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偉
【摘要】生活化情境教學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素材的教學模式,也是落實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舉措.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可以簡化原本抽象復雜的數學理論知識,降低學生的理解與學習難度,提高數學課堂整體教學的效果.基于此,文章提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生活化情境教學進行重點關注,深入分析與研究生活化的情境教學策略,具體可以圍繞小學生數學學習狀態和數學教學需求創建輕松自由的生活化情境,營造趣味生動的學習氛圍,利用生活經典場景、語言描繪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游戲表現情境、操作體驗情境等各種策略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教學;小學數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中玩轉數學的策略與方法》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20〕GHB2244.
小學生受年齡與思維認知能力的影響,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對于多變復雜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相對困難,特別是對各種綜合性的數學習題、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大部分小學生都有一定的畏難與抵觸心理.而生活化情境教學是以情境構建為重點,以生活為載體,以實踐能力提升為培養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激活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全身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獲取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加工與提煉生活中的資源,開發利用語言、圖畫、實物等各種教學工具,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場景相結合,通過創設生活經典情境,多維度熏陶與指導學生等教學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主動性.
一、創設生活經典場景,調動學生情感體驗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理解能力層面,也體現在生活條件、經歷、環境與需求等方面.因此,教師在生活化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重視生活經典場景的選擇,保證場景的相似性與普遍性,讓學生能夠與情境產生情感共鳴,激活并調動學生感官體驗.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經典場景相結合,讓學生立足經典場景,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理解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知識學習效果.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乘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貼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過往所學過的人民幣知識創設前往文具店購物的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記憶,并讓學生思考小數乘法的數量關系.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現文具店內部環境,包括貨架當中擺放的各種學習用具及其下方的價格,接著根據價格提出問題:“一支鋼筆的價格為1.8元,一本筆記本的價格為4.5元,花花準備購買3支鋼筆、2本筆記本,一共需要多少元錢?”“一支鉛筆0.5元,一個修正帶的價格是一支鉛筆價格的5倍,那么一個修正帶多少元錢?”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圍繞文具店購物場景自主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深入記憶小數乘法知識,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二、利用語言描繪情境,刺激學生多重感官
在傳統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口述與板書結合的模式講解理論知識,但是部分教師口述時使用的語言乏味枯燥,情感色彩欠缺,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有效調動.在生活化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口述增添趣味元素,加入情感色彩,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感情色彩充沛的語言指導下,學生感官將會得到一定的刺激,從而積極展開知識學習、問題分析研究,保證了學習質量和效率.同時,在語言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貼合學生現實生活,以學生熟悉、常見的場景為載體,比如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角度出發,描述各種生活內容,以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與遷移應用能力.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初步認識與了解小數意義后,教師可以描述生活情境,帶領學生嘗試使用小數詮釋與表述生活內容,理解與應用小數知識.以班級中學生的體重為例,花花體重為38.3千克,冰冰體重為31.5千克,教師可要求學生分析研究兩名同學體重數字,此外,也可鼓勵學生使用語言描述小數,比如測量筆記本的長度,精準指出筆記本長度數值,或測量教室窗戶的長度,說出窗戶的長度數值.教師通過構建語言情境,將生活與數學知識有機整合,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字與距離的轉換關系,明確掌握小數的意義和本質內涵.
三、借助實物演示情境,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
實物演示情境是一種常見的生活化情境創設方法,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探究數學知識,積累充足的知識學習經驗,提升實踐操作能力與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和提煉生活化教學元素,導入生活實物,創設演示情境,降低學生對陌生復雜理論知識的抵觸感,逐步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
以北大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利用生活事物做一些新穎的小設計,如使用班級中常見的拖把、塑料盆等畫圓,利用實物畫出的圓更大,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學生自主尋找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如圓形的水杯底座、圓形的胸針等,并將其帶到課堂當中,通過實物了解、認識圓,或者指導學生觀察學校圓形的廣場,根據所學的知識計算廣場的周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升.
再以北大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溫度計當作教學素材,指導學生展開實驗探究.首先,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分發溫度計,讓學生觀察溫度計數值,記錄當前數值.接著,指導各個小組將溫度計放在室外、冰水等中,時間為5分鐘,隨后觀察與記錄溫度計數值.最后,在實物操作結束之后,為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負數,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操作逐步降低溫度計數值,將其從零上降到零下,并讓學生回顧生活中表示負數的情境.
