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見前 賀維
摘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利國惠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市民。本文對衡陽市民對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注度和責任感現狀、特點進行調研分析,找出衡陽市民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了相應解決思路,以期推動全社會對市民參與創建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育。
關鍵詞:衡陽市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責任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離不開物質文明建設也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中國特有的并切合中國實際的精神文明實踐活動,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根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2021版)》[1]設計了由20個問題組成的問卷,借助問卷星對215個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市民對全國文明城市的認知、市民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態度等。發放問卷覆蓋了不同年齡段和職業的市民,對問卷收集的材料,運用 SPSS軟件進行分析,保證研究的嚴謹性。此外,還對衡陽市所轄四個市區的52位市民進行了走訪調查,掌握了存在的實際困難和瓶頸難題,探討其深層次原因及這些因素與市民參與行為的關系,對改進全國文明城市實踐創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市民參與創建的責任感情況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體系是中國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進程中慢慢形成的,是中國政治與經濟發展的結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是某個部門、某個群體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每個人的熱切期待,也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2]因此,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的創建主體即市民的參與意愿和市民的責任感、擔當意識的提升作用重大。
(一)市民責任感的狀況
從2015年以來,衡陽市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實踐,在更高層次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優化了營商環境、推動了高質量發展,真正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一個重要原因是衡陽市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踐中責任感不斷增強。
1.市民的認知度很高
(1)市民對創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明確。責任感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責任感首先體現在正確認識創建的目的和作用上。調查發現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的明確,只有0.93 %的市民對創建目的不清楚(詳見表1)。
(2)市民了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多年的創建實踐和各種形式的宣傳等使大部分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比較了解(詳見表2)。
(3)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總體認識程度很高。市民在較長時間的創建實踐中已經感受創建帶來的好處,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7.68 %的市民認為創建有必要(詳見表3)。
2.市民參與積極性較高
責任感不僅體現在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認知上,還體現在市民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積極性上。
(1)大部分市民了解政府創建文明城市相關信息較主動,調查顯示只有18.14 %的市民從不主動獲取創建的信息,這也說明部分市民的創建責任感有所欠缺(詳見表4)。
(2)市民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積極性較高。通過對參與度的調查顯示,參與創建的市民比例超過70 %(詳見表5)。
(二)市民責任感的特點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中市民主人翁精神發揮較充分,責任擔當意識較強,近年來的創建成果得到了市民的認同,市民對衡陽市目前創建文明城市的滿意度為91.15 %。衡陽市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踐中的責任感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認識比較到位。從調查中發現,在黨和政府的推動下,衡陽市民積極關注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明確建設文明城市的重大意義,正確認識到文明城市創建對自身利益實現的作用,提升了市民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思想感情。
第二,大部分市民參與意愿強,能積極投入到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實踐中。調查中還發現,市民除了在思想認識上提高了對文明城市創建意義的正確認識外,還在行動上積極主動參加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比如,市民踐行文明城市創建要求比例較高、積極參加志愿服務等,為文明城市的創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二、市民責任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發展進程中也發現,不少市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踐中責任感存在問題,其中最根本的是少數市民責任感缺失、擔當意識不強。
1.少數市民的認知不到位
(1)少數市民對創建文明城市的目的不了解。調查發現,少數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的不明確,比如,對“衡陽市創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這一問題回答“不清楚” 的市民有2人,占被調查人數的0.93 %。這說明少數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的認識不明確。
(2)少數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不了解。調查發現,少數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不了解,比如,對“是否聽說過創建文明城市的相關政策” 這一問題回答是“沒聽說過” 的市民有14人,占被調查人數的6.51 %。這說明少數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不了解。
2.少數市民參與積極性較欠缺
