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艮
摘要: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改革為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打開黨媒宣傳新路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一定程度而言,構建適應融媒體發展要求的黨媒宣傳工作路徑是時代賦予的新內涵,同時也是對信息技術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傳統媒體在融媒體背景之下的影響力大大削減,往日榮耀已然不在,推進媒體的融合發展,構建融媒體中心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同時依托于融媒體中心的構建,黨媒宣傳工作也逐漸朝著綜合化、開放化、信息化、動態化的方向實現新的改革和創新,由此為黨媒的發展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使黨媒呈現出新的生命力和生長力。
關鍵詞:融媒體中心;黨媒宣傳;路徑分析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5G時代悄然來臨,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機遇與挑戰并存,如果傳統媒體仍然固執己見、不思進取,就會錯失發展的契機,在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則難以擁有立足之地。當前加強融媒體中心的構建是打破發展僵局的重要舉措,黨媒應該統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互補優勢、構建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和格局,由此開拓廣闊的黨媒宣傳渠道,真正意義上提升黨媒的話語權、影響力。
傳播理念
在融媒體背景下,黨媒宣傳工作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其思維理念落后。黨媒的思維模式是在長期的經驗累積中構建而成的,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之下,很多黨媒仍然以傳統的思維模式為主,缺乏改革更新,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和融媒體發展意識,由此使黨媒在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等方面難以凸顯出極強的優勢和價值。一定程度而言,黨媒落后的思維理念難以切實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當前黨媒應該重新定位傳播理念,積極地面對發展挑戰,牢牢地把握發展契機。
傳播途徑
黨媒歷經了漫長的發展歲月,逐漸形成了相對完善和成熟的采編模式,以《人民日報》《廣州日報》《經濟日報》等黨媒為例,在新聞采編生產的過程中,主要是以策劃為導向,以編輯為中心,將記者在現場搜集到的資料內容進行歸納、整合,生成、傳播新聞內容,傳統的采編模式凸顯出極強的針對性,主要將目光聚焦于重大社會事件、國家政策等領域。而在融媒體背景下,如果黨媒仍然采用傳統的采編模式獲取新聞資源,生成、傳播新聞內容則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主要在于采編環節過多、流程過于復雜繁瑣,這使得新聞的時效性大大降低。為了使黨媒能夠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黨媒應該從傳播途徑等方面進行更新改革,依托于融媒體中心的構建強化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斷提升新聞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
新聞內容
在傳統發展模式之下,黨媒履行的職責主要包括傳播黨的政策、路線、方針等新聞內容。一定程度而言,黨媒在新聞選材、內容采集等方面主要是以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為主,具備一定的宏觀性,而缺乏微觀性,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存在著較遠的距離。特別是在融媒體背景之下,黨媒在新聞內容傳播方面逐漸顯露出弊端,如內容多樣性不足、與民眾的實際信息需求不符合等。由此可見,媒體的融合發展使黨媒在新聞內容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也是黨媒在后續發展中加強改革創新的突破口。
踐行四力,發揮黨媒輿論陣地作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媒體融合趨勢愈演愈烈,黨媒宣傳工作者作為推進黨媒創新、發展、改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練好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積極響應新時代對黨媒宣傳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強化專業能力,創作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新聞作品,鞏固黨媒的輿論陣地,提升黨媒的號召力、公信力、引導力。
