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煉,羅萬琴,趙世民,徐元軍,陳詩櫟,楊文淵,謝紅江*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成都 610066;2.農業部西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3.四川省石棉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石棉 625400)
黃果柑,又名青果、廣柑、泡皮黃果,為桔和橙的天然雜交種[1-2]。具備無核、特晚熟、豐產穩產、抗逆性強、肉質脆嫩多汁、風味濃郁等優良品質,廣受消費者喜愛,主要分布于大渡河、金沙江、赤水河流域1200m左右的干熱河谷地帶[3]。黃果柑成熟于春季3月,而大部分柑橘此時已銷售完畢,彌補了春季柑橘市場的空缺,優勢突出。同時,黃果柑“花果同樹”極具觀賞性,豐產易管理,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4]。
黃果柑在石棉的栽培歷史已超過300年,截至2019年,石棉縣黃果柑種植面積為4200hm2,除栗子坪以外的11個鄉鎮、40多個村均有黃果柑種植,年產量1×105t,產業效益6.65億元。2020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對“石棉黃果柑”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認定為10.18億元。黃果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果柑屬于天然雜交柑,單株間品質差異較大,且存在較大的遺傳變異,這為優良單株的篩選提供了基礎。近年來由于管理粗放、病毒浸染及自留種等原因[5-6]。黃果柑品種退化、品質下降及病蟲害嚴重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7-9]。對現有栽培品種進行更新復壯和選育優良新品種,豐富其品種結構,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迫在眉睫。近幾年,通過對黃果柑種質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在石棉縣境內發現多個自然變異株系,果實外觀和內質等性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為進一步了解變異株系的性狀優劣,現對變異株系果實進行綜合評價,旨在篩選優良變異株系,為品種更新復壯和新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石棉縣(28°51′N~29°31′N,101°56′E~102°34′E)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雅安市最南端,面積2678km2。地處四川東部盆地向西部高原的過度地帶,地貌特征主要以山地為主,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最低海拔756m,最高海拔5675m,地形較為陡峭,坡度大于35°地區占全縣面積的54.06%。境內屬于中緯度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和干旱干熱河谷相間區,受地形的影響,氣候垂直分布較為明顯。多年平均氣溫為16.9℃,降水量為 801.3mm。大渡河是岷江的第一大支流,亦是長江的第二支流,流經石棉縣,于四川省樂山縣匯入岷江,境內流程達 79km,是岷江的重要水源來源之一[10]。
供試材料包括10個黃果柑株系,包括9個自然變異株系和1個本地黃果柑材料,分別編號為“SM03”“SM04”“SM08”“SM14”“SM16”“SM19”“SM20”“SM21”“SM25”和CK,株齡為10年生,采自石棉縣美羅鎮、新民鎮、安順場鎮等黃果柑主產鄉鎮。
各株系果實成熟期于樹冠上中下、內中外6個方位隨機采集性狀基本一致的果實50個,低溫保鮮帶回試驗室對果實基本形態特征及品質特征進行系統評價,2019~2021年連續3年對樣株進行測試。
參照“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 柑橘”[11]的方法進行物候期觀測和果實形態特征描述。用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橫徑和果皮厚度,肉眼觀察計數囊瓣數;采用1%感量電子天平稱量果實的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糖度計測定[12];VC含量測定采用2,6-二氯靛酚法[13];總酸含量測定采用氫氧化鈉中和滴定法[14];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硫酸法[15]。
數據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10個黃果柑材料物候期基本一致,春梢抽發期和花蕾期均在3月上旬,花期集中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夏梢抽發期在5月中旬,幼果在6月上旬開始進入膨大期。秋梢抽發期在8月中旬,成熟期集中于3月上、中旬。9個材料中SM04成熟期最早,比CK早成熟10d,SM20比CK早成熟6d,SM25比其它材料晚成熟9d。

