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慧敏,唐丹喆,胡 蕓,梁有苗,陳雪賢,黃曦妍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康復醫學科,廣東 廣州 510280)
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致殘率、復發率及致死率[1-5],而失語癥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和后遺癥之一[6]。據文獻報道,歐美國家腦卒中后失語癥發病率為21%~38%,中國則約為33%[7]。有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產生消極影響,是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出現負面情緒的預測因素[8],較高水平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個體的心理健康和積極情緒的產生[9]。有研究發現,提高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是加快其言語康復進程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10]。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生活質量作為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綜合性指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外有調查發現,失語癥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僅次于癌癥和老年癡呆[11]。近年來,針對腦卒中失語癥患者負性情緒及與生活質量和疾病預后相關性的研究較多見,但針對此類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及其疾病相關預后關系的研究少見,故本研究對廣東省某三甲醫院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及其對生活質量和預后的影響進行了調查,旨在為臨床工作者制定相關的干預措施、提高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1.1資料
1.1.1研究對象 選取2020 年 7月至2021 年 6月在廣東省某三甲醫院康復醫學科與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失訪5例(未定期隨診3例,無法取得聯系2例),最終納入患者59例。按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量表(SSRS)國內常模得分[(34.56±3.73)分]分為高社會支持組(總分大于或等于30分,29例)和低社會支持組(總分小于30分,30例)。
1.1.2納入標準 (1)符合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且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確診為腦卒中;(2)通過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量表[12]評估為失語癥患者,失語類型均為運動性失語;(3)年齡大于或等于18歲,廣東省戶口或長期在廣東省內工作或生活者,既往無語言功能障礙;(4)發病時間超過14 d,未超過3個月,意識清楚,對他人語言或行為具有獨立理解能力、基本理解能力及遵循簡單指令的能力;(5)患者或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排除標準 (1)腦卒中伴嚴重并發癥,如肺部感染等;(2)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殘疾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等;(3)經解釋不愿參加本研究者。(4)有嚴重的未矯正視力或聽力障礙;(5)由于顱腦創傷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導致的失語癥。
1.1.4剔除標準 (1)研究過程中病情加重,如新發腦梗死或腦出血、心力衰竭、嚴重肺部感染等;(2)中途停止研究或拒絕隨訪者。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1.2.1.1語言功能評估 由言語治療師通過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量表(BDAE)進行評估,由 27 個分測驗組成,分為對話和自發言語、聽覺理解、言語表達、書面語理解、書寫五大項;還附加一組評價頂葉功能的非言語分測驗,包括計算、手指辨認、左右辨認、時間辨認和三維木塊圖測查等[6]。根據評估結果失語癥的嚴重程度由重至輕分為0~5級。
1.2.1.2社會支持水平評估 采用SSRS測量社會支持水平。包括 3個維度、10 個條目。3個維度為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支持的利用度(3條)。10 個條目計分之和為總分,評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該量表經長期使用表明設計基本合理,有效、簡便、條目易于理解無歧義,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數為 0.89~0.94[13],適合我國人群使用。
1.2.1.3腦卒中后生活質量評定 采用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AQOL-39)[14]進行評估,該量表簡單易懂,共39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2013年林潤等[15]將該量表漢化并進行信效度測評,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94,生理方面、溝通方面、心理社會方面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90、0.95、0.89。
1.2.1.43個月后功能再評定 使用改良Rankin評分量表(mRS)進行評估,該量表的前身為Rankin量表,1988年由Warlow進行改良,設計出mRS,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已在腦卒中大規模臨床試驗及預后研究中廣泛使用[16]。患者功能狀態以mRS≤2分定義為預后良好,mRS>2分定義為預后不良。
1.2.2調查流程 (1)收集患者一般資料;(2)指導患者及家屬填寫SSRS;(3)言語治療師通過BDAE對患者的語言功能進行評估,所有患者均進行相同的言語治療及其他相應的康復治療;(4)3個月后由康復科醫師通過SAQOL-39、mRS使用電話隨訪及面對面評估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及預后評估。


表1 自變量賦值
2.1患者一般資料及與社會支持水平的相關性 59例患者平均年齡(53.90±9.84)歲,平均SSRS得分(30.31±2.64)分。在職患者社會支持水平高于離職或退休患者,醫保或第三方支付患者社會支持水平高于自費患者,子女越多、家庭月收入越高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與家人居住的患者社會支持水平高于獨居患者,失語程度越嚴重的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越低,與已婚比較,離婚或喪偶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較低。見表2、3。

