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的圖書館整合了紙質和電子資源,建設優質共享的資源平臺模式并全面適應閱讀環境下的讀者需求。通過分析國內外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現狀,挖掘其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以充分把握閱讀時代的發展契機。并且,圖書館需要全面整合館藏、虛擬和網絡多源異構等資源。
關鍵詞:紙電一體化;資源建設;體系
圖書館是由藏書、讀者和館員三個有機部分所構成的綜合體,圖書館要隨著社會發展而自我發展。其中,紙電一體化能夠在信息采集和組織過程中實現知識信息資源的積累及傳播共享,并能實現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能夠實現以內容為核心,多種形態產品為目標。圖書館作為未來知識的樞紐,需要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圖書館不僅能夠實現滿足用戶對知識探究的需求,實現全面泛在化的閱讀消費乃至人人皆可的信息知識生產,還能整合館藏紙電資源,形成有機融合的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以知識傳播和推廣等創新生態服務實現信息組織4.0下知識組織的時代,進而實現新的閱讀環境并成為承載人類社會活動的全新空間,還能在數字交往的知識元宇宙背景下實現社會化網絡合作。比如,元宇宙能夠實現沉浸式的全真閱讀乃至互動體驗,從而還能夠獲得信息和掌握知識,提升智慧精神素養,從中推進實現全球生態閱讀體系。
一、圖書館紙電資源建設的實踐
1.加強資源整合,拓寬紙電一體化的資源服務
紙電資源建設體系是由圖書館來保存和利用、傳播紙電等館藏資源,并能夠實現特色資源數字化建設。比如,圖書館已在整合過程中對館藏古籍文獻等進行數字化處理、組織和挖掘。不僅可以構建完善的數據庫體系,推動館藏資源數字化,還能形成具有生命周期的紙電一體化的資源服務。廣東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數量多,中山大學的紙質館藏在2020年12月31日總量已達953萬余冊(件)(含古籍),電子圖書254.7萬冊,圖書資料(含電子類圖書)能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利用率高,并能形成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在2019年作為廣東省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參考咨詢聯盟的成員提供中外文資源的服務。北京大學圖書館年采購經費中紙電比例達1:1,還有香港的8所高校圖書館也早已有了各自在圖書館官網上一站式紙電資源的統一檢索系統,他們各自可以檢索Books & Articles+紙電書籍和文獻等,并能夠同時檢索這8所高校的資源,不僅可以獲取圖書信息,還可以館際互借。
2.呈現紙電一體化的資源趨勢,完善紙電一體化資源服務體系
紙電一體化資源建設體系是圖書館為大眾建設的特色資源體系,能夠實現知識的揭示、傳播、獲取乃至開發。它不僅能夠優化資源利用機制,完善資源服務,還能實現紙電一體化的趨勢,并在建設服務共享平臺中充分實現優勢。
比如,從書目庫與中央知識庫中采編的紙電資源和圖書館館藏資源、本地結構化數據等元數據是在數據層中來實現跨系統共享,在處理層中通過部署云服務器,采取云端服務的方式,利用OSGI (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推送服務及API提供等對數據層的數據進行加工與處理,進行標引并存儲,最終實現采編一體、挖掘分析、關聯存儲、管理評估和個性定制等紙質資源管理系統、電子資源管理系統與資源發現服務的模塊功能。同時,用戶端的信息檢索、內容瀏覽和獲取利用等行為數據信息的捕捉采集,還能實現紙電一體化資源服務體系的總體結構。此外,文化特色資源平臺還是新閱讀環境下的圖書館資源所形成的整合組織集成,圖書館不僅能將網絡多源異構等資源集中呈現信息知識資源,還能實現關聯重組提煉等知識探究共享服務,以充分滿足讀者的需求乃至社會知識用戶和知識用戶之間的交流,能夠在圖書館聯盟資源紙電一體化的共建共享中實現全民閱讀與共贏。
3.對接用戶需求,搭建紙電一體化的資源服務平臺模式
以安徽省來說,通過安徽省智慧圖書館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紙電一體化管理與服務平臺”進行紙電一體化館配工作。 國內的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都實現了微服務架構,如有2018年超星公司發布的超星智慧圖書館平臺,實施紙電一體化采訪;2019年匯文公司發布的Meta圖書館服務平臺1.0版本,使用Spring Cloud及Vert.x技術,支持SaaS服務模式,能夠實現紙電一體化管理;安徽建筑大學圖書館使用了出版社入駐的紙電一體化薦采平臺;2019年的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研制的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NLSP,是以紙電一體化為核心的新一代紙電一體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實現了跨庫一站式智慧檢索,檢索范圍是本館的所有電子文獻和紙質文獻。紙電一體化館藏檢索能夠對本館的紙本圖書和電子期刊進行檢索,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零距離閱讀。
