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月 熊智偉








【摘要】語篇銜接機制的手段多樣,其銜接與連貫的宗旨符合語言經濟原則簡潔、流暢的需求。熱搜是新浪微博平臺商務資源變現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依據其銜接手段具體分析熱搜詞條是否符合語言經濟原則,結論顯示:熱搜存在明星主體化、泛娛樂化,地方特點全國化的趨勢。這種做法使詞條與環境因素銜接,保證連貫性,也符合經濟原則,但是對于漢語語言的規范性帶來了一定挑戰。
【關鍵詞】語篇;銜接;連貫;經濟原則
【中圖分類號】H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05-012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5.041
基金項目: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C20117)。
銜接理論運用在語篇分析中屬于重要部分。Halliday & Hasan(1976)最早提出了“語篇銜接的概念”,在學術界產生巨大反響, Martin (1992)和Brown & Yule(1983)對語篇銜接和連貫的聯系提出了一些看法。國內對銜接理論的關注起源于胡壯麟(1994)的專著《語篇的銜接與連貫》。近年來語篇銜接理論的研究內容也正在與時俱進,具體表現為加入新出現的網絡熱門用語作為研究對象,以及根據語言使用習慣和需求變化分析語篇銜接的發展特點與趨勢。
語言經濟原則的目標是讓聽話人對話語的理解更加省力準確,銜接手段的使用為人們理解語篇提供了一條捷徑:只有連貫的語篇人們才會輕松理解語義內涵。分析熱搜詞條的銜接與連貫,對提高熱搜詞條的經濟效益和用戶體驗有重要作用,以及豐富對熱搜內容的社會影響力的認知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綜述
(一)語言的經濟原則的理論基礎和應用
語言的經濟原則最早由法國語言學家 Martinet 提出,之后經濟原則引起了各國學者的關注和思考。語言的經濟原則在我國早有討論,馬建忠早在《馬氏文通》中就對代詞進行論述,后來王力(1958)、高名凱(1963)、呂叔湘(1980)、伍鐵平(1993) 等對語言的經濟性也有相關研究。隨著語言學理論的引入,研究語言經濟原則的文章越來越多,關于經濟原則的研究漸深漸廣。
近年來關于語言經濟原則的研究有些的研究對象也是網絡話語的,比如有《經濟原則視域下的彈幕語言研究》(楊曉彤,2020)、《網絡語言與經濟原則》(姜玉丹,2009)、《“經濟原則”在網絡交際中的運行和應用》(柴磊,2006)等。
(二)語篇銜接的研究現狀和范圍
語篇研究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新的語言研究體裁出現在公眾視野,網絡語言逐漸成為新的語言研究的研究對象。話語分析將網絡語言作為漢語新的發展空間,研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使用的規律和影響,推動語篇研究進入新的階段。Halliday & Hasan(1976)指出,組成語言的不是句子,而是語篇或話語; Martin(1992)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批評意見,認為銜接不能保證語篇的連貫;Brown & Yule(1983)則認為銜接與連貫沒有關系。語篇是實際交流中使用的語言單位,其各個成分在形式或內容上具有銜接性。在關于銜接的權威性論著《英語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1976)一書中,Halliday與Hasan給出的定義是:當篇章中的某個成分的解釋取決于篇章中另一個成分的解釋時,銜接就出現了。“無關論”把連貫歸為心理和認知行為,如Brown & Yule(1983),然而銜接不僅是形式特征,還必須和連貫聯系起來組成評價標準。
語篇內部的銜接原則有指稱與詞匯銜接、替代與省略、連接。在語篇中,如果對于某一詞語的解釋不能從詞語本身獲得,而必須從該詞所指的對象中尋找答案,這就產生了指稱關系(Halliday & Hasan,1976)。指稱關系指篇章中一個成分與另一成分之間所具有的相互解釋的關系。一個成分的存在聯系銜接因素,為另一成分帶來的省略的選項,指稱銜接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是遵循經濟原則,用一個更簡單的形式(代詞)指稱已經處于激活狀態的事物,不必重復原來的詞語,使篇章言簡意賅。語篇連貫的條件包括文化語境、情景語境、交際因素等。語言產生的文化語境和情景、聽話人和說話人的認知模式、語言的語義模式等共同作用,構成衡量銜接的標準,形成銜接和連貫的手段。
微博熱搜是特定文化人群使用新媒體的產物,故本文主要從文化語境、情景語境、交際因素三個方面,輔以認知模式、語言語義等因素探究熱搜詞條的銜接。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新浪微博誕生于2009年,是國內第一家提高微博服務的門戶網站,隨著微博在網民中的推廣,截至2021年9月,微博月活躍用戶達5.73億,來自移動端比例為94%,日活躍用戶數達到2.48億。微博效應使得信息共享便捷迅速,成立12年來,在這個幾乎無門檻的開放傳播平臺上,用戶已經養成了以搜索為基礎的信息獲取習慣。微博熱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話題的社會熱度,也進一步影響著輿情走向。正因如此,熱搜成了宣推方熱心拼搶的“塔尖”資源,也構成了新浪微博最成熟、穩定的商業變現模式。熱搜以詞條的形式出現,而本文研究的語篇,胡壯麟(1994)在《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中給出的定義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熱搜詞條包含協調了詞匯學、句法學、語義學等語言學分支,目的是通過語言文字這一媒介完成一定的交際行為,如平臺為宣推方向用戶推送廣告、熱點信息與話題的討論擴大等。
