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 要]創新創業能力作為大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受到廣大高校的重視。文章對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本領的方法路徑進行了初步探討,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對于創新創業的概念及創新創業能力的組成結構進行了簡要論述,提出創新創業能力是一個綜合能力,并且從概念上進行了拓展;之后,綜合一些研究成果,對高校學生目前的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現狀做了初步探究。在明晰了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引進OBE教學理念,探究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以期能夠為高校雙創教學建設提供一些發展思路。
[關鍵詞]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2-0069-04
創新創業能力是現代大學生必備的素養,國家與民族的進步需要創新作為驅動力,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發展力量,對社會發展起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努力為個人的發展創造機會,還能夠促進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路徑對高校學生的這種能力進行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現在,雙創教育已成為高校教學體系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對此也很重視,為鼓勵雙創教育制定了許多有關政策,這些都為增強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文試通過查閱有關文獻,并嘗試結合OBE教育理念,對培養高校學生養成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思路進行初步探究。
一、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內容概說
創新是人們發現事物已有矛盾,并利用現存思維方式提出新想法,在當時所具備的條件下改進舊事物、發明新事物的過程;創業則是人們通過培養獨立能力、管理能力、事業心等品質,開創新事業的過程。而創新創業則并非將二者直接糅合在一起,它是以創新教育為基礎,以創業為導向,其目標在于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激發人的創造性。[1]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認為的,教育并不只是傳播知識,其內核在于對一個人心靈的“喚醒”。對于大學教育而言,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加大力度是至關重要的。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發現探尋、化解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自主性、多元化的學習有很大裨益。[2]
“創新”與“創業”是兩個既有區別而又相互聯系的概念,創新可以為創業提供思想與物質上的支持,創業則能夠反過來推動創新的實現。
從根本上看,創新創業是在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其包含了個體性質與社會性質兩大方面。從個體層面講,創新創業是在對自我認知進行革新,并在行為模式上產生一系列轉變;而從社會層面來講,嶄新的理論、思想經由創新而出現,創業則為社會發展創造了物質或精神財富。在雙創教育中,個人最不應該被疏忽,因為這是最基本的層面。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應該從最基本的方面入手,雙創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意志與能力,而并不只是通常所認為的就業技能。[3]
二、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結構組成
創新創業能力是一個多維度的能力體系,對于體系中包含的具體內容,學者們眾說紛紜。王洪才等人(2020)認為,創新創業能力重點包括七個方面,即自我認知、謀劃設計、實踐嘗試、合作交流、機遇把握、風險規避與挫折抵抗。對于不同類型的學校,譬如研究型院校、教育型院校及職業型院校,由于其培養目標體系的差異,能力培養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此外,這些能力也并非靜態的,而是可以通過鍛煉而不斷發展的。學者林珍(2019)從科學人才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需要有四方面的能力,即追求人生目標的毅力、接觸新事物并分析的能力、多方面實踐的能力以及面對社會問題的能力,其中個人毅力是比較重要的。[4]孫媛媛(2018)則認為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應從三個角度入手,即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創業本領的培養和實踐本領培養。而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制的《培養創業精神報告》(曼谷,1994,UNESCO),創業能力共有四個衡量標準,即起始能力、強化能力、持久能力與實行能力。[5]具體的內容見表1。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素質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任何一項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上述內容只是創新創業能力的基本點。實際上,我們還應考慮到大學生個體間在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以及個人特質方面所具有的差別,以及不同院校的性質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別,因此在界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時,應當較為全面并且根據實際有所側重。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狀況
(一)高校學生相關理念的狀況
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是雙創教育所要達成的重要目標,具體而言就是培養學生看到問題、開拓進取的能力。因此,通過對高校學生創新方面的理念進行調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有關這個問題,王藝昊(2019)對我國30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將獲得的反饋信息進行整理,結果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表示認同,認為“創新創業是實現理想的途徑,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此外,大學生群體普遍認為自身具有優勢,具體表現在“朝氣蓬勃,敢于拼搏”“思維開闊,開放自信”“好學上進,銳意進取”“視野寬廣,勇于創造”等,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是有積極看法的,并且對于發展前景較為看好。但與此同時根據王藝昊的調查歸納,可以發現目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1.意識不濃;2.觀念陳舊;3.理想偏頗;4.精神缺乏;5.思維單一。多數學生缺乏獨立自主意識與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雖有創新創業的理想,卻缺乏堅持奮斗的精神;在觀念方面,多數學生不能很全面地看待創新創業,只是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就業,過于重視技能而輕視精神;在理想價值方面,部分學生不能妥當處理集體價值與個人價值間的關系,過分強調自我實現,而忽視了集體與社會的發展;在精神方面,當代學生主要表現為依賴性較強,獨立自主能力有一定不足;思維方面,則表現在不少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缺乏規劃,不習慣團體合作。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雙創教育的不足之處。[6]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狀況
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獲得離不開雙創教育培養,因此通過了解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方式,也可一窺雙創教育的發展現狀。學者向春霞(2019)基于“三螺旋理論”,從學校、政府、企業三者行使功能的角度入手,分析多所一流大學的雙創教育模式。結果顯示,從這三方面來看,學校起到實施的作用,通過設置相關的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等,直接實行雙創教育;企業起到協助的作用,通過與政府、學校共建平臺、提供資金,從而推動雙創教育發展;而政府則起到引領的作用,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提供資金等方式引導高校雙創教育的開展。[6]具體內容見表2。
薛成龍(2016)等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報告》,對我國在十二五期間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回顧,根據他的研究結果,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高校雙創教育的發展在以下幾個方面有較大進展:1.實驗室與實驗基地建設;2.大學生科研訓練;3.大創教育及大學生就創指導的開設;4.學分制管理模式改進;5.校內外聯合培養制度的建立。[7]
