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終身教育視域下高職生涯服務平臺建設具有橫向涵蓋生涯發展全過程、縱向囊括生涯發展各層面、軸向與社會生涯平臺相融通的特點。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生涯服務平臺建設迎來了新的挑戰,龐大的就業壓力、消極的就業觀、復雜的就業形勢都要求必須構建職業生涯服務平臺。高職院校應當提升職業生涯服務平臺建設的關注度,在構建平臺過程中,要明確合作主體,做好上層建筑;細化服務內容,突出服務層次;實時更新資訊,強化動態指引。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構建;高職院校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國家就業指導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要契合學生終身發展需要,構建長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符合國家與時代、個體與整體的多重需求。當前國內構建的“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平臺”雖然相對較為完善,能夠為就業者提供就業信息解讀、技能評價、職業培訓等服務,但平臺信息以發布報告為主要形式,傾向于從宏觀角度解讀國內行業趨勢,缺乏對個體就業服務的個性化挖掘,且不能為就業者提供與自身職業技能狀況相契合的精準化、清晰化的職業指導。而高職院校又普遍缺少生涯服務平臺建設,導致高職生難以系統開展生涯規劃。基于這一狀況,高職院校應打破邊界,擴大視角,從學校和社會兩個層面探索構建基于學生終身發展需要的生涯服務平臺,為高職生、失業者、轉崗就業人員全方位提供就業服務,使信息需求者以平臺為依托合理規劃生涯道路,明確生涯趨勢,加強技能和素質培養,成為就業能力強、職業生涯規劃清晰的高端人才。
一、終身教育視域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的優勢
(一)“在校導師+職場導師”多維度對學生提供指導,領域劃分更精細
本生涯服務平臺中的生涯咨詢導師覆蓋在校導師和職場導師兩個層面,能從校園和職場雙方為畢業生提供精準的建議。其中在校導師對畢業生的心理需求更了解,在職業指導中能“對癥下藥”;職場導師在職場深耕多年,有豐富的行業從業經驗,可以為畢業生提供更準確的職場技巧。這些導師均具備成熟的職業觀,對細分領域中的職業發展有深入研究,且有開闊的眼界與格局,可以為畢業生提供更適合學生狀況的職業發展建議。
(二)延長產業鏈,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職業培訓服務
以往職業院校生涯服務平臺僅涵蓋畢業生就業前期的生涯服務,忽視后期生涯服務,在畢業生找到工作之后,生涯服務平臺則對其失去效用。本生涯服務平臺對前端和后端同時兼顧,在提供前端服務的同時,在線提供就業問題咨詢與建議,畢業生可以通過平臺咨詢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延長了產業鏈。
二、終身教育視域下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構建的內涵特點
終身教育視域下,構建高職生涯服務平臺目的在于從高職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周期著手,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生涯服務脈絡體系,為高職生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指導活動,使之時刻保持職場規劃清晰、職業目標明確,在職業道路中勇往直前。
(一)橫向涵蓋職業生涯發展全過程
終身教育是全局性教育,也是全方位教育,要從人們發展的全周期開展教育活動。在終身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構建生涯服務平臺,也應站在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過程,為其提供全方位生涯服務。當前國內一些職業院校已經構建了風格特異、內容有別的生涯服務平臺,但縱觀這類平臺,普遍存在生涯服務不全面的問題,未能契合高職生全周期生涯發展構建服務框架,局限于高職生在校期間的生涯服務,難以發揮長遠的指導力。終身教育視域下的生涯平臺,應嚴格依據高職生全過程職業生涯需求構建模塊內容,針對不同階段學生、從業者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使生涯教育涵蓋高職生、就業者生涯發展的全過程。[1]
(二)縱向囊括職業生涯發展各層面
終身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構建生涯服務平臺,應囊括生涯發展各層面,提升生涯服務的全面性。從高職生生涯發展的全局以及就業市場的變化來看,在不同時期高職生生涯發展所面臨的情況不同,市場對從業者的需求也不同,因此生涯服務平臺應當根據高職生不同時期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生涯指導服務。[2]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構建終身教育生涯服務平臺過程中,要兼顧全局,設置行業分析、技能評估、職業探索、技能攻關、學習培訓等多種細化模塊,使處于生涯發展每一個節點的需求者都可以從平臺中找到與自我需求相對應的部分,并以平臺為依托開展深入學習。
(三)軸向與社會職業生涯平臺相融通
生涯教育本身是沒有邊界的,不僅高職生需要開展生涯學習,社會中的各行業從業者、失業者、轉崗就業者也需要開展生涯學習。因此,高職院校構建生涯服務平臺應當與社會各主體相銜接,打破校園邊界,通過對各主體生涯資源的融合,構建融會貫通、實用性強的綜合性生涯服務平臺,為緩解國家就業壓力做出貢獻。[3]一方面與政府合作,在政府資助下構建生涯服務平臺,另一方面與社區、志愿組織以及其他地方組織開展合作,從多渠道、全方位搜集就業市場信息,幫助就業者獲取職業信息與個人發展支持。如此才能夠確保平臺資源豐富、內容精細,且可以提升對各領域從業者服務的專業性,真正使生涯教育平臺成為就業者終身受教育的平臺。
三、終身教育視域下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構建的現實需要
(一)龐大的就業壓力要求高職院校構建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
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攀升,2022年全國高校總畢業生規模已經超過了1076萬人。龐大的畢業生群體,考驗著社會就業體系的穩固性和完善性。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亟需構建生涯服務平臺,從入學開始對學生展開系統化生涯教育工作,注重就業觀念培養和知識技能塑造,使其在畢業以后能夠正視職場壓力,選擇與自我需求相契合的就業方式,最終成為助推社會發展的高質量人才。[4]