圖書館要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收集、分析并整合讀者數據,構建綜合化和一站式特色資源服務,是符合讀者閱讀需求的采訪、流通和管理等的資源現狀下的生命周期服務,還能實現紙電一體化下的資源建設體系。齊魯師范學院圖書館和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利用田田網中文紙電同步平臺為讀者提供電子書的試讀、借閱、薦購等一站式服務;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則在2020年以來實現了 “紙電同步”電子書供應商評標;武昌職業學院圖書信息中心不僅實現紙電同步資源薦購下的100%利用率的資源專題,還滿足了廣大讀者多樣化閱讀需求,優化了閱讀體驗;湖北科技學院等高校圖書館也實現了期刊紙電一體化的服務;安徽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安徽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及安徽智通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紙電出版物全鏈一體化平臺PICP”。其中,“紙電一體化薦采平臺”從2022年開始面向全國高職院校圖書館永久免費開放使用,引導全國高職院校圖書館采用新的信息技術和服務手段,能夠提高文獻資源的建設。此外,上海大學圖書館在2018年則對中文期刊實現了紙電同步的閱讀功能。
在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下,個性化的閱讀探究服務能夠最大化實現讀者對資源的獲取使用,還能實現資源的整合效益。南京圖書館2021年的“陶風網借”不僅為讀者提供紙質圖書免費送書到家的服務,而且集成了南京圖書館的數億電子書刊等,實現了紙電一體化的服務方式,提升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社會效益,實現了就地可及性的地域服務優勢。
4.優化服務場景,營造紙電一體化的資源服務新生態
在時代的閱讀環境下,圖書館需要細化閱讀服務,并創新閱讀體系,使之精細化以達到讀者的深度閱讀,從而營造紙電一體化資源建設體系下的服務新生態及新場景。同時,用戶之間的交流與分享、合作等不僅使得知識要素流動,信息數據與人始終處在流動、互動的狀態,還能實現圖書館的知識為主體的服務。盤錦市圖書館抓牢服務創新方向,在構建全新數字化平臺的服務架構方面以館內的長期分析決策為基礎,為讀者提供了沉浸式的閱讀,并在自建的數字資源與紙質文獻資源的整合中精準對接全民閱讀需求。圖書館規模化的知識傳播流通和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能夠產生知識概念經濟,還使得用戶普遍能夠獲取優質、特色化、健康和有附加值的創新紙電一體化的資源。
二、全新閱讀環境下的圖書館創新資源建設體系策略
1.精耕化的建設優質資源體系策略
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要求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種類更加全面,類型也更加多樣化,實現了紙電一體化的趨勢。在建設紙電一體化資源建設體系中,圖書館實現了精耕化建設。一是建設完善的紙電一體化統一數據庫,優化紙電資源采購體系,以發揮紙電聲一體的特色優勢,如保存與高校學科間相對應的特色館藏。公共圖書館則需要實現共建共享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平臺,實現紙電一體的資源體系。二是實現優質知識技術優勢與資源。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已建設統一的檢索平臺,并對館藏紙質資源和各大電子書數據庫進行整合,以構建優質的資源體系。三是將建設資源體系作為館藏資源建設的主要方向,構建一站式的特色文化資源體系。
例如,“紙電聲”一體的出現就能夠優化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的結構,建設特色館藏的藏書空間,如紅書專題書庫等各種專題書庫,使讀者在圖書館主題書展示中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
2.以技術推動資源的一站式獲取策略
首先,國外已對電子書的MARC的標記記錄整合做了研究,以積極推廣其電子資源。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在2005年已經對資源進行整合,國內圖書館可以利用大數據將電子資源的借閱歷史集成而實現一站式的平臺服務。比如,圖書館可以依據大學生讀者的記錄來配置相關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從而實現圖書館創新資源建設體系。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在2009年引入讀秀學術搜索平臺就是基于知識鏈統一的一站式知識資源整合平臺,是提供多種閱讀以及獲取資源途徑的學術搜索引擎,能夠將圖書館現有的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以及各種學術異構資源整合到同一平臺下。還有,圖書館需要建設學科服務平臺。
其次,一站式的統一檢索是ERMS與資源發現、導航門戶深度融合,能夠為不同類型的資源來實現統一檢索、專題導航和交流分享等功能。它能夠提供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整合檢索,還能夠提供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的引用分析與知識關聯關系等,以跨學科跨領域的專題展示以及在用戶層面引導讀者使用資源,從而實現圖書館創新資源建設的體系。浙江省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積極推動了全省文獻信息資源的元數據倉儲的構建,使全省文獻信息資源聯合目錄得以構建,推動了紙電融合的統一檢索。
