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三個模塊展開說明,即對積極心理學的內涵以及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價值闡釋、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探究、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應用策略研究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積極心理學是指從積極的、正向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分析人的需要,從而通過運用有效的干預手段來調整和調動人的積極情緒與情感,達成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學生的心理成熟度,激發學生向上、向善、向美的目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中的學術理念之一。與消極心理學相對應,不僅能夠運用在對小學生的心理咨詢服務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時也能夠應用在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讓評價向著美好、積極的方向傾斜,讓學生在成長中收獲幸福感和成就感。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有效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學生內心發展的正向效能,引導學生自我激勵、快樂成長。
一、積極心理學、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涵要義
1.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人性中光明的特質,它的核心是“健康”“勇氣”“關懷”“感恩”“樂觀”等。
積極心理學常常運用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分析學生為什么會幸福,為什么會感到快樂或感到厭煩、不快樂,哪些是影響到學生的負面、消極的情感體驗因素,哪些又是影響學生的積極、正面的因素。從這些可能影響學生情感體驗的因素入手,在教育教學中減少消極因素,增加積極因素,讓學生感到快樂、幸福等,引導學生提升心理成熟度,釋放積極情緒。
當然,積極心理學不僅能應用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時也能應用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教師在評價中多采用正向性的評價,多肯定和贊揚學生,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
2.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指基于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全面觀察和分析,并給出客觀、公正的發展性評價,來記錄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情況。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真實記錄,也是學生自身對他人的全面展示。
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教育和全面發展,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和引導性功能。評價結果的反饋具有即時性和階段性特點,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表現被教師或家長關注著,知道自己良好的表現得到了肯定,也知道自己待提高的表現得到了批評,進而更了解自己,后續持續保持優點,不斷改正缺點,自然有助于未來發展與成長。如果缺少評價,那么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可能是片面的,教育意義就會隨之流失。將評價反饋給家長,讓家長通過評價了解到學生的校內表現。教師也能夠通過評價了解到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評價結果的即時反饋,家校之間的雙向有效溝通,形成家校共育的積極育人合力,助推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全方位觀察和分析學生的發展狀態,發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的優秀與不足之處,動態調整育人策略,并對有待提高的一部分學生加以關注,對癥下藥,實施更加有效的、更具有針對性的綜合素質教育。
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應用積極心理學,能夠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構建優質的人際關系,培養積極的情緒,在評價中被喚醒、萌芽、成長。當學生的積極心理被調動,他們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過程中,都會變得更加美好,直至遇見更好的自己。
二、理性反思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問題
基于“五育并舉”要求下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愈發受到學校、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并不斷嘗試進行改革實踐與理論創新,力爭通過評價,客觀、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并嘗試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融入其中,以評價來激勵學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忽視過程性評價
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部分教師傾向于根據結果進行評價,難以關注到學生在成長中付出的努力和成長中的閃光點。一些學生由于家庭和性格原因,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擅長小組合作。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他們漸漸改掉了不良的學習習慣,溝通合作能力也在逐漸變強。這些學生雖然在進步,但綜合能力依然落后于其他學生,教師沒有看到學生的進步,只根據目前的狀況進行評價,導致這部分學生對自己的進步感到懷疑,漸漸缺乏繼續進步的動力。
2.評價內容不完善
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內容不完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評價層次化。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成績好的學生往往獲得較高評價,享受較好的教育待遇,成績差的學生往往獲得較低評價,甚至被批評得一無是處,這都是不對的,只會引發學生的消極情緒。另一方面為評價內容單一。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個人表現、人際交往、勞動表現、德行表現、家庭表現等各方面,需要對學生這些方面的表現進行精細化評價。一些學生的學業成績較為落后,但是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如果僅以學業成績為主要因素進行評價,容易抹殺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優秀表現,自然是不夠準確的。評價內容的不完善,背后原因也是對評價體系的不重視,或是教師缺少日常觀察,缺少評價工具,而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全面。
3.評價主體單一
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存在著評價主體單一的問題。事實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非等同于一次考試測評,其反映的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等五育的綜合發展情況。因此,綜合素質評價中存在很多較難直接用數據評定的維度和指標,如學生德育素養的高低、同伴協作及溝通能力等發展情況。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如果僅由教師這一單一主體進行評價,則可能出現評價不全面、不客觀的現象。另外,僅由教師進行評價,缺少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等多主體參與,學生始終處于被評價的角色,就會淡化評價的發展功能和激勵作用,難以形成學生自主管理,向上、向美、向善積極發展的動力。
4.難以找準評價的平衡點
評價的積極性指的是多肯定和贊揚學生,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而評價的消極性則是指出和批評學生的不足,引發學生的消極情緒。如何在積極性和消極性兩方面尋求恰當的平衡點,對于參與評價的教師、家長來說是一大難題,也是教育智慧之所在。積極心理學應用下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指標應適當地向學生肯定、贊揚、鼓勵方面傾斜,但絕不意味著沒有批評與指正,絕不意味著對學生一片稱贊。在實際評價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肯定和贊揚學生,則會使學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無法反思產生錯誤的根源,驕縱心理逐漸養成;如果過度批評、指責學生,學生即使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內心消極情緒太多,師生關系也會變得不再和諧,甚至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制約了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達成。
三、積極心理學在評價實踐中的應用策略
1.重視評價體系,實施精準評價
