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馮驛馭


一面數字大屏上,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主要指標清晰可見:外貿進出口值創新高,西部陸海新通道貨物運輸量增長曲線上行幅度越來越“陡”。一座圓環形展臺前,純電動力復合翼無人機等“四川造”高科技產品吸引來往參觀者;一面宣傳推介墻下,來自全球的招商推介人員與各地展商相談甚歡……
經過4天精彩綻放,5月21日,第五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渝圓滿落下帷幕。
這場盛會碩果累累——
吸引來自44個國家(地區)近1900家中外知名企業(機構)參展參會;集中簽約重大項目88個,合同投資2907億元……
如今,這一盛會,不僅為中國西部地區搭建起了更為廣闊的國際貿易“朋友圈”,也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國西部地區主動擁抱世界、積極融入全球經濟的開放脈搏。
一件展品的跨越
在數十名觀眾的緊張注視下,一位工作人員將手掌放入裝有褐色小型裝置的正方形水箱里,手里的有機玻璃因灼燒而變色,但工作人員的手掌卻毫發無損,所有觀眾長舒了一口氣。
展臺上演示的是我國原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大型醫療設備——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海扶刀”。該設備可將體外發射的超聲波聚焦于體內組織焦點處進行治療,整個手術過程不開刀、不流血、無輻射、治療路徑無創,為癌癥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
不僅如此,在偌大的展館里,眾多高新科技產品登場亮相:運載火箭以及高仿人機器人、高層消防無人機、無人駕駛掃地車……
事實上,“科技味”并非西洽會最初的“味道”。
十多年前,在其前身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采購會上,展出的產品大多是蠟染布、飼料、臘肉等初級工業品和農產品,重慶當地洽談引進的項目也大多是初級加工業,“黑科技”產品在展會上難覓蹤影。
“過去我們的展品很多都是與生豬有關的初級農業品和工業品,在展會上洽談引進的也大多是生產市政燈飾這樣的工業項目。”重慶市榮昌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胡仲堃說,“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不僅展出的是高附加值產品,引進的項目也是高新技術和金融類項目。”
隨著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西洽會的展品也逐漸走向高端。
2018年,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采購會升級為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后,參展品從初級工業品和農產品轉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通信設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互聯網+”等新興領域。如今的西洽會成為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洽談投資西部的主要平臺。
從本屆西洽會首日集中簽約的項目可窺一斑:投資項目主要涵蓋共建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西部數字經濟產業高地、強化能源開發利用、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內容,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智能裝備、能源、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簽約總額2907億元。
“本屆西洽會的‘科技味比以往更濃。”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章勇武說。
在中央展廳,四川展館重點展示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醫藥健康等產業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成果,展館內用于飛行培訓、游戲的科普級飛行體驗艙引得觀眾嘖嘖稱奇。在地方展館,重慶武隆展館內的“智能無水公共衛生間”,讓觀眾如廁完畢后不用沖水就可直接對排泄物進行源頭分離;重慶璧山展館內的高仿人機器人,具有人臉識別、展示微表情等功能,同時兼備人機交互智能問答功能、自動導航功能、自動避障功能……
西洽會參展產品的變化,背后是西部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見證著西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與此同時,眾多展品背后的項目簽約,也有利于推動西部產業升級。如:投資145億元的集成電路項目簽約落戶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將助力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2000億級產業投資母基金的啟航,將為西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發展強基賦能。
“這次我來重慶尋找商機,通過參會了解到重慶乃至中國西部的發展空間非常大,相信未來發展會更好。”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總會聯合會總會長洪來喜欣喜地說。
一條通道的跨境
西部12省區市全覆蓋、輻射全國18個省區市61個城市120個站點、通達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393個港口……在陸海新通道展廳,展出的最新成果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觀看。
“與4年前第一次在西洽會上亮相時相比,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說,通道當時僅通達全球71個國家的166個港口。也是在那屆西洽會上,陜西省正式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合作共建機制,通道國內“朋友圈”拓展至西部9個省區市。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等地的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比經東部地區出海所需時間大幅縮短。
4年以來,這條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何以蝶變?
