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此輪新冠疫情進入尾聲,中國經濟復蘇呈現加快趨勢。2023年春節前后,旅游餐飲等服務業復蘇態勢明顯,人們消費意欲明顯上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度數據和春節出行及消費數據,也佐證了制造業的回暖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活躍度的攀升。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1月的統計局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為50.1%,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均符合經濟復蘇的預期。同時,國內物流運輸不暢、交貨時間滯后等現象有明顯改善;各類型企業景氣程度均明顯回暖,大型企業改善最為明顯。
隨著中國需求復蘇和疫情擾動因素的消除,中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的預期明顯改善,小型企業信心增強最顯著。大、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升至榮枯線以上。數據顯示,服務業“深蹲反彈”,時隔數月重回擴張區間。在國內疫情快速過峰以及春節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之下,服務業新訂單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大幅回升。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明顯上升。
在年初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和地產紓困之下,低迷多年的中國建筑行業景氣水平也全面改善。年初重大項目的集中開工、保交樓政策的持續落實均起到推動作用。即使是審慎樂觀的預期,也可以預判中國房地產市場在企穩。
中國與境外及全世界的經貿聯結也在新的內外環境下加速重建。因疫情而產生的阻隔在加速打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3日上午發布通知,2月6日起,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據統計,消息發布后半小時,往返香港機票瞬時搜索量增長7倍。此前在2月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向全球旅客和香港居民免費送出50萬張機票,吸引上百萬游客訪港。
徘徊多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迎來重大利好。2月1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中國資本市場正式進入全面注冊制時代。
隨著全面注冊制的真正落地,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更加清晰,基本覆蓋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主板主要服務于成熟期大型企業。科創板突出“硬科技”特色,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創業板主要服務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與全國股轉系統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在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的權威人士看來,注冊制的全面實施,意味著把選擇權真正交給市場,再加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完善,無疑會優化A股上市公司質量,從而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進場參與。據高盛估計,2022年11月以來,對沖基金投資者連續三個月凈買入中國股票,對中國的凈敞口目前為繼2020年底高峰以來的最高水平。所有這些因素匯集在一起,表明2023年的中國A股、港股和中概股價值都面臨更大機率的向上重估。
從中國改革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地方政府一向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尤其是促進投資和產業振興的主引擎之一。近來各地政府圍繞深化改革推動增長紛紛推出各種綱要性文件,可謂一片紅火景象,頗令人們感到鼓舞。2023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蘇州市便召開推進“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動員會暨作風建設大會,激勵全市上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干出好勢頭、干出新業績,把蘊藏在干部、地方、企業、群眾中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智慧有效凝聚起來,打開發展新天地,續寫城市新榮光,努力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從2022年底至今,罕見的對中國經濟和投資的樂觀情緒,也在國際投資界形成普遍共識。從華爾街到歐亞主要金融中心,越來越多國際投資機構公開表示,中國今年的經濟復蘇和資產價值重估值得期待。比如在國內政策方面,中國所有可以打開的“開關”都轉向了增長,這背后蘊含著巨大的動能,所以他們相信,中國經濟和重要產業的“大翻盤”剛剛開始,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相關產業和企業成長,也將惠及與中國緊密相關的跨國公司和新興市場,為全球投資者帶來有吸引力的中國機會。
雖然中國經濟復蘇和持續增長還存在諸多現實挑戰,在爭取短期發展機遇的同時,中國亦面臨順勢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長期使命,但面對在2023年初出現的中國經濟復蘇態勢,身處中國經濟復蘇的主場和核心區的關鍵產業和重要企業,尤其應順勢而為,全力推進中國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