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成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滲透,新媒體逐漸走進課堂,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其不僅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探究性和互動性。另外,新媒體還打破了教材對課堂教學資源的束縛,更符合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新媒體技術運用于中學語文課堂不僅能系統整合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文章在分析新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優勢、存在問題及成因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其應用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媒體;優勢;問題;成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4-0089-04
目前,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場關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術的革命,具有強大技術背景支撐的新媒體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其可有效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知識和信息容量低、教學模式僵化以及缺乏情境性、互動性等問題。但新媒體教學手段存在一定的應用局限性,會在具體運用中出現一些問題,導致語文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探究新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對于活化語文課堂具有積極意義。
1.整合閱讀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內容。但部分教師完全以教材作為閱讀資源,不注重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的閱讀指導僅限于讓學生找關鍵詞、概括中心大意等。很顯然,這種淺顯的閱讀指導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新媒體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高效整合閱讀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搜集更多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
2.直觀展示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用新媒體展示課文中精彩的場景、段落,能讓課堂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從而激發起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發現部分學生不理解“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到底是怎樣的場景,教師可借助圖片或一段春回大地的視頻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在教學老舍的《我的母親》時,教師只需借助一段音樂讓學生現場讀“我”與母親之間感人的小片段,便能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發現有的學生始終不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對此,教師可以視頻形式將濟南“溫暖”寶地的形象展現出來……可見,新媒體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可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作者描寫的事物的“靈性”,等于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其思維從“小語文”向“大語文”過渡,令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效率更高。
3.豐富作文素材,優化寫作課堂
首先,新媒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線上教育資源系統,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通過新媒體搜集各種類型的語文教學素材、學習素材。另外,新媒體中還有新聞熱點、國家政策解讀等,能讓學生找到最佳的寫作角度,不會出現下筆無物的情況。另外,對于語文教師而言,評改作文是一項艱巨的教學任務,如果全部用傳統評改手法或面批會影響到語文寫作教學效率。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教師可將學生的作文編輯成文檔并存入電腦,利用文檔自帶的工具進行批注、修改,讓作文評改不再受時空限制。在進行面批時,教師可直接用新媒體設備投放,如以電子白板圈點,以提升寫作教學的即時互動性和反饋效果。
1.過度使用新媒體技術,忽視傳統教學手段
部分教師熱衷于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而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盡管新媒體技術優勢明顯,但并不意味著其可以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手段。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認為新媒體技術省時省力,完全用其代替板書、講授,而這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中學語文教學重視對學生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傳統教學手段與新媒體技術相比,在培養學生上述能力方面有明顯優勢。另外,部分語文教師在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運用現成的PPT課件而不用板書。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板書是每一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漂亮的板書能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同時,字跡漂亮工整、邏輯清晰的板書還會使學生眼前一亮,能起到啟智益思的作用,可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脈絡和主題。然而,部分語文教師習慣于運用多媒體課件,不重視板書,認為多媒體課件節約時間,自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講好課方面。久而久之,語文課堂就缺少了“語文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
2.新媒體設備有待改善
先進的新媒體設備操作簡單,清晰度較高,能夠幫助教師構建出真實可感的教學情境,容易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思考狀態。但目前,有的學校配備的新媒體設備僅限于多媒體、投影儀,并且老舊,呈現效果不盡人意。當然,也有很多學校配備了電子白板、一體化液晶顯示器等新媒體教學設備及配套設施。新媒體硬件設備的差異,導致各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只有加大新媒體設備的投入,才能為活化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3.對新媒體技術缺乏足夠了解,課件制作水平較低
當個別教學設備出現問題時,有的語文教師會選擇自己處理,但僅限于處理亮度不夠、色彩不佳等簡單問題,對于復雜問題則無從下手。另外,部分教師還存在新媒體技術運用能力不強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制作的課件只是簡單地將知識點進行羅列,雖然表格、動畫看起來十分精美,但與教學內容的聯系并不緊密,這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有的語文教師為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會臨時放棄新媒體設備,改用傳統方法教學。從上述情況可知,部分語文教師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處于淺層,且處理技術問題的能力欠缺。
