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占英
摘要:閱讀教學嵌入“微寫作”訓練能豐富寫作類型,讓閱讀文本的教學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語文閱讀素材中通常蘊含豐富的寫作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從中提煉寫作任務,開展“微寫作”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先基于教材文本生成“微寫作”任務,然后在教學實踐中將閱讀教學與“微寫作”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深度理解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微寫作”,以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雙提高。文章對語文閱讀教學嵌入“微寫作”的價值、模式及具體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寫作”;閱讀教學;寫作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3-0081-04
“微寫作”指字數較少、用時較短的寫作訓練任務。語文教師將“微寫作”訓練嵌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這符合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實踐中擁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從教學實踐來看,“微寫作”嵌入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方法單一、忽略學生主體地位、教學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等問題,這嚴重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鑒于此,筆者擬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嵌入“微寫作”訓練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給相關研究帶來參考。
“微寫作”訓練不同于常規化的寫作訓練活動,其具有獨特的價值。語文教師將其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可以發揮多維度的教育作用。
1.挖掘文本價值,促進雙向提升
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嵌入“微寫作”訓練,可以充分挖掘文本的價值,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雙提高。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知,知識與經驗的習得是主體基于一系列支架自主構建的結果。這意味著閱讀素材就是學生開展寫作的支架。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微寫作”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借鑒熟悉的材料,對教材中的技巧進行創新運用,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加深對教材文本的認識,并對文本的審美、語言、結構等方面的特點產生新的理解,因此文本解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將“微寫作”訓練嵌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寫作、閱讀兩方面的能力獲得同步提高,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豐富寫作類型,增強學生體驗
“微寫作”不同于常規化的“長文寫作”模式,其標準不高,字數較少,通常不超過300字,學生用若干句子、一段或兩段話完成表意即可,而且評改周期較短,教師可以適時進行反饋,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學習效果往往也更好。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嵌入“微寫作”訓練,不但有助于豐富寫作教學的類型,提升寫作教學的靈活性,還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技巧上。
3.讀寫相互結合,培養學習習慣
語文閱讀教學嵌入“微寫作”訓練充分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是對“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理念的踐行。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嵌入“微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分析課文,從文中提煉寫作“微點”,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再現文中技巧,這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起到提示和引導作用。這樣,學生不僅能習得寫作技巧,還將對寫作方法產生新的認識,進而不斷豐富自身的語文學習觀念,并逐步養成從閱讀經驗中學習寫作技巧的習慣,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深遠的意義。
1.根據語言結構,仿寫關鍵句子
仿寫是布魯姆學習層次理論中“應用”層次的活動。句子仿寫是“微寫作”訓練的基本模式之一,其強調學生要模仿原文已有句式,運用句子中的語言結構進行模仿寫作。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句子仿寫訓練時,要先引導學生明確原文中包含句式的寫作方法,以此促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句子的語言結構。這樣,學生在進行仿寫時會更容易抓住重點,也更容易寫出好的仿句。例如,在《春》一課中,文末的三個句子分別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這使得“春”的意象更具生機。語文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微寫作”小任務:請發揮想象,另寫一些比喻句描繪春天。學生可以從課本文章的基調出發進行仿寫,如“春天像個小丫頭,充滿了靈氣和活力,跑著,跳著”。也可以自己的風格進行仿寫,如“春天像個調皮的小孩子,一下子趕走冬天,一下子又吹出暖暖的春風”。通過對關鍵句子的仿寫,學生不但能準確抓住需要仿寫句子的特質,還能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2.融合寫作技巧,開展片段仿寫
片段仿寫的要求略高于句子仿寫,但其共同之處都是模仿原文的寫作風格和手法進行創新寫作。與句子仿寫相比,片段仿寫往往具有更多的創新空間,其不強求學生準確再現原有文本的結構,而是要求學生加入自己的構思,有效將原有寫作風格融入新的情境中進行寫作。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具有獨特寫作技巧的段落,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片段仿寫。例如,《濟南的冬天》一課的第四自然段中關于色彩的運用很巧妙,其使用了很多色彩詞,如青黑、白、銀、暗黃、微黃、粉等,給人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使整個畫面顯得生動活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本段內容生成“微寫作”訓練任務:任選一個季節寫作一個景物片段,并在片段中體現原文的色彩美。為引導學生,語文教師可對“微寫作”訓練任務進行細致規定:片段至少應包含三個分句,每個分句中要有一到兩個顏色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片段式仿寫,可以促使學生將自己從課文中習得的寫作技巧遷移運用到更多的場景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結合閱讀內容,實施創意寫作
