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后冬奧時代,我國持續釋放冰雪產業紅利,變“冷資源”為“熱經濟”,冰雪文化產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與發展動力。如何持續推動我國冰雪文化產業發展,有力拓展“冰天雪地”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首要的是從冰雪產品入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冰雪文創產品體系,儲備和培育冰雪產品創意設計人才。高校作為冰雪文化創新設計人才的孵化基地,在教學實踐中立足地域冰雪資源優勢,踐行文創教學,培養創意設計領域的生力軍。當前,黑龍江高校發揮冰雪地緣優勢,紛紛投入教學資源,開發與冰雪文創相關的教學實踐課程,已取得初步進展,但課程體系與實踐環節的融合度與契合度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對冰雪文創產品實踐教學策略的探討,具有理論價值也有實踐意義。本文以高校產學研實踐教學與工作室校企協同教學為依托,應用質性研究方法,對冰雪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基礎理論教學、文創品牌設計教學、冰雪文旅IP設計教學、文創包裝設計教學、校企合作課程、冰雪文化研學、文創新媒體設計教學、冰雪景觀設計,共八個方向展開論述,以期構建校企合作的工作室項目式教學和產學研實踐教學平臺,為打造融合冰雪美育、冰雪旅游、冰雪生態等方向的融合性課程體系提供研究策略。
黑龍江省冰雪文化資源豐富,擁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已發展出具有影響力的冰雪文化產品和品牌。已有冰雪文化產品涉及到“吃、住、行、游、娛”,主要類別有冰雪雕塑、冰雪運動和冰雪節慶活動等。梳理黑龍江冰雪文化的發展背景,冰雪產品發展現狀以及高校參與冰雪文創產品設計研發的優勢,有助于指導教學的開展和文創項目的執行。
1 黑龍江省冰雪文化發展背景
冰雪文化是指人們在冰雪自然生態環境中,具有冰雪符號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的統稱。廣義的冰雪文化是指人類在冰雪環境中從事社會實踐所創造的精神與物質文化的總和;狹義的冰雪文化則專指冰雪藝術、冰雪娛樂等冰雪文化活動。近年,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等地已成為國內冰雪文化產業的核心區域。黑龍江省是其中緯度最高的省份,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冰雪資源優勢。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之后,“冬奧會效應”催生出新一輪冰雪經濟大發展的機遇。黑龍江緊隨后冬奧時代,大力推進冰雪經濟,提升冰雪文化,引進戰略資本,聚焦冰雪旅游、生態旅游、數字文化、文化創意等文旅產業項目。
2 黑龍江省冰雪產品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的冰雪產品種類,主要包括冰雪主題公園、滑雪、滑冰、冰雕、雪雕等。以省內冰雪旅游節慶活動為例,有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中國黑龍江國際滑雪節、中國雪鄉旅游節、牡丹江雪城文化旅游節、漠河冰雪文化節等。雖然冰雪產品種類具有一定的豐富性,但產品體驗性較差,產品之間缺少連接互動,內容過于單一,容易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主要是因為這些冰雪旅游產品沒有與龍江習俗、少數民族生活等特色文化結合起來。冰雪大世界及其冰滑梯、冰爬犁等冰雪旅游產品,因室外溫度過低,導致游客難以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冰雪文化及冰雪運動的樂趣。還缺少溫度適宜的冰雪觀光車、冰雪休閑空間、冰雪主題酒店,無法帶給游客優質的冰雪旅游體驗。
3 黑龍江省高校參與冰雪文創產品研發的優勢
黑龍江省冰雪文創產品的發展優勢,除地理環境和生態資源外,主要來源于國際性的冰雪文化氛圍、高校對冰雪文化的重視和教學科研的目標三個方面。