四、使用圖畫再現情境,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生活化情境是一種新興的數學課程教學模式,現代多媒體設備則是現代教育領域延伸形成的新型輔助學習工具,將二者有機整合,可以極大地提升數學課堂情境教學質量和效率.多媒體工具作為現代教學設備,其具備直觀性、可視性等特征,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轉變為動畫、影視等形式.因此,在生活化情境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的圖畫展示功能打造圖畫情境,能引領學生多角度觀察知識,改善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自由,降低學習難度.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教學為例,小學生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對圓錐與圓柱的理解難度相對較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搭建模型,如制作一個簡單、常規的三維動畫,動畫中可以使用錐形、柱形制作一個組合圖形,讓學生簡單地理解立體圖形,在這一基礎上,引領學生觀察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激活學生已有的立體圖形經驗.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簡單的圖畫,再現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多維度觀察與分析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掌握知識的本質特征和內涵.
再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的教學為例,教師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特征,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出示一張兒童在公園玩耍的圖片,并適當將圖片倒置,提出問題:“如何將圖片還原?”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可以快速回答:“旋轉一下圖片,就可以將原本倒置的圖片還原.”基于此,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實踐,將倒置的圖形還原.通過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和理解圖形運動方式,明確掌握旋轉的意義和概念,為后續平移、旋轉的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設計游戲表現情境,激活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知識與語言類、藝術類課程相比較為乏味枯燥,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由教師講解理論知識,或者學生自主推理驗算,這使學生極易出現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注意力分散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化小游戲有機整合,創設趣味化的游戲情境,引領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專注度.
例如,為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培養學生的運算習慣,教師可以設計競賽游戲,將學生分為兩個不同的陣營,陣營一為“數字陣營”,陣營二為“運算符號陣營”,再為不同陣營劃分不同的任務,比如陣營一可以分為1~10的數字小組,而運算符號陣營可以根據小學常見符號劃分為“大于、小于、等于、加、減、乘、除”等多個小組.分組結束之后,教師帶領兩個陣營學生展開游戲競賽,教師在黑板、多媒體中展示或者口述一個運算公式,被點到名字的學生根據公式內容以及自己的身份角色按照位置有序排列,其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快速解答,并在教師下令之后,與能夠和自己組成答案的同學牽手,回答正確可以晉級,回答錯誤則被淘汰.趣味、生動的運算小游戲不僅能夠使數學學習氛圍更加輕松自在,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全面提升,而且能夠逐步鍛煉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反應能力.
六、構建操作體驗情境,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小學數學中,教材是最主要、最關鍵的輔助工具和參考依據,但是數學知識點復雜,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教學若是單純局限在教材當中,可能會出現照本宣科的問題,影響學生數學素養與思維的發展.另外,部分數學教師的教學思維比較滯后,致使學生極易陷入重復做題的困境,難以有效吸收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鑒于此,教師需要不斷改變數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選擇適當的時間讓數學知識回歸現實生活,提升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活躍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同時,教師可貼合學生現實生活和學習需求設計一些趣味體驗情境,構建實踐性活動項目,鼓勵學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合作等形式參與到活動中,突破數學教材的限制和約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借助生活實踐理解與感知數學知識,明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方向和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應用思維和能力,為學生后續學習高難度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北大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數據的表示和分析”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貼合現實生活構建實踐操作活動,包括調查班級同學課余活動項目、上興趣班的人數;調查同學課外閱讀興趣,如國外神話故事、國內神話故事、小說、詩篇等;也可圍繞社會熱點設計實踐操作項目,如調查一月內當地天氣狀況,如晴天、陰天、雨天、霧霾天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分配調查任務,如收集所需的數據、制作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并圍繞各種數據提出問題.比如,調查班級中同學課余活動時,需要分析研究課余活動時間和狀態,并精細劃分表格,包括課余活動項目、課余活動時間、課余活動場地等,完整填寫后提出問題并自主解答,如:活動人數最多的課余項目是什么?多少人玩游戲時間超過2小時?占總人數比例是多少?每日課外閱讀時間超過半小時的人數是多少?占比是多少?如何更好地安排課外活動時間?在圍繞數據提出問題、分析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將會站在數學角度理性、深入地思考生活實踐問題,培養知識應用能力.
此外,教師可立足數學實踐操作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品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比如,鼓勵學生調查當地天氣狀況,分析研究不同天氣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再在這一基礎上,為學生詳細講解霧霾天氣、風沙天氣的特征、起因、對自然生活以及人類日常生活的不良影響,并盡可能用統計圖展示惡劣天氣的影響,鼓勵學生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從小事出發,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實踐操作與探究,學生將會產生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感知,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結 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情境是生活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備趣味性、直觀性、多元性與可視性等特征,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識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讓數學課堂教學回歸現實生活,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知識探究積極性,讓學生可以主動、深入地學習數學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蘇霞.基于問題情境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平均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2(1):83-84.
[2]黨新玲.生活化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22):107-109.
[3]楊蓉,許婉露.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以“百分數的認識”為例[J].理科愛好者,2023(5):227-229.
[4]林建瑜.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當代教研論叢,2023,9(11):54-57.
[5]張秀林.讓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情境應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中),2019(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