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冰
【摘 要】目的 研究對濕疹患者開展敘事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月-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收治的84例濕疹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實行敘事護理,比較兩組的負性情緒狀況[焦慮(SAS)、抑郁(SDS)評分]、睡眠質量(PSQI評分)、生活質量(SF-36評分)、疼痛程度(VAS評分)、護理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SQI評分及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24%,低于對照組的76.19%(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26.19%(P<0.05)。結論 敘事護理在濕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緩解其濕疹癥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濕疹;敘事護理;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07-0105-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Narr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Eczema
LIANG Bing-bi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hui No.2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efei 230000, Anhu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rrative nursing for eczema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eczema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hui No.2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arrative nursing. The negative emotional status [anxiety (SAS), depression (SDS) score], sleep quality (PSQI score), quality of life (SF-36 score), pain degree (VAS scor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SF-36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SQI score and the VAS scor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4%, which was lower than 76.19%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6%, which was lower than 26.19%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arrative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eczema,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relieve their eczema sympto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ati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s..
【Key words】Eczema; Narrative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
濕疹(eczema)作為一種臨床慢性疾病,歸結于變態反應性疾病癥型,近年來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經研究顯示[1,2],慢性濕疹的發病誘因多與患者自身心理、機體等方面存在緊密聯系。受病情發展,患者在發病期間伴有疼痛、皰疹等臨床表現,且病情呈反復發作趨勢,整體病情病程較長、治療周期久、治療難度較大等問題,患者易產生各項焦慮、恐慌、抑郁等負性情緒,而心理情緒在臨床治療中又起著促進作用,繼而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影響整個身心健康[3]。當代醫學模式發展中,臨床關注的重點是以治療為主,護理干預則是治療的重要輔助措施,護理人員在治療期間通過加強與患者交流,改進護患關系,從而有效了解患者的內心所需、所想,根據敘事發展下的醫學護理是更為專業、優質、全面的護理方法,臨床應用前景更廣[4,5]。故而,針對濕疹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干預的同時,加強護理輔助,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對于提高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敘事護理在濕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收治的84例濕疹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指標:均經臨床確診為濕疹;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指標:合并嚴重免疫性疾病;存在重要臟器病變者或血液疾病者;語言功能障礙或意識不清、依從性差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40.5±1.22)歲;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75±0.83)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5例,高中及大專20例,初中7例。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1.5±1.24)歲;病程0.5~5.5年,平均病程(3.01±0.85)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4例,高中及大專19例,初中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實行常規護理:即嚴格遵循慢性濕疹治療手冊,依照流程及注意事項,并聯系患者自身主訴需求實行環境護理,為其營造一個簡單、舒適的就診環境;同時加強病情監測,進行藥物指導和飲食干預等,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及身體反應,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對癥處理。1.2.2觀察組 實行敘事護理:①敘事素材收集法:通過訪談收集患者的負面情緒信息[6];在患者病情穩定的前提下,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了一對一談話,引導患者講述自己真實的心理經歷、對疾病的擔憂和要求,并認真聆聽和記錄;②敘事內容甄別法:識別患者的敘事內容,總結患者消極、悲觀和焦慮的負面情緒的來源和表現,篩選并保留對患者負面情緒有影響的正面和負面敘事內容;③敘事內容認知矯正法:細化所選患者負面情緒的主要促成因素和阻礙因素,根據主題組織認知干預計劃,并通過信息平臺的溝通模式,通過圖文并茂的手冊、微信APP健康教育場景和微劇,幫助患者逐步認識到負面情緒的形成-自動思考-情緒反應之間的關系,并意識到負面情緒對自身疾病治療和護理的負面影響,從而以平靜的心態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幫助,并逐漸用新的認知取代原有的錯誤認知[7,8];④敘事主題真實性檢驗:用負情緒和生活質量測試量表監測負情緒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根據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評估結果,結合患者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特點,評估患者的負面情緒狀態及生活質量,為其制定并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積極引導和鼓勵患者監測其焦慮和抑郁水平,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焦慮波動的特點,增強抵抗和克服焦慮的信心,引導患者化解負面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9]。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心理狀況、臨床指標、護理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1心理狀況 分別于護理前后對焦慮、抑郁程度分別用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進行評估,兩量表均包含20個項目,總分均為80分,SAS的臨界值為53分,SSD臨界值為5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越嚴重。
