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珍 李新剛


摘要:文章依據新發展理念和京津冀區域發展特色構建測度指標體系,具體包含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5個二級指標和23個測度指標,采用熵值法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2017年至2020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研究表明: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總體水平有一定提升,因子指數上,除開放發展外,其余因子穩步提升。建議京津冀區域構建強韌的新發展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政策協同機制,進一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
關鍵詞: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熵值法;水平測度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4-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4.000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帶來了資源生態環境破壞、效率低下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表明未來經濟發展將以“高質量”為“靶心”。京津冀地區包含兩個直轄市、兩個經濟特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區域各方面發展水平迅速提升,發展成果一直備受關注[]。自經濟高質量發展被提出以來,雖然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發展狀況如何,現有研究成果未給出合理的解釋。因此,準確把握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尤為重要。
目前,學術界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成果日益豐碩,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研究上,學者們從不同視角給出了界定,主要從新發展理念[]、社會主要矛盾[]、經濟發展的不同層面[]三方面出發。水平測度上,大多是采用多元指標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選取年鑒數據用定量的方法測度。實現路徑上,主要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培育數字經濟[]等角度出發挖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測度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使用較多的是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法[]。雖然研究結果存在差異,但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征、實現路徑及發展動力等方面已初步達成共識。然而,現有研究大多基于中國省或地級市層面測度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測度研究相對匱乏。基于此,本文以京津冀區域為研究對象,構建測度指標體系,對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研究成果以期為京津冀區域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證參考。
2?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是先選取評價因子,再篩選評價指標。在梳理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使用理論分析、專家咨詢和主成分分析,緊抓“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詞,剖析其科學內涵。結合“新發展理念”的主要內容和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共同確定反映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評價因子;其次,通過頻度統計法,參照現有相關研究,將使用頻度較高的指標納入本文指標層。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具體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內容,能夠較好地反映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深刻詮釋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蘊含。因此,本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綜合考慮測度指標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全面性和層次性、時代性和完整性等因素,構建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5個二級指標和23個測度指標。
3?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3.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測度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法,可以消除主觀因素的影響,使權重更具科學性和精確性。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步,運用極差法對二級指標Xij作標準化處理,具體而言,正向指標標準化算法公式為:
逆向指標的標準化計算公式為:
第二步,計算測度指標Yij的信息熵Ej:
第三步,計算測度指標Yij的權重Wj:
第四步,計算出京津冀區域各年份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
3.2?數據來源
本文的選取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作為研究樣本,利用2017-2020年數據對京津冀區域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實證測度。數據主要來源于2018年至2021年《北京統計年鑒》《天津統計年鑒》《河北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以及三地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4?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根據所構建的測度指標體系,根據式(1)-(6),運用熵值法計算出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及因子水平,見表2。
4.1?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水平
從表2可知,從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來,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均有一定提升,表明京津冀區域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政策。北京市由2017年的0.7272提升至2019年的0.7622,隨后輕微下降至2020年的0.7483。天津市由2017年的0.4287降低至2019年0.3785,隨后加速提升至2020年的0.4884。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逐年穩步提升,由2017年的0.1428提升至2020年的0.2503。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在2017年至2020年間有個別年份有輕微滑落,究其原因在于開放發展的指標數據有所下降,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等的影響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負面沖擊,導致對外開放質量下降,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帶來諸多風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4.2?經濟高質量發展因子水平
在關注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總指數實現上升的同時,為準確的找出促進或阻礙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原因,也應當注意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因子的變化趨勢。
(1)創新發展。京津冀三地創新發展水平均穩步提升,成為了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說明創新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原因在于京津冀重視對科技人才、研究經費等要素的投入,科技人才隊伍和經費投入等均走在全國前列。北京市和天津市逐步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化機制,高投入的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匯報,專利申請及授權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比逐年增加。表明京津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協同共建創新平臺初顯成效。
(2)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水平逐年穩定增長,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心骨”。究其原因在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逐漸成為拉動GDP的核心力量。城鎮人口數逐漸增多,城市對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愈發強烈,人均GDP穩步提升,城鄉人均收入和消費差距逐年縮小,城市交通運輸、通信、水利等優質基礎設施向農村流入,城鄉融合發展成效逐年向好。種種跡象表明京津冀統籌協調機制建設成效顯著,未來應繼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縮小區域差距。
(3)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水平大幅增長,差距逐漸縮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成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最亮麗的底色,體現了京津冀區域加強生態文明戰略的決心。京津冀通過引進綠色產業、規范排污標準、高效利用資源并加大投資治理力度等舉措大力保護生態環境。未來,京津冀地方政府應繼續加強協同聯動生態治理,努力打造成清新怡人、藍綠相間的舒適之地。
(4)開放發展。開放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成為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原因在于國際大環境惡化,加之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導致外貿增勢不足、外資流入減少、人均國際旅游收入降低,導致對外開放質量下降。因此,“十四五”期間,面對更多的風險和變化,構建更高質量的開放格局,疏通京津冀區域經濟內循環體系,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并減少外部環境影響有一定積極作用。
(5)共享發展??傮w上共享發展水平穩重向好,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說明京津冀三地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斷增加民生福祉。但是北京市在2019年至2020年間有所降低,原因在于失業率的提高影響了北京市共享發展水平。進入新發展階段,不斷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更高追求。
5?結論及建議
5.1?研究結論
本文根據新發展理念和京津冀區域發展的時代特色構建測度指標體系,基于2017年至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面板數據,采用熵值法測度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結論如下:第一,從經濟高質量發展總指數上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均有一定提升,并且差距在逐年減小,體現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行動成果。第二,從五個發展因子上看,除開放發展外,創新、協調、綠色和共享發展逐年提升,有效推動了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5.2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為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綜合水平及各因子層面獲得提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18)[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姚鵬.京津冀區域發展歷程、成效及協同路徑[J].社會科學輯刊,2019(2):127-138.
[3]?陳景華,陳姚,陳敏敏.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區域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12):108-126.
[4]?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4):5-18.
[5]?任保平.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及其現實性[J].人文雜志,2018(2):26-34.
[6]?任海軍,崔婧.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J].統計與決策,2022,38(13):31-34.
[7]?袁曉玲,王軍,張江洋.中國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與比較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43(4):3-14.
[8]?鄒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更高質量發展[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2):31-38.
[9]?任保平,李培偉.數字經濟培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機制與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1):121-132.
[10]?楊陽,竇錢斌,姚玉洋.長三角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J].統計與決策,2021,37(11):89-93.
[11]?詹新宇,崔培培.中國省際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與評價——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2016(8):40-53+39.
[12]?黃寰,王凡,吳安兵.我國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測度及時空演變特征[J].統計與決策,2021,37(17):112-117.
[作者簡介]楊國珍(1998-),女,新疆石河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高質量發展;李新剛(1983-),男,山東東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土地綜合承載力、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