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何焰
摘要:自2015年4月福建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優越的區位條件、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貿易模式的大膽創新促使福建省成為我國發展出口跨境最快的省份之一。本文基于中小型企業的現狀及福建跨境電商的發展概況,分析跨境電商發展對福建中小企業外貿轉型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提出中小企業外貿轉型升級路徑。
關鍵詞:福建;中小企業;外貿轉型;跨境電子商務
引言
當前,隨著全球經濟增長趨強,投資環境日益改善,跨境電子商務成為推進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傳統中小企業將面臨著技術創新、商業新業態等沖擊,傳統企業應積極尋求外貿轉型升級之路,盡快乘上跨境這艘大船揚帆出國。
1、福建跨境電商發展概況
福建省是外貿大省,經濟外向度極高,2016年GDP、進出口增長速度均高于國家平均水平。自2015年4月福建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建立了廈門、平潭和福州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面積118.04平方公里。坐擁絲綢之路的起點,海上商貿集散地等優越的區位環境,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在貿易環境的大膽創新促使福建省成為我國發展出口跨境最快的省份之一。來自福建省商務廳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福建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0196億元,連續3年的增長速度超過40%以上。產業發展迅速,地區發展不均衡,僅廈門和福州(含平潭)兩市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已占全省電子商務額43%以上。其中在跨境電商方面,2015年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約1950億元,同比增長42%,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8.5%;2016年福建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350億元,增幅超20%。三年來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但是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從2016年全國省級行政區域跨境電商發展指數排名來看,與2015年相比,福建省在跨境電商滲透指數和成長指數上均有略微的下降,跨境發展指數也由2015年的第3位降到2016年第5位。
在跨境電商進出口產品結構方面,福建省出口跨境主要以福州、莆田、泉州、廈門和漳州等沿海城市為龍頭,以服飾、鞋服、化妝品、計算機硬件及珠寶等為主要出口產品,產品主要面向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東盟、日本等成熟發達的市場,近年來,俄羅斯、巴西、印度、挪威、阿根廷、以色列、挪威等的新興市場呈高速增長趨勢。在進口方面,我國網民對跨境購物的需求趨于多元化,整體來看,化妝品、背包、服裝、鞋子等產品為海淘首選,母嬰類和保健品類也有大量的需求。
在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服務體系方面則稍顯薄弱,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創業二十五佳縣(市)”排行榜中,福建僅晉江、德化兩地人選25個最活躍的區域。但總體上,福建省跨境電商發展增速快、發展潛力大,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是拉動福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福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助推器。
2、發展跨境電商對福建中小企業外貿轉型的意義
作為“互聯網+貿易”新型的貿易形式,跨境電子商務能帶動產業的升級,提升企業產品及服務的市場適應性,對促進福建中小企業外貿轉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快跨境電商產業的布局試點,有利于推動中小企業成長,加快福建三產結構優化轉型。近年來,福建三次產業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以中小外貿企業為主的行業新形態占據了第三產業較大的比重。而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可滿足中小微企業交易頻率高、交易量少的經營方式,幫助其突破發展局限。
其次,跨境電商可以使資金實力并不雄厚的福建中小企業縮短交易鏈長度,縮減冗長的中間環節,產品從制造商到采購商,乃至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從而實現交易模式的扁平化,降低經營成本。
第三,跨境電商能解決中小企業市場需求碎片化,訂單不集中的外貿瓶頸。隨著東南亞等地區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勞動力價格低廉,生產原材料豐富,使得福建省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快速發展動力逐漸減弱。這些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農副食品加工業,茶制造業,木材加工,紡織業,制鞋業等領域,傳統的外貿模式將帶來企業出口成本增加、產品議價空間減少,訂單數量由規模集裝箱制轉向定制型小批量化,貿易壁壘、市場需求碎片化、庫存積壓等問題。而跨境電商中,跨境電子零售業務比重較大,買家多為國外普通消費者,雖交易頻次高,交易數量少,但交易區域廣,交易配對成本低,尤其以是個人包裹形式通關,可以幫助福建出口產品規避貿易壁壘、簡化通關和商檢的流程。
