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華
摘要:本文以崇左市為例,總結社會工作參與未成年人保護的做法,發現地區社會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保護存在介入深度不夠、路徑不順暢、制度性支持不夠、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建立邊境地區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機制、完善多元化的保護體系建設、加大對基層政府的培訓力度、加強社會工作人才培育力度等對策。
關鍵詞:社會工作;未成年人保護;分類保障
一、問題的提出
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表決通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加強了家庭保護要求,進一步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是保護未成年人的第一責任人,細化和完善監護人監護職責,未成年保護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家庭保護之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多個主體,需要多元化的保護路徑。本文以廣西崇左市為例,基于社會工作機構參與未成年人保護項目的實踐,研究社會工作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對策。
二、參與未成年人保護項目的實踐
崇左市是廣西陸路邊境線最長的邊境口岸城市,全市邊境線占廣西陸路邊境線總長度的52.3 %。跨境婚姻現象普遍,留守兒童問題嚴重,全市有留守兒童17 863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據調查,崇善社會工作機構(以下簡稱“CS社工”)2018年到2022年,承接民政系統購買的寧明縣、天等縣未成年人保護項目,主要服務對象是學校未成年人;大新縣社會工作與志愿者服務項目,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留守兒童;天等縣困境兒童保護和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項目;福利院兒童項目,主要對孤殘兒童開展關愛服務。共服務困境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等特殊未成年人10000余人次。
三、參與未成年人保護的方式
據調查了解,崇左市社會工作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參與方式主要包括對所有未成年群體開展普適性的教育,對特殊未成年人(困境和留守兒童)開展個案和小組等服務。從普適性層面和個案層面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介入,發揮當地志愿者和學生志愿者的優勢,形成了“社工+志愿者” 的聯動方式。
(一)開展普適性的團體活動
崇左市留守兒童問題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CS社工結合實際,利用師范院校學生志愿者的優勢,針對在校未成年人不同年級不同需求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針對身心健康問題開展“青春期知識” 等主題教育活動;針對安全問題開展“防校園暴力”“防性侵”“防溺水” 等主題活動;針對感恩意識淡薄問題開展“感恩教育” 主題活動;針對留守兒童社會交往問題開展“人際交往能力提升” 等特色主題活動。截至2022年,CS社工已開展60余場特色主題團體活動,服務人數累計2000余人次,使服務對象的社會化能力得到提升,與環境有正向的互動,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特殊困境兒童的抗逆力
據調查,CS社工以困境兒童的個人和家庭為介入對象,服務困境兒童100余人,這些個案大多是殘缺家庭的兒童,有些是中越跨境婚姻兒童。社工針對困境兒童及家庭的需求開展資源鏈接、精神慰藉、情緒疏導等個案服務,為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個人增能,提高他們的抗逆力,提升社會融入能力。
(三)提升監護人的監護水平
由于現在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隔代教育問題嚴峻,留守兒童大多缺乏家庭教育。CS社工開展“監護人加油站” 主題培訓,幫助監護人分析兒童的成長階段,了解兒童的心理需求,灌輸正確的溝通方式,讓他們在親子溝通中減少摩擦。據調查,CS社工共在天等縣開展監護人培訓 15次,培訓約450人次。
(四)壯大學校和本土志愿服務隊伍
據調查,社工通過招募志愿者,形成穩定的志愿者團隊。CS社工志愿者團隊共263人,累計參加社工活動1000多人次,共開展志愿者培訓約20次,培訓人數1000多人次。2019年,CS社工舉辦崇左市第二屆微公益創投項目大賽,選出15個優秀的志愿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兒童、青少年、婦女、老人等服務對象,開展素質拓展、心理輔導、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服務,并于2020年落地大新縣三個社區,服務得到當地群眾的充分認可,并得到《左江日報》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五)開展社區文娛活動
社會工作者可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的社區文化娛樂教育活動,吸引廣大兒童特別是“問題兒童” 積極參加,不致使“問題兒童” 產生“另類” 的感覺。[1]CS社工通過社區工作的方法介入特殊未成年人保護,以農村社區為依托,提高困境兒童的社會支持度。據調查,2018年以來,CS社工共開展了60次社區主題活動。通過開展社區活動能夠逐步提升農村未成年人的自信心和參與感,提高他們的社會參與能力。
四、社工介入未成年人保護的困境
社會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保護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社會救助體系的不足,為未成年人提供了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但是在介入過程會遇到不少問題。
(一)介入深度不夠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邊境地區的困境兒童中有部分事實無人撫養孤兒(以下簡稱“事實孤兒”)。這些兒童包括婚姻子女中的“事實孤兒”(母親為越南人,父親去世或者無勞動能力,母親改嫁或者回國),父親服刑或強制戒毒、母親改嫁等事實無人撫養的困境兒童。這些兒童雖然大都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臨時救助等,但是如何保證其得到長效和持久的保障是當前的一個難題。社會工作對這些兒童的介入僅停留在鏈接資源和情感慰藉等方面,介入的層次不深,發揮的作用有限。
(二)介入路徑不順暢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多個場所,社會工作介入過程中存在很多現實困難。學校是在校未成年人的主要場所,但是校方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度不夠,學校社會工作開展存在困難。如CS社工在介入學校時遇到有些學校不配合的現象,校方表示他們日常的工作很忙,無暇安排社工的活動,對社工的介入存在排斥的心態。另外,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非常的關鍵,但是未成年人家庭具有分散性和個別化,社會工作能介入的家庭不多。社會工作很難做到對未成年人的全方位保護。
(三)政策支持不夠
