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姚菱一 沃雨婷 陳羽洋 朱瑩瑩 張延頗
關鍵詞:OBE 理念;食品感官檢驗;數字化;教學改革
食品行業是道德行業,因此,食品專業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把價值觀塑造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要務,要依托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專業層面、課程層面的課程思政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2021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強化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治擔當,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在“兩個大局”背景下,要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專業建設需要將數字化技術和手段應用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教育數字化推動專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產出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education,OBE) 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已得到人們的重視與認可[3]。我們應在該理念的指導下,以成果為導向,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將學生培養成專業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以適應未來數字化社會的發展。
一、當前食品感官檢驗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食品感官檢驗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市場調查、產品質量控制和新產品開發等領域[4]。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一些感官分析技術手段如機器視覺技術、電子嗅覺技術和電子味覺技術等備受關注[5]。在“互聯網+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下,需要對食品感官檢驗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目前,針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還比較有限,主要集中在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例如,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的謝躍杰[6]指出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應密切貼合企業的實際操作,并提出要強調操作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的畢春慧[7]指出要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基于BOPPPS教學模式,對食品感官檢驗課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北京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柳青[8]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新疆理工學院的房丹丹[9]對食品感官檢驗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相應改革策略。中南民族大學的張麗[10]應用OBE教育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改進教學方式,用豐富教學手段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叢懿潔[11-12]創新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內容,整合課程資源,開展了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和活頁式教材開發,提出要多種教學相輔相成,提升教學效果。
二、蘇州市職業大學食品感官檢驗課程的課程改革內容和成果
(一) 遵循OBE理念,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目標進行反向設計
遵循成果導向理念,根據具體崗位的工作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因此,根據前期企業走訪和畢業生調查,我們了解了食品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和產業發展的最急需技術,以此確定核心崗位和用人需求。結合最新專業標準,遵循OBE教育理念,我們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三個維度設置逐層進階的人才培養目標,然后在此培養目標框架下建立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課程之間的映射圖,將培養目標的達成任務落實到專業課程中。明確本課程的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課程特點和崗位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然后根據上述課程目標,制定每次授課的細化的、可量化的、漸進性的教學子目標和要求。
(二) 根據崗位需求和學科前沿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
根據教學目標精選教材內容和輔助資源,補充前沿技術和熱點政策,緊跟專業知識發展,更新食品感官評定基礎理論,拓展相關的趣味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緊跟新技術發展,突出分析儀器在感官特性研究上的應用,在課程中設計利用感官分析儀器分析食品品質的多項實際案例,如利用質構儀和色差儀測量果蔬的成熟度和新鮮度等,讓學生深入了解感官分析儀器在食品品質評價中的輔助應用。
成熟的實驗樣品使得食品感官評定實驗過程缺少探索性,因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時,將食品感官檢驗與食品加工概論兩門課程進行結合。教學時,先進行食品加工課程授課,讓學生自己制作實驗原料,如蛋糕、泡菜、餅干、酸奶等產品,然后再進行食品檢驗課程授課,讓學生對這些產品開展感官檢驗,以此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 根據教學規律,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課程資源、實驗資源和網絡資源為支撐,用教師講評、師生互動和學生匯報等多種教學形式,積極拓展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時空。通過利用線上教學資源進行自學和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基本理論知識,達到“記憶”“理解”等基本目標。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的方式,讓學生完成探究性、驗證性實驗,以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達到“應用”和“分析”等高階目標。通過數據分析、撰寫實施報告等分組任務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評價”和“創造”等更高階目標。還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如校級研究性課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等,利用感官檢驗方法開展代餐粉、新式茶飲和茶葉質量鑒定等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實踐創新中復習舊知、感受新知,同時鍛煉學生團隊合作和溝通交際能力,達到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同步進行的教學目標。
(四) 通過多角度融入,以課程思政多方位提高育人效果
感官檢驗相關崗位的工作有一部分涉及籌建感官檢驗實驗室、籌建感官檢驗小組和組織開展感官檢驗實驗,所以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和知識的要求是綜合的,不僅需要學生了解感官實驗室環境的基本組成、設計原則和控制因素,還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能夠籌建和維護評價小組,能夠制定相應方案和組織開展實驗,并且需要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嚴謹認真、客觀公正。因此,食品感官檢驗課程思政建設應立足全課程、全過程的育人格局,充分挖掘資源,發揮課程優勢,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始終。
1、將本學科的發展史和大師成長道路融入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食品工業的發展過程涉及到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動態、重大科技突破、政策變化和未來發展方向等,這些都是學生需要了解的。食品感官檢驗專業發展到現在,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整個學科發展史不僅伴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而且還有大量食品科學相關領域的前輩和專家的鉆研和奉獻。
2、挖掘課程內容中的哲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哲學思維。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系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元素,如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等,要靈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以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第二章節中“味覺地圖”為例,以前的教材會出現一些知識點,隨著科學研究的推進,這些知識被證偽。以此為例,讓學生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大膽探索。
3、對專業相關的社會熱點進行提煉和討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食品感官檢驗相關人才在未來有很大的市場需求,要注意感官檢驗的特殊性——這種檢驗是將人作為檢測的“儀器”,所以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客觀公正、嚴謹認真、嚴格按照操作標準開展感官檢驗——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是未來專業技能提升的基礎。可組織學生參加校級研究性課程和大學生創新項目,讓學生利用感官檢驗方法研發功能性代餐粉和新式茶飲,并對配方進行優化。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感官檢驗方法對茶葉新產品的沖泡條件進行研究,針對不同種類的茶產品給出適宜的沖泡條件,以此給茶葉生產廠家以精確指導。通過上述科研創新活動,使學生在提高課程認同感的同時增加學習獲得感。
4、在實驗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和責任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職業習慣。制定課程相關的制度、規范、儀式和教學流程,并嚴格遵照流程開展實驗實訓,通過客觀、嚴謹、科學的訓練進行團隊協作。綜合實驗鼓勵團隊合作,實驗互評鼓勵相互學習。對于實驗的失敗要進行思考、判斷和科學理性的分析,提高辨識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在課程的考核評價中,將溝通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作為重點,并加大考核比重,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提升。
5、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如何讓思政課入腦入心,“社會課堂”發揮著重要作用。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把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緊密結合,通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等相關活動,將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上好精彩“思政大課”。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美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創新。
(五) 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評價與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開展數字化教學改革。從課前開始,發布課前公告,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習重難點,為學生提供預習的網絡資源,充分將學習時空拓展到課前。課堂上,采用學習通的簽到、點名、主題討論和分組活動等功能,實時記錄學生的出勤、課堂表現和討論發言。分組活動中,設置組內自評、組建互評和教師評分,并且采用分項評價,主要考核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并且注重敬業奉獻、職業道德和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考核。課后,通過學習通發布小結和測試,讓學生寫下學習感受,并可以針對本次課提出相應問題,由教師課后解答。課后討論中,反饋和互動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辦公軟件使用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和公開匯報能力。綜上所述,本課程通過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將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數字化評價,生成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學習畫像,為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依據和參考。
作者簡介:張麗(1986-),女,山西靈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教學研究。