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恐怖文學與幻想文學代表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克蘇魯形象豐富,為人熟知。克蘇魯大致有類人類、章魚、惡龍三部分形象,從神話原型分析它,可知它是欲望、生殖崇拜、自然畏懼的多重復合,是洛氏“宇宙恐怖觀”的體現。本文通過分析Cthulhu形象,一窺洛氏的去人類中心化思想和宇宙冷漠主義。
【關鍵詞】克蘇魯;洛夫克拉夫特;恐懼;宇宙恐怖觀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12-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16
隨著網絡發展和多種文學形態的產生,現代中國社會對于恐怖文學與幻想文學接受度越來越高,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蘇魯神話”逐漸興起,并借此產生了大量二次創作的文學作品、電影或游戲等,現存“克蘇魯神話”二次創作作品來自歐美亞非各個地區,可以說在整個世界都具有極大影響力,而自從“克蘇魯神話”傳入中國,日漸興盛,更在近十年成為多種傳播媒體的寵兒。
H·P·洛夫克拉夫特(H·P·Lovecraft,1890-1937),美國現代恐怖文學與幻想文學代表性作家,是西方恐怖小說史上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與埃德加·愛倫·坡、安布魯斯·布爾斯并稱為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因其個人敏感、陰郁性格,以及復雜心理和身世經歷,他的作品常常充滿暗黑、恐怖、怪異等描寫,再加上他喜愛運用多定語和修飾語的長句,文章晦澀難懂。但洛氏自創了一個現當代“克蘇魯神話”體系,并且將其與科幻結合,想象獨特豐富,充滿“冷漠宇宙”哲學觀,有獨特的魅力。他的作品也影響了后來的很多作家。美國著名恐怖小說作家斯蒂芬·金對他評價甚高,稱他為“二十世紀古典恐怖小說最偉大作家” ①。
“克蘇魯神話”是什么?關于這點,洛式的小說中并沒有詳細地對其進行說明。1933年,洛夫克拉夫特還活著的時候也只是將基礎性構想闡釋給好友詹姆斯·F·摩頓過,小說中并不成系統,各個元素也呈散亂式分布,“克蘇魯神話”是后人所提煉出來的。人們發現洛式作品中的設定充滿恐怖和狂野,可以給人帶來強烈的沖擊,并觸及了人類精神中難以形容的未知的恐懼,便用一個文化符號對其進行概括,那就是“克蘇魯神話”。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克蘇魯神話的研究并未像其他恐怖幻想小說研究那般關注,國內相關著作、文獻和論文屈指可數。本文試圖對洛式小說中著名的克蘇魯形象進行原型批評,為了解洛式神話特色和思想提供更多的資料。
一、克蘇魯簡介
洛氏小說國內譯本當中,對克蘇魯進行較為詳細介紹的有《克蘇魯的呼喚》,包括《陶像中的恐怖》《萊戈拉斯巡宮的故事》和《來自大海的瘋狂》三篇。對克蘇魯描寫的還有《敦威治恐怖事件》《黑暗中的低語》《瘋狂山脈》等篇。
在《陶像中的恐怖》一文中,洛氏對“克蘇魯”名稱的來源有明確而詳細的介紹。“腳下深不可測的地方傳來很難算是聲音的聲音,那是一種混沌的感覺,只有靠想象才能將它轉化為聲音,他在其中勉強捕捉到了一些幾乎不可能發音的雜亂的字母‘Cthulhu fhtagn(克蘇魯——弗坦)。” ②小說中頻繁出現克蘇魯的聲音,卻不見其人。因此對于這種未知的生物,人們稱呼它為“Cthulhu”,國內音譯為“克蘇魯”。
據洛氏1934年7月23日給Duane w·rimel的信中所說,他創造這個名稱是為了說明“人類不可能掌握這種語言的發音”,他旨在陌生化克蘇魯形象,為主題——未知的恐懼服務。
在《陶像的恐怖》中有介紹克蘇魯的外形和基本情況。原文寫道:“它似乎是某種怪物,也可能是符號化表現的怪物,那個形象只有病態的想象力才能構思出來。”③洛氏小說中的各個設定,外形都奇特怪異,讓人乍一看驚恐萬分。而克蘇魯的外形讓人感覺看見了“章魚、惡龍和扭曲的人類” ④,并且它“頭顱質地柔軟、遍覆觸須,底下的軀體奇形怪狀,覆蓋著鱗片,長有發育不全的翅膀。最讓人感到驚愕和恐怖的是它的整體輪廓。這個形象的背后能隱約看見蠻石堆砌的建筑物。” ⑤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明確克蘇魯的原型是章魚、惡龍和扭曲的人類。
洛氏將多種要素集合在克蘇魯身上,從而創造了這樣一個偉大的邪神。那么,克蘇魯為何這樣設計?克蘇魯的原型又有什么內涵?