另外,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很多教師會用新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將其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但只會運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新媒體課件,且課件形式以圖片為主,視頻較少。對于Authorware、課件大師等新媒體教學軟件以及短視頻剪輯軟件,有的教師并不會運用。可見,部分語文教師運用新媒體設備進行課件制作的水平還處于低層次,這會間接導致學校新媒體教學資源的浪費。
4.傳統教學觀念制約新媒體教學效果
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存在不合理使用新媒體技術的情況。新媒體教學課件比傳統教學設計更講求語言的精練性、邏輯的連貫性以及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而部分教師在進行課件制作時存在先入為主的情況,忽略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忽略學生的具體學情,導致制作的課件缺乏清晰思路,課件中有的內容甚至直接照抄照搬教材,沒有進行加工、整合??梢?,有的教師缺乏獨創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有的教師還墨守成規,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僅限于播放視頻,缺少創編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料的意識和能力,導致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有的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對新媒體技術缺乏正確認知,甚至生搬硬套,這就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1.教師缺乏正確的新媒體技術應用意識
如何才能巧用新媒體,活化語文課堂呢?對此,教師要明確一點,即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并不是“留下誰、淘汰誰”的競爭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明確這一點,教師才能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技術應用意識。相關調查顯示,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對新媒體技術了解甚少,直接影響到新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對此,學校要鼓勵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另外,有的語文教師無法正確處理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關系,究其根本是教學觀念存在問題。新媒體技術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而部分語文教師始終堅持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即使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課件,也是圖片、視頻的堆砌,這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直接影響到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科學合理地使用新媒體技術,而不是用新媒體技術表現全部教學內容。
2.學校缺乏針對新媒體技術的相關培訓
盡管新媒體教學的理論研究成果頗豐,但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這樣,有的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時就缺乏針對性,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教學設備已經不局限于多媒體投影儀、電子白板觸摸屏等,還有智能中控系統、短焦投影儀、數字化講臺等,極大豐富和完善了語文課堂教學手段。有關語文教師應用新媒體技術的調查顯示,僅有少數教師非常了解新媒體技術,能熟練使用新媒體技術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手段,接近一半的教師能用新媒體技術制作簡單的課件。另外,部分語文教師習慣于使用傳統教學手段,或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長此以往將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及效率。究其原因是學校缺乏新媒體技術應用的相關培訓。
3.教學方法受“應試教育”束縛
目前,部分學校會依據文化課成績、獲獎情況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就直接導致“應試教育”理念在部分語文教師心中根深蒂固?!皯嚱逃焙雎詫W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調理論知識教學,評價方式唯分數至上。如果教師在應用新媒體技術開展語文教學時,不能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將教材知識強行拆開,就會使新媒體教學手段形同虛設,無法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多元化思維發展。
1.理清新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的關系,樹立新型新媒體教學觀
目前,部分語文教師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及使用處于淺層,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十分欠缺,新媒體技術使用水平一般。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其首先應理清新媒體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教學觀,從而真正巧用新媒體,活化語文課堂。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清晰把握新媒體技術的呈現形式及具體的呈現特點,在精準判斷學生學情和透徹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制作新媒體教學課件,讓新媒體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
另外,新媒體技術引入中學語文課堂,并不代表徹底放棄傳統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學內容并不適合用新媒體技術來表現。如果教師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創新,在課堂教學中強行使用新媒體技術,教學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新媒體技術運用的根本目的是活化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所以,語文教師在使用這一新型教學手段時不能“一刀切”,生搬硬套,應根據教學內容、知識結構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新媒體技術之間的關系,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教學觀,有選擇地使用新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2.進一步改善新媒體教學設備
