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佳
摘? ?要:隨著藝考新規的實施,藝考形式的逐步完善,對美術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藝術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針對當前美術高考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尊重美術生心理特征,遵循他們成長和專業發展的規律。探究藝術高中適應性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藝考與未來職業掛鉤,妙用潛移默化的教學方法,提高藝術生的學習熱情,激發藝術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考改革;美術高考;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12-0029-03
人們往往喜歡稱贊那些成功人事,羨慕他們進入頂尖藝術院校最終取得世俗意義上的“名人”稱號,但很少有人注意那些經歷藝考的普通學生。他們加入藝考隊伍,走上一條小眾的藝考道路,進入了夢想中的高等學府,當這些考生實現考學的夢想時,面對的現實卻是:不喜歡的專業、沒有興趣的課程、沒有儲備的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這種心情和狀況轉化成為厭學、逃課和機械的完成學習任務。從筆者身邊的經歷來看,當年參加藝考,順利進入美術學院的同學,由于天賦和興趣并不利于自己的專業學習,以至于這四年的學習非常痛苦,當他們拿到畢業證走向社會后轉行的大有人在。2024年,全國將實施新一輪藝考改革。這次改革力度非常大,對藝考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藝術人才的同時,其重要核心在于弘揚真善美,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高中藝術教育也要抓住契機,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改革,調整教育教學思路和秩序,使學校教學快速適應新的藝術高考。
一、重視 “專業課+文化課”錄取形式變化
隨著高考制度改革以及高中教育改革持續深化,全國各地催生出大量藝術特色高中,藝術特色高中是國家大力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的產物。高等藝術類院校的擴招,藝術類高考的特殊方式,加之實現大學的夢想,這些因素導致藝術高中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青睞。
新一輪藝考改革,明確指出提高藝術類考生的文化課錄取分數,這對于美術生高考已不再是一個捷徑。現如今,美術高考的“熱度”已漸漸冷卻,文化課要求明顯提升已成為藝術特色高中教學面對的一大挑戰。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逐步提高文化成績要求,扭轉部分高校藝術專業人才選拔“重專業輕文化”傾向。從各省聯考美術試題來看,今年試題變化大,創作程度增強, 2024年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美院的美術學、藝術設計學等美術理論類專業無需參加校考,直接按高考文化成績錄取;已經實行平行志愿但文化課占比沒有達到 50%的省份,將來要提高文化成績,其在綜合分的占比不低于50%;少數組織校考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在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所在省(區、市)普通類專業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省級統考成績合格且達到學校劃定的最低成績要求基礎上,依據考生校考成績擇優錄取。
這次規定中著重強調文化成績提升的背后,文化、專業的考試難度也在加大,藝術高中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把文化課、專業課的教學回歸科學化、合理化。隨著藝考新規的實施和完善,各省各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會大幅提高,美術生想要跨過這道高門檻,以往專業短期機械的培訓,低分的文化錄取線將一去不復返。在藝術成長的道路上文化素養對于一個職業藝術家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藝術高中必須堅持教學的科學性,教學過程體現遵循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規律,按教學固有的規律、措施和辦法來提高文化課成績,在教學、師資、課程等方面進行文化課、專業課的適應性調整,做好迎接新一輪的藝考準備。
二、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保護其天賦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學校對于文化成績較差未來參加普通高考無望的學生,升入高二年級就開始動員學生參加藝考,自身條件好、有音樂細胞和表演才能的學生選擇音樂、舞蹈、播音主持,但沒有這些先天條件的學生全部都要求選擇美術藝考。2012年筆者也被選擇了美術藝考這條道路,高二、高三進行了一年左右美術的強化訓練,訓練完全是以應試內容為主,每日重復著素描頭像、人物速寫、色彩靜物。2013年筆者參加河北省美術聯考,因考試內容與平時訓練的內容一致,聯考順利地通過了本科分數線。訓練雖然讓學生取得成績,但單一化的模仿訓練削減了創作激情,創新意識逐漸被磨滅,作品呈現的統一模式,違背了藝術百花齊放的原則,也失去了藝術的感受、想象和創作的魅力。