二、原型批判
在具體分析扭曲的人類外形原形前,先了解一下洛氏的“宇宙恐怖觀”。洛氏利用超自然的奇特生物、未知和黑暗的環境、混淆難辨的事物發展情況和無限或無形事物,制造出強烈的刺激感,讓人產生極高的恐懼反應。這些超自然的強大生物有來自宇宙、古早地球,他們被人們所知,卻理解不了該生物的特性。
洛氏經常采用這種敘事結構表達他的“宇宙恐怖觀”:主人公先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事件——展開奇特事物和事情闡述——主人公在疑惑的心態下探索——發現自身或人類的渺小、無知,很難按照之前的認知生活,最終瘋魔或死亡。簡而概之,洛氏的“宇宙恐怖觀”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延伸,從人類世界延伸到宇宙之中,認為宇宙是機械的,無目的的,漠不關心的。并且在他看來,人類是有限的,宇宙是無限的,有限的人類怎么也無法理解這個宇宙,而人類去探索這個宇宙,最終只會導致瘋魔或死亡。
洛氏的“宇宙恐怖觀”是一種十分超前的去人類中心化思想,當時并不被人理解,但是放在現在,卻具很大前瞻性。宇宙冷漠主義是洛氏恐怖的核心和靈魂,克蘇魯這一形象就是洛氏“宇宙恐怖觀”的象征。
(一)扭曲的人類外形:洛氏“宇宙恐怖觀”的體現
扭曲的人類血肉集合體,這是洛氏克蘇魯神話中對于“神”一般都有的描寫。這樣的外形是人類熟知卻又陌生的,讓人類本能感到不舒服和恐懼,而洛氏又賦予未知的克蘇魯強大能力和破壞力,從而強化人類對它的害怕和恐懼感,給人帶來無限沉思。再將其和洛氏的“宇宙恐怖觀”結合,可以得知克蘇魯這一形象具深層次的內涵:人類只是所有時光和空間中最渺小的存在,人性善惡是臨時性的存在,人類視角具有很大局限性。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世界是未知的,宇宙是無情的。現今道德體系不足以批判克蘇魯,哪怕克蘇魯通過夢境殺害人類,人類也不可能對這種強大的生物進行道德批判,因為它對人類漠不關心,并無惡意,只是人類無法理解它的行為。人類對它的追求和探索,受它影響產生的諸多反面情感和事物,也是人類本身的問題。
洛夫克拉夫特通過塑造克蘇魯這一形象深刻又鮮明地表達對人文主義的反諷和批判,在20世紀文學史上留下了一抹奇詭的印跡。
(二)章魚:欲望、自然畏懼、生殖崇拜的三重復合
洛夫克拉夫特并沒有對克蘇魯形象進行整體詳細描述,而是散落在《克蘇魯的呼喚》各個短篇中。《陶像的恐怖》中指出克蘇魯頭部質地柔軟,無數觸須從它的臉部蔓延出來。《來自大海的瘋狂》:“它拖著龐大的身軀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內,凝膠狀的綠色身軀擠出黑色巨門。” ⑥同樣是這篇短篇小說中,洛夫克拉夫特還提到克蘇魯是一種“章魚頭龍身怪物” ⑦。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克蘇魯肥胖丑陋,是個像章魚的綠色怪物。
章魚,在歐洲和亞非等國家中都有相關的神話傳說。北歐神話中存在一種深海怪物克拉肯(kraken),人們通常稱它為“北海巨妖”,它外形可怖,似一只巨大的烏賊或章魚,讓人視之畏懼。并且在傳說中,克拉肯重達三百多噸,可翻天覆地,輕松摧毀堅硬物品。幸運的是,它一般呆在海里,偶爾才會露出水面,此時它常常會攻擊路過的船艦和人群。
希臘神話里也存在半人半章魚的怪物,即斯庫拉(schlla),它是典型的海中霸主形象。
在歐洲國家的繪畫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章魚通常都是一種恐怖的怪物,它對于人類的態度是輕視,對待人類通常也是施暴,這本身就反射出當時歐洲大眾對大自然和世界的恐懼感。這些神秘的軟體動物神秘、危險,是海底的巨人,哪怕經常呆在海底也有足以推翻人類世界的能力,讓人類感到恐懼和自身的渺小無能。
在亞非國家,有關章魚的神話傳說也流傳甚廣,日本是發源地。日本《浮世繪》中的《海女與蛸》記載了一則這樣的故事——龍王偷走了日本從大唐迎來的珍寶,日本大臣中臣鐮足自告奮勇去奪回珍寶,于是他引誘海女玉取姬,二人生下一子。中臣鐮足設計,使海女為了自己的孩子冒險潛入深海奪回珍寶。海女最后將珍寶送出水面的場景,稱為“玉取姬下海奪寶”圖。后經過演變加工,“玉取姬下海奪寶”圖中的龍王和魚蝦蟹將變成了章魚,與美貌女子(通常是裸體女子)纏在一起。日本是一個近海國家,他們對神秘未知的章魚本身就懷有恐懼,而經過江戶時代浮世繪這種新興市民藝術形式的流行,章魚又與性欲和生殖崇拜結合在一起。
日本明治維新后,東西方交流日盛,奧地利、法國、荷蘭等國家都受日本章魚生殖崇拜影響。同時代的弗洛伊德,同樣將章魚的觸手視為生殖器的象征。從臉部衍生出的無數觸須,似陰道結構的外形,這本身就具備高度的象征意味,具有很明顯的弗洛伊德式生殖器崇拜。
斯蒂芬·金曾指出,洛氏的許多著名文章都可以解釋成“關于性和其他東西”,例如模仿·弗洛伊德術語般講述的性實體,陰道造物克蘇魯。
(三)惡龍:傳統形象的繼承和改寫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很多文學作品都假借動物來寄托和表達情感。在西方,龍是一種邪惡、充滿攻擊性的殘暴的存在,不同于中國保護神的象征。《約伯記》中記載了一種海怪利維坦(Leviathan),它全身布滿鱗甲,密不可透,身材高大,并且實力極高,人類難以抗衡。他是混沌之龍,是耶和華創造出來的巨大怪物,只有殺掉它,那時一切混沌才可歸為有序。利維坦的形象是危險、混亂不安,并且它是多變的,外形不是固定的。
