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確保董監事會制度有效運行,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關鍵核心,對于促進國有企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增強國有企業運行監督,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監事會工作完善與落實非常重要。而在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還存在一系列問題,要求國有企業監事會重視改革創新,通過不斷完善創新監事會制度,強化監事會獨立性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完善工作機制保障監事會運行規范性,建立健全相關獎懲制度等有效措施,不斷推進監事會改革,優化提升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監事會工作效率,切實發揮監事會職能作用,維護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與穩定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監事會;股東
中圖分類號:F123.7;F2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4-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4.000
1?引言
國有企業監事會是股東與職工權益的重要代表,其發揮著對董事會、管理層經營決策進行制約與監督的職能作用,有效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強化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就必須要重視發揮監事會職能,明確監事會地位及作用,確保監事會工作的有效落實[1]。當前,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監事會職責劃入審計機關,旨在為優化審計職責,全面發揮審計監督與保障作用。但是,在國有企業監事會實際工作中,相關制度體系不夠完善,監事會監督工作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問題,并不能觸及到企業的內在實質,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監事會職能作用的發揮。因此,在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監事會也必須要順應改革趨勢,加大改革力度,以切實發揮監事會作用,為國有企業資產安全以及其在今后順利實現深化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2?國有企業中監事會主要職能作用
國有企業監事會以保護股東及職工合法權益為主要職責,要求其全面履行《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條例中所賦予的職責,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拓寬監督領域,實現對國有企業的全監管、全覆蓋。具體來說,國有企業監事會主要職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的依法合規性
國有企業監事會的首要職責,就是對企業執行國家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情況、落實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從而確保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依法合規,承擔起推動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職責。在市場運行機制下,國有企業同樣是市場競爭的參與者,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是其經營發展的重要目標。但我國市場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如果國有企業管理者存在一定的投機心理,采取不規范、不合法手段來獲取利益,則必然會對市場運行穩定造成極大地沖擊,對國有企業甚至國家經濟形象都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2]。因此,需要國有企業監事會充分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責,加強對國有企業運營管理的檢查,規范國有企業權力運行,確保其在依法合規的道路上實現穩定持續發展。
2.2?加強維護股東與職工的合法權益
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檢查工作范圍包括了對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上,如在資源配置方面、利益分配方面是否與公司規定章程和相關法律法規相符,從而確保國有企業股東與職工的切實利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通過強化監事會的監督作用,能夠及時發現對股東和職工正當權益的侵犯行為,并嚴格落實相關改進措施,確保股東與職工合法權益不受損害[3]。
2.3?充分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僅要要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運營,通過擴大企業經營規模,提高產能增強企業運營效益,提升企業經營績效,從而促使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同時還需要重視規范完善企業管理,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并且加強對損害國有資產的行為的防范。其中,國有企業監事會需要負責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日常監督、專項檢查、年度檢查等,對企業精英管理規范及經營業績進行合理評價,尤其重視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監督,從而確保企業財務規范,國有資產運行穩定并實現保值增值[4]。
3?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監事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3.1?國有企業監事會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缺陷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監事會受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的影響,存在較為明顯的邊緣化問題,在其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通常形式大于實質,企業相關部門并不能充分認識到監事會的性質、地位及作用,從而導致監事會工作流于形式。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過程中,要求國有企業監事會建立從源頭參與、維護與監督的制度體系,但其實際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監事會工作中常常在信息獲取方面存在較多的障礙。由于信息了解不全面,進而造成了監事會對國有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及項目的監督檢查多停留在表層,未觸及實質,進而造成監事會職能作用發揮不充分[5]。例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推進過程中,要求國有企業監事會加強與企業內部審計和外部紀委監委、國家審計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多方協同,實現對國有企業立體化、全方位的有效監督,但是由于目前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順暢,監事會在信息獲取過程中通常采用查閱報告報表、列席董事會等途徑,信息獲取渠道狹窄,導致獲取信息與實際情況存在不對稱,影響了監事會監督檢查結果的可靠性。
3.2?監事會工作獨立性不足,履職資源匱乏