其一,練好腳力。練好腳力是根本源頭,黨媒宣傳工作人員要想產出真實的、高質量的新聞,就必須走到位。“要么就是在宣傳新聞,要么就是在宣傳新聞的路上。”這是黨媒從業人員應該牢記的口號和使命。當前,黨媒宣傳工作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以統一的社情民意與正確的價值理念為導向,積極推進“走轉改”的活動。黨媒工作人員應深入基層走進群眾,以群眾的視角、以基層的視野,關注民生民情,傾聽民意民聲,以極具親和力的話語打造接地氣的文風,以此提升民眾對黨媒新聞的關注,著重體現“腳力”的力量。
其二,練好眼力。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之下,信息如同火山噴發一樣,四散開來,充斥在媒體市場中。這類信息真假難辨,質量高低不一。這要求黨媒宣傳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眼力,這是他們的基本功。眼力要求黨媒宣傳工作人員應該具備極強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信息感知能力,能夠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情形,對整體的發展大局形成全面把握,在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依托于融媒體中心,構建新聞宣傳的新渠道,打造良好的宣傳新業態。
其三,練好腦力。練好腦力主要指的是黨媒宣傳工作人員應該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質,強化互聯網思維和融媒體發展意識。這是黨媒在融媒體背景下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上級應該從頂層設計著手,為黨媒在融媒體背景下的轉型發展指明新的方向,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開辟發展的新思路,由此使黨媒宣傳工作得以有效落實。以人民日報為例,在融媒體背景下,人民日報加強和新媒體的有效結合,在短期內由最初的紙質媒體發展成網絡電視、網絡廣播、微博等多樣化的宣傳模式,這為其他黨媒的融合發展起到了榜樣引領作用。一定程度而言,黨媒在推進宣傳工作的過程中,最關鍵的舉措是樹立創新思維,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深刻認知到走“融”和“合”的道路才是走出困境的關鍵。
其四,練好筆力。練好筆力,必出精品,內容是黨媒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永遠的根本。基于此,黨媒在推進宣傳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將練好筆力落到實處。筆力是黨媒新聞內容生產的主要落腳點,練好筆力著重強調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結合,其內容不是胡編亂造的,它源于鮮活、真實、平凡的生活。一定程度而言,無論黨媒處于何種背景,都應該積極履行自身的宣傳職責和使命,其中最關鍵的著力點就是加強對新聞內容的優化,始終堅持著開放共享的原則、受眾至上的原則,尊重受眾的興趣愛好,重視受眾的閱讀體驗。基于此,黨媒在開放共享、受眾至上原則的導向之下,應該加強對宣傳內容針對性的調整、優化,結合民眾的實際需求,依托于先進的信息技術,立足于受眾的興趣點,精準定位新聞產品內容,創新語言和風格,由此使黨媒從傳統內容的生產者向信息服務者轉變,使新聞內容能夠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迎合時代發展的腳步,弘揚時代的主題,為民眾所喜聞樂見,讓民眾能夠積極參與到新聞的探討交流中,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給予民眾思想、行為的正確引導。
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例,在2022年中國好人榜的系列報道中,黨媒深入人民實際,尋找平民英雄:夏凡予人為樂,與己而樂。夏凡是國網孝感供電公司的團委書記,他在愛心助學這個道路上已經走過了整整13個年頭,他被孩子們稱作愛心大哥哥,他的好人好事通過黨媒的系列報道為更多人所知曉。大學時期的夏凡從新聞中知道距離自己2000多公里的云南大理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方,很多學校的學生陷入到了生活的困境中,當他得知這一新聞之后,腦海中閃現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幫助他們,所以他隨即展開了行動,聯系了當地的小學校長,了解到了當地由于干旱的氣候導致取水困難,所以他在學校發起了愛心倡議活動,將賣礦泉水瓶籌集到的3000多元捐贈給了當地的學校,幫助他們修建水窖。與此同時,這里的學生成為了他最深的牽掛,而他也將愛心延續了下去,接下來夏凡捐贈了圖書、衣服等物資,修建夏凡愛心書屋,此后他還積極地組建了志愿團隊,集眾人的力量,為貧困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幫助和溫暖。
實現黨媒信息傳播方式的融合
在融媒體構建的進程中,黨媒一方面要切實關注新聞信息的質量,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新聞傳播方式的有機整合,達成良好的宣傳效果,拓展新聞宣傳的渠道,推進新聞宣傳工作的順利開展。