表2 一般資料(n=59)

表3 患者一般資料與社會支持水平的相關性
2.2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影響因素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職業情況與失語等級是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4。

表4 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影響因素多重回歸分析(n=59)
2.3高社會支持組與低社會支持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醫保類型、婚姻狀況、子女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9例患者平均SAQOL-39得分(143.08±5.19)分,平均mRS得分(2.63±0.85)分。兩組患者SAQOL-39、mRS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高社會支持組與低社會支持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4社會支持水平與腦卒中失語癥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生活質量越高、預后越好的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見表6。

表6 社會支持水平與腦卒中失語癥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3.1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廣東省某三甲醫院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平均SSRS得分[(30.31±2.64)]分略低于劉雨琦[17]和黃金銘等[18]的調查結果。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上述兩項研究中只納入了非失語癥的腦卒中患者,疾病特征與本研究納入的患者情況有一定的差異。
3.2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多重線性分析結果顯示,職業情況和失語等級是影響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的獨立影響因素。
3.2.1在職可增加人際溝通的機會,提升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 KYLA等[19]在對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隨訪中發現,工作或做事是失語癥患者認為實現高品質生活的4個核心主題之一,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在職對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具有積極影響。由于失語癥患者言語不暢,與外界溝通的機會減少,而在出院后繼續工作會增加失語癥患者社會參與感,進而促進其康復進程[20]。醫務人員在為失語癥患者進行藥物及康復治療的同時應更加關注其重返職場情況,尤其是對離職患者,醫務人員與社工人員可協助患者積極尋求患者能勝任的工作;對已退休的患者,醫務人員或患者的家屬可積極組織病友會活動,邀請既往有失語癥但通過治療已恢復的患者進行分享,鼓勵失語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加其與外界的溝通。
3.2.2失語等級 本研究結果顯示,失語越嚴重社會支持水平越低,可能是與失語越嚴重表達能力越差,情緒越得不到抒發有關。既往研究表明,除傳統言語治療外,計算機療法、約束誘導療法、虛擬現實技術等方法也能有效提高失語癥患者語言和溝通技能[21-22]。目前,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也為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遠程康復、居家康復提供了可能;臨床多學科團隊的建立能有效地為失語癥患者制訂個性化康復計劃和護理方案,提高言語治療的康復效果,以上研究為醫務人員為失語癥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復方案指明了方向。
3.3不同社會支持水平對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有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與SAQOL-39得分呈正相關、與mRS得分呈負相關,即高社會支持組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優于低社會支持組,與BROOKE等[23]調查結果一致,可能是因為較高的社會支持水平能提升患者的積極情緒,調動患者言語及其他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了預后。進一步提示醫務人員可采取各項措施提高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有益于患者的康復。具體而言為以下3點:(1)提高患者配合言語治療的積極性,明確告知患者目前許多言語治療已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減輕其因費用問題而產生的心理負擔;積極利用醫院康復醫學科建立的互聯網平臺(如科室內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平臺)為患者提供相關的言語康復知識與訓練方法。(2)由于腦力勞動的腦卒中患者康復的復原力水平明顯高于非腦力勞動者[20],故醫務人員可針對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職業情況,尤其是對離職或退休患者進行興趣培養,制訂有針對性的特色訓練方案,以便其有效參與語言康復。(3)通過與社區或基層醫院構建較完善的康復治療體系,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和理念下沉至基層,提升其社會參與度,也有助于患者出院后居家康復期提升其預后水平。目前,本院康復醫學科與省內許多社區、基層醫院合作建立了康復專科聯盟,通過專家實地指導、視頻會診、醫技護人員前來進修等方式讓許多患者不必遠赴外地就診,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也能讓患者在有親朋好友的社會環境中治療與康復,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較高的社會支持水平有利于改善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職業情況和失語等級是非急性期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的獨立影響因素。通過一定的措施對上述因素進行干預或減少其影響有益于患者的遠期康復。目前,醫務人員應完善多學科團隊,加強與基層醫院的雙向轉診,開展科學、多樣的言語治療,尤其是應鼓勵患者的家庭成員參與,構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為失語癥患者構建較為完善的支持網絡,加速其語言功能的恢復,為其重返社會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