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凱
漆藝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漆藝在中國美術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漆早期作為一種天然的植物涂料存在,取自漆樹。在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河姆渡村出土的涂有朱紅色漆的木碗,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漆器之一。漆器可分解為“漆”和“器”。其中,“漆”是指器物的材質,同時具有裝飾性表達的作用,“漆”作為載體在“器物”上更多是進行視覺和精神表達;“器”為功能性的“器”,是為承載物質的容器,體現為物質形態。福州脫胎漆器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三寶”之一,其技藝在國內漆藝界居于領先位置,2006 年福州脫胎漆器工藝被列為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福州脫胎漆器工藝分脫胎工藝和髹飾工藝兩部分。脫胎工藝即漆器底胎工藝,底胎一種是傳統的木胎,多采用樟木等木質密度較大的木材制作,底胎器型做好之后直接進行髹飾。木胎的優點是工序簡單,缺點是木胎有一定重量。另外一種是脫胎技法,其可分為陰脫法和陽脫法,因為陽脫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多采用陰脫法。陰脫法采用石膏倒模,在模里刷漆泥和貼麻布,干透后進行拼接,使用的材料有生漆、瓦灰、黏土、黑推光漆、面粉和水等。
髹飾工藝是漆器進行圖式和肌理表達的必要的工藝手法。福州脫胎漆器的髹飾工藝有百余種,比較典型的有印錦、臺花和仿古仿采等。印錦仿自雕漆。臺花技法屬于金屬鑲嵌,1931 年李芝卿首創臺花技法,先貼錫片,后用刻刀做紋樣,然后髹漆打磨,做到平光。同時,還有素髹、薄料等技法。
2010 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過了對福州脫胎漆器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質檢部門認定的標準是福州脫胎漆器指以麻布或其他天然布料(布胎)、木材(木胎) 和天然生漆、油類、入漆顏料、金屬材料、鑲嵌材料為主要材料,按福州脫胎漆器生產工藝制作而成并產自福州市現轄行政區域,包括鼓樓區、倉山區、臺江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以及閩侯縣、閩清縣、福清縣、羅源縣、平潭縣、連江縣、永泰縣的漆器產品。福州脫胎漆器曾在國內外博覽會上屢次獲獎。
自20 世紀90 年代,福州脫胎漆器面臨發展困境,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制作周期長,成本高。由于脫胎漆器制作工序煩瑣,周期長,使用的天然大漆價格昂貴,造成產品成本較高,相對工業化、規模化的產品不占優勢。二是福州脫胎漆器的設計缺乏創新。福州脫胎漆器在發展過程中,在圖式語言、器的造型以及與其他介質的融合方面設計相對滯后,大部分脫胎漆器缺乏創新元素和新穎的設計理念,造型和圖式語言都偏向傳統,缺乏對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的調研,造成銷售渠道變窄和后續發展乏力。三是技藝傳承出現斷層。由于福州脫胎漆器技法繁難,部分技法瀕臨失傳,同時回報周期長,漆器行業從業者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從事此行業的年輕人數量逐年遞減,形成惡性循環。雖然政府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相關產業鏈仍未得到完善,有些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實。
參與式設計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參與式設計強調共同參與、共同研究,突出參與的主體、過程、形式和內容,在整個流程中強調與用戶的互動,從而提高用戶的參與興趣,進而使基于參與式設計的成果多元化,同時滿足用戶需求。基于參與式設計的數字化保護是在數字化保護過程中,通過多方主體的共同協作、共同參與實現數字化保護,讓更多人擁有參與數字化保護的權利,在文化傳承上起到活化文化的作用,使其更好地與市場、生活對接。
早期的福州脫胎漆器主要為生活服務,具有很強的功能性,而發展到一定時期,部分漆器開始向裝飾性功能轉變。按照這種功能歸屬進行福州脫胎漆器分類,其主要包括以功能性為主的福州脫胎漆器;按照飲食用品進行分類,有盤、盒、杯、樽、勺、壺等類別;按照禮儀用品進行分類,有簋、鼎、鐘等類別;按照梳妝日用品進行分類,有案、幾、床、架等類別。對其進行圖片采集以及數字化處理,如將漆盒以三維建模立體化和平面化形式進行呈現,存入數據庫,漆盒上的紋樣采用激光掃描,并進行色彩與線條紋飾的剝離,使用戶能夠精細地查看漆器的造型和紋樣美。
裝飾紋樣是福州脫胎漆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紋樣類型大致分為幾何紋樣、植物紋樣、動物紋樣、銘文紋樣、人物紋樣和自然景觀紋樣等,對其進行分類采集和紋樣提取。同時,傳統的福州脫胎漆器較之漆畫色彩相對單一。在色彩的采集上,由于大漆的色彩區別于化學顏料的色彩,增加能夠豐富脫胎漆器色彩效果的配色種類,并通過對不同色彩的多層覆蓋打磨增強色彩呈現的趣味性。對福州脫胎漆器的脫胎工藝和髹飾工藝進行分類采集,對脫胎工藝進行分層分步驟建模。對于髹飾工藝,分步驟將色彩和材料等整合到工藝步驟中,進行數據庫搭建。