通過閱讀學習,學生已充分理解文本內容,收獲相關知識,并在情感上獲得了一定的啟迪。這時,語文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布置創意型的“微寫作”任務。創意型寫作任務不是對全文的直接模仿,也不是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與再現,而是在閱讀基礎上進行內容再造和自主表達,是基于特定線索的自主創新,其中融入了學生個性化的思考與智慧,更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例如,《寓言四則》一課中包含四則中外寓言故事,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穿井得一人》《杞人憂天》。這些寓言故事都是借助具體形象或事件表達抽象的價值觀念,傳遞為人處世之道的。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創意“微寫作”任務:任選一則寓言故事,根據其中的人物和場景重新設計情節,賦予其新的寓意。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傳統的寓言寫作具有較大的難度,而這樣的“微寫作”訓練活動則可以顯著降低寓言寫作的難度,增強學生對寓言文本特質的認知,促使學生學會用具體故事表達深刻道理的方法,從而有效發展學生寫作敘事型文本的能力。
4.轉換語言特質,改寫初始文本
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嵌入“微寫作”訓練時,除了要組織學生進行仿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改寫,引導學生轉換初始文本的語言特質,使其變為具有另一特質的新文本,如將文言文改寫為白話文等。例如,《短文二篇》以凝練的文字描繪了美的意境,語文教師在教學這兩篇課文時,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微寫作”任務:從兩篇短文中任選其一,發揮想象,將其改寫成一篇白話散文。在名家已有的框架之下進行改寫,學生將能深刻領會在寫景過程中體現文字美的方法,進而將景物寫得既精致,又有意境和韻味。
1.開展深度閱讀,解析文本特質
在“微寫作”訓練中,首先,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對象文本”,并將其以句、段、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其次,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并仔細分析“對象文本”,以便學生深度理解“對象文本”的特質。最后,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1)含英咀華,加深審美感悟?!拔懽鳌币詫ξ谋镜木x為基礎,其要求學生含英咀華,仔細品鑒文本的文字之美。一方面,學生只有對“對象文本”非常熟悉,后期才能自如地進行“微寫作”。另一方面,學生只有發掘了“對象文本”的文字美,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并寫出好的“微作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潛心會文,真正“沉”入文本細節中,深刻體悟“對象文本”的文字美。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為例,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問題可以為:讀這段文字,請說一說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關于“短短的泥墻根”一帶,作者寫了哪些事物,以此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本段文字以小見大的特點。
(2)提出任務,提煉寫作要點。學生閱讀完“對象文本”后,對“對象文本”的文字內容、語言特質等會形成初步了解,并產生鮮活印象,這時語文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提出“微寫作”任務,促使學生在初步認知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并進行語言運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微寫作”任務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除了要說明任務要求外,還要對“對象文本”的寫作要點進行提煉,以此幫助學生對“對象文本”形成理性、結構化的認知。例如,在仿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時,語文教師可先從三方面提煉寫作要點,并將其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寫作要點具體如下。1)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句式引入重點寫景對象。2)緩緩引入,逐漸鋪開。3)融情于景,提升趣味。其中關于句式的運用是關鍵性的寫作要點,也是寫作要求的一部分,而其余兩方面寫作要點則是對前面教學內容的復現、整理和拔高。學生在精讀環節已充分感受到本文緩緩引入重點的特質,但對于文本“骨架”的運用尚缺少全面的認知,這時語文教師可從句式上對學生進行提示,讓學生對文本形成新認知。經過要點梳理式的寫作指導,學生的寫作思路會更加清晰,更容易找準入手點,寫出來的作品也會更加生動。
2.注重課堂互動,激發寫作靈感
個體的寫作靈感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呈現效果,只有當個體產生表達欲望時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中,精心磨煉文字,寫出好的作品。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對象文本”的精讀后,向學生布置“微寫作”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促使學生寫出好的作品。
(1)結合寫作任務,創設討論活動。寫作之前是構思,討論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構思能力。而且,學生的集體討論可以促進活躍、熱烈課堂學習氛圍的形成,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變為主動學習狀態,進而積極主動地構思寫作內容。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引導學生相互生成,用一個想法去觸發另一個想法,讓學生的大腦真正得到解放。例如,《白楊禮贊》一課運用了象征手法,作者用白楊代指堅韌、勤勞的農民,在白楊身上寄托了無限的情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微寫作”任務:選取你熟悉的事物,賦予它一定的象征意義,完成一次片段寫作,以便學生的學習更具目的性。其次,語文教師可啟發學生沿著課文的思路思考,賦予植物象征意義,以植物的外形、生命力來承載一定的價值觀念。再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將其他物品當作象征物,如“鹽”看起來普普通通,卻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由此來說明許多平凡的事物可能是最寶貴的。最后,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說說你想要寫什么事物,賦予它什么樣的象征意義,你要用什么方式來說服大家,并引導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明確要寫的內容,確立基本的寫作線索,并點燃寫作熱情。
(2)梳理學生發言,促進思維提升。梳理是對學生發言的反饋,其可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梳理,能夠讓學生“看見”自己的思維成果,進而明確自己在前期發言中已經包含了關于“如何寫”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提煉,并鼓勵學生動筆寫作,積極表達自己的個性化想法。例如,在基于《白楊禮贊》開展“微寫作”教學活動時,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從“松樹”“太陽花”“鹽”“水”四方面梳理學生的發言。其次,在梳理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融入情感,表達出自己對學生發言的認同和肯定。最后,語文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基于如下步驟進行寫作:描寫事物、說明象征價值、陳述道理、小結議論。語文教師對寫作步驟的提煉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思維,引導學生找到寫作重點,進而更好地進行寫作實踐。