3.1 國際性的冰雪文化氛圍
黑龍江省高校擁有先天的生態資源優勢,一直沉浸在冰雪文化的場域之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對冰雪的體驗是全方位、多視角的,從冬季的體育冰上課,到冰雪題材的寫生課、攝影課、公共藝術課等等。在校園之外,高校師生也有豐富的冰雪體驗活動。每年哈爾濱市的冰燈游園會與冰雪大世界都有眾多高校的藝術作品呈現其中。2014年,哈爾濱成功申辦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省內外高校踴躍參與大冬會視覺形象設計與吉祥物設計;2017年,國內外34個城市參與的冰雪旅游組織籌建大會在哈市舉行,提升了哈市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與哈爾濱師范大學聯合主辦哈爾濱冰雪產業主題研討會,闡明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加快形成協同推進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實現龍江振興貢獻高校智慧和力量。2023年在哈爾濱舉辦第四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高層論壇,省內高校踴躍參加。諸多此類的冰雪文化的國際性活動項目精彩紛呈,亮點頻出,推動了高校教育產業與冰雪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
3.2 黑龍江省高校對冰雪文化發展的重視
黑龍江省各高校是冰雪文化建設的陣地,也是培養冰雪產業創新性人才與技術人才的基地。在相關政府機構的培育扶持下,文體類高校師生積極投身冰雪文化的實踐項目中。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每年舉辦大學生冰雪雕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們參與冰雪藝術活動。各高校也競相成立了以冰雪產業為發展目標的實踐基地,如哈爾濱學院冰雪雕塑藝術研究基地、哈爾濱商業大學冰雪裝備研發基地、黑龍江大學冰雪旅游研究基地、東北林業大學冰雪生態研究基地與哈爾濱師范大學冰雪文化藝術研究基地。
3.3 冰雪產品的需求成為教學的出發點
冰雪旅游帶動了冰雪產品的需求量增大,如旅游上游產業的冰雪服裝服飾、鞋帽和裝備等度假產品。然而這些旅游產品明顯供給不足,中高端產品和復合體驗產品也存在短板。在冰雪裝備方面有技術領先的企業,但規模不大,門類也比較少,缺乏系統規劃。這些需求和不足,部分成為推動教學與科研發展的重要課題,逐步成為高校和企業協同攻堅的目標。
4 冰雪文創產品的教學策略建構
冰雪文創產品教學就是從冰雪產品需求出發,以教學、社會項目、科研、創新、創業、實踐成果為基礎進行的綜合性的教學活動,需要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各個學科和企事業單位的對接中,進行長期的、全方位的摸索和實踐。
冰雪文創產品設計教學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理論教學,二是項目實踐教學。理論講授部分,可以從文創產品的內涵、分類、設計方向、田野調查、資源分享中去逐步探索。在項目實踐中,可以與當地的企事業單位和文化部門合作,以工作室為平臺,合理地應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
4.1 冰雪文創產品的基礎理論教學
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冰雪文創產品的內涵和類別。內涵可以理解為,創新性地運用冰雪造型元素,并融入其他藝術形式制作的,集觀賞性、紀念性、功能性為一體的特殊商品。其類別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向分類。在旅游紀念品商店、體育館、博物館、賣場和電商渠道售出的屬于狹義的冰雪文創產品。如以冰雪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圖書影音,提取冰雪元素設計而成的各類充滿意趣的生活用品,還包括冰雪題材的裝飾藝術作品、雕塑模型、服裝服飾、兒童玩具等等。廣義的冰雪文創產品,涵蓋了冰雪主題的,尤其是冰雪運動為題材的影視綜藝節目、冰雪運動應用類APP、冰雪藝術與體育數字體驗項目、冰雪動漫游戲、冰雪主題的文化藝術展覽以及休閑設施等。