站在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上來看,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職業型、技能型人才,這一特征決定了其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重視生涯發展教育,將生涯教育與各學科專業教學結合起來,使高職生從入學開始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而生涯服務平臺是生涯教育工作開展的載體和依據,在其中囊括了生涯發展各階段、各節點的全局性資源信息,高職生可以從中尋找資源,破解職業迷惑,并通過平臺了解行業變化趨勢,明確日常學習的重點。[5]因而可見,為了緩解龐大的就業壓力,滿足高職生職業發展需求,高職院校必須要構建生涯服務平臺。
(二)一部分學生消極的就業觀倒逼高職院校構建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
目前高職學生提升學歷的意愿十分強烈,有些學生在工作中注重薪資福利,不關注工作技能,存在求穩心態,對未來職業發展比較迷茫的,不知道要選擇何種職業。要想破解這一問題,需要深度開發挖掘思政教育和生涯教育的精髓。從職業生涯教育層面來看,就需要將重點放在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培養上,使之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堅持正確的就業觀念,避免誤入歧途。[6]
高職院校作為高端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應當在關注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將生涯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到同等位置上,使學生不僅技能高超,而且思想端正,道德品質一流。[7]要引導學生認清職場環境,從入學就開始做好生涯規劃,將自我生涯發展融入國家以及家鄉的發展之中,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繁榮富強相融通。借助學生職業生涯服務平臺對學生開展生涯觀念滲透,傳遞生涯知識,能夠構建抵御不良觀念侵襲的圍墻,使高職生在良好的環境和科學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最終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我力量。從某種程度來看,高職院校在終身教育視域下構建的生涯服務平臺并非單一提供就業知識、就業指導的平臺,其涵蓋了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分析、就業心態指引等多層面信息內容,能夠為高職生擇業、就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尤其是對于高職生就業心態、就業觀念的培養,會從點滴入手,形成系統化培育框架,使之在浸入式學習中消除負面就業觀念,無論在日常學習中和就業觀念建立中,還是在后期就業過程中,都能堅持正確的方向。[8]
(三)社會就業形勢的復雜化呼吁高職院校構建生涯服務平臺
生涯教育質量關系到人才職業勝任能力以及職業競爭力,而這些因素對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升勞動力市場發展水平、降低失業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高職院校是否能夠有效開展生涯教育,構建完善的生涯教育平臺,關系到國家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發展。
近年來受到多方復雜因素的制約,使社會就業形勢變得更為復雜,在這種環境下,倘若高職院校依然將全部重心放在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上,而忽視生涯教育,就會導致高職生缺乏生涯意識,無法根據市場狀況對職業發展做出詳細規劃,從而影響到后期就業。目前,國內雖然一些學校和社會主管部門構建了在線生涯服務平臺,但是這些平臺普遍面臨系統性不足、信息零散、輻射面狹窄等問題,信息使用者若想通過平臺開展清晰的生涯規劃,往往需要自主動手搜集多方面信息、整合多個平臺中的內容,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難度高。[9]。
從當前就業市場的發展變化以及企業用工需求來看,傳統有固定邊界的生涯規劃理念及就業思想已經不再適用,為了應對用工成本壓力,很多企業選擇靈活用工形式,從大范圍內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并構建了超邊界組織,因而高職院校原有的固化生涯教育理念也有待調整。在這種新型就業形式和超邊界組織下,高職院校更需要構建生涯教育平臺,為學生更系統、規范地傳遞生涯知識,幫助他們適應新形勢下的就業環境,通過系統學習提升就業能力,打破就業邊界,成為真正的全方位、高技能型人才。[10]
四、終身教育視域下高職生涯服務平臺構建路徑
(一)明確服務對象與服務方式
高職院校構建生涯服務平臺,首先對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式進行確定。鑒于職業院校育人的特殊屬性,將其服務對象定位為院校學生,服務方式選擇為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
(二)設定服務內容與資源信息
該虛擬生涯服務平臺提供多樣化生涯服務指導活動,覆蓋從技能評估到技能培養整個流程的系統化服務,是各種信息聚集與發布的平臺,也是生涯信息有效融合的窗口。
1.技能評估。為高職學生提供生涯階段全過程的技能評估服務,包括技能健康檢查、技能探索、技能識別等,使之能夠通過平臺識別自我技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并在后續工作中對這些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具體引入技能評估軟件后,借助操作性較強的軟件對畢業生進行深入、清晰的評估,并及時將評估結果反饋給受評估者,使之全面了解自身技能水平,并在職業選擇過程中有的放矢。
2.課程學習。借助慕課、愛課程、學堂在線等線上教育平臺上開設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多樣化的課程類型和內容欄目,幫助學生開展自我職業學習。[11]這些免費課程包括各行各業中的一般性技能學習和專業性技能學習,如計算機基礎、實用數學、財務會計、編碼等,用戶可以通過搜索界面搜尋自己想要學習的課程,主動開展學習。同時,平臺對課程質量把關,確保平臺中的每一個課程都經過嚴格審核,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