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新媒體軟硬件設施的支持。對此,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配備相應的新媒體教學設備,并確保其數量、質量,供教師使用。另一方面,學校應及時對現有的新媒體教學設施進行升級換代,同時補充新的設備,確保語文教師能通過新媒體技術獲取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倡導新媒體技術與學科之間的整合。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應積極落實,加強新媒體方面的物質投入,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多媒體設備更新升級制度、維修護理制度,還要縮短城鄉之間新媒體軟硬件設施的差距,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新力。
3.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組織針對性的新媒體技術運用培訓
各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新媒體技術運用培訓,以此提升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的教學能力,減少課堂教學的技術障礙,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學??闪⒆惚拘5慕虒W資源以及實際教學情況,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入手進行有關新媒體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培訓者既可是具備學科背景的教學專家,還可是語文學科帶頭人、模范教師、教學名師等。
另外,學校還可組織相關人員編制新媒體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方面的校本教材。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都有繁重的教學任務,沒有太多時間研讀與新媒體教學相關的文獻。而新媒體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方面的校本教材對于教師而言就是最便捷的學習新媒體理論與技術的渠道,有利于教師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自身的課件制作能力。學??蓮恼Z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面對面交流、調查走訪等途徑,多方面了解語文教師有關新媒體技術的學習需求,可將語文教師與信息技術教師召集在一起組成編寫團隊,讓他們參與書籍編寫工作,編寫適合于當前新媒體教學的有關校本教材。
4.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手段
首先,語文教師可通過新媒體技術構建系統化的語文教學資源。語文學科知識本身結構復雜,內容具有廣泛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必須進行教學資源整合,整合時應考慮實際教學情況,不能盲目,應做到系統化、層次化、主題化,并便于快捷檢索和查閱,同時避免將大堆資料進行雜亂無章的組合。教師可基于這種理念建設語文教學資源庫以及學習資源庫。教學資源庫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優化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師可將語文教學所需的資源按課文、知識的性質分門歸類,以方便查閱、下載。該資源庫還可包括精品教案、經典教學案例、優秀課件、文本素材解讀、習題等內容,其目的是幫助語文教師高效備課。而學習資源庫是專為學生構建的,主要是方便學生預習、學習和復習。教學資源庫以及學習資源庫應由專業人員實時管理、維護和更新,從而為“教”與“學”提供強大的素材支撐。
其次,教師可借助新媒體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傳統的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有兩種:一是教師以語言描述,二是用實物直觀展示。學生只能通過對教師言語的理解置身于某種教學情境中。如果教師不能精準把握學生的思維水平,則無法判斷這種情境是否有效。而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就可借助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立體化地展示教學內容,建立生活與知識之間的鏈接,讓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更強,有利于學生進入深層次語文學習狀態。
在新媒體時代,多種移動終端、數字化顯示屏為學科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優化了語文教學的模式、內容,并賦予語文教學以便捷性、多樣化的教學特征。對于新媒體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教學觀,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努力鉆研新媒體課堂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新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積極活化中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郭翠云.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20(13).
[2]陳必山.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探析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24).
[3]楊慧潔.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天津教育, 2019(06).
[4]何喜貴.淺談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基于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01).
[5]農堂德.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 2015(46).
[6]劉劍雄.信息網絡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7]陳薪羽.試論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實踐[J].語文建設,2014(18).
[8]馮麗羽.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3(20).
[9]巫麗珍.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2012(06).
[10]陳文.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1(21).
Skillfully Using New Media and Activate Chinese Classroom
Wang Jicheng
(Xiqu Town Xiqu Middle School,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new media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classroom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aid tool. It not only reduces the burden on teachers, but also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interest, inquiry, and interactiv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addition, the new media has also broken the shackles of textbooks on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can not only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he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its applic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middleschoolChinese;classroomteaching;new media;advantages; problems; genesis;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