(1)少數市民了解政府創建文明城市相關信息欠主動。調查發現,少數市民了解政府創建文明城市相關信息欠主動,比如,市民對“您有領取并閱讀過講文明、講禮貌、講公德、守秩序等方面的宣傳資料嗎” 這一問題回答是“沒有” 的市民有39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8.14 %。這說明少數市民了解政府創建文明城市相關信息欠主動。
(2)少數市民不積極關注和主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對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態度是消極的。比如,對“您是否參加過本市組織開展的文明創建活動” 這一問題回答是“沒參加過” 的市民有58人,占被調查人數的26.98 %;回答是“不知道” 的市民有5人,占被調查人數的2.33 %。這說明少數市民并非積極關注和主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對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態度是消極的。
(3)少數市民精神面貌欠佳。調查發現,少數市民精神面貌欠佳,比如,對“您認為身邊的志愿服務活動氛圍濃厚嗎?您愿意參加志愿服務嗎?” 這一問題回答是“不濃厚/不愿參加” 的市民有22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0.23 %。這說明少數市民精神面貌欠佳。
(二)相關原因分析
1.政府的教育欠缺
比如,對“您認為影響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這一問題回答是“市民的思想認識度” 的市民有195人,占被調查人數的90.7 %,這說明政府缺乏對市民進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知識的教育。
2.市民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市民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和責任感產生離不開市民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比如,對“您認為影響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這一問題回答是“市民的公德水平” 的市民有181人,占被調查人數的84.19 %;對“您認為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的難點在哪兒” 這一問題回答是“陋習難以革除” 的市民有136人,占被調查人數的63.26 %。這說明,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是市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踐中責任擔當意識和責任感缺失的原因之一。[3]
3.缺乏相應社會氛圍和機制
市民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和強烈的責任感產生也離不開有利于志愿者(義工)組織的社會氛圍和良好機制的形成。對“您認為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的難點在哪兒” 這一問題的回答是“沒有形成常態化機制” 的市民有132人,占被調查人數的61.4 %。這說明缺乏有利于志愿者(義工)組織的社會氛圍和良好機制一定程度上導致市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踐中責任擔當意識和責任感缺失。
4.對市民缺乏組織和引領
市民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和強烈的責任感產生離不開各個單位和社會組織對市民的組織和正確引領作用。對“您認為衡陽市文明城市創建的難點在哪兒” 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形式主義嚴重” 的市民有102人,占被調查人數的47.44 %。這說明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各個單位和社會組織缺乏對市民的組織和正確引領作用,這也是致使市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踐中責任擔當意識和責任感缺失的原因。
三、提高市民責任感的思路
(一)培養市民良好文明習慣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要重點對市民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使市民形成良好文明習慣。同時,把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良好風范轉化為市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讓市民能夠切實感受到自己素質提高后的巨大價值,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帶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進步。[4]
(二)調動市民志愿服務積極性
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要充分發動市民,形成人人參與的創建局面。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5]人人參與志愿服務,人人享有志愿服務。著力提高市民的志愿服務化程度,著力營造志愿服務濃厚氛圍,著力規范志愿服務隊伍建設。
(三)補短板強弱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 衡陽市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不僅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還要提升市民的創建責任感,調動市民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對標全國文明城市,采取措施補齊短板,爭先創優。
四、結束語
從衡陽已有的創建實踐看出,文明城市的創建不是一朝一夕、輕輕松松就能成功的。衡陽市政府要將創建成為常態化工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抓城市綠化、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抓創建主體即市民的綜合素質這一“軟環境”。只有市民責任感提升了,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市民將創建作為一種習慣,才能真正將創建落實到每時每刻的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 中央文明委頒發.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EB/OL].[2022-08-01].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6345886.html.
[2] 肖慧,陳冉.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背景下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研究:以J市為例[J].領導科學論壇,2022(03):53-56.
[3] “衡陽群眾”破百萬,正能量爆棚走天下[EB/OL].[2021-08-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20672435825563&wfr=spider&for=pc.
[4] 李金菊.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理論基礎及問題完善[J].現代經濟信息,2017(12):116.
[5] 周姝,李晨旭.文明城市創建視域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以“衡陽群眾”志愿服務為例[J].科教文匯,2022(18):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