作者從微博歷史熱搜(https://weibo.zhaoyizhe.com)上選擇時間區間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5日的熱搜歷史記錄,下載為詞條表格,共915個詞條,52643個字。然后將熱搜詞條整理為文本文檔(.txt),使用ROSTCM6文本處理軟件將語料分詞,分詞后文件另存為編碼UTF-8,使用Antconc語料庫軟件的3.4.4w版本對文本文檔識別,進行詞頻統計分析。統計的數據有單個詞頻、臨近詞叢搭配以及單個詞類統計。
三、熱搜詞條銜接手段與銜接的效果
作為新時代交際方式,若要對網絡語言的影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需要根據其規范性、實用性等方面進行甄選。語言經濟原則于此就作為發展的根本方向之一,可以服務于網絡交際的任務,取得某種效果。人們的交際一般也遵循經濟原則或者簡便原則(the principle of simplicity),即可以不用交際符號時就不用;可以用場景中符號就不用場景外的;可以使用非語言和伴語言符號時,就不用語言符號。因此,語言交際系統的順序為:共知信息場景信息→非語言→伴語言→語言。文化語境、情景語境和交際因素為場景信息及伴語言提供充足的內容,減少語言的使用,簡化了表達。在母語中,我們能判斷某個段落是否構成語篇,語義單位之間通常是體現關系,即一種語言或符號系統在另一種語言或符號系統中的體現。
作者對自建語料庫的檢索如下:圖1和圖2分別是頻率在100以上和50至100的詞;圖3是詞頻最高的“的”字的詞叢右側臨近搭配統計及索引定位;圖4和圖5是組合出現頻率最高的分布情況;圖6是組合頻率最高的“有多”的詞叢右側臨近搭配詞統計及索引定位;圖7和圖8分別是地名和人名的數據。
(一)交際因素
參與者的交際意圖是影響語篇連貫的因素之一。社會文化、思維模式共同影響和支配交際意圖受。不同交際者由于有著不同的個人特點,如個性、個體思維模式、知識結構等因素,交際意圖也各具特點。因此,在某些場合中被理解為連貫的話語,在另外的場合中與交際者的交際意圖不符,也會被理解成不連貫或不太連貫的話語。
“有多”的搭配詞頻出現率最高的,其后面接的全是形容詞,韓禮德根據抽象邏輯的語義范疇將邏輯銜接分為詳述、延伸和增強(Halliday,1976)。“有多”這個詞標記了其所處詞條的有關信息,在程度上加強了修飾,構成了與語言情景的銜接,如“燙頭的風險有多高”“咸蛋黃蝦仁有多絕”“西昌到底有多美”等,這些詞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建立新的認知,讓用戶或者聽話人獲得一項新信息,且這項新信息與語言背景有隱含性的銜接關系:原來沒有被人們意識到的事物其實也有一些什么樣的特點。類似“有多”這樣的詞除了銜接了交際者已有的認知因素,它在熱搜榜上反復出現,還建立了一種新的認知,即在熱搜或其他網絡交際中接觸過該詞的用戶在之后的交際中就有了關于“有多”一詞的含義認知。因此,銜接上就出現了延伸和增強。
(二)情景語境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情景語境包括現場語境中的成分,是文化現實化的表現以及在具體的語言交際事件中支配語義選擇的因素,包括話題、事件、參與者、交際媒介和渠道等,也包括由社會文化背景決定的行為準則、道德觀念等。情景語境給交際雙方創造交際背景,限定語言選擇,如哪些是在現場情景中明確的,交際時無須復述;對于情景中沒有的,或者說情景已有但非常重要,交際雙方應判斷出是需要明確表達出來的;對于交際參與者的認知共同知曉的,可以根據情景預測的。詞匯銜接與指代銜接最明顯的,也是最有效的銜接機制。“確診”+“例”的搭配在所有搭配的頻率中排名第二,“確診”基于其詞義與文化情景,通常用于病情描述,在結合新冠疫情的時代背景,這里“確診”+“例”的組合特指新冠病毒疫情的病例,反映了新冠語域的特點。“本土確診”+數字+“例”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不同的是加上了地點的限定,“本土”指國內。語篇內銜接連貫,與情景語境相對應,用詞精簡,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的要求。
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有關疫情的新聞用詞對民眾來說都耳熟能詳,“確診”“新增”“本土”“無癥狀”“境外”“輸入”“例”不用贅述,存在的銜接手段有指稱銜接和省略,特指新冠疫情相關的情況的詞沒有重復出現,符合語言經濟原則的要求,同時熱搜位的商業價值也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用最少的字推廣了重要的信息。
(三)文化語境
人成長或生活于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每種文化環境有其習慣或傾向的交際方式、交際內容等。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K. Malinowski)把這種文化背景稱為“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這種文化語境會直接影響交際雙方對方所講話的理解和反饋。如果對方講的話符合他的思維模式和講話方式,則很自然地把對方的話解釋為連貫的話,并給以積極的評價,同時也有利于把其下面要講的話語理解為連貫的。不然可能造成誤解,影響交際的進行。“整”字的運用則結合了文化語境與認知模式。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加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在語言上的部分體現就是方言,中國東北地區的方言特點鮮明,為全國網友所熟知,東北方言里的“整”在不同語境和搭配下有多種理解,但詞性為動詞,表使役,出現頻率為26。除了1個“整顆”是形容詞指完整的,其他的分別為:21個整“破防”了、2個“整明白了”、2個“整懵了”、1個“整活”都是動詞。“整”做動詞多次在熱搜榜上出現是語篇內銜接以及與文化語境的語篇外銜接。