其次,師生共同梳理冰雪文創產品策劃的創意來源。第一,從歷史文化的視角開發冰雪旅游產品。深度挖掘我省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東北抗聯文化”“金源文化”“北大荒文化”等。第二,從飲食文化的視角開發冰雪旅游產品。如馬迭爾冰棍、凍柿子、凍梨、冰糖葫蘆等。特色冰雪飲食文化與旅游產品有機結合,使旅游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冰雪美食。第三,將紀念品與冰雪旅游產品相融合。冰雪旅游紀念品是指視覺上體現冰雪主題,賦予民族、民俗與社會特征,通過一定材料加工的旅游紀念產品。例如印有冰雪元素和特色文化圖案的服飾、手工藝品、箱包、冰雪裝備等。
4.2 冰雪文創品牌設計實踐教學
冰雪文創品牌是展現冰雪文化特質和形象的媒介,能夠樹立所在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認同,有利于在受眾心中強化冰雪文化的辨識度和認可度。
冰雪文創品牌設計課程可以圍繞地域品牌和文創產品品牌兩個方向進行。地域品牌可以涵蓋城市品牌形象、文化空間品牌形象、藝術展演主視覺形象等,文創產品的品牌形象可以是文創公司的企業形象、某一品類文創產品的品牌形象,也可以是冰雪節慶活動的視覺形象等等。隨著冰雪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其類別也將隨之拓展,冰雪文創產品的品牌形象的涉及領域也將隨時代更迭。
以塑造哈爾濱城市冰雪文化品牌為例,在課程中貫徹理念先行,讓學生前期調研冰雪文化的相關理論范疇,其中包括冰雪產業、冰雪文化與冰雪經濟,了解其內涵及外延,并學習相關政策。然后研究哈爾濱城市冰雪文化,從起源、發展、創新、未來等方面入手。第一階段,研究報告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并在過程中適時進行田野調查。第二階段,進行基礎冰雪圖形的創新、城市色彩采集以及城市圖像風格提煉。第三階段,挖掘城市特色,尋找能夠展現冰雪文化特色與歷史人文景觀的圖形進行圖像重構訓練。第四階段,塑造品牌字體形象。在文獻中梳理與冰雪關聯的旅游標語與關鍵詞,對字型字意進行再設計。第五階段,品牌圖形與字體進行組合,并嘗試多種組合方式與場景置入。最后,總結設計理念與設計過程,與同學們分享作品成果,并交流心得。在文創品牌設計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打造冰雪文創品牌的目標,就是凸顯文化價值,創造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4.3 冰雪文旅IP設計教學
文旅IP實際上就是旅游者與旅游地之間的橋梁締造者,是在旅游地誕生的帶有特定社群基因、集合特定消費價值觀的商業權力。旅游IP是所有IP類型中復雜性、綜合性最強的跨界IP。
冰雪文旅IP的塑造需要投入足夠多的精力進行田野考察和文獻調研,在省內外采風課程中可以提前植入相關環節,有利于后期課程開發和教學資源儲備。引導學生梳理冰雪文旅IP素材,從自然資源、歷史資源、交通資源、地方民俗、獨特飲食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實地考察與總結。在設計實踐中,強調設計原則應圍繞IP形象的基因化、符號化、可持續化、場景化與生態化。IP基因化的核心就是人格化,創作出優質的具有情感溫度與價值觀鏈接的IP,需要不斷深入挖掘相關人文素材。IP的符號化,在于可以使IP能夠被快速銘記和發現,需要開發出一個符號進行承載冰雪文旅IP形象,以便學生后續建立較為完整的視覺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和理念識別系統。IP的可持續化設計,將IP角色孵化作為起始點,嘗試策劃冰雪文旅IP的人格化塑造,迭代新造型和新理念,在延續原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持續更新。IP的場景化體驗,IP的角色塑造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設計冰雪文旅體驗場景。強調場景設計的參與感、儀式感與信任感。IP的生態設計,是把各類協作主體、各類資源和創意形式進行廣泛的連接,實現更加高效的生產。其中包括冰雪文旅IP衍生品的開發、主題店的打造、IP的聯名展覽等等。此教學環節可以通過策劃案和設計實操兩部分進行。