3.打造高質量的閱讀資源內容策略
圖書館提供的紙電一體化資源要依據讀者的閱讀記錄、傾向和途徑,完善資源閱讀推廣服務的機制并優化其服務理念,構建其資源建設體系,實現高質量的館藏紙質和電子資源的最大應用效能。國家圖書館以一站式數字資源平臺為基礎,對各類高質量的紙電資源的元數據,包括古文獻和多媒體等多種資源內容進行全面收集,并在文津檢索中能一站式充分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形成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
此外,圖書館還要加強讀者營銷與引導服務,全面提升整體服務效能,為讀者推送其關注的相關跨學科和跨領域的閱讀資源,使讀者的閱讀與紙電一體化資源體系準確匹配。此外,除了需要把握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圖書館的科學統籌規劃建設館藏資源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還能建設具有特色的紙電一體化的資源。
4.優化資源閱讀展示體系策略
首先,圖書館創新紙電一體化資源體系建設為讀者提供高質量、便捷的閱讀體驗服務,需要在閱讀平臺中形成紙電一體化資源,優化形成全終端跨媒介的展示體系。
其中,圖書館需要規范館藏紙質和電子資源采編,以實現資源整合和挖掘、推廣。
其次,圖書館除了要建設移動智能端,還需通過數字圖書館和多媒體等一站式為讀者提供紙質、電子圖書乃至有聲讀物等資源。圖書館還能夠引導讀者來實現知識傳遞推廣,流動營銷與其相關的知識共享內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在2018年從選書、真人圖書館、電影影院和數據庫等展覽了電子資源,并以紙電同步的資源來迎接世界讀書日的智慧閱讀活動。圖書館還要優化閱讀空間布局,建設新書、新電子書體驗區和專題綜合視聽室等,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三、小結和展望
1.發揮紙電一體化的資源建設體系優勢
信息時代,圖書館要把握數字圖書館工程和共享文化信息資源工程等發展機遇,實現圖書館優質的紙質和數字資源服務,通過為公眾提供智慧化、精準的知識服務來整合實體、虛擬和網絡學術的多源異構等資源,真正助力紙電一體化資源服務體系下的高質量建設,實現人文閱讀環境和文化氛圍。該體系可以揭示讀者的閱讀規律,分析讀者的閱讀偏好等行為,提高服務效率,優化服務水平以及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并提供多樣化的個性化服務。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便捷的電子期刊、電子書和電子數據庫在2017年已被調查者使用和首選。還有公共圖書館對電子圖書資源建設的需求勢不可擋,紙電一體化資源建設體系更能夠幫助他們獲取資源,圖書館能夠實現紙電一體化中的符合學科屬性和特點的資源采購重點和比例。自2015年以來,館配方和第三方的紙電融合平臺已經上線使用,便于提供紙電同步的館配采訪活動。例如,2018年以來,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館藏圖書有限公司有著一站式館配綜合服務“蕓臺購”等云平臺。
2.一站式檢索服務和資源的交互體驗
后疫情時代,圖書館在紙電一體化的服務中實現的不僅是24小時不間斷的常規服務,還能夠在一站式主題和關鍵詞等檢索平臺中鼓勵用戶大量獲取、分享并實現深度閱讀,還能在知識聚類檢索和知識導航、知識服務、多元化的閱讀推廣培訓中實現資源的動態交互與流通、創造。同時,還能夠在網絡下交流和實現知識的共識,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實現圖書館與用戶的共贏。圖書館能夠挖掘潛在的具有重要意義及有價值的用戶信息。
此外,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延伸和補充的城市書房也將增加紙電融合的一站式服務,帶來資源的全新閱讀體驗,實現數字升級。例如,華博勝訊信息科技股份公司研發了書易得智能書柜,能夠提供紙電融合等服務;2009年,北京大學圖書館開始提供電紙書的借閱服務,并開展了體驗經典閱讀的活動;廈門大學圖書館也在2019年開始提供電子書閱讀器的借閱服務;重慶大學圖書館2012年可以免費借閱到電紙書,并與京東閱讀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了全新電子圖書服務模式,于2017年提供了20萬本最新正版電子書籍閱讀;上海交通大學在2011年已為致遠學院約200位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定制的“超PAD”電子終端,里面覆蓋該學院本學期所有課程和教參書,并首創推出“智慧泛在課堂”網站,該網站已有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近500門課程的約2000套教參資料。
3.圖書館的知識交流傳播服務
在進一步完善紙電一體化的建設中,圖書館交互為人們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務,提供了豐富的紙電一體化資源服務,并在數據驅動和知識發現中實現科學發現的服務,還能夠實現全球價值鏈下的人人學習等服務,形成智能型知識組織結構的全球性大腦,使圖書館培訓下的知識用戶能夠在用戶和用戶之間實現相互連接交流,并獲得相關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熱點和其他信息資源,分析獲取研究領域內專家的隱性知識。