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就是監事會工作獨立性不足,形式化問題嚴重,以及監事會監事履職資源保障不夠充分。一方面,在國有企業監事會組成中,主要包括了股東監事和職工監事。股東監事主要由企業股東大會選舉產生,而選舉結果通常會受到大股東的影響,就可能導致選舉任命的股東監事受董事限制,難以充分發揮對企業經營決策的監督制衡作用。同時,在監事會成員設置中,如果內部監事并非專職監事,則會進一步弱化監督檢查的效果。例如,部分國有企業在任命職工監事時,由內部審計部門人員兼任,而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削減監事會工作的獨立性[6]。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監事會監事履職時間和精力不足,履職資源匱乏,也造成了監事會工作形式化的問題。一是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檢查工作的重點在于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進行監督,因此要求監事在履職過程加強對企業運營的動態跟蹤。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國有企業并沒有設置專職監事,而是選擇兼職監事或離退休人員擔任監事,其在實際工作中,還差存在一人擔任多家企業監事的情況,并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針對企業實際經營管理情況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導致監事會監督檢查作用發揮不充分。并且在部分企業監事會中,監事會主席僅僅在年初或年底召開以此監事會,列席企業董事會的次數也屈指可數,針對監事會工作的指導嚴重不足,導致監事會工作形式化嚴重。二是國有企業監事會存在監事履職資源匱乏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國有企業監事會沒有工作機構及崗位支撐,很多企業并未將監事會工作經費作為企業預算的一部分。這導致即使監事會成員有較強的履職意愿,但是由于缺乏資源保障,導致監督檢查工作難以充分展開。總而言之,國有企業監事會監事履職效率,受到精力不足與資源保障不充分的影響,最終制約了監事會工作順利展開。
3.3?監事會工作運行不夠規范
在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調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將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職責歸入審計機關,相關行政編制及領導職數均納入到審計署派出審計局當中,國有重點大型企業不再設立監事會及監事會主席。但是,在將國有企業監事會職責列入審計部門后,雖然對國有企業監事會的組織運行方式,以及職能作用發揮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在實際工作中還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導致監事會工作運行的規范性存在較大的不足。如在部分國有企業運行過程中,監事會長期處于監事長缺位的情況,國資委只能通過專職監事來了解掌握企業實際情況[7]。這主要是因為在國有企業監事會職責歸入到審計部門之后,國資委不再向國有企業監事會委派監事會主席,其和現行《公司法》中的相關規范并不相符,從而造成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處于長期缺位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監事會工作的規范運行與順利開展,對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造成了不利影響。
3.4?監事會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
現行《公司法》、《條例》以及國有企業規章制度中,對監事會權利義務、履職行為等方面進行了約束,但是卻沒有明確規定監事會考核評價標準,沒有完善的激勵制度,導致監事會激勵不足,引發了監事會監事工作責任心不強,甚至存在執行缺位的情況。同時,由于缺乏對監事的明確獎懲規范,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出現董事會成員或企業高層管理者違法違規,導致國有資產遭受損失的,那么雖然監事存在履職不正確或者執行缺位的情況,也不用承擔相關連帶責任。同時,對于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充分發揮監督監管作用的監事,也沒有具體的獎勵措施,進而嚴重打擊了監事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造成其消極作為或不作為的情況,監事會工作自然也流于形式[8]。
4?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監事會改革重要方向
4.1?以現行國資監管體制為基礎,創新監事會制度
在現行國資監管體制基礎之上,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監事會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通過制定《國有企業監事會審計監督暫行辦法》等相關條例,不斷拓寬監事會組織覆蓋體系,完善監事會工作制度體系,從而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有效助推力。
一是要加強資源整合,建立健全多方監督協同的聯動機制。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中,可以嘗試設置專門的委員會,通過建立信息共享的溝通交流平臺,加強與企業內部審計監督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聯合企業外部巡視巡察等相關部門合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各方面的情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斷強化監事會的監督檢查職能,從而加強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安全性的有效監管。
二是要強化指導溝通。從整體來看,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有效落實,重點在于提高溝通與檢查的工作效率,監事會成員要做好對企業日常信息的收集與溝通,以及對各項政策信息、政策案例的分析與探討,從而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監督指導。
三是要不斷加強監督作用發揮。在國有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中,監事會必須要充分發揮其監督約束作用。國有企業監事會應當深入企業一線,從企業工作流程上切實落實相關知情權,提高監督檢查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同時,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監督,全面了解并掌握企業運營的真實狀態,并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多角度、全面性分析,增強監督靈敏性,保證監督檢查結果的有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推進國有企業監事會管理制度的創新,確保其監管職能的有效發揮。
4.2?強化監事會獨立性,增強監事會工作落實保障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監事會順應改革發展趨勢,就必須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保障監事會的獨立性。首先,要立足國有企業實際情況,科學設置監事會監事成員數,明確監事會產生辦法,并對其工作程序與流程規則進行規范,強化監事會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一是在監事選任方面應當具備獨立性。國有企業監事會實施的是監事長負責制,成員包括監事會主席、專職監事與職工兼職。監事會主席屬于企業領導層,由政府相關部門委派,其不應當與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存在任何形式的利害關系,確保其能夠獨立、公正且客觀地履行監事責任;職工監事選拔要嚴格按照《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通過職代會或其他形式進行民主選舉。對于專職監事來說,要求其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掌握一定的財務、管理以及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并熟悉了解國有企業業務領域開展情況,并且能夠真正代表出資人利益,具有較強責任心,有充足的時間與經歷從事監事工作的。此外,為保證國有企業監事會的獨立性,還可以增加對監事的外部選聘,從獨立第三方中聘請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監事,并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對其監事權行使方式及范圍等進行明確的規定,確保其履職過程中有章可循。如果有兼職監事的,應當對其開展監事相關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并要求其能夠按時完成監事會安排的工作,并及時向監事會主席匯報。