2019年8月和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和《“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國家層面已建立省部際聯席會議,西部12省區市與海南省,以及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建立“13+2”合作機制,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快速成長奠定基礎。
在此基礎上,西部陸海新通道高度契合“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既破解我國西部地區國際物流難題,助推西部地區開放發展,又讓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市場紅利,“朋友圈”因此越來越大。
“與傳統江海聯運相比,西部陸海新通道可節約10天至20天的物流時間,為集團在海外拓展出市場新空間。”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總經理張興燕說。
不只是新能源汽車,寧夏紅酒、廣西螺螄粉、新疆堅果等沿線省區市的特色產品,也正沿著快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源源不斷走向世界。
“隨著物流大通道更加便捷暢通,中國西部地區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特別是與東盟十國之間的經貿交流,已從對外開放的‘后衛變為‘前鋒。”劉瑋直言。
在西洽會國際館,老撾紅木家具、菲律賓榴蓮、印度尼西亞貓屎咖啡等“一帶一路”國家特色產品琳瑯滿目,部分產品沿著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過更方便快捷的物流運輸方式來到重慶。
“以前,老撾的商品運到重慶、四川等西部內陸腹地,至少需要20多天。”長期從事中老貿易的民生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經理吳楊說,如今貨物從老撾到重慶只需4天。
在本屆西洽會上舉辦的2023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上,老撾公共工程與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維萊卡姆·福薩拉特說:“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國際鐵路班列的開通,在老撾和中國商品運輸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動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
“西部陸海新通道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一體化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署長、科學院院士拿督·巴威斯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有助于擴大棕櫚油的出口供應,拓展銷售市場,從而為東南亞國家的各類商品提供更廣泛的機會,其中就包括來自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及其他產品。
數據顯示,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對東盟十國進出口額從2019年的6916億元人民幣提升至2022年的8817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91%。數據增長的背后,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帶動形成的巨大市場。
走出去、通全球、見世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蝶變,只是西洽會不斷打開全球機遇之門的一個縮影。
在西洽會期間舉行的第二屆跨國經營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馬來西亞駐華大使努西爾萬坦言,盡管在過去幾年里全球環境充滿挑戰,但中馬兩國之間的投資合作仍然強勁增長。2022年,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帶來了91個項目,投資價值125億美元,這些項目預計將在馬來西亞創造1萬多個就業機會。“在當前全球數字化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希望馬來西亞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數據中心、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區塊鏈和數字全球商業服務等數字經濟領域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努西爾萬表示。
在西洽會期間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重慶)跨境電商交易會,也同樣收獲滿滿:9位駐華使領館官員推介本國特色優品,吸引3個國家和4個國內省市采購團組紛紛開啟“剁手”模式,買家需求和賣家資源精準匹配;跨境電商直播云購節中,5個國家推出48個品牌;在跨境電商簽約儀式上,14家海外企業現場簽約;跨境直播專區里,白俄羅斯、匈牙利、澳大利亞、哥倫比亞等國開通的跨境直播吸引超100萬人線上互動……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業務涵蓋開展國際認證等國際貿易對標服務的馬中“一帶一路”全球采購中心,在此次盛會中為不少企業跨境出海打開了新路徑。該中心亞太地區執行主席梁亮介紹,他在跨交會與企業的交流中發現,不少西部企業感嘆接不了伊朗等國的市場訂單,原因在于沒有拿到清真(Halal)認證“入場券”,而這是拓展全球穆斯林市場的必經之路,也是拓展穆斯林國家跨境貿易的第一步。馬中“一帶一路”全球采購中心由馬來西亞伊斯蘭發展部(JAKIM)授權開展清真認證,讓企業拿到打開穆斯林國家貿易市場的“金鑰匙”。
“本次與重慶企業達成合作,將推動重慶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跨境貿易,幫助企業開展國際認證服務、項目對接和打造全球產業集群等。”梁亮說。
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創未來,已成為西洽會的生動注腳。
一輛汽車的跨界
“以往,說到買車,消費者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汽車馬力是否強勁,駕駛是否平穩,剎車是否靈敏等機械素質領域。近年來,隨著技術迭代升級,消費者的目光轉向了汽車輔助駕駛是否實用,車載娛樂是否豐富多彩等,更看重智能化功能是否強大。”在中央展廳,前來體驗智能汽車的市民劉先生表示。
本屆展會上,智能汽車成為最引人矚目的展品之一。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一款智駕版電動車。開啟這款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后,駕駛員在高速公路、城區道路上行駛時,不必依賴于高精度地圖的導航。此外,即便遇上交通擁堵狀況,汽車智能駕駛系統仍能自如地掌控方向,躲避障礙物,實現安全駕駛。
汽車與電子信息如何跨界握手?接下來怎樣讓這樣的跨界合作創造更大成果?
5月19日,2023中國(重慶)電子信息助力產業融合高峰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為此展開交流。
“可充分利用測繪遙感技術賦能智能駕駛,為用戶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全天時、全天候感知傳感器,地上地下連續導航定位以及車聯網上的城市實景影像,滿足無人駕駛車輛的感知導航、控制規劃、運動補償等需求,面向行車、泊車一體應用場景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建議。
“未來智電新汽車必須構建以軟件定義汽車的數字化基礎平臺,在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持續為用戶提供軟硬件更迭、智慧體驗與數字生態服務,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化商業新生態。”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周宏偉認為。
汽車智能升級不單是智能駕駛。5月19日,西洽會期間舉行的2023中國(重慶)汽車元宇宙高峰論壇上,來自各大汽車主機廠、汽車研究院的專家,圍繞汽車元宇宙商業邏輯、汽車元宇宙產業鏈新契機、汽車產業跨界融合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Cocos車機事業部VP(副總監)郭萌提出了智能汽車搭載電子游戲的新方案,讓與會者眼前一亮。未來,乘客將可以在座椅上游玩結合了汽車行駛特色的電子游戲,享受別樣的出行時光。
汽車與電子信息的跨界,是本屆西洽會不同行業、不同領域跨界握手的樣本之一。
在宗申集團展館,忽米科技帶來的數字孿生&工業元宇宙“智慧產線”為制造業帶來新的想象空間,工人可以戴上VR頭盔,在元宇宙產線上隨意漫游,實現對生產和設備狀態進行全天候的監控和預警。
在渝北展館,飛行器與汽車的跨界讓人看到,科幻電影照進了現實:一輛汽車長出了“翅膀”,能在空中飛行35分鐘,最大設計飛行高度1000米,極具未來感。
在璧山、南岸、黔江等展館,戴起VR眼鏡就能游覽當地名勝,了解當地歷史文化,感受人文氣息,這是科技與文旅的又一次跨界。
……
“跨界”是本屆西洽會的熱詞,更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時代潮流。從重慶出發,走向西部,走向世界,未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間的合作發展將更加緊密、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