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琦
摘 ? ?要:Reading Log是一種有效的學習腳手架,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可以促進學生對目標的解讀,在目標清晰前提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任務與目標間的聯系,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在分級拓展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在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ASPC分級拓展閱讀教學中,Reading Log可以發揮導讀、教讀、撥讀的作用,使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去感覺、感受和感悟文本的內涵與外延,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
關鍵詞:分級拓展閱讀;Reading Log;ASPC;初中英語
一、問題的提出
分級拓展閱讀是指依據教材單元主題和學生的閱讀等級精選課外閱讀材料,推進課內外閱讀聯動的閱讀教學,其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閱讀品格,達成逐步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素養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彌補現行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不足以支持學生建構立體、完整主題意義的局限性,以此幫助學生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深刻把握主題意義內涵。基于整體外語教學理念的PIPE分級拓展閱讀教學范式和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ASPC分級拓展閱讀教學(以下簡稱“ASPC”)范式是開展分級拓展閱讀的兩種有效教學范式(編者注:兩種教學范式的具體內涵和實施路徑詳見本期同一欄目中的《立足閱讀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分級拓展閱讀教學范式探究》一文)。然而,在實踐中,由于分級拓展閱讀教學的課時無法滿足教學任務所需,以及學生自主閱讀常停留在對繪本的淺層理解上,學生在ASPC中無法有效呈現精彩的“感受”和“感悟”。Reading Log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促進有效閱讀的發生。下面具體闡述Reading Log在ASPC中的應用。
二、Reading Log助力ASPC的實施流程
Reading Log是一種有效的學習腳手架,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可以促進學生對目標的解讀,在目標清晰前提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任務與目標間的聯系,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基于Reading Log的內涵,結合ASPC的內涵和實施路徑,筆者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Reading Log助力ASPC的實施流程[思辨閱讀(Critical Reading)一般不需要Reading Log提供腳手架,故本文不闡述]。
由圖1可知,Reading Log助力ASPC的實施流程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圍繞對應文本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即“學習理解”“應用實踐” “遷移創新”設計Reading Log;二是Reading Log的導讀、教讀和撥讀功能以其任務活動承接起學生的自主閱讀、分享閱讀和演繹閱讀三個環節。
三、Reading Log助力ASPC的實踐例析
下面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陽光英語(初二上)》Moving Things為例,具體闡述Reading Log在ASPC中的應用。
(一)讀本分析
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下的生活與學習主題群,子主題內容是“勤于動手,樂于實踐,敢于創新”。它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實踐類說明文體裁的特點。低級別科普類讀物Moving Things與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子主題內容相同,可以作為該單元的分級拓展閱讀內容。
Moving Things講述了機械工具(杠桿、滾柱、坡道、螺旋、楔子和輪子等)的發明緣由、操作原理、用途等。該繪本雖有一些專業詞匯,但都配有相應的圖示解釋,因而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需求和語言發展水平。
(二)Reading Log的具體應用
1.自主閱讀:Reading Log的導讀功能
Reading Log可以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環節獨立完成其中的導學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在任務導向下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而且有助于學生梳理繪本內容和寫作邏輯,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結合繪本內容和寫作邏輯,筆者設計了如表1所示的Reading Log,幫助學生初步獲取關于機械工具的事實性信息,完成對繪本關鍵信息的結構化梳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課中的分享閱讀做好準備。
2.分享閱讀:Reading Log的教讀功能
與教材閱讀語篇教學的內容安排和目標設定不同,分級拓展閱讀更強調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養成,這就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循循善誘。在閱讀教學中,Reading Log既能幫助學生“解碼文本中的語言符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運用認知和各種加工策略”,還能“調動學生的自身背景知識或認知圖式來理解文本”[1],發揮輔助閱讀教學的實效作用(教讀功能)。
在分享閱讀環節,筆者設計了兩個閱讀圈活動來梳理繪本的脈絡走向,并基于表1形成了如圖2所示的基于Reading Log的閱讀圈任務(斜體部分為學生所填內容),用于及時關注學生在閱讀圈活動中的參與度。
【閱讀圈活動一】先將學生依照閱讀圈任務即machines進行分組(6人一組),然后讓每個學生持續默讀Moving Things5~8分鐘,并根據各自的任務和提問建議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圖2,最后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討論來核實信息。
【閱讀圈活動二】先將閱讀圈活動一中的學生根據其所負責的工具進行同類分組,構成新的閱讀圈小組,然后讓每個組進行探討并整理信息,最后請各組組長向全班學生展示討論結果,以協助大家完善圖2。
上述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根據分配的任務細讀文本并做記錄,而且能引導學生進行信息交換并與他人合作來整合信息,培養學生傾聽、摘錄和整理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歸納能力,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3.演繹閱讀:Reading Log的撥讀功能
在演繹閱讀環節,Reading Log可以幫助學生先從熟悉的文本入手,深入探究文本的內涵,聯結生活發現問題,“然后從解讀資料中提出自己對問題答案的假設與求證的方法,最終將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具體的作品或報告的方式表達出來”[2]。
筆者結合表1,創設了兩個“做中學”情景任務來鼓勵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和說明闡釋來解決問題,內化所學知識。
【情景任務一】兩人一組將如圖3所示的故障拋錨汽車移到拖車上。注意:組內演示需邊動手操作邊記錄步驟;班級內演示需邊演示邊說明過程。
【情景任務二】設計“少年工匠”節目組海選方案。具體要求:自由組隊,運用圖文(可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繪畫或演示)結合的方式介紹將5套學生課桌椅從1樓搬至4樓(無電梯)的操作過程。評價標準:少人工、多便捷、少用時、多效益、具有可操作性。
該任務可作為讀后效果評價性任務,幫助教師辨識學生對繪本知識的理解程度,檢驗學生能否合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生活化實踐,以達成“閱讀為生活”的目的。
四、教學啟示
Reading Log在ASPC的自主閱讀環節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完成對繪本的通讀,在分享閱讀環節能夠輔助學生進行繪本內容的轉述和提煉,在演繹閱讀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閱讀價值。這一過程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解碼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為更好地發揮Reading Log的應用價值,筆者認為,Reading Log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其一,以導為主,設計需“有度”,即Reading Log的設計并非需要涉及文本的所有知識,而應能讓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由外到內、由淺入深的感知,使學生在“反復地咀嚼與回味所經歷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的過程中,同時進行著形成與重建自己的判斷的活動”[3];其二,以生為本,設計需“有型”,即Reading Log的設計應指向強化學生對英語閱讀理解性或表達性技能的策略演練,因而需根據語篇體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1]王薔,陳則航.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17.
[2][3]鐘啟泉.讀懂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