表5和表6呈現了地名和人名在熱搜上的情況。地名的出現一般是某一地區出現了重大事件或新聞需要引起人們關注,而人名的出現則是個人行為。根據統計結果,熱搜上的人名大多為娛樂圈明星,最高的出現次數為68。搭配頻率最高的詞條中:“王牌部隊”以及“小敏”“春晚”“江南征”“千璽”是影視有關的娛樂新聞。這種詞條的功能通常有:①增加曝光度,加深某個人或某件事在大家心中的印象;②引起公眾討論,集思廣益。地名的出現伴隨的多為新冠疫情相關的新聞公告;而人名的出現,由于是娛樂明星,則多為影視娛樂或明星名人作品或個人生活。簡單的一個詞條無法概述整個人物或事件的情況,熱搜詞條上就需要具有的因素有:人物、事件的特點。人名與語篇的銜接體現在文化語境上,而件事的特點介紹就需要經濟原則的技巧。但根據語料庫檢索的情況看,關于名人明星的熱搜詞條信息通不全,作者對此的想法是,為了吸引用戶或粉絲的關注,詞條有意不給出具體的信息,以此增加點擊和瀏覽量。這種做法雖然符合平臺對商業價值的追求,但是會破壞交際者對中文習慣的認知,對于語言的規范帶來影響。
四、銜接度與經濟原則效益的平衡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篇章的銜接手段在文本的生產和理解中有著重要作用,對謀篇布局至關重要。但銜接并不是篇章成章性的決定性標準,在多數情況下,一個篇章即使有了表層形式上的銜接也未必能夠真正地完成交際。銜接原則之間的優先關系:主次優先、交際效率優先、修辭效果優先、形式規則優先和情景語境決定語篇的銜接等。交際意圖與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等因素都不是決定性因素,但它們共同作用,支配著對交際時對意義的選擇。話語的內容與它所產生的文化背景和情景語境,熱搜位有限的情況下要用盡量簡短鮮明的語言吸引用戶的點擊,但同時兼顧描述語言的準確性。根據語料庫的統計情況看,熱搜語言的表達存在依賴網絡文化的傾向,“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需要流行的網絡娛樂知識來解讀,容易造成一種語言壁壘,即了解某種信息的人更好理解熱搜內容,反之則需要花費額外的努力補充背景知識。
五、結語
研究從微博的熱門話題及詞條語言上發現,熱搜存在泛娛樂化傾向。詞頻上具體表現為:微博熱搜主體明星化顯著;事件類型上以“娛樂”“情感”為熱搜關鍵詞,民生政治新聞被淡化。對事物的評價和形容用詞上的傾向為惡搞傳播符號,玩梗的程度高,極大依賴網民對“網絡文化”的碎片信息的吸收,凸顯“形象感性化”。對于評論性用詞的“方言化”是微博事件評論的娛樂化體現之一,雖然能夠讓網民產生情緒或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鳴,利于信息的傳播,但這種文字方式背離了新聞傳播的初衷,盲目追求經濟性可能對網絡語言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最后,語篇銜接研究主要是為了拓展交流的眼界和方式,那么我們在選取研究對象時可以擴大范圍,因為語言不僅存在于書本中,也在不同載體之中。基于語言的多元化特點,我們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拓展研究領域,提高語言的實用性和經濟價值。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語言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引入新的語篇銜接研究的體裁,使語言研究更上一個臺階還有很多的內容可以探索。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and Hasan,Ruqaiya.Cohesion in English[M].Longman,1976.
[2]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CUP,1983.
[3]Martin,J.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Benjamins,1992.
[4]劉辰誕,趙秀鳳.什么是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5]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6]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展及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
[7]楊曉彤.經濟原則視閾下的彈幕語言研究[J].漢字文化,2020,(16):101-103.
[8]王金平.經濟原則在網絡語言中的應用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8):385-386.
[9]徐正考,史維國.語言的經濟原則在漢語語法歷時發展中的表現[J].語文研究,2008,(01):9-12.
作者簡介:
洪秋月,女,漢族,江西景德鎮人,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話語分析。
熊智偉,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