不可忽視的是,媒體的融合發展雖然給黨媒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同時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發展契機,以黨媒為首的傳統媒體在新的發展格局之下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要錯過轉型升級的機遇,黨媒應該積極跟隨融媒體發展的腳步,結合新媒體的優勢,以受眾的需求為導向,對信息傳播方式加以改革和創新。例如,以往黨媒主要以紙質傳播為主,而這類傳播形式已經無法迎合媒體發展的潮流,所以黨媒可以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為依托,打造微信公眾號、微博社交平臺、開通微博官方賬號、開設抖音賬號等等,由此提升黨媒在不同平臺的活躍程度,豐富黨媒宣傳內容和途徑,滿足不同受眾的信息化需求,整體上提升黨媒的影響力。
另外,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黨媒還應該巧用、活用、會用、善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借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媒介元素,改變以文字為主的宣傳形式,使整體的宣傳版面更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帶給受眾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受眾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使受眾以此獲得新鮮的閱讀體驗,有效吸引受眾的目光,聚集大量的流量。再者,黨媒還可以依托于網絡平臺宣傳新聞內容,在各大平臺上加強和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鼓勵受眾積極轉發評論點贊,同時可以根據受眾的反饋對后續的新聞內容生產進行優化調整,黨媒還可以開設專題欄目,接受受眾的投稿,由此使受眾成為新聞信息的生產者、閱讀者、傳播者,集多元化的角色于一身,提高受眾參與新聞生產傳播的積極性和興趣度。
以甘肅阜蘭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在近年來,該融媒體中心全面深化媒體改革轉型,在資源整合、媒體融合、隊伍融合等多個維度下足功夫,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的新路徑,使主流輿論陣地不斷擴大,融媒體品牌效應逐漸優化。在這一背景之下,黨媒全面推進傳播模式的創新和改革,逐漸構建1+N的全媒體傳播矩陣。黨媒在原本發展優勢的基礎之上,借助電視、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抖音號等多樣化的新媒體平臺,有目的、有重點、有計劃、有層次地朝著新的方向前進,構建快速傳播、及時更新的新聞傳播體系,整體上提升黨媒的新聞引導力。
構建融媒體中心,打通黨媒傳播最后一公里
黨媒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緊密聯系群眾,有效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使黨的聲音能夠進入到尋常百姓家,也能夠使百姓的聲音進入到黨的耳目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黨媒傳播的最后一公里,其主要落腳點則是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助力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人民群眾是黨媒新聞輿論的受眾對象,縣級融媒體則是最接近群眾、了解群眾的平臺,縣級融媒體具有極強的本土化特色和信息分眾化的優勢。當前為了全面推進黨媒宣傳工作,拓寬工作路徑,相關人員應該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這一主陣地的構建,使黨媒和群眾之間最后一公里的構建任務得以落實。
另一方面,黨媒在推進人文宣傳工作中還應該積極把握融媒體中心的優勢,構建高效協同的傳播體系。縣級融媒體中心能夠將人力、財力、渠道等多樣化的資源有機整合在一起,能夠對基層傳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使各地形成獨特的傳媒特色,這對于構建高效協同的傳播體系而言,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和價值。
以金塔縣融媒體中心的構建為例,在整體發展過程中,從最初的相加逐漸走向相融,實現成功的轉變,共同繪制同心圓,讓媒體平臺充分地動起來,最終構建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聯動體系,這能夠與黨媒宣傳工作的推進達成同頻共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鐘莞.瀏陽市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研究[D].湘潭大學,2021.
[2]凌利兵.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縣級融媒體的應對之策——以歙縣融媒體中心抗“疫”報道為例[J].新聞世界,2020(04):20-22.
[3]隆煉.疫情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的得失與反思——以豐都融媒體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6):33-35.
[4]于蕾.我國藏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20.
[5]閔捷.踐行“四力”推動融媒體發展[J].媒體融合新觀察,2019(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