3.適當展示范文,提升寫作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凇拔懽鳌庇柧氈校段牡膬r值不在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仿照寫作,而在于“激勵”和“喚醒”學生的寫作熱情,將學生引向創造個性化作品的道路。語文教師在學生進行寫作前向其展示范文,會給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帶來較大沖擊,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寫作思路、濃厚的寫作興趣,以及躍躍欲試的寫作心理。例如,《寓言四則》一課的“微寫作”任務為:根據基礎設置改寫寓言情節,以此表達新的寓意。部分學生對這個寫作要求不明了,并且出現畏難情緒。這時,語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寓言故事《蚊子和獅子》的一篇改寫范文。獅子原本瞧不起蚊子的力量。但是,有一次獵人來了,他拿槍瞄準獅子,蚊子看到后,用力叮咬了獵人一口,這使得獵人失手,救了獅子一命。這個寓言的寓意是:小人物可能擁有大人物所沒有的重要力量,大人物有時候可能也需要小人物的幫助。師生一起讀完范文后,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學生支持,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將腦海中的想法變成現實。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的寫作熱情會被充分激發,寫作欲望會更加強烈,寫作出來的“微作文”會更具感染力。
4.運用多元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關于“微寫作”訓練的教學評價是嵌入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要想讓評價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語文教師不能像傳統寫作教學一樣進行單一的寫后評改,而應在師生互動之下進行,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1)使用形成性評價,持續提供激勵。形成性評價是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策略,其強調要捕捉學生各種各樣的積極表現,給予適切的回應、支持與強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訓練包含多個環節,如提出任務、開展互動、范文演示等,每個環節都可以伴隨評價活動。例如,在提出任務環節,語文教師在對“對象文本”進行歸納提煉時,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如果學生積極發言并表現良好,教師就要即時表達自己的認可:“你們對文本的寫作特質理解得很準確,真是太棒了?!痹谡n堂互動環節,當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教師也要用正向的語言鼓勵他們,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促進學生參與,培養反思能力。“微寫作”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處處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學習特點。相應地,評價活動也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參與上,即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會再次細致地閱讀自己的作品,回顧自己的構思過程和寫作過程,進而對自己的創作進行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意見。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對同學作品的評價,以此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好作文”的判斷標準,以此促進學生寫作技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嵌入“微寫作”訓練體現了教學理念的前沿性與實踐的可操作性,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具趣味性與靈活性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以文本為基底,根據文本生成仿寫、改寫等多種寫作活動,并按照寫作教學的基本規律引領學生解讀文本、拓展思維、提升興趣,再積極運用多元化評價策略,以實現“以評促教”,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蔣安蘭,劉彥.見微知著:初中語文“微寫作”發力點思考[J].語文教學之友,2019(09).
[2]趙靜.微寫作大世界———淺談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方法探討[J].名師在線,2021(29).
[3]李愛梅.部編教材:寫作教學的根基[J].湖北教育,2017(11).
[4]郭思文.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2022.
[5]包思琪.基于讀寫結合的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2.
[6]劉艷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2.
Exploration of Embedding "Micro Writing" Train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Ran Zhanying
(Zhenyuan County Pingquan Junior Middle School,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17, China)
Abstract: Embedding "micro writing" training in reading teaching can enrich writing types and maximize the teaching value of reading texts. Chinese reading materials often contain rich writing teaching resources, from which teachers can refine writing tasks and conduct "micro writing" training. In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irst generate "micro writing" tasks based on the text of the textbook, and then combine reading teaching with "micro writing" train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allowing students to conduct"micro writing" based 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ding 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both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value, mode,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of embedding "micro writ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middleschoolChinese;"microwriting";readingteaching;writing tasks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