(xiàn)了整個緊張曲折的抗疫之路,緊隨其后又有一大批展現(xiàn)抗疫醫(yī)生勇敢無畏的影片登上了大熒幕,在特殊時期向國民樹立了堅強且成功的“前線”形象。2021年12月31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薛曉路導演的影片《穿過寒冬擁抱你》上映,將觀眾的視線直接拉到了2020年初封城時的武漢普通居民身上,重點表現(xiàn)困難時期百姓守望相助,自愿建立起的一條志愿者防線,將普通人的熱心腸和大情懷展現(xiàn)給國人,這無疑是在向大多數(shù)聚焦醫(yī)生這種前線人物的抗疫題材影片發(fā)起挑戰(zhàn)。淘票票開分9.6,貓眼開分9.5,并且成功奪得2022年元旦票房冠軍,票房口碑雙豐收,這是導演薛曉路“致敬疫情中的普通人”成功的最有力證明。
《穿過寒冬擁抱你》改編自“封城”期間武漢普通居民的真人真事,按不同的性別、年齡、身份、經(jīng)歷、職業(yè),塑造了四組生動、有愛的普通抗疫人物形象,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特殊時期武漢民眾“大災面前搭把手”的感人景象,對之后的抗疫題材影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抓取典型“人物原型”,建構志愿者群像
《穿過寒冬擁抱你》作為一部抗疫題材的電影,在未觀看前會無形之中給觀眾以困難、悲情的觀影期待。導演薛曉路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式,從以往災難性抗疫題材電影《傳染病》《末日病毒》《流感》《感染列島》《躲藏》等等喜歡展現(xiàn)“人性本惡”的形象建構中抽離出來,更加關注并突出“人性本善”的一面,將目光轉向樂觀有愛的武漢市民,給國人以信心,“困難終將過去,春天總會到來”。創(chuàng)作前期薛曉路導演走遍武漢大街小巷,采訪了一系列在疫情狀況最嚴峻期間做出默默貢獻的普通人,受他們啟發(fā),并以他們?yōu)樵停瑢⑽錆h居民的真實故事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中。
阿勇的原型是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被人民日報譽為“生命擺渡人”,以及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快遞員小哥汪勇;武哥的原型是在疫情期間一直冒著風險跑外賣單的女騎手賈梅梅;葉子揚的原型是曾經(jīng)四度援疆支教的老師康柏利;劉亞蘭也來自薛曉路導演采訪過的一位武漢當?shù)卣鎸嵚蒙缋习迥铮恢芏觑椦莸男∽o士背后,更是千千萬萬馳援武漢的青年醫(yī)護。影片對他們的人物背景進行了詳盡描述,疫情讓原本走在平行線上的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產(chǎn)生了命運的交集,用一個個日常化片段向“封城”之外的國民展現(xiàn)城內(nèi)的真實景象。
人物原型是指文藝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據(jù)的類型或模型。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人物原型能夠喚起觀眾或讀者潛意識中的原始經(jīng)驗,使其產(chǎn)生深刻、強烈、非理性的情緒反應,創(chuàng)造出能經(jīng)受時間考驗的角色。[2]這些原型雖然個體的身份、經(jīng)歷千差萬別,性格也不盡然相似,但總是有規(guī)律可循,薛曉路導演鏡頭下的他們在經(jīng)歷了恐慌、混亂與離別之后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都想成為志愿者團隊的一員,為抗疫行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是榮格所說的“只有當具體內(nèi)容變得重復和可預測時,原型才會變成典型人物”,可見影片中阿勇、武哥、葉子揚、劉亞蘭等等已經(jīng)成功成為特殊時期平民抗疫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影片在塑造每一個典型人物個體的同時,巧妙地通過“偶遇”“網(wǎng)課”“交通”將人物背后一個個家庭聯(lián)系在一起,組合成一個整體,體現(xiàn)了群像式的集體效應: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zhàn),而是千千萬萬普通市民和普通家庭一起編織了一張牢固的抗疫志愿網(wǎng)。薛曉路導演建構志愿者的集體群像是為了使影片的背景大環(huán)境更加豐滿,而在此之下,從性別、年齡、身份、職業(yè)等不同維度塑造的一個個生動的、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正是疫情之下最真實的人間百態(tài)。