2024年開始施行的《河北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實施方案》中對原省級統考科類設置的美術類、音樂類、舞蹈類等3類,擴大為美術與設計類、音樂類、舞蹈類、表(導)演類、播音與主持類和書法類等6類。細心的學生和家長可能發現,《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加入了“新三科”,即舞蹈、戲劇、影視專業,這是時代發展的需求,體現了教育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的目的。2024年藝考的科類更加全面,讓熱愛藝術的學生選擇面更廣。面對新形勢、新選類,藝術高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天賦,明確自己的學術性向;另一方面介紹高校專業與社會職業,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判斷,給學生和家長提供指導和建議,讓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最終選出既符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又滿足高校專業需求的選考科目。
三、合理安排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比例
藝術高中與普通高中相比,因為增加了藝術專業的學習,所以學生的學習負擔要比普通高中學生還要重。根據新藝考形勢、新選類,學校可提前定出三年的教學計劃和每個學期課程的具體安排。在完成文化課的學習任務的同時,合理安排藝術生的專業課的學習時間,優化教學、優化學習過程,使學生在最佳學習狀態中獲得最大化的學習成果。就美術生的課程比例來看,高一文化課占70%,專業課占30%;高二文化課占75%,專業課占25%;高三文化課占50%,專業課占50%。學生可以在三年里學習到專業課程,這種安排可以最大化地實現教學價值,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
四、回歸美術固有的教學規律
美術是“造型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美術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愛美之心是人的天性,對于那些喜歡繪畫又有美術天賦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基本的美術表現技能,是藝術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習美術的表現技巧和表達能力,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需要長期連續性的訓練,是一個長時間不斷地積累經驗的過程。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和價值性,不應該為了應試去突擊培訓。
在學習素描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在畫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的同時,收獲教師美學指導和藝術熏陶才是更為重要的。例如,寫生石膏幾何體時,需要提醒學生觀察、分析、空間想象,體會空間關系的變幻,了解形式美的規律,追求構圖的美感及準確的形體塑造,掌握科學的透視原理與精準的造型能力以及運用明暗調表達石膏幾何體。素描不是單純的技術磨練,它是造型設計專業學生必備的繪畫技能,其蘊涵著繪畫對象中所存在的全部有價值的藝術信息。毫無疑問,學會使用素描的語匯服務于創作的自由表達是素描學習的重中之重。
糾正之前專業集中培訓拿美術合格證的思路,還繪畫藝術的真實性。藝術的真實不等同于自然的真實,學生雖然把照片臨摹的很像,但是忽略了繪畫本質的東西。對于繪畫而言,本質的東西要通過表象來體現,但只是“像”并不能完全體現事物的本質。畫面形態未必完全是對自然本身的照搬,要讓學生著重分析和理解對象的自然規律與藝術規律,不是盲目、隨性,背棄法則,急于求成,把教學局限在被動的描摹上,缺少主動創作的激情。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基礎的個體差異,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建立信心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總之,新高考政策的實行對學生而言會有更多利好形式,重要的是學校和學生要提前設立目標,直面競爭激烈的人才選拔形式,探索適合學生天賦的人才培養體系。美術專業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明確正確的目標和正確方法的指引,加之科學的專業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需要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擺脫程式化的教學訓練模式,多為學生的健全發展著想,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增加可以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學習樂趣的方法,使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培養。
參考文獻:
[1]宋海軍.試析基礎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高等美術教育的影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5(11):137~139.
[2]才? ?予.設計素描充滿創新活力——淺談傳統繪畫素描與設計素描的差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16):170~171.
[3]尚? ?坤.論當下美術高考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J].科普童話,2019,(3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