福州脫胎漆器的發展有著漫長的歷史,根據時間節點進行漆器作品的信息采集和分類,筆者采集了一些漆藝大師的代表性作品,如清乾隆年間福州漆工沈紹安的漆器作品。其改進了夾纻技法,制作出沈氏脫胎漆器,后沈氏家族不斷創新脫胎漆器的技藝和形式,使得福州脫胎漆器的價值得以提升。數據庫的搭建需要技藝傳承人和技術人員共同參與,這樣才能促進福州脫胎漆器數據庫數據完整性和真實性的提升。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 發源于北歐國家,最初的含義強調將公眾聲音加入決策制定中,重在突出用戶參與設計過程,并產生互動,增強使用感受并反作用于設計本身。福州脫胎漆器的數字化保護需要公眾、技藝傳承人以及相關部門等作為參與主體。福州脫胎漆器傳統設計方法在造型和圖面裝飾上由設計者決定,輸出方式以漆器產品為主,使用者僅有選擇權。而參與式設計在造型和圖面裝飾上由使用者決定,使用者擁有選擇權、創作權、設計權。通過參與式的體驗設計,了解漆器的技藝方法、制作流程,了解漆器的繪畫技巧和材料特性,同時在參與式設計過程中調動自己的創作思維,進行情感表達,這樣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漆器作品,并能輔助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
福州脫胎漆器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器型品類單一、造型過于傳統等問題,不論是漆器制作者還是需求群體均出現了斷層。交互設計根據功能性器型進行分類,匯集豐富多樣的三維模型器型設計品類,將素材庫與其他三維建模軟件素材庫進行整合,使用者可以根據分類選擇適宜的造型進行進一步設計,不僅能滿足功能需求,還能滿足個性化設計需求。這樣的交互設計極大地拓寬了福州脫胎漆器器型的延展面,滿足了各個年齡段使用者的設計需求,數字化的造型呈現降低了福州脫胎漆器藝人制作胎膜的成本,為福州脫胎漆器的現代化創新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福州脫胎漆器在交互式設計App 上是以脫胎器型為基底呈現圖式語言的,脫胎器型是筆觸的感應區也是基底。一種方式是基于自由式畫筆進行創作,以畫筆或者手指的接觸實現像素點成像。基底的色彩可以自主選擇切換,通過交互菜單欄可以調整筆觸的大小、粗細、強度以及線條樣式等,筆觸在下拉菜單欄中有多種樣式可以選擇,能夠呈現出具有厚重感或者暈染、濕度的效果等。在筆觸的樣式選擇上,融合了漆的筆觸肌理,如金銀箔、蛋殼、塑料袋、鋁線等材料所產生的筆觸肌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利用素材庫進行再組合。在交互式設計App 素材庫中選擇合適的紋樣進行拼貼,素材在脫胎漆器數據庫中實現導入,可以將多種紋樣組合在一起,對原有漆器作品進行臨摹或者二次創作,不論是采用自由式畫筆進行創作還是通過素材庫進行紋樣組合,最終使用者都能夠通過參與式設計了解福州脫胎漆器,感受福州脫胎漆器圖式語言的特征,產生對脫胎漆器的興趣。
1.技法肌理的交互式設計
當線性的圖式語言確定之后,接下來便是進行肌理語言的表達。漆器的技法一部分來自漫長歷史中漆藝技法的傳承,還有一部分是在現代漆器創作中,制作者結合其他畫種和個人創作想法所形成的創新性的技法語言。交互式設計App 的使用者包括對福州脫胎漆器感興趣的初學者,也包括漆器制作者,對于對福州脫胎漆器感興趣的使用者,需要注重在交互設計上增強應用的自由性,以培養提高其興趣和傳播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為目的。對于漆器制作者,因其具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開發者可以在App 界面上盡可能豐富技法選擇。當然,數字漆器技法的交互無法實現智能量化,更多是通過豐富的技法感受其在器物上呈現的肌理觀感效果。
在交互設計中,根據漆藝技法特征,對上百種漆藝技法進行數據采集和分類。這些技法的操作需要結合材料的交互協作進行,同時可分層疊加,這種操作方式符合Adobe Photoshop 的設計界面特征,同時也符合漆藝層層髹飾的特性。在整個圖式的處理上,會根據線性圖式的形態識別成不同的斑塊,可單一選擇或同時選擇幾組進行肌理的處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材料肌理的交互設計
漆器材料的選擇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很多材料如蛋殼、螺鈿、漆粉、植物、毛發等都可以使用,通過技法、利用材料所呈現的肌理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這是漆畫與其他美術工種相比最具獨特性的地方,材料隨著濕度、色彩、形態等的變化而存在差異,呈現出不同的視覺藝術效果。
材料肌理的交互設計同樣是基于線性圖式所形成的不同斑塊進行選擇,面板上針對不同材料會有下拉菜單,同時可看到不同的材質所呈現在漆面上的成品圖。如使用者選擇布料選項,點擊進去會有多種肌理的布料可以選擇,選擇其中一種布料貼到漆面上,會呈現出與漆面融合后的肌理效果,同時可根據絲網方向調整模式。同樣,選擇塑料袋效果功能,可根據數值設定塑料袋的起皺強度,數值越大,起皺越大。這樣的交互設計尤其適合漆器制作者在方案草圖階段進行數字化繪制,可以實現最接近漆藝的呈現效果。同時這種操作便捷、直觀且可量化的交互設計極大地提高了漆器制作者的效率,豐富了漆器肌理效果的種類。對于初學者來說,交互式設計可以提高其使用興趣,為其帶來沉浸式體驗。
在未來交互式設計的發展上,可以在福州脫胎漆器交互設計的基礎上開發出專業的漆藝設計軟件。通常情況下,漆器制作者在造型設計上,草圖通常是手繪造型、標注尺寸后進行木胎車模而形成,圖式的繪制多是以手繪線稿進行顏料填充,或者使用Adobe Photoshop 軟件進行創作,最終的草圖效果與成品在表現上會有差異。而如果能豐富交互式設計App 的功能模塊,優化器型給人帶來的沉浸式體驗,同時提高圖式語言和肌理語言表現上的精準程度,就能夠在草圖階段最大限度地還原漆器成品,最大限度地呈現大漆和其他材料結合后的韻味,使用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漆畫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