表1 不同黃果柑材料物候期 (月/日)
9個黃果柑材料果實基本形態特征既有一致性又有差異性,一致性表現為果皮橙色,果面無茸毛,無臍,易剝皮,白皮層為淡黃色,果肉為濃橙色,果柄突起,果頂凸環不明顯,油胞突出,汁胞大小均勻,無核等。差異性表現在多個方面,果實形態方面,“SM03”“SM14”“SM16”“SM21”和“SM25”果實為卵圓形,而“SM04”“SM08”“SM20”為高卵圓形;“SM19”和“SM25”果頂為扁平狀,其余材料果頂為淺凹狀;SM25果基為圓形,其余材料為短頸;果面光滑度最高的是“SM25”,光滑度最低的為“SM20”。油胞密度方面,“SM08”“SM14”“SM16”“SM20”“SM21”“SM25油胞密度密集,其余材料較均為稀疏;“SM25果心充實,其余材料果實果心為半空?!癝M08”“SM19”“SM20”和“SM21”的汁胞較大;“SM08”“SM14”“SM16”“SM21”和“SM25”的囊壁較薄。
9個材料果形指數介于0.79~1.13之間,“SM19”果形指數最高,達1.13,“SM20”果形指數最低,為0.79;平均單果重介于166.38~351.31g;單果重最高的為“SM14”,達351.31g,其次為SM19,為320.61g,最低的為“SM25”,僅為166.38g。果皮厚度最高的為“SM20”達7.2mm,最低的為“SM21”僅3.8mm,多數集中在5.1~6.1mm;可食率介于68.11~83.97%之間?!癝M04”最高,達83.97,其次為“SM20”,為82.01,最低為“SM08”,僅為68.11;囊瓣數最多的為“SM04”達12個,最少的為“SM25”僅7個,多數集中在9~10個。

表2 不同黃果柑材料果實形態特征評價
表3可知,不同材料可溶性固形物在9.8%~14.2%之間,其中“SM03”最高,達14.20%,比對照高44.89%,SM19最低,為9.80%。此外,“SM04”“SM20”“SM21”“SM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對照;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材料間的差異與可溶性固形物基本一致。總酸含量在0.37~1.06g/100g之間,“SM04”最高,達1.06g/100g,“SM14”最低,僅0.37g/100g,介于0.37~1.06g/100g之間。糖酸比差異較大,“SM03”“SM08”“SM14”“SM16”“SM19”“SM21”“SM25”糖酸比均高于對照,其中“SM14”和“SM19”糖酸比高,但整體表現出低糖、低酸的特點?!癝M04”“SM16”“SM21”“SM25”表現為高糖、高酸的特點。VC含量最高的為“SM04”,達45.6mg/100g,最低的為“SM14”,僅24.8mg/100g,介于24.80~45.60mg/100g。

表3 不同黃果柑材料內在品質比較
綜上所述,“SM03”“SM21”“SM25”糖酸比適中,風味濃郁,品質表現佳?!癝M04”“SM20”總酸含量較高,維生素C含量顯著高于其它材料,營養價值高,適合于關注功能性成分的人群。
近年來,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黃果柑產業得到較大發展,成為了石棉縣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16]。但生產中品種退化、品質下降、缺乏良種引導、種源混亂等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為了進一步優化黃果柑產業模式、提高產業效益,通過篩選和利用自然變異株系資源提純復壯現有品種和選育優新品種意義重大。
黃果柑作為原產于石棉的地方品種,在悠久的歷史衍化中出現了許多性狀獨特的自然變異株系,但受地域交通、技術、資金缺乏等因素的影響,這些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在前期收集、整理自然變異株系基礎上,通過對10個黃果柑材料物候期及品質進行綜合評價,初步篩選出優良單株5個,其中“SM03”“SM21”“SM25”表現出豐產、穩產、個大、糖酸比適中,風味濃郁及可食率高等特點,符合普通消費習慣。而“SM04”“SM20”總酸、VC含量高,營養價值較高,適合于關注功能性成分的人群。以上材料可作為優良候選單株進行進一步區試、觀測。同時應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建立母本園、采穗圃,系統研究優良單株品質形成規律,為從根本上提高黃果柑果實品質,培育優新品種奠定基礎。
通過物候期和品質特征的系統評價,篩選出“SM03”“SM04”“SM20”“SM21”和“SM25”等優良單株5個,表現出豐產穩產、個大均勻、風味濃郁、營養價值高等特點,綜合表現優異,可作為優良候選單株進行進一步區試、觀測,為進一步培育黃果柑優新品種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