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如果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毋庸置疑,班主任一定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支。班主任負責的是煩瑣雜亂的工作,更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事業——關于人的成長與發展的大事業。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而班主任成就之大事業,豈不是也有此三境界?本文試以這三種境界來探索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做大事業者,首先應該登高望遠,鳥瞰路徑,了解概貌,對所做的事業進行整體規劃,即“備”與“立”。
(一)備
每當班主任新接一個班級時,便是事業的開始。
1.必須對班級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當新接一個班級,最基本如學生人數、男女配比、原班隊委組成情況、原班級座位及安排原因等信息,我們一天之內就能采集到;再如對學生各學科學習情況的了解,這一點通過幾天的接觸,也能掌握大概;最難的是對學生個性的把握及其原生家庭情況的了解,這一點得在日常接觸中多留心眼,慢慢把觸角伸向學生的內心,讓他們愿意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有時一整個學期下來,也未必能盡數了解。極個別有特殊情況的,如身有殘疾、單親或學困等,應該列為最優先了解。
2.明確學生所在年齡段的身體、心理特點及其發展動向。如我這幾年帶的都是三、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這一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重視他人評價,是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自我調節能力差;意志力不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自制力和持久性較差。
(二)立
在對班級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之后,就要規劃整個班級的未來。有了共同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提高班級的凝聚力,使班級呈現出勃勃向上的積極班風。
1.明確班級發展目標,制訂班級條約。如去年,我便給學生制訂了一些公約:“文明、禮貌、講衛生——我創文。輕聲、慢步、抓扶手——我安全。眼疾、手快、效率高——我學習。讀書、寫字、玩游戲——我快樂。”這些班級條約朗朗上口,好讀易記。我經常在上課前的預備時間讓學生進行男女生對讀,學生朗讀興致很高,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整頓了課前秩序。
2.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班干部隊伍是班級的核心力量,是引導班級向著正確方向前進的“火車頭”。除了在原有班隊委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班主任還應當循序漸進,慢慢放“權”,給班干部更多表現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能力;偶爾還要“示弱”,讓班干部在同學面前“威”一下,以提高他們在“群眾”中間的地位,調動班干部的管理積極性;尊重和信任班干部,讓他們在同學面前樹立起威信,有了威信,開展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了。
3.設立值日班長與機動組長“點面”結合的日常管理模式。以值日班長為“面”,全班學生按照號數輪流當值日班長,負責班級日常事務。以機動組長為“點”,處理班級的突發情況。在課堂、作業完成等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中,不定期、不定人,選出多位機動組長,有下課檢查紀律的“紀律組長”,有負責各個勞動地段小片區的“勞動組長”,有監督教室衛生的“衛生組長”等,不一而同。機動組長的設立,大大刺激了學生的積極性,班級中很快形成了“人人平等,事事爭優”的良性競爭局面。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要做成大事業絕不可能輕而易舉,必須經過一番辛勤勞動的過程。即使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帶寬也不后悔,這可以稱為“守”。當班級走上正軌以后,師生就像共乘一條船的探險者,而尊重與平等就是這條船的兩把槳,缺一不可,只有共同遵守班級條約,一起努力,才能平安到達彼岸。
(一)尊重每一位學生
在“班級”這條船上,班主任是船長,班干部是大副,而為數眾多的普通學生則是船上的水手。雖然職責不同、分工各異,但是每個人都是這條船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大船”的順利行駛,班主任應當尊重每一位“船員”,協調各方面關系,使班級中的每個人都有歸屬感,都樂意為班級的成長出一份力。
(二)恩威并施
恩為主,威為次,感恩學生的信任與支持,對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不吝惜贊美與肯定,“你真棒!”“你真是老師的好孩子!”“我真心為你感到自豪!”這樣的話語,都是我的口頭禪。我認為,肯定與贊美比指責與訓斥的效果好得多,因為肯定與贊美能使人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使雙方快樂共贏;而指責和訓斥卻使人消極被動,無所適從,產生的負面情緒直接影響了師生雙方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雙輸的嚴重后果。當不得不繃緊臉嚴肅教育時,班主任也要牢牢把握好主次關系,盡量找出學生的“閃光點”,以抵消心理上的不適。如果確實找不出,我會認真對學生說:“你們做得不好時,老師愛你們;做得好時,老師更愛你們。”這樣的話能瞬間扭轉局面,使學生又重新鼓起前進的勇氣。
(三)師生平等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更要身先士卒。例如我班開展“遠離手機,隨時閱讀,培養興趣”主題班會,號召大家應有節制地使用手機,帶一本喜歡的課外書放在手邊,隨時閱讀,培養各種有益的興趣,如足球、棋類、書法、繪畫等,以抵制電子產品這種“精神鴉片”對人的捆綁。在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我也和他們一起閱讀,還和他們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情節。我還利用空閑時間,在辦公室學寫書法,作出表率,以此帶動學生的興趣。
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經過反復追尋、研究,終于取得了成功。正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功夫用到,才能豁然開朗,有所發現,謂之“達”。那么要靠什么才能“尋他千百度”依然百折不撓呢?靠的就是——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許多教師都明白的道理。作為一名班主任,有時也會感到無能為力,誰不想學生聰明乖巧又懂事呢?可是基礎差、紀律差、好惹事的“小刺頭”每一年、每個班都有。這時,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也是不盡相同的,每個學生的身上,總是優點與缺點并存。
“親其師,信其道。”只要有愛,教育自會水到渠成。當教師的你,生命中會遇到很多個學生,每一個學生對你而言,可能只不過是眾多學生中的一個。然而對于學生來說,你卻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有限的教師,你將是開啟他萬千世界的人。若愛,請深愛;若教,請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