因此,發展跨境電商對福建中小企業經營的創新性和靈活性、自身經濟活力的提升、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3、跨境電商助推福建中小企業外貿轉型升級的路徑
3.1政策扶植,優化產業結構
在政策制定方面,應在國務院辦公廳、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外管局、財政部等出臺的14份相關政策文件基礎上,根據福建省的跨境電商的總體情況,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在產業結構方面,打造“綜合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吸引和幫助傳統制造和外貿企業提升質量、打造品牌。福建作為三大網貨制造基地之一,商品資源豐富,地方特色明顯,比如暢銷與海內外市場的有:德化瓷器、漳州的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制品、三明的花卉等。政府應充分利用地區產業特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設計綜合服務中心,重點推進。
3.2中小企業轉變觀念,向自貿區集聚。
福建自貿區的建立和發展,為福建外貿行業發展跨境電商創造了良好的平臺。各片區依靠當地產業基礎,逐漸形成自身特色的產業鏈集群。平潭片區與臺灣地理區位優勢明顯,臺灣進口商品的通關效率較高。廈門以廈門港口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為之路為廈門及閩南地區的鞋服等中小制造型企業帶來了國際機遇。江陰港和馬尾港的便利的港口基礎設施優勢促進福州地區工業和原材料進出口。雖然目前福建自貿區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但是在信息服務、政策紅利扶持、跨境業務流程、資金融資、物流平臺、跨境知識產權維護、統計監督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服務。中小企業應根據企業定位,積極落戶自貿區,充分利用自貿區政策、稅費、通關、商檢、物流、倉儲等優勢,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規模效益和與上下游供應鏈的綜合議價能力。
3.3利用第三方平臺運作,實現全方位的拓展渠道
在傳統的大宗貿易中,貿易商主要通過線上信息平臺和線下展會來尋找買方,然而對于以無數國外中小批發商和終端消費者作為買家的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實現多平臺銷售、全渠道融合是一條相對便捷的路徑。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資源能力和對應的市場需求加入合適的平臺。比如,在全球很多國家具有很大影響力的eBay和亞馬遜、在新興市場上優勢迅猛的速賣通、以瀑布流圖片引流的移動端Wish等是國際跨境電商平臺的主流力量;日本的樂天、德國的Otto、俄羅斯的Ozon等國外本土電商的代表將能為勢單力薄的中小企業提供本土化的服務;敦煌網、大龍網、蘭亭集序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將可以為中小企業以低成本、低風險快速進入國外市場。在渠道不沖突的情況下,團隊人員充足,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多平臺將產品觸及網絡的各個角落,以此提升銷售規模。
3.4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培育品牌優勢
福建中小企業要想在跨境出口中站穩腳跟,必須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化水平。據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創業二十五佳縣(市)”排行榜中,名列前三名的是義烏、永康和余姚。而福建僅有晉江和德化兩市入圍??梢园l現評價的最關鍵指標是產業基礎,即衡量企業是否擁有富有競爭力的產業技術,比如安平的絲網、德化的陶瓷、晉江的鞋服等。目前福建中小企業在跨境市場交易中交易量不大,品牌意識不強,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低值低價產品比重較大。因此要實現外貿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樹立產品品牌或渠道品牌至關重要。福建中小企業要腳踏實地,先從細分市場分析開始,根據市場需求特點,結合自身資源能力,做好品牌的定位,以使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再努力管理好現有的接觸點,讓品牌在每一次消費者接觸中都能積累價值。只要這樣,才能擺脫困局,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3.5跨境電商物流瓶頸的突破
在當前郵政包裹占七成份額的情況下,配送時間長、包裹無法全程跟蹤、清關障礙、破損甚至丟包、不支持退貨,國際快遞運費高、專線物流配送區域受限等問題是跨境電商物流運行中出現的痛點。在可預見的未來兩三年內,跨境電商物流的基本業態不會有很大的變化。近年來興起的“海外倉”,可以擴大運輸品類,降低物流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跨境物流的痛點,但同時也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當前僅北美、西歐和澳洲的海外倉運作成熟,對于俄羅斯和巴西新興市場,則運作復雜困難,還停留在“概念倉”。未來的跨境物流模式不是停留在簡單的倉庫管理、物流配送領域,是從“大物流”邁向由第四方物流引導的具備倉儲物流模塊、采購管理模塊和銷售管理模塊的“強供應鏈”。未來的海外倉也將由成本較高的“物理”海外倉轉向信息化的“虛擬”海外倉,借助跨境O2O模式,運用大數據技術,將海外門店作為“庫存”、“展示”、“體驗”的載體。
4、結語
總之,跨境電子商務對福建中小企業經營的創新性和靈活性、自身經濟活力的提升和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全球貿易信息化浪潮中,中小企業要轉變觀念,盡快適應全球互聯網貿易模式,以互聯網思維迎接貿易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