與克蘇魯外形對比之后會發現,克蘇魯的形象和利維坦很明顯具有多方面的共同點:同樣是“覆蓋鱗片的身軀”和“有著橡膠的質感” ⑧;克魯斯蘇醒之后,世界會陷入混亂直至傾覆,而《以賽亞書》中的利維坦也是混亂不安,可以擾亂整個世界秩序的形象;最后,克蘇魯形象具多變性,大概《以賽亞書》也是來源之一,洛氏通過克蘇魯能力的具象化外形,表現克蘇魯的非接觸性思想溝通能力,從而增加它的神秘感,為洛氏“宇宙恐怖觀”服務。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西方學術作品中的龍是可以被人砍殺的,但是克蘇魯是無法戰勝的,并且人類反而不停被異化,服從于克蘇魯。在《印斯茅斯小鎮的陰霾》中,洛氏寫道:“深潛者永遠不可能被摧毀,就連早被遺忘的古老者的第三紀魔法也只是偶爾能鎮壓它們。它們目前在休養生息,但遲早有一天,只要它們沒有喪失記憶,就會再次浮出水面,獲取偉大的克蘇魯渴求的祭品。” ⑨洛氏將克蘇魯塑造成了一個偉大又超能的生物,又通過內化、神秘化其形象,增加人們對未知的恐懼,最終表達人類渺小這一主題⑩。
三、結語
克蘇魯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十分出眾的一個邪神,他似惡龍,似章魚,又似人類,形象來源于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和希伯來神話等,有欲望、生殖崇拜、自然畏懼等多重復合原型,洛氏利用多樣原型塑造出克蘇魯,為他的“宇宙恐怖觀”服務。因為克蘇魯形象的豐富性和象征性,隨著人們對它認識的深化和對宇宙的探索增多,克蘇魯和洛氏小說也就隨著宇宙恐懼一同回歸了。
注釋:
①H·P·Lovecraft著,熊瑤譯:《克蘇魯神話Ⅱ》,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封面頁。
②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8頁。
③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5頁。
④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6頁。
⑤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6頁。
⑥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40頁。
⑦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頁。
⑧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頁。
⑨H·P·Lovecraft著,姚向輝譯:《克蘇魯神話Ⅱ》,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241頁。
⑩王宇翔:《扭曲的崇高感: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的宇宙恐怖》,《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福萊.偉大的代碼——圣經與文學[M].郝振益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朱偉之.古希伯來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H·P·Lovecraft.克蘇魯神話[M].姚向輝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
[4]H·P·Lovecraft.克蘇魯神話Ⅱ[M].姚向輝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
[5]H·P·Lovecraft.克蘇魯神話Ⅲ[M].姚向輝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
[6]H·P·Lovecraft.克蘇魯神話Ⅱ[M].熊瑤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
[7]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臘神話與傳說[M].高中甫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6.
[8]張方.洛氏“克蘇魯神話”人物形象析論[J].大眾文藝,2019,(13).
[9]孔瀟逸.恐怖文學體系“克蘇魯神話”初探[J].棗莊學院學報,2018,(6).
[10] 王宇翔.扭曲的崇高感: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的宇宙恐怖[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1,(1).
[11] 田中貢太郎.日本民間故事:浮世繪[M].潘郁靈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22.
作者簡介:
仲華華,女,漢族,江西贛州人,西安工業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