1.3.2臨床指標 分別于護理前后對患者的睡眠質量、濕疹程度和生活質量進行評估。①睡眠評定: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檢測,實行計分法,分值為0~3分,滿分為21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②濕疹程度:選用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評分表(ESAI),由疾病面積和嚴重程度2個維度構成,采用計分法,分值為0~3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濕疹越嚴重[10];③生活質量:選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3.3護理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3.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并記錄患者出現壓瘡、外觀損傷及瘙癢難耐的情況 [1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SQI評分、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慢性濕疹是臨床上常見的過敏性疾病,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導致皮膚炎癥。患者發病時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嚴重瘙癢、局部浸潤等癥狀[12,13],且該病病程長,復發率高,治療困難。盡管慢性濕疹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心理和社會因素在該疾病中的作用已成為研究的焦點。大量研究表明[14,15],過敏性疾病的發生與患者的情緒、精
神壓力等有明顯的相關性。臨床護理干預對慢性疾病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患者發病期間需依長期依靠藥物等維持機體狀態穩定,除了會加重其不良情緒外,也對患者治療和生活質量產生不良影響。以往常規護理是應用較廣,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護理方法,護理效果確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但人文關懷理念較為薄弱,對患者內在感受及需求干預效果低下,導致護理滿意度較低。敘事護理作為在常規護理衍生模式的一種護理模式,基于心理護理基礎之上,屬于簡單、可循環的護理方法,該護理作用機制是護理人員傾聽患者內心想法,幫助患者重構現實生活及疾病狀態,著重強調以患者為中心,以敘事為指引,充分貫徹人文關懷,深入了解并分析實現積極故事的意義,啟發患者能多方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引出自身潛在能量,實現療愈心靈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SQI評分、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敘事護理可有效改善濕疹患者的負性情緒,緩解其濕疹癥狀,有利于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分析認為,常規護理簡單的心理、健康宣講干預下,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對改善其負性情緒仍有一定局限性;而敘事護理是一種通過故事講述、問題外化、由淺入深的后現代心理護理方法,在敘事醫學的基礎上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關懷和共情護理模式,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傾聽、吸收、幫助和重塑全人護理和人文護理干預,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困難,有利于促進其負面情緒的緩解;同時在患者發生劇烈瘙癢時,通過加強音樂療法、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正確掌握呼吸訓練,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76.19%(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26.19%(P<0.05),表明開展敘事性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一方面敘事護理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引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理解情緒與疾病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提高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增強了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另一方面,敘事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可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降低護理風險。
綜上所述,敘事護理在濕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緩解其濕疹癥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高。
[1] 王棟.反復濕疹皮炎患者心理情緒的護理措施[J].繼續醫學教育.2019,36(11):55-57.
[2] 裴理皓.循證護理干預對濕疹皮炎患者疾病認知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2(1):136-137.
[3] 陳勤.循證護理干預對濕疹皮炎患者疾病認知及并發癥率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7(49):268-269.
[4] 杜紅,尚亞婷,王紅梅.心理干預配合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8,24(10):567-568.
[5] 王惠吾.循證護理對濕疹皮炎患者護理質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影響[J].西藏醫藥.2019,25(2).126-127.
[6] 謝梅珍.門診慢性濕疹患者綜合性心理護理效果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20,30(3):231-234.
[7] 劉冬梅.綜合性心理護理在門診慢性濕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9,19(6):677-679.
[8] 吳鳳蘭,牛伴伴.綜合性心理護理在慢性濕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20(20):355-357.
[9] 黃桂梅.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在門診慢性濕疹患者中的干預價值[J].吉林醫學,2022,43(12):3433-3436.
[10] 賀萍.綜合性心理護理在門診慢性濕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33(36):244-245.
[11] 谷利斌,徐浩翔,譚娟,等.整合式心理治療對慢性濕疹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和病情變化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2-5.
[12] 謝續娥.慢性濕疹患者的綜合性心理護理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2019,9(34):153-154.
[13] 劉換章,何興輝,馬麗新,等.慢性濕疹患者的綜合性心理護理及作用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21,30(10):143-144.
[14] 鄭海玲,戴慧娟,陳嬌.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濕疹患者皮膚康復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探討[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5):82-83.
[15] 楊梅英,李娜,盧玨佳.慢性濕疹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右江醫學,2016,44(1):74-77.
編輯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