政府部門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社會工作的介入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但是社會工作在介入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過程中發現當地有些政府部門對社會工作的認識不夠,基層政府對社會工作的認識處于空白狀態,對社工的工作支持不夠,導致介入困難。如CS社工在協助某縣民政部門開展留守和困境兒童數據收集和錄入時,派出26名學生志愿者,但是只有5個鄉鎮愿意接收志愿者,甚至有些鄉鎮覺得志愿者進入會給他們添麻煩。
(四)內生動力不足
邊境地區社會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保護的空間距離遠,成本高,很難做到點對點駐村幫扶,對個案的介入深度不夠。如CS社工介入某村提供個案服務過程中就遇到了很多困難。該村是一個偏遠的貧困村,社工每次介入時耗費很多成本。雖然CS社工培育了當地的一名兼職社工,但是由于不是社會工作專業出身,其專業性顯得不足。
五、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機制
相關文件對困境兒童的分類不夠明確,對兒童的風險等級認定標準不夠詳細,也不夠權威。社工在介入時對兒童的評估沒有參考標準,在調查過程中對困境兒童的風險等級分類不明確。在進行困境兒童個案輔導時沒有形成標準化的介入機制,導致困境兒童在干預方面針對性不夠。
(二)保護場域存在分散性
推動留守兒童服務資源的整合,形成多元福利供給,共同參與兒童社會服務是非常重要的。[2]未成年人保護的場所涉及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場域,每個場域有不同的主體,保護工作具有多點性,多個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配合,存在斷層性和單一性。加上父母、老師、村委等主體對社會工作認知度不高,對社會工作的介入存在一定的排斥,社工需要多方位開展工作,容易出現顧此失彼,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三)基層群眾的認識不足
據調查了解,CS社工到基層開展服務時發現很多群眾對社會工作不了解,不知道社工是來干什么的,對社工的信任不足,導致社工要在宣傳方面花時間和精力,需要組織社區活動讓村民對社工有進一步的了解,在建立關系的過程中,社工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我們有時候入戶需要村干帶著我們,有村干帶的話村民才會相信,不然一開始很多村民誤以為我們是騙子。”Y社工說道。群眾認識不足是開展工作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本土社會工作力量薄弱
基層工作者的專業理念和知識不足、不扎實,沒有將社會工作與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也是造成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渠道不暢通、效能不足的重要原因。[3]社會工作的發展內生動力不足主要是由于崇左市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缺乏對社會工作發展的財政支持,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經費仍然依賴于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崇左市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經費不足,社會工作機構少,社會工作人才不足,崇左市執證社會工作者僅為100多人,真正從事一線社工工作的人則更少。
六、優化對策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多個主體,保護的場所更是具有多點性,社會工作介入是這個體系的一個分支和補充,如何通過社會工作的介入使得這個保護體系更加完整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一)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機制
困境兒童包含很多種類,邊境困境兒童更是具有特殊性,應進一步加大對邊境地區孤兒、事實孤兒等困境兒童的排查,逐步形成困境兒童的篩查、分類、評估和干預機制,建立精準的認定和保障機制。進一步擴大社會福利的覆蓋面,著實從制度上解決農村困境兒童的救助不足問題。
(二)完善多元化的保護體系建設
未成年人保護涉及多個部門、多個主體、多個場所,保護難度大。目前,國家、自治區、市、縣四級都出臺了關于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 的相關文件,各級聯席會議制度也已經形成。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的牽頭作用的同時,公安、教育、婦聯、團委等部門也應該主動作為,把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到位,真正形成未成年人保護網。這樣社會工作力量作為這個網絡的補充力量才能在這個保護系統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發揮專業力量去開展專業的服務。
(三)加大對基層政府的培訓力度
社會工作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主要手段,基層政府對社會工作的了解和支持程度直接影響社會工作介入的質量。要加大對縣級民政部門以及鄉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的培訓力度,加大對社會工作重要性的宣傳,提升他們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社會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支持,為社會工作介入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形成從上到下暢通的介入渠道,避免社會工作介入時遇到阻礙,如此才能提高效率,提高社會工作介入的有力保障。
(四)加強社會工作人才培育力度
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工作發展的源泉,政府層面需進一步加大對邊遠地區社會工作發展的支持,市、縣兩級應將社會工作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對社會工作機構的扶持,加大對社會工作人才的培育力度。對基層社區干部、村級兒童福利督導員等人員開展社會工作知識的培訓。采取激勵措施鼓勵社區干部考取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書,培育本土人才,把社工知識融入未成年人保護的各個環節當中,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不斷趨于專業化、職業化和規范化。
七、結束語
崇左市是邊境地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有特殊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任務艱巨,應該更進一步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從制度層面完善政府多部門的合作,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 的多點銜接、多元合作的聯動保護體系,更好地促進邊境地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促進邊境地區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迎生.社會工作概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402.
[2] 王才章,李夢偉.基于社會服務項目的兒童福利資源整合[J].當代青年研究,2016(05):61-66.
[3] 王思斌.增強社會工作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J].中國社會工作,202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