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嶺峰
說起教育科研,許多教師馬上會想到“做課題”。是的,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內容,但不是教育科研的全部。教育科研是一種指向教育實踐的行動研究,它可以作為思考問題的技術被應用,具體表現為提出問題、歸因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四個環節,教師經歷這樣的過程有利于發展思考問題的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拿“教學管理中要求教師撰寫課后反思”這個例子來說。當前許多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質量不高、流于形式。針對此問題,一般人會簡單地將原因歸結為教師精力有限、責任心不強、應付意識過重等。但有研究意識的教學管理者就會從深層進行分析和思考:教師了解撰寫課后反思的價值嗎?什么樣的課后反思才是高質量的?教師寫的課后反思真的有“反思”的實質嗎?課后反思與教學行為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為什么寫了這么多年課后反思,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還是無題可選?……對這些問題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長時間注重形式化的“看量不求質”的課后反思撰寫管理,才是出現應付式撰寫的真正原因。解決此問題的關鍵,首先在于提升教師對課后反思寫作意義的認同,然后才是培養教師的課后反思寫作力。有教學管理者將課后反思與教師的教學研究、論文寫作、專業成長綜合起來思考,把撰寫課后反思作為日常校本教研活動的一部分。也有教學管理者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提出“主題+特色:教師日常教學‘反思日志管理策略創新研究”的研究課題。這樣,既可以探索教師撰寫課后反思的管理路徑,又有助于發展教師持續關注教學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當然,教育科研還應成為一線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即研究,研究助成長,引導教師做好教育科研是高質量教師隊伍培養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科研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學習力、思考力、實踐力以及經驗生長力,也正是課程改革中教師要發展的專業素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以后,許多課程理念有了變化,有些更是全新的內容。從課程理念的提出到教學實踐的應用,這一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線教師正確理解課程理念的內涵,認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的差異,對已有實踐經驗進行梳理,思考課程理念落地的路徑……研究意識較強的教師便會主動采用科研的方式進行探索。
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例,教師可以用“課程綜合化視域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與應用研究”這樣的課題展開研究,借助“課程綜合化”理念,在明晰“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概念和關系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也可以用“以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內容為載體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這樣的課題展開研究,探索以數學學科知識為基點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形成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應用與知識拓展的學習路徑。當然,還可以確立其他課題進行研究。無論研究哪個課題,教師都需要學習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相關的文獻,深刻理解其基本概念,準確把握實踐要點。同時,在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假設、分析與判斷,從而不斷改變、修正與總結,經歷“發現教育教學問題—形成研究課題—實施研究過程—提煉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的全過程。這無疑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教師實踐智慧的生長。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