學校、教師和家長(包括學生自身)必須正視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性。從“目標—內容—評價”視角來看,評價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如果缺少評價或者評價不精準,就會導致無法評估教育教學是否達成預設目標,教育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那么,如何讓評價更加精準?需要教師、家長、學生等主體共同參與評價活動,將過程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凸顯“過程育人”的實效性。將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融入每一位評價主體的學習與生活之中,做好對學生的觀察和記錄。教師通過課堂內外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審美能力、品德素養、勞動意識等,既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也可以合理規劃教育教學活動。
為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創新評價形式,教師可圍繞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提煉10個星級元素,即文明星、互助星、安全星、口算星、閱讀星、體育星、書寫星、藝術星、勞動星、衛生星等。每月開展一次“爭星達標”活動,通過學生自主評星、小組互評、隊委會定星等環節,為學生評定相應的星級,并頒發“星星獎勵”。《榮譽手冊》是記錄學生“星星獎勵”的有效載體,學生可把獲得的星星粘貼在對應的星星欄目內,積累星星(好習慣)實現更高的星級目標——“月亮高級榮譽卡”和“太陽頂級榮譽卡”。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選用公信力強的評價標準量表來進行測驗,如選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作為學生心理健康評價的量表,來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情況。
2.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與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首先,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旨在培養學生的積極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不僅關注學生傳統的學習能力,更致力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積極的情緒管理、愉悅的人際交往、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勞動品質等。教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不應對學生進行分層,按照學業成績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是要嚴格禁止的。
其次,在評價內容上要具有全面性,把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具體細化為品德素養、學習素養、健康素養、美育素養、勞動素養五個維度,并圍繞五個評價維度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破除普遍存在的“長于智、疏于德、弱于體、少于美、缺于勞”的評價導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不僅包括學業成績、學習成績、學習紀律,同時也表現為以下方面:(1)舉止文明;(2)誠實守信;(3)心理品質;(4)懂得感恩;
(5)勤儉節約;(6)勞動意識;(7)體質健康;(8)藝術素養;(9)自主、獨立性表現;等等。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準確評價,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下,發現和挖掘學生的優秀品質和興趣特長,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發展和應用自己的優勢,以便學習知識、獲得學習技巧、發展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并在教育環境中達到優秀水平。比如,某一個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表現不佳,但是在勞動方面表現不錯,那么對該學生的評價應該實事求是,既要指出其學習成績問題,同時也要表揚他的勞動表現。
再次,讓評價主體多元化,班主任或教師要注意評價的客觀性,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進行評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評價和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分析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對比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看一看別人視角中的自己是怎樣的。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或自我評價,讓學生不再處于一個被管理者、被評價者的角色,這勢必也會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內心的積極能量,實現評價的發展與育人功能。或者聆聽家長的評價,獲取學生在家庭中的各方面素質表現。比如,有的學生在學校中表現紀律較好,但是一回到家就變了樣子,不服父母的管教,甚至和家長發生矛盾,通過家長的評價,可以了解這一問題。
3.按學生需求進行積極性評價
積極心理營造積極情緒,促進學生積極行為的發生。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天性,了解學生的需求,讓他們智慧起來、愉悅起來、發展起來,只有積極的心態才能誘發學生的積極發展動力。
不同學生的需求不同,同一學生在不同時期的需求也可能是不同的。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為了激發學生積極的內心效能,教師要在和學生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了解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需求。例如,一個學生在學習成績上表現不足,在繪畫方面卻有濃厚的興趣,繪畫水平在班級內超群,那么教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時,要對學生的這一優勢提出表揚。這樣勢必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效能,提高評價的發展與激勵功能。
興趣愛好是學生需求的根源,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發現和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創造條件挖掘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從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產生積極的需求動機,促進全面發展。
4.積極性評價和消極性評價并存,找好平衡點
顯而易見,那種用期待的、全面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積極性評價是學生的發展動力,而片面的消極評價無疑是學生發展的障礙。要看到,在積極心理學理論應用下,評價盡可能向著正向的、積極的角度發展,但是并不意味著不存在消極性評價,不存在批評教育。
事實上,積極性評價和消極性評價應該并存,并且教師在評價中應找好平衡點,一定程度上向著積極的、正向的評價偏移。也就是說,對學生要多肯定、多贊揚,但是學生犯錯要明確指出,特別嚴重的錯誤要進行批評。教師的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與時機,提倡柔性批評,有的情況在私下批評更為恰當,保護好學生的隱私和尊嚴。
總而言之,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應用意義重大,是當今教育評價的新發展趨勢。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積極品格,引導學生熱愛學習、關愛他人,促進學生在心理、行為、學習等各方面發展,從而獲得全面、可持續提升的幸福感。缺少積極心理應用的評價,將淡化評價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正向引導和激勵作用。因此,基于積極心理學應用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前前,沈貴鵬.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潛能生”的培育[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3).
[2]李素潔.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班級—團隊—個人”評價三維對接[J].湖南教育(D版),2018(11).
[3]李靜.以積極心理學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
[4]黃海芳.“五育并舉”下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研究[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01).
[5]薛莉.積極心理學引導下的小學生積極心理養成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2(25).
[6]沈斐.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小學作文評語媒介優化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5).
[7]宋美霞.課堂評價提升學習品質實踐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0).
[8]張倩.榜樣引領下小學生品德評價機制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21(32).
王文件? ?河南省永城市第七小學。
張軼群? ?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小學湖畔花園分校校長。合肥市少先隊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錢朝陽? ? 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小學湖畔花園分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