由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與騰訊共同打造的IP形象——爽爽虎,結合冰雪場景與故事情節,成為冰雪旅游的形象“代言人”和文旅數字虛擬主播。同時打造爽爽虎冰雪文旅體驗,設計制作創意短視頻《爽爽虎的龍江旅游公開課》和微信表情包。以爽爽虎為范本,學生嘗試開發更多冰雪IP形象,并結合場景進行數字創意設計。
4.4 冰雪文化與包裝設計教學
文創包裝設計是一門融合設計學、消費心理學、傳播學及市場營銷學的交叉性學科。設計對象涵蓋了文創紀念品和地方特色食品兩大類。前者是大多以便攜性為主的紀念品,通過文創品商店、旅游景點、電商平臺等渠道銷售,如非遺衍生產品、時尚產品、民間手工藝產品、文教辦公用品、美妝等等。后者以地域農產品為主,是在特定地理生態環境下,經過漫長的自然、人文因素影響而產出的地域特色農產品。無論是文創紀念品包裝還是地方特色食品包裝,都具有地域文化優勢,表現在包裝的視覺呈現上,就是塑造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設計應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并重,即在設計中注入文化屬性與價值理念,展現該地域的風土人情、勞動智慧、生產習俗與藝術審美;二是,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并重,即以包裝內容物文創產品的價值為核心,適度控制開發與制作成本,順應包裝市場的一般發展規律,貫徹綠色發展觀,才能順暢地在市場經濟中長久地流通。
冰雪文創包裝的實踐教學可以依據不同產品類別開展。首先,是冰雪文創品牌包裝設計,其文創品牌文化及VI視覺形象是學生要關注的重心,單體包裝或系列包裝都要遵循VI視覺形象設計系統。如果其中不包含冰雪元素的植入或冰雪意象不鮮明,需要考慮VI中的設計元素與冰雪圖形、冰雪攝影、冰雪色彩、冰雪字體等再構與重組,從而打造冰雪場景的視覺沖擊力。其次,突出產地的冰雪文創包裝設計,利用視覺元素體現出產地區,表明產品的特征與正宗。一般采用冰雪風景攝影、繪畫等直觀手段。
4.5 與企業協同開發冰雪文創產品工作室項目式教學
工作室項目式教學,是高校與相關企事業單位、文化機構合作,依托產學研實訓基地或工作室,共同完成的實踐教學。校企合作的項目式教學,能夠推動高校實踐教學的提升和項目研發平臺的建立。在課程中,工作室導師與企業導師協同授課,建立以產學研為核心的課程考核體系。在項目規劃上,可以按照冰雪旅游紀念品現有的類別進行深入研究,從“衣”“食”“住”“行”“娛”幾個項目入手進行設計。“衣”,服裝服飾相關的設計,如滑雪運動服、時尚休閑防寒服、雪地靴、圍巾、冰雪元素的首飾等。“食”,與地域特色飲食相關的產品設計。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與中華老字號“馬迭爾”聯名推出的限定款文創雪糕,造型以今年的冰雪大世界主塔“冰雪之冠”以及雪花摩天輪為藍本,并推出了牛乳、抹茶、草莓、芒果等4種款式,受到了諸多游客的喜愛。該主題可以開發冰雪主題的餐具設計,如水杯、水壺、茶具套裝等。“住”,以冰雪為主題的戶外用品設計,冰雪主題家具、民宿和酒店的室內外空間設計。在高校的工作室教學中,以哈爾濱學院時尚創意產業學院為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與企業西城紅場合作,打造“哈爾濱時尚創意設計實踐基地”,開發冰雪服裝服飾設計項目。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師生們也相繼開發了“冰花瓷”“冰凌柱”“冰雪藍染”“瑞雪冰城”等品牌文創產品。
4.6 冰雪文化研學
文化研學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的實踐活動。冰雪文化研學是深度挖掘冰雪文化與區域旅游的創新型教學實踐,黑龍江省高校正在逐步探索開展此類研學項目。哈爾濱師范大學與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舉辦了研學活動——“共筑冰雪夢一起向未來”冰雪藝術研學營。研學項目立足構建全民大眾化冰雪文化普及教育,推動大中小學全鏈條創造性冰雪藝術實踐教育體系。為啟發學員在冰雪藝術和創意設計方面的才華和能力,開設了以“哈爾濱的冰雪藝術發展史和冰版畫雕刻方法”“冰雕工具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為主題的理論課程和“冰版畫制作”實踐課程,體驗冰雪藝術制作樂趣,激發學員熱愛冰雪文化,培養冰雪情懷。