此外,人們還能與圖書館互動,培養讀者對圖書館的參與度,并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以知識的發現和獲取來實現智慧圖書館的軟智慧服務。未來的多源異構資源將具有特色化,使得圖書館能在整合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單元和知識鏈中實現隱性知識的交互傳播。并且,元宇宙將實現海量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成和個性化定制內容,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體系也要與時俱進,實現圖書館的發展在于資源的整合組織,實現以圖書館為中心的建設,構筑圖書館共同體。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還能在元宇宙資源中來實現信息資源模式體系的全面化和系統化的平臺建設。
開放地在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平臺中實現人與空間和時間的定位,并以增強現實技術來建立紙電之間的有機聯系,能在社會生活的改變中來實現全民閱讀,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以及隱性知識的安全、合理和暢通的累積、共享和傳播,實現紙電融合乃至協同的館藏資源建設體系,形成生產和保存知識資產并引導人們充分應用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知識工場,形成數字整合的未來生活。湖北省新華書店團購館配商未來還將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智能服務,共享知識資源以實現紙電同步。新時代還將實現知識內容和在線社交生態,未來的知識庫還會實現人工智能(AI),借助機器學習實現自我進化乃至迭代。
參考文獻:
[1]希雅里·拉馬里塔·阮岡納贊. 圖書館學五定律[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2]彭振璇.滿足高職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圖書信息服務的探索研究——以武昌職業學院期刊紙電一體化建設為例[J].科技資訊,2019
[3]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通知 [EB/OL].(2012-01-10)[2022-10-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2/t20180208_327138.html.
[4]中山大學圖書館. 本館概況[EB/OL].(2020-12-31)[2022-10-18].https://library.sysu.edu.cn/about.
[5]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單一來源數據庫續訂采購公示(2020年第一批)[EB/OL].( 2020-08-19)[2022-10-18]. 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node/5344.
[6]張文竹,邵 波.紙電一體化的電子資源服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圖書館學研究,2019
[7]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Primo by Ex Libris[EB/OL]. (2021-01-31)[2022-10-18].https://julac-hku.primo.exlibrisgroup.com/discovery/search?vid=852JULAC_HKU:HKU.
[8]朱愛瑜.紙電一體化與智慧圖書館建設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
[9]MARSHALL B. Next-Generation library catalogs[J].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2007
[10]王慕抽.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META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20
[11]安徽建筑大學圖書館.紙電一體化讀者服務平臺[EB/OL].(2022-10-18)[2022-10-18].https://opac.ahjzu.edu.cn/opac/reads.
[12]南京大學圖書館.NLSP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EB/OL].(2019-12-31)[2022-10-18].http://lib.nju.edu.cn/zhtsg/NLSPxydtsgglxt.htm.
[13]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圖書館新門戶網站文獻檢索指南[EB/OL].(2022-01-31)[2022-10-18].http://lib.hebmu.edu.cn/Home/ServiceDetail/1323.
[14]齊魯師范學院圖書館.田田網中文紙電同步平臺開通試用的通知[EB/OL].(2016-11-02)[2022-10-18].http://tsg.qlnu.edu.cn/info/1012/1117.htm.
