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張伯禮暑期學校三位一體踐行班”開班儀式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行。該班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平臺優勢,推動實現中醫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張伯禮院士擔任班主任,他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寄語學員,提出中醫藥事業接班人應該具有遠大理想、家國情懷、開闊視野和創新精神,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擔當,勤于實踐,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提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要創新,堅持臨床需求和產業需求為立足點,強化產教融合、推進科教融匯,推進平臺育人、項目育人、產業育人等多種實踐育人方式取得實效,為健康中國建設、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培養高水平人才。
劉革生書記致開幕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有責任、有能力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要充分利用好高水平科研平臺資源和學校各方面優勢資源,強化科研育人和實踐育人,用一流的科學研究培養一流的人才,服務一流學科建設。“張伯禮暑期學校三位一體踐行班”是張伯禮院士倡導建立的高水平育人平臺,也是大學推動主題教育走向深入,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
開班儀式后,張院士講了開班第一課。他指出,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從未中斷,中醫藥學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杰出代表身在其中,又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作出獨特貢獻。中醫藥全過程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中藥可及性的優勢和確切的療效。中醫藥雖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當前生命健康領域的諸多難題可以從中醫藥寶庫中找到應對的策略。在新時代實現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醫藥知識的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必須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注重用現代科技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把中醫藥的優勢說明白、講清楚。
據悉,“張伯禮暑期學校三位一體踐行班”依托天津中醫藥大學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由張伯禮院士帶領的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作為主講老師,通過授課-研討-實踐等方式構建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推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醫藥青年人才培養體系。第一期共招收學員150 人,包括博士、碩士和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