4.7 冰雪文化與數字媒體設計教學
5G時代,文創品的研發與推廣在新興媒體與智能終端上得到了大力發展。全方位立體式、全渠道、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新媒體語境,為文創產品賦予新的形態與傳播路徑。數字文創產品已經橫跨網絡、通信、娛樂、媒體及傳統文化藝術的各個行業,而抖音、快手、微信、微博、AR、MR、網絡游戲等數字媒體與創新娛樂則展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冰雪數字文創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多元品類與實用交互類。(1)多元品類。包含數字出版、數字音像、數字資源庫等等。引導學生借助數字技術,將冰雪文化的藝術性與虛擬產品的功能性進行延展。以數字出版項目為例,開發有關冰雪文化,或與之相關的民間故事、民風民俗、非遺等,生成圖文并茂的數字出版產品,讓用戶在移動客戶端就可以領略北方冰雪文化。數字影音項目,帶領學生進行藝術采風,搜尋與冰雪文化相關的人文景觀、民風民俗、民間藝術等,實施影像采集,制作紀錄短片。(2)實用交互類。交互設計,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溝通的設計,通過產品的人性化,增強、改善和豐富人們的體驗。交互型的數字媒體文創產品包括APP、H5、信息服務、手機游戲、虛擬體驗、增強現實游戲等。引導學生規劃冰雪主題的虛擬展廳設計、冰雪主題博物館設計、冰雪體育運動虛擬體驗項目設計、冰雪運動手機游戲等等。
4.8 冰雪景觀設計
黑龍江冰雪地理風貌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審美特質與文化意象。其設計的范疇,主要包含城市冰雪景觀、冰雪主題公園景觀、冰雪運動場館景觀。黑龍江滑雪場有較為優質的冰雪景觀設計,如哈爾濱市亞布力滑雪場,其建筑采用木材,空間形態隨山地起伏而建,人工景觀與冰雪自然景觀和諧共生,提升了游客對冰雪旅游的興趣與需求。隨著數字媒體的介入,景觀設計呈現出現實與虛擬交織的發展形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自然冰雪、人文環境、可持續發展觀的深層次感悟和理解。鼓勵學生參與到城市與鄉村的冰雪景觀建設中,帶領學生在歷史街區、城市內外重點旅游景點等公共空間實地踏查,對現有空間進行重新規劃。設計項目可以設定為不同體量的冰雪景觀和互動性冰雪景觀設計。小體量的冰雪景觀設計,可以存在于街道、院落以及建筑的部分空間中。互動性的冰雪景觀,如策劃城市公共空間或旅游打卡地的娛樂項目,市民和游客共同堆雪人,共同打雪爬犁,策劃與冰雪主題相關的藝術展與公教項目。還要啟發學生拓展設計思維,開發創新型景觀設計,如冰雪主題電影院,融合虛擬現實技術、冰雪運動體驗與冰雪造型藝術等。
5 結論
以推廣冰雪文化與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的教學,需要建立合理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框架,逐步搭建產學研實訓實習平臺,完善工作室教學模式,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在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加深對地方人文歷史與冰雪文化的理解與情感,這是一個長期的、需要社會各界關注與支持的教學任務。冰雪文創產品設計教學,引入跨學科研究視野,打造融合課程建設,與冰雪旅游、冰雪生態、冰雪歷史、冰雪美育、冰雪運動等領域相交叉。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GJB1422336);2022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22YSB207);2022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22B026)。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