二、擁抱平凡英雄:抗疫人物形象的建構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提出了自己對人“品質(zhì)”的看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寒冬,而在困難殘酷的寒冬中還能守望相助、積極奉獻的武漢居民就是松柏,經(jīng)歷疫情嚴峻的考驗,一個個普通人化身英雄衛(wèi)士,穿走于武漢大街小巷。面對未知的病毒,沒有人可以做到毫不恐懼,但推己及人,普通人身上潛在的俠義和無畏都被激發(fā)出來,《穿過寒冬擁抱你》就用小人物的志愿之旅繪制了一幅平民抗疫全景圖,接地氣的角色設定也縮短了大熒幕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薛曉路導演借助這樣的情感技巧,在人群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個體,完成了一次成功且鮮活的人物形象建構。
(一)擁抱全力以赴:著力書寫女性市民
法國作家、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II》中提道“今日的女人正在廢除女性神話,她們開始具體地肯定她們的獨立,但她們不是毫無困難地、完整地經(jīng)歷她們作為人的狀況。”[3]女性意識崛起,女性話語權提升,當今社會對于女性的“有色眼鏡”也逐漸被摘下,薛曉路導演在創(chuàng)作中注入了女性導演的獨特視角,不斷挖掘女性身上的勇敢、正義和善良。
《穿過寒冬擁抱你》中,每一個武漢女性市民都有各自的獨特定位。賈玲飾演的女騎手武哥關鍵在“自信”,在以瘦為美的“身材焦慮”時代,武哥并沒有受其影響,離異、肥胖、職業(yè)沒有磨平她的棱角,她依然能像一個小女生一樣在雨中快樂起舞,鼓勵了所有女孩要拋開束縛,灑脫地活成自己的樣子。徐帆飾演的旅社老板劉亞蘭關鍵在“獨立”,擁有豪車豪宅幸福美滿的家庭之后,她沒有就此止步一味享受生活,而是努力創(chuàng)業(yè)追求成為職業(yè)女性,劉亞蘭用自身經(jīng)歷告訴女生們保持頭腦清醒以及經(jīng)濟、人格雙重獨立的重要性。84歲高齡的吳彥姝飾演的返聘醫(yī)生謝詠琴關鍵在“勇敢”,疫情給了她重新思考的機會,自己除了有母親、外婆的身份之外,她還是獨立的個體,本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她卻主動請纓,冒著感染新冠的風險,只身前往醫(yī)院,做起特殊時期的“接生婆”,鼓勵了身邊人也能像她一樣去勇敢戰(zhàn)勝困難。
薛曉路導演的鏡頭對于女性力量的關注充分展現(xiàn)了抗疫期間“巾幗不讓須眉”以及“女性也能撐起半邊天”,這也在疫情特殊時期給觀眾樹立起了榜樣形象,不分職業(yè)不分年齡,敢于挑戰(zhàn)、熱衷奉獻的女性就是有魅力和閃光點,樂觀向上、全力以赴的態(tài)度都值得被關注被贊美。
(二)擁抱生命綻放:小人物的“俠義”形象
人在江湖,義字當先”是快遞員阿勇的人生信條。薛曉路導演在創(chuàng)作中精準地把握了中華民族在面對災難時扶危救難、大義當先的豁達,正如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文中所說:“真正的中國人,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過著心靈生活的人,中國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國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的心靈與理智的完美和諧。”[4]“俠義”情懷不僅僅只存在于阿勇的偶像李小龍和他兒子喜歡的漫畫人物“墨衛(wèi)俠”身上,在接送醫(yī)生夫婦去往金銀潭醫(yī)院抗疫之后,阿勇受到了他們的感染,“俠義”的種子在他的心里生了根發(fā)了芽,自發(fā)組織起了志愿者小隊,為醫(yī)生“扛沙袋”。
中國人其實自古就有“俠義”情懷,從“恢復山河日,捐軀分亦甘”的抗金英雄岳飛,到“平生自許捐軀易,遙制從來報國難”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再到保護戰(zhàn)機獻身國防的飛行員戰(zhàn)士張超,阿勇做到了一種“俠義”傳承,在不可控的疫情面前,主動走上志愿者之路,為了保護親人三過家門而不入,“耳朵”也能成為大家的保護傘。并且阿勇想把這種“俠義”精神繼續(xù)傳承給自己兒子,魯迅先生《流氓的變遷》中提到的“墨子之徒為俠”在電影中成為了一種傳承的符號,阿勇參與了兒子和小伙伴的“墨衛(wèi)俠”討論,還在不能擁抱接觸的情況下,遠距離教兒子打拳鍛煉身體,潛移默化地告訴兒子,平凡人也能通過努力成為“墨衛(wèi)俠”。