3.職業探索。職業探索是高職學生不可或缺的一個生涯活動,在本虛擬生涯服務平臺中囊括了職業探索模塊,幫助學生了解職業變化,探索職業細節,為職業發展樹立更明確的思想觀念,且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崗位設置職業簡介,將學生未來可能從事的崗位羅列清楚,并加入每一個崗位的細化介紹。如此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每一項工作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分析每種崗位的工作時間、薪酬、職業要求、職業晉升路徑等,且還可以直接從平臺相關的板塊中尋找以就業有關的信息,發現當下空缺職位,并為勝任職位做努力。此外,還在該模塊中加入咨詢功能,引入專業導師團隊負責咨詢活動。導師團隊主要有職場導師和在校導師,為學生描述職場人才選拔標準,促進行業信息對稱。其中職場導師主要來自獵頭行業,在各領域具備豐富經驗,能夠根據行業狀況推導出人才選拔畫像,為畢業生提供更為精準有效的職業信息。
4.技能培養。技能培養模塊屬于本虛擬生涯服務平臺中的一個實用性模塊,利用大數據技術篩選當前學生技能欠缺區間,并在該區間重點開設技能培養模塊,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同時將技能培養模塊與社會就業形勢、行業動態相結合,提升模塊的前瞻性,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對應行業的培訓。此外,系統還瞄準用戶職業生涯規劃的后期需求,從個人長期發展入手,創新性地加入后端培訓模塊,實現從前端到后方的系統性培訓,解決畢業生就業之后的技能欠缺問題。
(三)注重后臺服務與前端管控
該生涯服務平臺在后臺設定動態更新功能,強化動態指引,確保平臺信息的準確有效。對致力于提供行業動向的生涯服務平臺而言,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必須是動態的,能夠實時對信息進行更新,如此才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指導。因此,本生涯服務平臺十分重視信息更新,做到對平臺的實時管控,動態化為學生生涯發展提供指導服務。首先,安排專人負責對生涯服務平臺中的各類信息進行更新,組建生涯服務平臺信息更新中心,中心成員負責從各個行業中搜集最新的動態信息,并及時更新平臺信息。其次,根據行業變化、職場形勢等為學生組建虛擬招聘會,動態化對招聘信息進行發布,并引導高職生參與虛擬招聘、應聘活動,實時提供就業服務,營造立體場景。最后,安排專業化職業顧問。在新形勢下,我國就業市場十分復雜,高職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為了幫助高職生清晰了解就業市場狀況,降低職業迷茫,及時為其傳遞職業變化信息,借助生涯平臺安排專門的職業顧問。高職生可以根據自我需要選擇是否與職業顧問交流,從交流中獲得清晰的職業規劃,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就業市場現狀。
結 語
生涯教育在高職生職業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當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市場更為復雜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有必要構建全局性的生涯服務平臺,為高職生提供全面、系統的生涯服務。當前,雖然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重視生涯規劃教育,開設了一系列有關的課程,但生涯服務平臺建設依然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未來,隨著生涯教育工作的持續推進,高職院校職業生涯平臺建設熱情的不斷提升,高職生就業問題將會迎來新的轉折點,生涯規劃也會更為清晰明確。
參考文獻
[1] 丁黎,李娜,姜君.英國國家生涯服務平臺的職能、特點及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21(12):82-88.
[2] 馮娜娜.美國高校服務學習中生涯教育的滲透及思考[J].黑龍江科學,2021,12(17):134-135+138.
[3] 文雅,趙佳雯.基于生涯建構理論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0):79-80+83.
[4] 吳能武.基于就業質量提升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22(07):108-111.
[5] 黃新平,楊雪.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網絡教育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9):57-61.
[6] 周莉.美國生涯與技術教育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及研究特征——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的分析[J].職教論壇,2020,36(09):169-176.
[7] 范莉莉.高職學生弱勢群體職業生涯服務體系構建——以殘疾高職生為例[J].職教論壇,2018(12):164-168.
[8] 蘇楓.推進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化的實施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8(16):60-63.
[9] 馬瑤珠.職業生涯導向的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從機械視角到有機視角[J].職教論壇,2017(11):81-85.
[10] 張寧輝,劉寧芳.J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證研究[J].職教論壇,2016(26):67-71.
[11] 廖康平,付從榮.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河北職業教育,2021,5(02):5-11.
收稿日期:2022-12-22
基金項目:2021年度菏澤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統籌推進菏澤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ZZ-2021-2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施宇(1976- ),女,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