[15]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田田網紙電平臺[EB/OL].(2016-04-19)[2022-10-18]. https://lib.hytc.edu.cn/info/1168/10073.htm.
[16]武漢理工大學采購招標網.武漢理工大學2020年度“紙電同步”電子書中標公告[EB/OL].(2020-09-04)[2022-10-18].http://zb.whut.edu.cn/whut/zbgg/015001/20200904/6390d749-5f07-4eb4-b734-fc913614af94.html.
[17]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期刊紙電一體化服務通知[EB/OL].(2018-03-21)[2022-10-18]. https://lib.hbust.edu.cn/info/1065/3125.htm.
[18]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關于《紙電一體化薦采平臺》上線開放通知[EB/OL].(2022-04-15)[2022-10-18]. http://www.sxtvi.com.cn/tsg/info/1064/4611.htm.
[19]上海大學圖書館.圖書館中文期刊“紙電同步”功能全新上線[EB/OL].(2018-10-31)[2022-10-18]. https://libold.shu.edu.cn/info/1022/1799.htm.
[20]瀟湘晨報.南圖“陶風網借”服務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EB/OL].(2021-03-25) [2022-10-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218731036582708&wfr=spider&for=pc.
[21]青島濱海學院圖書館.“第三代圖書館”是以知識為主體,目的是促進交流和分享[EB/OL].(2018-12-28)[2022-10-18].https://tsg.qdbhu.edu.cn/info/5577/3511.htm.
[22]崔 娜.公共圖書館創新數字資源建設體系探究——以盤錦市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
[23]張立群.高校圖書館“紙電聲”一體化的資源發展與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22
[24]Bekkari,S. Integration of MARC bibliographic records for electronic resources subscribed in the Springer collections: Towards a consolidated e-book service at the Orange Labs Infodoc Centre[J].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2012,32(1/2),87–92. https://doi.org/10.3233/ISU-2012-0632
[25]Wang H,Hou Z,Shen C.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library e-book borrowing history data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J]. Web Intelligence,2020,18(2):111-120. doi:10.3233/WEB-200433
[26]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中外電子圖書檢索與利用[EB/OL].(2019-12-11)[2022-10-27]. http://lib.whut.edu.cn/info/3009.jspx.
[27] 天目新聞. 全國首個“浙江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正式開通[EB/OL].(2021-10-14)[2022-10-2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03112966809162&wfr=spider&for=pc.
[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 紙電同步,智慧閱讀-2018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EB/OL].(2018-04-19)[2022-10-27]. http://transportation.buaa.edu.cn/info/1148/2865.htm.
[29]Vukeya,Theresa Mkateko.Use of Libra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by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Students[D].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Full-text Search Platform,2017.
[30]張美萍.中文圖書館藏建設的紙電融合趨勢初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
[31]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蕓臺購[EB/OL].(2022-10-01)[2022-10-27]. https://www.yuntaigo.com.
[32]GuoYQ,ShaZY.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Mod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J].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2
[33]圖書館報.人均電子書閱讀量9.1本,城市書房數字升級勢在必行[EB/OL].(2021-06-19)[2022-10-27].https://mp.weixin.qq.com/s/KCxP1NA1ijMZZ5nTAbnS7Q?.
[34]中青在線. 上海交大首創“智慧泛在課堂”[EB/OL].(2011-11-10)[2022-11-25]. http://zqb.cyol.com/html/2011-11/10/nw.D110000zgqnb_20111110_5-12.htm.
[35]圖書館報.專題|圖書館未來的樣子——“智慧圖書館”[EB/OL].(2017-06-05)[2018-05-18].http://www.sohu.com/a/146221061_748548.
[36]苗菁華.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紙電融合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圖書情報,2021
[37]杜 宇,王宏業,胡至洵.基于區塊鏈激勵機制下區域性高校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
[38]張紅萍.用戶需求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管理與服務促進機制——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
(作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圖書館)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基于信息組織4.0的“云圖書館+”的智慧知識服務》(項目編號為GD18XTS02);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共建課題《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示范區研究——基于博弈分析的大數據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圖書館資源協同服務的影響》(項目編號為2019GZGJ115);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學科共建項目《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與專業館員服務的互動關系研究》(項目編號為GD17XTS03)。
作者簡介:林曉欣(1989—),女,漢族,廣東揭陽人,碩士研究生,圖書館員,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