其次,增強監事會工作得到充足支持與保障,確保監事會工作有效落實。國有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審計部門職能,將其作為監事會工作的專門機構,下設專門的監事會辦公室,負責開展監事會工作,并對具體部門權責及具體崗位工作職責進行細化明確,從而為國有企業監事會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機構、制度及人員保障,為日常監事工作的展開做好安排與協調,提供資源支持。同時,國有企業監事會在開展各項監督檢查工作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給予充足的經費、人員等方面的必要支持與協助。企業應當將監事會日常工作經費納入到部門預算當中,并且監事會應當具備要求審計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協助開展工作的權力,確保監事會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能夠順利展開。
4.3?完善監事會工作機制,提高運行規范性
在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提高國有企業監事會運行的規范性,就需要不斷完善監事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國家審計職能,加強對監事會的指導監督。一方面,根據國有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監事會工作機制。一是完善年度述職工作報告機制,要求國有企業監事會定期向地方審計委員會機關、審計局出具述職工作報告,以確保其可以了解掌握企業運營情況。二是對監事會參加或列席企業會議制度作出明確的要求,如要求監事會主席列席企業董事會,相關監事參加企業總經理辦公會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及經濟研究相關的重要會議等。三是健全監事會專用函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向企業簽發《意見函》、《警示函》等各類專用函,并對其做好檔案管理,分類歸檔,同時對相關工作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四是完善監事會工作培訓制度,由相關審計機關單位組織,定期開展監事會人員業務培訓工作,以及監事會工作例會,提高監事會履職能力。五是強化工作協同,加強對企業內外部監督力量的全面整合,加強監督信息共享與溝通交流力度,做好工作協同,充分發揮監督檢查作用。
另一方面,加強國家審計職能發揮,對監事會進行有效指導監督。利用國家審計的信息集成優勢,指導監督監事會履職情況,確保其工作規范與監督有效。一是監事會應加強對國有企業“三重一大”相關的經營決策、財務管理等相關內容的監督檢查,確保國有資產不遭受損失;二是監事會需強化對國有企業監督檢查工作的全面落實,確保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年度監督等相關工作的全面覆蓋與落實到位。三是監事會應當在發現企業重大決策或經營行為可能存在造成國有資產有風險,或者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存在侵犯國有資產所有者權益等情況的時候,需要立即開展深入調查或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并及時將調查或檢查結果上報。四是如果監事會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存在超出范圍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向相關審計機關報告,要求進行審計監督。五是針對企業需要進行整改的問題,應當通過專用函明確告知企業,并對整改效果進行監督與跟蹤,對于整改效果不佳或期限過長的,應當督促企業加快整改,并設定整改期限。六是要求監事會將各項監督檢查工作通過專項報告形式及時進行報送。
4.4?健全監事會獎懲機制,杜絕監事不作為
首先,國有企業監事會應當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從考核方式上,對監事工作的考核可以通過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企業外部監事,包括了企業監事長,考核評價工作則需要由其派出企業的人事部門牽頭組織,審計部門單位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對其考核評價,并且其權重占比應當高于50%。從薪酬管理上,企業內部監事則由企業自行安排管理,外部監事則由其派出單位負責處理。其次,落實獎懲責任機制。根據監事考核評價結果,作出相應的將與懲罰措施,嚴格落實責任機制。如果監事會工作中存在監事履職不力或者執行缺位的情況,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應當嚴格追究相關監事責任,并給予相應的處分,同時監事會主席及其他相關責任監事應當負有連帶責任,作出相應的懲處。而如果監事會工作中,監事做好積極責任人,認真履職,并且有效避免或者及時遏制了企業懂事或高層管理者的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范或減少了國有資產的損失的,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給予其表彰及相應的獎勵激勵,同時將其工作成果作為職業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在后期崗位變動中予以提拔任用。通過落實獎懲責任機制,激發監事工作積極性,增強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的有效落實。
5?結語
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作用,是保障國有企業改革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也應當作出相應的改革,確保其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為企業穩定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大地.淺談如何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的法人治理體系[J].現代商業,2022(11):94-96.
[2]劉春梅.關于提升國有企業內部監事會履職效能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7):139-140.
[3]孫一元.探索創新董監事會建設,深化推進國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J].上海國資,2020(3):76-77.
[4]徐楠.在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法人治理結構的探索實踐與經驗啟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5):96-98.
[5]孫娜.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監事會管理現狀分析[J].現代商業,2020(10):137-138.
[6]王斌.走好國有企業監事會改革路[J].企業管理,2020(2):91-93.
[7]鄭維鋼.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與審計監督的異同及協同作用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9):192-193.
[8]蔣大興.國資監管職能的重組——如何應對國有企業外派監事會的取消?[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6-99.
[作者簡介]李亦元(1989—),男,漢族,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生,經濟師,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