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佳
園本課程是以幼兒的現實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建構的課程,是園所文化建設中的重點內容。北京理工大學幼兒園依托大學“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辦學理念,將園所原有的育人文化與大學特點相結合,凝練于“理”字中,形成“順理成章、出彩人生”的辦園理念。回顧歷史、面向未來,如何整合園所已有的課程資源,進一步明確園本課程的定位,使“理”課程既凸顯辦園文化又支持幼兒全面自主發展,是當前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基于此,我們從辦園文化的歷史需求和園本課程建設的現實需要出發,梳理建園70年辦園歷程中的園本課程發展的脈絡,對當前階段理解園本課程、構建與辦園文化理念相適宜的園本課程框架體系進行提煉。
“理”課程的歷史沉淀。“理”課程源于我園70年辦園歷程中對幼兒教育的不斷探索和深化,其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快樂運動,培養強健體魄。這是“理”課程的第一階段重要使命,我園以幼兒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帶領全園教師探究幼兒身體動作發展的支持策略,探究戶外運動材料的多種玩法,打造多功能的戶外運動區域。
健康生活,涵養良好習慣。生活習慣養成教育是挖掘“理”課程的第二個聚焦點,我園將衛生保健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
環境育人,支持個性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其環境既指物質環境,也包括精神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進程和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樂學成長,促進全面發展。課程在前期基礎上繼續加以深化,通過鼓勵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途徑構建經驗,幫助幼兒培養學習品質,獲得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理”課程與兒童發展。“理”課程源于以健康生活、知理行為、樂學成長的“理”文化課程觀,也源于追尋“兒童本位”的教育理念。綜合主題活動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融入了幼兒的需要、教師的思考以及師幼互動下的持續探究,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成長經驗。基于“理”課程建構的主題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幼兒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主動探究。主題活動的科學開展是教師專業化能力的體現,也是幼兒探索式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某一主題想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就會依照幼兒經驗獲得的難易程度形成一個幼兒主動學習的線索,這個線索既是形成主題網絡圖的邏輯思路,也是幼兒探究式系統學習的軌跡。
第二,創設主題教育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教師要重視環境創設的重要作用,堅持“兒童本位”的環境創設理念,創設體現幼兒探究進程、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主題環境。小班創設“情景式”的主題墻,中、大班創設“版塊式”的主題墻,讓幼兒的參與性體現在主題墻環境呈現的各個部分,充分吸引幼兒的關注與參與,通過環境體現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第三,注重師幼互動,促師幼共成長。我園全力打造包含始于健康生活的養成教育、基于知理行為的品格教育和立足樂學成長的養成教育三大版塊課程體系,目標是將幼兒園打造成一個成長的共同體,希望生活與學習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獲得自我發展的機會。我們也始終關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以期促進教師與幼兒的共同成長。
建構園本課程,我們有幾點思考。園本課程建構中應把握兩個尊重:尊重幼兒的現實需要,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我園在實施園本課程的過程中,重視以班級為單元的課程建設,不“一刀切”,尊重班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讓教師在與幼兒的充分互動中主動構建班級課程,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要想繼續深度推進園本課程的實踐和研究,就要依靠實踐探索、專家引領、課題研究相結合。園本課程的構建只有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齊心協力,整園推進,才能持續深入推進園本課程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