創新創業類比賽也是近年來很受關注的一個方面,其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相關比賽如“‘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等,在各大高校積極開辦,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許多學校也以比賽為依托進行創新創業教育。
總體來說,現階段在雙創方面,我國對人才進行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1.以創新創業類相關賽事為主體,對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進行拓展;2.將創新創業體系與學科具體培養方式相結合,重視鑄造學生的專業品質;3.就業競爭力為重要目標,培育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也有學者將不同的高校分為研究型院校、地方綜合性院校以及職業型院校,并比較它們之間雙創教育的異同點,這也是很有道理的。
四、OBE教學理念下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
(一)OBE教學理念概說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的提出者是美國的Spady等人,他們在1981年提出這種理念,即以目標成果為導向進行教育。與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該理念更注重學生的發展,即通過教學需要讓學生擁有什么能力,并以此為基礎,自上而下進行整體課程思路的構建。
完整的OBE結構模式包含五個方面:一個執行范式(1 Paradigm)、兩個關鍵愿景(2 Purposes)、三個關鍵前提(3 Premises)、四個執行法則(4 Principles)和五個實施要略(5 Practices)。其中,一個執行范式是指在教育開始就要設定相關目標,并由此反向設計教學策略、評價體系等;兩個關鍵目標則是要設立預期要達成的目標,并且努力為此創造成功的機會;三個關鍵前提是認為學生均能有成就、教學的每項工作都對此有影響、成功的學習是一個正向的體系;四個執行原則包括聚焦最終目標、自頂層向下設計、對結果積極期待和尋找達成目標的機會,即要明白最高目標,并以此向下進行創設;五個實施要點包括明確成果、建立體系、明細策略、自我評價、逐漸攀登。[8]
(二)OBE理念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
關于OBE理論在大學生教育中的應用,許多學者從不同研究方向進行了探究。理論上講,OBE理論是一個方法體系,適用于所有學科的教學,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自然也包含在其中。
教學設計對于專業教育而言是很重要的,學者李志義(2015)曾就應用OBE進行教學設計做過相關探究。該學者認為,結果導向教育應遵循反向設計方法,從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開始,向下逐級分劃五個不同的方面,分別是畢業目標、與畢業目標相應的指標點、課程體系、教學要求以及教學內容,并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規劃設計。
在李志義的觀點中,教學培養目標包括內部目標與外部目標兩大方面,前者是學生自身與學校教學的期望,而后者則是整個行業、社會和國家的需求。在設立目標時,需要內涵準確、條理清晰,每一個培養目標都要與畢業要求相聯系,同時畢業要求也都要有相應的指標對應;通過這些要點的明晰,教學人員要設置合理的教學體系,建立課程間及課內外的縱橫聯系,防止知識點與總體目標的孤立,從而使教學大綱能夠真正根據能力培養需求而設置。[9]
申天恩等(2016)則根據美國工程與教育技術認證協會(ABET)的建議流程機制等實踐成果,提出了四個方面的OBE設計理念,即目標指向、橫向聯合、縱向連貫、設立能力檢驗機制,并建立了教學成果圈、教育質量內圈和教育質量外圈三循環的成果導向式教學設計模型。第一個回圈檢驗老師和學校的教學能力,第二個回圈檢驗學生是否擁有畢業時需要具備的能力,第三個回圈則檢驗學生是否具有國家、社會所需要的能力。[8]
由此可見,在運用OBE理念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本領時,首要的是明確目標,目標要點在于通過教育使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相關的意識、知識及經驗。在意識培養方面,個人內在動機、興趣與價值觀念是重要的三點;在知識方面,要注意一般性知識與個人同化的知識;在經驗方面,則要注意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綜合一些學者的看法,在進行創新創業的OBE理論模式設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應注意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可以設置相關比賽活動,增加實踐機會,同時學校、企業與政府聯合搭建平臺。2.將創新教育和總體課程內容構架融合。傳統的課程模式可能只是開設一門創新創業課,這不但對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作用不大,同時與專業體系也有脫節。因此,我們需要改革現有教學體系,使其更適應創新自主性學習的需要,并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同時,也要在已有課程中增加一些創新性的環節,并與當下的行業發展緊密結合,鼓勵同學進行創造。3.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些學生可能有意愿繼續在學術上深造,有些學生可能更加偏向于就業,對此,學校應盡力為不同的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4.建立科學、客觀的學生評價機制,盡可能進行個性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以免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是關系到國家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因素,對于這種能力的培養我們需要從根本的方面進行考慮,教育工作者應當全面理解創新創業的含義、積極學習不同教學案例中的方法,采取先進的教育手段,更好地通過教育使大學生真正擁有創新創業能力。文章綜合以上幾方面分別進行了簡要的論述,以期為高校雙創教育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林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8.
[2]石麗,李吉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困境與路徑優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2):100-104.
[3]王洪才,鄭雅倩.創新創業教育的哲學假設與實踐意蘊[J].高校教育管理,2020(6):34-40.
[4]林珍.科學人才觀視閾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9.
[5]呂程慧.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路徑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7.
[6]向春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9.
[7]薛成龍,盧彩辰,李端淼.“十二五”期間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的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20-28,73.
[8]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論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47-51.
[9]李志義.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5(3):32-39.
(責任編輯:杜家和)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raining Path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Zhang Lifang
(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Tourism,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important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as a result, it gets many universiti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basic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s about this ability to college students. Firs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asic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n, this article synthesized som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mad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basic informations above, this article made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path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other scholars achievement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OBE education ide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Training Pa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