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兵 劉蕊
摘要: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嚴重缺失,具體表現為職業教育文化認知度不高、自我認同感缺失、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深度不夠等。文章期望通過注重職業教育文化價值和創新,增強文化意識,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文化,加強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增進國際交流,樹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
關鍵詞:職業教育;文化自信;文化價值和創新;增強文化意識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踐行,并堅信自身文化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關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倫理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等。[1] 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職業教育提高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培養質量,這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也提高了對職業教育文化育人的要求。職業教育要在新的歷史時期保持長足的發展并弘揚文化自信,就要深入挖掘理論內涵,構建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徑,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注入職業教育,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職業素養,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從而使職業教育持續為社會、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2] 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發展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仍存在諸如對傳統文化缺乏認識和興趣、對外來文化盲目認同等文化自信缺失的現象。樹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提升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是十分必要的。
一、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也需與時俱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文化自信,明確新時代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內涵。文化自信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與職業教育“硬實力”一起構成有機統一體。
職業教育的文化自信是指職業教育的從業者、學生及相關人員,在新時代篤信自身文化的價值,同時堅信自身文化有較強的創造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職業教育的文化自信既表現為對我國固有文化自信的傳承,同時又屬于教育自信,有著獨特的文化本源和職教特色。[3]
職業教育的文化自信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即對職業教育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對新時代職業教育內在文化的接納力度、對職業教育外來文化取其精華的兼收氣度以及對職業教育未來文化的憧憬和信心。[4] 具體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尊重和傳承本土文化。受教育者應該正視并推崇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這些文化經過動態解讀之后,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并加以傳承;二是接納新時代職業教育內在文化。新時代職業教育內在文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引下,對新時期職業教育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政策以及辦學實踐等諸多內容的凝練,強調崇尚技能、用好技能,培育工匠精神;三是有吸收和改造外來文化的魄力。我國職業教育對各種外來文化思潮應持正確的心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博采眾長;四是堅信職業教育文化具有繁榮的發展前景。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這一過程中也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有更多先進的文化,這些新文化新思想在推動政治和經濟發展繁榮的同時,也會在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起引領作用,我們應堅信我國職業教育文化有蓬勃的發展前景。[5]
二、新時代職業教育樹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更好地服務社會
我國進入新時代,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職業教育文化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社會層面來看,職業教育一直提倡崇尚技能的工匠精神,為我國現代化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且我國各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職業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人才強國戰略,把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新時代的特色。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院校成為培育社會所需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搖籃,具有強大的服務能力。[6] 同時,職業教育在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東中西部平衡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為實現教育公平和階層流動以及縮小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做出了重要貢獻,很多貧困家庭的學生通過職業教育改變了家庭命運。可見,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在服務社會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價值。[7] 所以應樹立職業教育的文化自信,使職業教育在服務社會文化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一種人人崇尚職業技能的氛圍,以便更好地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二)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提出“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要求,要加強對大國工匠后備人才的培養,加強職業精神培育,促進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這就需要發揮文化的育人作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相對欠缺,且在實際操作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受教育者的文化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所以,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必須扎根文化,以文化人、立德樹人、提升文化自信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基礎,這一方面強調文化因子對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為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建設提升指明了方向。[8]
(三)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下社會對勞動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職業教育也抱有越來越大的期待。對學生而言,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具有自我實現的需要,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除了掌握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外,也希望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對企業而言,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求人才具有“專”兼“轉”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種能力包含多方面因素,文化自信也是其中之一,對職業技能的堅定信念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需加強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文化自信培育是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品質,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技術技能,能更從容地應對挑戰、適應環境,提高職場競爭力。同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受中西方文化傳播、碰撞的影響,職業教育更應通過文化教育和價值觀引導,樹立文化自信,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三、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現
近年來,國家明確了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且對其越來越重視,使得職業教育以強勁之勢蓬勃發展起來。但目前依然存在“職業教育是成績相對落后學生的無奈選擇”這一觀念,對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缺乏信心,對自身文化缺乏認同。
(一)職業教育文化認知度不高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基于對自身文化歷史的認知、對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文化未來有堅定信念所呈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穩定的心理狀態。所以,缺乏對文化歷史及其價值的充分認知也是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現。當前職業教育領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沒有認識到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指引作用。缺少對這些文化中蘊含著的“經世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自強不息”的職業精神、“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的創新精神中包含的艱苦奮斗品質等的感同身受和深入學習[9],對其認識還比較淺顯,傳承性、創新性不足。且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注重“職業性”,一定程度上缺乏對“教育性”和文化功能的重視,導致職業教育自身及外部都存在著認知和創新不足的現象,人們缺少對職業教育文化發展的信心,使其在文化傳承、交流、創新方面缺乏自信。
