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紅,羅 紅,陳櫟朵,楊 娜,廖 娟,文宏貴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重慶 400013)
自1978年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英國Louise Brown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治療誕生以來,輔助生殖技術已逐漸成為不孕癥的重要治療手段。精細的胚胎移植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的成功至關重要[1],而移植術后的休息一直是患者和醫務人員關注的重點,多數患者及部分醫務人員主觀認為臥床休息可防止胚胎從子宮排出,幫助胚胎成功著床,而WATERSTONE等[2]早在1988年就提出,從體位角度推薦胚胎移植后臥床休息的建議并不合理,FRANKEL等[3]研究表明,胚胎移植術后立即走動對新鮮或冷凍周期的妊娠率無影響。但國內關于凍融胚胎移植術后臥床休息時間的相關文獻報道并不多見,且大多數已在探討術后休息時間的長短,對移植術后是否能即刻離床活動的研究則很少見。另外,有研究發現,多數患者移植術后臥床休息期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憋尿脹痛及焦慮情緒,甚至發生尿潴留[4]。本研究收集臨床數據分析了凍融胚胎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活動對術后尿潴留、尿不盡發生率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研究對象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凍融胚胎移植的2 058個周期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移植術后是否即刻離床活動分為A組(1 202例)和B組(856例)。A組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活動,步行約5 m至觀察室,蹲位排尿,觀察無不適即可離院;B組移植術后自行翻身從手術臺轉移至手術平車上,由護士推送至觀察室,平臥位排尿,平臥30 min,觀察無不適即可離院[5]。本研究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1.2納入標準 (1)行全胚冷凍周期(人工周期進行子宮內膜準備);(2)首次進行胚胎移植術;(3)女方年齡小于35歲;(4)由同一名醫師使用相同型號移植管完成胚胎移植術;(5)移植術后使用同一種黃體支持藥物。
1.1.3排除標準 (1)行胚胎植入前行遺傳學篩查/診斷者;(2)夫婦其中一方或雙方染色體異常/有遺傳性疾病;(3)雙側或一側輸卵管積液;(4)宮腔粘連或行宮腔分粘術后;(5)患有宮腔積液、子宮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1.2方法
1.2.1凍融胚胎移植術
1.2.1.1術前子宮內膜準備 采用人工周期(激素替代法)進行子宮內膜準備。月經來潮2~3 d血清激素水平和陰道B超檢查結果提示卵巢為基礎狀態時口服戊酸雌二醇(補佳樂)14 d,14 d后行陰道B超監測提示子宮內膜大于或等于0.8 cm時加用孕酮,3 d后進行胚胎移植[1]。
1.2.1.2胚胎移植 術前30~60 min飲水約1 000 mL使膀胱充盈,術時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窺陰器暴露子宮頸,清除宮頸內口黏液。在腹部B超引導下核查膀胱充盈程度及子宮位置,當子宮顯影滿意后置入外導管,實驗室人員協助將裝載胚胎的內導管經外導管送入宮腔,距宮底1 cm處,緩慢注入胚胎,抽出內、外導管并在顯微鏡下檢查,確定移植管內無胚胎殘留[6]后即可離開手術臺至觀察室,排空膀胱,無特殊即可離院。
1.2.1.3黃體支持 胚胎移植術后繼續使用孕酮、補佳樂等,維持劑量不變,移植日開始加用地屈孕酮片20 mg/d,移植后第14天檢查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若β- hCG值達生化妊娠水平后補佳樂逐漸減量至停藥,孕酮、地屈孕酮片用藥維持至妊娠12周時再停藥。
1.2.2觀察指標
1.2.2.1術后并發癥 (1)尿潴留[6]:移植術后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自主排出,患者主訴下腹脹痛,排尿困難,需協助排尿或導尿,B超檢查顯示膀胱增大,過度充盈,膀胱內尿量大于600 mL;(2)尿不盡:患者自訴尿不盡感,排尿不暢、尿頻,無需協助排尿或導尿,B超檢查顯示膀胱正常大小,殘余尿量小于5 mL。
1.2.2.2妊娠結局 移植后第14天血β-hCG>5 IU/L為生化妊娠,移植后第28天B超檢查見孕囊及心血管搏動者為臨床妊娠。孕12周B超檢查宮內見孕囊及心血管搏動者為繼續妊娠。胚胎著床率=總著床孕囊數/總移植胚胎數×100%;臨床妊娠率=臨床妊娠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異位妊娠率=異位妊娠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繼續妊娠率=孕12周臨床妊娠數/移植周期數×100%[7]。

