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虎
摘要:社區的應急管理工作是國家應急能力建設和治理體系中最初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是應急管理工作最基礎的部分,對社區應急管理進行研究,及時發現當前社區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改善社區應急管理現狀、提高社區應急管理能力、維護整個社區乃至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拉薩城關區近年來幾大社區的現狀、趨勢及特點等進行分析,對社區的應急管理問題展開探討,有助于充分了解到社區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并從管理學角度有針對性地提出社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建議。
關鍵詞:突發事件;社區;應急能力;應急管理;沖賽康社區
拉薩城關區,無論是從人口規模來看,還是從流動人口規模來看,它都位居西藏自治區前列。其中沖賽康是拉薩市城關區內規模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各類商鋪共有436家,其中有大中型商場8家,平日每天的客流量達2萬多人次。龐大的流動人口數量給政府的管理造成了一系列困難,也對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一、社區應急管理能力評價體系
(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城市公共危機事件的應急能力為評價對象,通過分析研究相關的指標體系,從中選取了應用較為廣泛、相比較而言較為成熟的指標,構建初步的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應用AHP層次分析法對所選取的指標反復進行修改,最終確定目標層為應急管理能力,基準層也就是二級指標為:應急預備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和應急恢復能力。[1]每個二級指標下會有與其相匹配的幾個三級指標。
(二)社區應急管理能力指標修改
1.問卷的編制
本研究由于現實情況的約束,無法進行調研,故引用了知網上較成熟的問卷數據,并結合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鑒上的數據,得到了應急預備能力、應急反應能力、應急恢復能力3個因子,最終選取上述因子作為3個二級評價指標,因子所含條目作為12個三級評價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對社區的應急管理能力進行評價,使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其中的因子得分,從而確定評價指標權重,最終根據綜合評價得出社區店應急管理能力水平。
2.問卷的信效度分析
由于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西藏統計年鑒,并借鑒了現有的數據,通過分析發現,現有數據的信效度較高。球形檢驗結果為10 %,達到了顯著性水平,總量表的克龍巴赫系數為0.81,表明問卷信度良好,符合量表設計要求。
3.問卷數據分析
通過分析研究發現,40歲以上年齡段和初中及以下學歷群體的民眾應急管理意識薄弱,而18-40歲年齡段和較高學歷群體的應急管理意識較高,這可能與低教育程度群體、高年齡群體及高年齡低教育程度的群體對應急管理不敏感有關。
(三)社區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確定
本文以城市公共危機事件的應急能力作為評價對象,選取了較成熟的基礎指標,構建初步的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應用AHP方法對所選取的指標反復進行修改,最終確定目標層為應急管理能力,基準層也就是二級指標,然后是三級指標。具體的指標體系見表1。
本文應用AHP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計算影響因素所占的比重,根據通用的矩陣標度值,對評價指標兩兩比較,主觀構造判斷矩陣,然后進行計算,并做一致性檢驗,得到指標的相對權重。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根據文獻將建立好的評價指標體系發給征詢的專家,由專家依據1-9比例標度法,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判定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并分別賦予相對的標度。
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后,采用1-9標度,計算得出各指標的權重(詳見表2)。
對矩陣進行兩兩比較,每元素除以其相應列的總和,所得商所形成一個新的矩陣,就可以求矩陣R的行幾何平均值(詳見表3)。
根據以上矩陣,再用幾何平均法進行計算,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出CR>0.1,滿足一致性檢驗。
(四)指標權重確定
綜上二級指標權重所有結果,得到所有指標的權重(詳見表4)。
二、社區應急管理能力實證研究
(一)拉薩市沖賽康社區概況
許多學者對社區的理解各不相同,意見不一,對社區的說法也各不相同,每一種說法都各有其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社區的內涵。據我國統計年鑒顯示,我國的社區社會組織數量截至目前將近40萬個,社區數量非常龐大。全國社區服務數量逐年增多,漲幅也是巨大的。
2010年到2017年全國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由最初的15.3萬個增加至現在的40.7萬個,社區服務中心、站的數量由最初的5.7萬個增加至目前的16.8萬個,社區服務站的增長率由負增長到4.3 %,增長率幅度大。
本文的研究對象拉薩市沖賽康社區,位于城區核心地帶,總面積達到七萬多平方米。2003年沖賽康才真正地被認定為社區。沖賽康是拉薩市人口最密集的鬧市小區,地處八廓街,是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不同民族的生意人聚集在此,小區常住及外來人口4 000余人。
沖賽康社區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主要發展第三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將資源優勢改變成經濟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的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社區的各項經濟指標都在城關區各社區前列。
(二)社區應急管理能力綜合評價
在嚴格按照規則構建指標體系以及充分認識到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現狀的基礎之上,構建了城市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建立了三個二級指標,再確定各指標權重,進行計算匯總。
對西藏自治區應急管理能力進行實例評價,從得到的數據來看,西藏自治區的應急管理能力相對于其他西部城市而言略勝一籌,針對評價結果,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城市應急管理能力。
(三)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戶籍屬地管理不到位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而沖賽康社區的新增人口并未對戶籍有大的改動,[2,3]也沒有加入相關的社區。大量的退休同志在退休后受社區管理,但他們的某些關系,或者是戶口并沒有及時轉入社區。這些戶籍管理問題對社區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戰。
2.社區管理的行政化傾向嚴重
目前,在社區經費管理機制上缺乏統一性。社區建設并沒有形成一定的機制,導致部分資源無法共享。
3.社區居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
目前,沖賽康社區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第三產業,再加上有一部分居民一時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使得他們在生活上遇到一定的困難,這對于社會而言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三、社區應急管理建議
(一)加強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多角度、多數據源的城市應急管理架構,不斷完善體系,不斷提高應對發生應急事件的各項能力。
(二)加強應急管理的信息工作,對獲取到的信息充分利用、科學決策。同時政府應利用大數據加強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對公共事件進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使得政府的公共應急能力得到提升,并不斷向現代化方向發展。[4]
(三)加強完善公共危機事件的預測預警機制,提高政府的應急預測、預警能力,努力做到科學預警、有效預測、全面預防。
(四)不斷增強公民公共危機事件的防范意識教育。地方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強化這種觀念,不斷加強自救、互救的相關能力。
(五)加強戶籍屬地管理。在人口管理上,社區應聯合相關部門,強化對社區人口的常態化管理。
(六)培育社區意識。社區管理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一環,應建立社區建設網站,增強信息的流通,促進居民的參與意識。積極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形成社區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七)強化社區的各項職能,從而適應社區的全面發展以及社區居民的需求,促進社區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同時加強市民的教育管理,加強社區教育。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區組織的具有公益性的活動,確保社區的長期穩定。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的影響凸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地位也愈發顯著。所以,社區建設是大趨勢,社區功能要不斷完善,這需要全社會每個人共同努力,更好地為社區服務。本文在相關理論的支撐下構建起了社區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該體系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實證分析可知,在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下,西藏自治區的應急管理能力相對于其他西部城市而言略勝一籌,城市應急管理能力仍有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 顧金喜.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5-06(005).
[2] 楊艷杰.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N].黑龍江日報, 2020-04-30(005).
[3] 王躍榮.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幾個著力點[N].中國應急管理報,2020-04-25(007).
[4] 王躍榮.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幾個著力點[N].青海日報,2020-04-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