阿勇“俠義”形象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和他一樣在疫情環(huán)境中堅持“舍小身為大家”的普通人,武哥背起暈倒的葉老師直奔人山人海的醫(yī)院,葉子揚老師為安慰小朋友情緒在線上教他們彈鋼琴并在去世后捐獻器官,劉亞蘭不懼感染危險也要為顧客爭取權益,謝詠琴奶奶不畏高齡和病毒志愿去當“接生婆”,他們讓生命在疫情期間得以延續(xù),讓根植于平凡國人心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俠義精神得以綻放,這樣的人物形象建構更立體更生動,也更具有研究價值。
(三)擁抱熱淚盈眶:別樣的“敢愛”形象
《穿過寒冬擁抱你》的主基調(diào)是“愛”與“溫暖”,疫情隔離了距離,但是隔離不了愛。以情感細膩見長的導演薛曉路繼續(xù)在電影中發(fā)揮自己的強項,塑造了三組在疫情最嚴重期間勇敢守“愛”的人物形象。莫泊桑在《人生》里說過“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壞”,薛曉路在不那么好的抗疫期間,向大眾展示了寒冬里帶著溫度勇敢追愛的一群人,四組人物四段愛情聚成了人間煙火,也點亮了希望之燈。
影片中疫情無形給愛情增添了幾道枷鎖,但同時也給了本來毫不相干的兩人擦出火花的機會。最典型的就是賈玲和朱一龍戀愛的大膽嘗試:武哥和葉老師因為一場意外相知,拋開外形條件、身體疾病,兩人互相關心互相打氣,即使在影片最后愛情戛然而止,這段奇妙的化學反應也是成功的。阿勇和老婆的愛情在片中的表達相對含蓄,“耳朵”和“母老虎”之間的愛情在柴米油鹽和疫情阻隔之下變得無比珍貴,多了理解與關心,這也是最貼近武漢百姓生活的愛情形象。徐帆和高亞麟飾演的中年夫婦在疫情期間經(jīng)歷了財政危機和摯友病逝,迫使他們重新審視彼此的感情,隔離也給了他們久違的二人世界機會,最終迎來愛情結晶二胎。吳彥姝和許紹雄這對黃昏戀也是《穿過寒冬擁抱你》的一大驚喜,一個上前線當“接生婆”,一個就承包了婦產(chǎn)科所有的盒飯。“誰說人到老年不會浪漫?”老年人的愛情里依然會有很甜蜜的互動。
薛曉路之所以要塑造這四組愛情人物,是為了“試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大環(huán)境嚴酷和普通人之間溫暖的強烈對比”。疫情這個契機給了人們擺脫被年紀、身份、職業(yè)束縛的機會,見過太多眼淚之后,大眾需要一部可以微笑的電影去治愈心中的創(chuàng)傷,這是疫情之下愛情形象的別樣表達,也是《穿過寒冬擁抱你》成功的關鍵所在。
三、結 語
《穿過寒冬擁抱你》以“擁抱吧,就現(xiàn)在!”為宣傳語,“擁抱”一詞不僅體現(xiàn)在肢體層面,更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相擁”。[5]影片從武漢真實居民出發(fā),建構了與多數(shù)聚焦醫(yī)護人員的抗疫電影不同的普通市民志愿者群像,從全新的人物視角帶觀眾了解抗疫之路,做到熒幕上下守望相助抗疫普通人之間的“相擁”,讓國人在殘酷的疫情之下感受到一絲溫暖的曙光。《穿過寒冬擁抱你》在抗疫題材影片對人物形象的建構上做出了不少成功的嘗試,也期待之后能有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實踐并探索更加豐富的人物建構手法。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 劉璐,段曉冉.《穿過寒冬擁抱你》:多線并行下的時代群像[J].電影文學,2022(9):134-137.
[2] 羅德瓊.解讀《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原型[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6):11-13.
[3] 波伏瓦.第二性II[M].鄭克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5,302.
[4] 傅小青,劉暢.革命歷史題材的“現(xiàn)代化”再生:以舞劇《乳娘》為例[J].山東藝術,2021(3):42-47.
[5] 李博.以“全民記憶”碰撞出“全民情感”,引發(fā)“全民共鳴”[N].中國藝術報,2021-1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