2.1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年齡、不孕年限、體重指數、移植日內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2組患者術后排尿情況比較 A組患者尿潴留、尿不盡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排尿情況比較[n(%)]
2.32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2組患者胚胎著床率、臨床妊娠率、異位妊娠率、繼續妊娠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n/n(%)]
胚胎移植術通常是在腹部B超引導下進行,采用超聲直視能清晰觀察到移植管在宮腔中的位置,動態監測插管及胚胎推注的過程,減少了插管困難和子宮內膜損傷的發生[8],而術前憋尿充盈膀胱有利于術中子宮位置和宮腔深度的充分顯影,更有利于將胚胎放至最佳位置。移植后需及時排出尿液,長時間的憋尿可導致膀胱過度充盈,從而引起膀胱收縮乏力,誘發急性尿潴留[4]。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移植術后尿潴留、尿不盡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移植術后在護士幫助下轉移至手術平車,再推送至觀察室休息,在床上平臥位排尿,改變了排尿體位,使患者容易出現精神緊張,導致患者的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無法協調排尿,進而發生尿潴留[9]。胚胎移植術后患者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心理狀況不容樂觀,隨著治療的逐步推進,移植后焦慮、抑郁情緒達到最高水平[10]。本研究B組患者移植術后由手術平車送至觀察室平臥休息,持續的平臥位改變了患者的正常活動,使其主觀上心理壓力可能更大,更為焦慮、緊張,加之患者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會陰部,又對胚胎著床過于擔心,導致患者的相關適應能力降低,使尿道括約肌很難放松無法排尿,從而引起尿潴留的發生,而尿潴留又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造成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形成惡性循環,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1]。而本研究A組患者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步行至觀察室,蹲位排尿,符合人體本身生理構造及排尿習慣,更有利于尿液的排出,從而減少了尿潴留及尿不盡感的發生。
基于一種信念或習慣,大多數患者主觀認為移植術后臥床休息可幫助胚胎著床,增加成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胚胎著床率、臨床妊娠率、異位妊娠率、繼續妊娠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活動對患者妊娠結局無明顯不良影響。胚胎移植是通過移植管將胚胎緩慢注入子宮內,當直立位膀胱空虛時可使前傾、前屈的子宮基本處于水平位。LAMBERS等[12]通過超聲檢測評價移植后子宮腔內胚胎相關氣體發現,直立對胚胎移植的位置無任何影響。因此,胚胎不會因為站立而排出子宮,影響胚胎著床。GAIKWAD等[13]發現,胚胎移植術后臥床休息反而對體外受精有負面影響。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全胚冷凍的原因一般包括4種,即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孕酮偏高、宮腔異常及其他因素。陳棪焜等[14]研究表明,全胚冷凍后行凍融胚胎移植的患者不同冷凍原因之間的妊娠結局無顯著差異。蔡美燕等[15]研究表明,新鮮周期胚胎移植患者臥床休息10、30 min及1、2 h后離院的受精率、胚胎種植率、臨床妊娠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僅針對凍融胚胎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活動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對新鮮胚胎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活動是否影響妊娠結局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凍融胚胎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活動并排空膀胱可減輕術后持續憋尿的不適,且胚胎移植術后臥床休息時間與妊娠結局無必然相關性,術后即刻離床活動并不影響成功率。同時,胚胎移植術后即刻離床步行至觀察室減少了手術平車轉運患者的環節,使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更加優化、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從根本上杜絕了患者墜床的風險。在臨床工作中醫務人員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觀點,正確引導患者,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助孕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