(二)職業教育文化自我認同感缺失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文化底蘊不足。職業教育文化還處于在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中不斷探尋,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文化認知的階段,缺少自我認同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簡單復制本科高校文化,缺乏職業教育自身文化特色。職業教育歷史積淀相對不足,更多地學習普通高校的文化,且部分學生對職業文化認識不夠,教師對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的教育也不明確,導致職業教育文化缺乏自身特色,自我認同感較低。二是對企業文化的引入具有盲目性,且未能發揮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引領作用。職業教育需以自身文化的發展歷程為參照,探索如何形成共有的價值觀和文化品格,實現從對接產業文化發展到引領產業文化發展的轉變。三是存在直接“舶來”國外職業教育思想的傾向,缺少本土化改造。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外的職業教育思想及文化不斷輸入,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面臨挑戰。然而沒有文化的更替與創新,就談不上文化的真正發展。我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和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有所創新,弘揚“工匠精神”等具有我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本土文化,增強職業教育文化自我認同感,以堅定文化自信。[10]
(三)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深度不夠
當前,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存在“淺表化”現象,即過分重視物質文化、追求顯性成果,對精神支撐及隱性文化積淀等的重視程度不足。而且偏重迎合社會需要,各職業院校相對缺乏具有院校特色的文化,不能滿足師生的內在文化需求。具體表現為職業教育文化建設往往追求顯性成果,比如停留在增添設施設備、開展文體活動等淺顯層面。但精神和理念是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重要的隱性內容。因此,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整體謀劃和系統構建職業教育文化深層內涵,形成崇尚技能、用好技能的精神理念,這種精神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文化自信。從文化自信的發展引領上看,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且在職業教育學生價值觀培養方面有所欠缺。
四、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構建途徑
我國進入新時代,需用新的眼光、新時代的標準來推動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目前存在的職業教育文化缺失現象,解決起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唯有把職業教育做優做強,才有可能“破冰”。這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文化自信,使人們對職業教育的文化價值達成普遍共識并產生自豪感,從而更長遠地延續職業教育文化生命力。
(一)注重職業教育文化價值,增強文化意識
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文化價值的認知不足,欠缺一定的文化意識。所以需要以文化內涵、文化價值為導向,探尋增強文化意識、提升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路徑與措施。職業教育的文化意識主要體現為教育主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等的認可及傳承意識,同時也包括對時代文化的高度認同與尊重。文化自信建設需要職業教育樹立核心文化,不斷強化對職業教育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提升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度和自主發展能力,形成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共識、行動共識、行業共識和社會共識。具體表現為,一是要認識到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價值,這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職業教育文化根植于博大深厚、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因此,需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時代文化相結合,實現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可持續發展。二是通過開展產業文化史教育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開展產業文化史相關的研究、教育、宣傳,既有利于總結和凝練職業教育自身歷史文化,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對職業教育文化價值的認同。
(二)通過創新,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文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就提到了創新,職業教育文化的構建也應以這一發展理念為指引,通過創新理念凸顯職業教育文化的特點,從而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文化。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文化是建立在汲取不同文化養分的基礎上,建立在中國已有文化基礎及國情之上,通過一定程度的創新形成的,體現了生產力發展新要求,符合歷史潮流。新時代要求職業教育在傳統文化、企業文化等多種文化交流中建設自身的文化風格,尤其注重對工匠精神、匠心文化的培育。匠心文化強調技藝的精湛、匠心的運用,體現了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特色。此外,開展職業教育文化共同體培育工作也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文化。文化共同體是指受同一價值觀念引導的穩定群體,他們有相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文化記憶,且擁有共同文化精神生活。通過進一步擴展職業教育文化育人的受眾范圍,培育更龐大的職業教育文化共同體,才可能改變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現狀,使社會大眾接受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文化。
(三)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強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深度
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缺乏深度主要體現在職業院校文化建設中,職業院校文化的構建需要多方面兼顧,通過頂層設計做好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協調,使其落到實處。[11]構建物質文化需以辦學條件、設施設備以及人文景觀等為載體,凸顯職業教育的文化信息和特色。可采取在校園建筑或校園文化標識等設計中融入新時代職業教育文化因素的措施,以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制度文化的構建則強調實現創新,建立符合院校自身發展和特色的文化制度。精神文化的構建要求形成對職業價值追求的普遍認同,可內化為對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具體可采取將文化自信建設融入校園活動中的方式展開,可舉辦文化藝術節、技能競賽等活動,加深大家對職業教育文化的認知。行為文化的構建是以符合職業教育目的、彰顯職業教育文化為準則,這樣才能使受教育者將文化內化于心。
(四)增進國際交流,提升職業教育文化自信
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促進了我國積極學習世界先進的職業教育思想,增進了職業教育經驗的國際交流。要想在日益密切的國內外交流形勢之下提升我國的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具體可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方面,要堅持“引進來”。借鑒國際職業教育的普遍做法,汲取其優秀文化精神,加強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升其市場競爭力,進而提升職業教育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要注重“走出去”。可結合我國全球布局的優勢產業,將國內職業教育價值理念、優秀的職業教育文化資源傳播出去,提升全球影響力。比如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魯班工坊”,就有利于“工匠精神”走向世界。新時代只有秉持開放、交流、包容的理念走向世界舞臺,不斷拓寬職業教育的文化視野,才能提升我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 丁一桓.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提升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6):69-72.
[2] 關漢玉.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38-41+46.
[3] 朱云峰.“雙創”視域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提升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50):30-31.
[4] 王靜.“雙高”校建設中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6):17-20.
[5] 李琪.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探索[J].職業,2018(20):56-57.
[6] 劉蔚.職教改革背景下高職教育文化自信提升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0(01):34-39.
[7] 鄧瑩.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現狀與對策[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4):61-65.
[8] 文婷,賀東梅.現代化視域下我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05):67-70.
[9] 張艷芳.困境與重構:高等職業教育文化自塑之路[J].職教論壇,2017(08):40-44.
[10] 余文麗,楊志強,周宛蓉.高職教育文化自信研究的回溯與瞻望[J].職業技術,2022,21(04):47-52.
[11] 白鵑.基于實踐的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J].河北職業教育,2020,4(03):21-23.
收稿日期:2022-11-22
基金項目: 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與優化研究”(21A0046)
作者簡介:覃兵(1973- ),男,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社會學;
劉蕊(1999- ),女,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